书城经济零售经营实务
4907600000038

第38章 仓储与配送管理(3)

仓库的安全管理是关系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是仓储的一项政治任务和经济任务。仓库安全,包括人身安全、商品安全和设备安全三个方面,必须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和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主要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保卫制度;火源、电源管理制度;消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等等。做好防火、防盗窃、防破坏、防中毒、防伤事故,防自然灾害、防漏、湿、油,防危险品事故,防商品霉变残损,防设备破坏和交通事故等工作,确保商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2.仓储质量管理

(1)仓储质量管理的意义和内容。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没有生产的质量、没有产品的质量,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将不仅毫无意义,而且还需要承担违约的责任、赔偿的责任。由于质量的低劣,致使企业倒闭现象时常发生。仓储生产必须要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向社会提供合格质量的产品,做到用户满意,确保仓储经营能被社会广泛接受。通过高质量的服务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形成竞争的质量优势。良好的质量管理,防止和减少发生违约和损害赔偿责任,降低风险成本,形成价格竞争的潜在优势,实现市场占有率的提高,最终保证经营效益的提高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仓储产品的质量,笼统来说就是产品的使用价值,仓储产品能被社会接受的品质质量特征,包括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时间性、舒适性等,使仓储安全、及时、完整、经济、优质服务的质量特征得以充分表现。具体来说,仓储的质量是包括严格按照仓储合同的合同履行、仓储物的妥善保管、仓储风险的防范、对客户要求的及时反应、与客户的友好合作和细致周到地提供服务、满意客户的质量要求等,实现及时、圆满、准确和友好的质量标准。

(2)仓储质量特征和内容。仓储质量是仓储经营、作业、保管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的良好状态的反映。具体来说其质量特征表现为以下七个方面。

①储存多。充分利用仓库、货场,增加仓库的有效利用面积,提高仓库场地的利用率,尽可能利用立体空间,合理安排减少场地空置,使仓库能容纳最多的货物。

②进出快。进出快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为货物进出库迅速,作业效率高、时间短、减少运输工具停库时间,货物出入仓库畅顺无阻;另一方面,要求货物周转快,缩短货物滞库时间,提高物资流通速度。

③保管好。仓库具有适合货物保管的条件,具有科学合理的保管方案和管理制度,有针对性的保管措施,员工认真进行保管作业,货物在仓库内堆垛稳定,摆放整齐,查询方便,账、卡、证、物一致,货物能以良好的状态出库。

④耗损少。没有发生货物残损、变质等各类保管、作业事故。货物自然耗损控制在最低的程度,意外事故和不可抗力所造成的损失最小,整体货损货差率最低,散落货物能及时良好回收,受损货物能及时得到维修。

⑤费用省。通过节省开支、消除无效作业、充分利用生产要素、开展规模化经营,使仓储成本降低,客户所要支付的费用减少。避免不合理的、损害社会效益的费用发生。

⑥风险低。仓储风险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仓储保管人承担的风险,如仓储物损害的赔偿;另一个是存货委托人承担的风险,如不可抗力造成的仓储物损害。仓储风险质量目标就是实现彻底消灭仓储保管操作风险,尽力减少委托人承担风险所造成的仓储物损失。

⑦服务优。服务质量是仓储的生命力,是客户接受仓储服务的前提条件,也是其他质量特征在客户面前的综合体现。服务水平是一项软指标,不同的服务消费者都有不同的服务要求,服务具有相对性。要保证仓储的服务水平,必须建立服务标准,对内标准化,以便所有员工按章遵守,保证服务水平。对外需采取协议化进行明确,对外协议化是为了保证客户明确所能享受到服务的水平,让客户知道物有所值;更重要的是针对消费者对服务需求的无止境,通过协议有明确的限定,防止发生服务纠纷。

(3)仓储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①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现代企业的质量管理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开展全面的质量管理。仓储的全面质量管理则是以仓储产品的质量为中心,以最优的质量、最低的消耗、最佳的服务,使客户满意为目标,运用一定的组织体系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动员、组织各部门和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在仓储的各个环节上对影响仓储质量的因素进行综合处理的行为。

②以防为主。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仓储的一切活动都为了客户的需要,以预防为主。质量管理需要有效地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采取严格的质量责任制,通过事先控制、以防为主来保证质量,形成质量管理和保证的系统。以事先的检查、事先的要求、事先的防范进行管理,因而需要充分利用质量控制和管理的现代技术和手段,预先发现问题,提前进行控制,确保达到质量标准。

③小处着手。虽然说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要有规划、有系统地进行,从大处着眼。但是在质量管理中更要重视对细节的质量管理,对仓储、服务的现场工作入手,通过一系列小改革、小变革,改变小瑕疵,解决小问题,不断进行质量改进的良性循环,促使整体质量的不断提高,且不至于花费极高的质量管理成本。

(4)仓储质量指标。质量指标是用于反映质量现状的数据,用于判定质量水平的标准,是制订质量改进措施的依据,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用数据说话的表现。

①库存量:库存量是指在统计期内平均存货数量,反映了仓库平均库存水平和库容利用程度,反映了仓库的经营情况。

②收发正确率:收发正确率表示仓库在某一段时期正确收发货物的程度。从反向看,则表示了收发误差程度。

③完好率:表示在统计期内货物发生丢失、损坏、变质等质量事故的整体程度。

④验收时间:表示仓库对货物入库的货物验收所花费的时间(天/批)。

⑤业务赔偿率:仓库事故造成毁损的损失赔偿和违反行政管理制度的罚款总额占经营收入的比例。表示仓储经营的风险成本。

配送与配送中心

一、配送的概念和特点

1.配送的概念

商品配送,是指在配送中心或物流节点,将从供应者手中接受的多品种、大批量货物,进行必要的储存保管,并按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分货、配货后,将配好的货物在规定的时间内,安全、准确地送交需求用户的一项物流活动。从表面上看,配送和运输都属于货物运输的范畴,但从实质上讲,它们之间是有明显区别的,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配送仅指从物流据点至需求用户之间的货物输送,在整个货物运输过程中是处于“二次输送”或“终端输送”的地位。比如工厂通过配送中心向顾客交货时,工厂和配送中心之间的货物输送称为运输,而配送中心到顾客之间的货物输送则称为配送。

(2)由于配送运输的距离短、批量小、品种多,因而所采用的主要是短途运输工具——汽车等,与一般的货物运输相比,其运输方式、运输工具单一。

(3)配送不是单纯的运输或输送,而是运输与其他活动共同构成的组合体。配送集装卸、包装、保管、加工、运输于一身,通过一系列活动完成将货物送达的目的,因此配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的一个缩影或在某一小范围中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比单纯的运输要复杂得多。

2.商品配送的特点

(1)商品配送是从物流据点至需求用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配送的实质虽然是送货,但和一般的送货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就在于:①配送中从事送货的是专职的流通企业(如配送中心等),而不是生产企业;②配送是一种“中转型”送货,而一般送货,尤其是从工厂至用户的送货往往是直达型送货;③一般送货是企业生产什么、有什么送什么,而配送则是顾客需要什么送什么。

(2)商品配送是“配”和“送”的有机结合形式。配送是按照顾客订货所要求的品种、规格、等级、型号、数量等,在物流据点中经过分拣、配货后,将配好的货物送交顾客。因此除了各种“运”和“送”的活动外,还要从事大量的分拣、配货、配装等工作。“配”是“送”的前提和条件,“送”是“配”的实现与完成,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此外,配送还可以利用物流据点中有效的分拣、配货等理货工作,使送货达到一定的规模,从而利用规模优势获取较低的送货成本。

(3)商品配送是一种门到门服务方式。配送是“按用户的订货要求”,以供给者送货到户式的服务性供应满足用户的要求。从其服务方式来讲,是一种“门到门”的服务方式,可以将货物从物流据点一直送到用户的仓库、营业所、车间乃至生产线的起点,因而决定了配送中用户的主导地位和配送企业的服务地位。

二、配送的要素与配送业务组织

1.配送的要素

(1)备货。备货是配送的准备工作或基础工作,备货工作包括筹集货源、订货或购货、集货、进货及有关的质量检查、结算、交接等。配送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集中用户的需求进行一定规模的备货。备货是决定配送成败的初期工作,如果备货成本太高,会大大降低配送的效益。

(2)储存。配送中的储存有储备、暂存两种形态。

配送储备是按一定时期的配送经营要求形成的对配送的资源保证。这种类型的储备数量较大,储备结构也较完善,视货源及到货情况,可以有计划地确定周转储备及保险储备结构及数量。配送的储备保证有时在配送中心附近单独设库解决。

另一种储存形态是暂存,是具体执行日配送时,按分拣、配货要求,在理货场地所做的少量储存准备。由于总体储存效益取决于储存总量,所以,这部分暂存数量只会对工作方便与否造成影响,而不会影响储存的总效益,因而在数量上控制并不严格。

(3)分拣及配货。分拣和配货是配送不同于其他物流形式及特点的功能要素,也是关系配送成败的一项重要支持性工作。分拣及配货是完善送货、支持送货的准备性工作,是不同配送企业在送货时进行竞争和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必然延伸,所以,也可以说是送货向高级形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有了分拣及配货就会大大提高送货服务水平,所以,分拣及配货是决定整个配送系统水平的关键要素。

(4)配装。在单个用户配送数量不能达到车辆的有效载运负荷时,就存在如何集中不同用户的配送货物,进行搭配装载以充分利用运能、运力的问题,这就需要配装。

和一般送货不同之处在于,通过配装送货可以大大提高送货水平及降低送货成本,所以,配装也是配送系统中有现代特点的功能要素,也是现代配送不同于以往送货的重要区别之处。

(5)配送运输。配送运输属于运输中的末端运输、支线运输,和一般运输形态主要区别在于:配送运输是较短距离、较小规模、频度较高的运输形式,一般使用汽车做运输工具。

与干线运输的另一个区别是,配送运输的路线选择问题是一般干线运输所没有的,干线运输的干线是唯一的运输线,而配送运输由于配送用户多,一般城市交通路线又较复杂,如何组合成最佳路线,如何使配装和路线有效搭配等,是配送运输的特点,也是难度较大的工作。

(6)送达服务。配好的货运输到用户还不算配送工作的完结,这是因为送达货和用户接货往往还会出现不协调,使配送前功尽弃。因此,要圆满地实现运到之货的移交,并有效地、方便地处理相关手续并完成结算,还应讲究卸货地点、卸货方式等。送达服务也是配送独具的特殊性。

(7)配送加工。在配送中,配送加工这一功能要素不具有普遍性,但往往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功能要素。主要原因是通过配送加工,可以大大提高用户的满意程度。

配送加工是流通加工的一种,但配送加工有它不同于一般流通加工的特点,即配送加工一般只取决于用户要求,其加工的目的较为单一。

2.配送业务的组织

配送业务的组织一般是按照功能要素展开的。

具体到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配送中心或物流据点的配送活动,其流程可能有些不同,而且不同的商品,由于其特性不一样,其配送流程也会有所区别。例如食品类商品由于其种类繁多,形状特性不同,保质保鲜要求也不一样,所以通常有不同的配送流程。

第①类商品由于保质期短,保鲜要求高如海鲜产品、鱼、肉类制品等,集货后不经过储存立即分拣配货、配装后送达客户;第②类商品保质期较长,比如矿泉水、方便食品等,可以在集货后经过储存保管后,再按客户订单要求组织配送;第③类商品在集货后,需按客户的要求按商品特性经过配送加工后再组织配送,如速冻食品、大包装进货食品。

三、配送中心的功能与基本作业

1.配送中心的功能

(1)存储功能。配送中心的服务对象是为数众多的生产企业和商业网点,如超级市场和连锁店。配送中心的职能和作用是:按照用户的要求及时将各种配装好的货物交到用户手中,满足生产需要和消费需要。为了顺利而有序地完成向用户配送商品(货物)的任务及更好地发挥保障生产和消费需要的作用,通常,配送中心都要兴建现代化的仓库并配备一定数量的仓储设备,存储一定数量的商品。某些区域性大型配送中心和开展“代理交货”配送业务的配送中心,不但要在配送过程中存储货物,而且它所存储的货物数量更大、品种更多。

(2)分拣功能。作为物流节点的配送中心,其服务对象(即客户)是为数众多的企业(在国外,配送中心的服务对象少则有几十家,多则有数百家)。在这些为数众多的客户中,彼此之间存在着很多差别;不仅各自的性质不尽相同,而且其经营规模也不一样。据此,在订货或进货的时候,不同的客户对于货物种类、规格、数量等会提出不同的要求。面对这种情况,为了有效地进行配送(即为了能同时向不同的用户配送多种货物),配送中心必须采取适当的方式对组织进来(或接收到)的货物进行拣选,并且在此基础上,按照配送计划分装和配装货物。这样,在商品流通实践中,配送中心除了能够存储货物、具有存储功能以外,它还有分拣货物的功能,能发挥分拣中心的作用。

(3)集散功能。在物流实践中,配送中心凭借其特殊的地位和以其拥有的各种先进设施和设备,能够将分散在各个生产企业的产品(即货物)集中到一起,而后,经过分拣、配装向用户发运。

与此同时,配送中心也可以做到把各个用户所需要的多种货物有效地组合(或配装)在一起,形成经济、合理的货载批量。配送中心在流通实践中所表现出的这种功能亦即(货物)集散功能,也有人把它称之为“配货、分放”功能。另外,配送中心在建设选址时也充分考虑了其集散功能,一般选择商品流通发达,交通较为便利的中心城市或地区,以便充分发挥配送中心作为货物或商品集散地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