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4858400000016

第16章 卷四(2)

熊熊朱陵天[2],秩秩奠南服。灊霍充其副[3],潇湘滨其足[4]。九疑为宗子[5],五岭实疎族[6]。远脉通罗浮[7],近支穷岳麓[8]。炎灵赫以治,热属蠢而育。厥上擢天柱,厥下连地轴。传闻九向背,亡虑千起伏[9]。神明既昭着,变化亦忽倏。飞扬阵云来,宛转苍眉蹙。汹涌金在熔,林立矢插箙[10]。曳尾狐渡冰,攒头蚕起簇。横观去堂堂,旁睨仍矗矗。万壑纷散漫,祝融秉铃束[11]。杜韩昔游歴[12],刻画难罄竹[13]。闻诸山中人,灵境恍即目。宫观凡百区,缁黄繁牒籙[14]。白云可手掇,危磴观日浴。济胜惜无具[15],瞻拜空仆仆。嚄唶荆蛮民[16],早晏荷神福。尔来恣骄佚,灾沴亦云酷。女魃煸凶焰[17],飞蝗肆流毒。百粤已荐饥,荆楚靡旨蓄。米价三倍增,乞丐沿门哭。维岳帝股肱,司守等伯牧。睠兹民殿屎,宁不救匍匐。恐是方隅神,谰谩废辰告。载下臣同拜,窃比昌黎祝[18]。似叨岳灵鉴,行见魑魍戮[19]。和风卷霓旌,沾雨随霞毂。远解粤民愠,更庆湖田熟。稽首答神贶,张翼重起肃。

【校注】

[1]岳:指南岳衡山,在今湖南省。山有七十二峰,著名的有祝融、紫盖、云密、石廪、天柱五峰。

[2]朱陵天:道书洞天名。朱陵洞天,周回七百里,在湖南衡山县。

[3]灊(qián前)霍:即灊山,亦称天柱山、霍山。

[4]潇湘:湘江。

[5]九疑:山名,在今湖南宁远。

[6]五岭:即今湘、赣与桂、粤边界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五岭的合称,一说有揭阳岭而无都庞岭。

[7]罗浮:山名。参见卷一《屡得黄南溪东昀书,每以余曾否至罗浮为问,诗以志愧》注[2](第17页)。

[8]岳麓:山名,在今湖南长沙。

[9]亡虑:无虑。亡,通“无”。

[10]箙:盛箭之器。

[11]祝融:祝融峰,衡山著名山峰。

[12]杜韩:杜甫和韩愈。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湖北襄阳人,与李白同为唐代第一流诗人。晚年出蜀入湘,病没于衡阳至耒阳的湘江途中。韩愈,参见卷三《再叠除夕诗韵简南溪》注[13](第56页)。

[13]刻画难罄竹:“罄竹难书”意。《吕氏春秋·明理》:“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

[14]缁黄:僧人缁服(浅黑色僧服),道士黄冠,合称缁黄。代指僧道。牒籙:指道教的秘文。

[15]济胜惜无具:指不具备登临揽胜的条件。《世说新语·栖逸》:“许掾好游山水,而体便登陟。时人云:许非徒有胜情,实有济胜之具。”

[16]嚄(huò获)唶(zè仄):高声呼笑,形容气势盛。

[17]女魃(bá拔):神话中的旱神。

[18]昌黎:即韩愈。参见卷三《再叠除夕诗韵简南溪》注[13](第56页)。

[19]魑(chī吃)魍(wǎng往):鬼怪。永州[1]

永州山水窟,秀丽无其右。为酌染溪水,慨然怀子厚[2]。党伾遂罹罪,友韩垂不朽[3]。慎与古所训,丹赤漆藏黝。一麾谪南荒,如彼兰渐滫[4]。吞刀刮肠胃,饮灰涤尘垢。文章毕生力,元气供躙蹂。刻画跨桑郦,哀艳匹骚九[5]。自甘愚与辱,乃为智士取。何得复何失,临眺三拊手。

【校注】

[1]永州:治所在今湖南永州市。

[2]子厚:即柳宗元。参见卷二《送郭春林毓归诸暨》注[6](第37页)。

[3]友韩:即韩愈。参见卷三《再叠除夕诗韵简南溪》注[13](第56页)。

[4]滫:臭水。

[5]骚九:指屈原作品《离骚》和《九章》。九章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都作于屈原遭放逐之后。

浯溪[1]

夙慕浯溪游,梦寐驾飞肱。弭节喜在眼[2],爽然如裂缯。邱壑既幽峭,楼观复骞腾。载寻漫郎宅[3],拟作塔院僧。斒磨崖颂[4],字画生霜棱。灵武惜矫制[5],唐社赖不崩。神器难再移,革故协黎蒸。宋儒尚苛论,奸伪愈弗胜。后来靖康帝[6],生不返绍兴。置陛下何地,贼桧有所乘[7]。一言系治乱,君子慎述称。彳亍浯台巅[8],清啸隔岸应。翻江返照来,古思空清凝。

【校注】

[1]浯溪:参见卷二《送郭春林毓归诸暨》注[3](第37页)。

[2]弭节:驻车。弭,止。节,行车进退之节,一说为马鞭。

[3]漫郎:即元结。参见卷二《送郭春林毓归诸暨》注[3](第37页)。

[4]磨崖颂:即《大唐中兴颂》碑,唐元结撰,颜真卿书。碑在祁阳浯溪石崖上。

[5]灵武:指唐肃宗李亨。唐安史之乱时,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宁夏灵武)。

[6]靖康帝:宋钦宗赵桓。靖康(1126—1127)是其年号。靖康二年,钦宗和徽宗为金兵所俘,北宋灭亡。后死于金国。

[7]贼桧:即秦桧(1090—1155)。金人虏徽、钦二帝,桧随从至金。后为金人纵归。绍兴间为相,力主议和,擅权阴毒,尽杀主战大臣,为一代奸臣。

[8]彳(chì翅)亍(chù处):小步走,欲行又止貌。浯台:即峿台,元结在浯溪所筑之台。

望庐山

吾爱孟夫子,始见香炉峰[1]。碧嶂通青鸟,晴天倒白龙。柴桑处士宅[2],莲社法人宗[3]。挂席喜相值,杖藜谁与从。

【校注】

[1]香炉峰:山名,在今江西九江庐山之北。奇峰突起,状如香炉,故名。

[2]柴桑:山名,在今江西九江。晋陶潜故里为柴桑里,近柴桑山。

[3]莲社:东晋僧慧远居庐山东林寺,与刘遗民、雷次宗等人同修净土,中有白莲池,号莲社。

池州道中清明[1]

飞榆插柳酒浮缸,客思当前未易降。风翦芜痕开夕照,帆回天影逐春江。新烟故国人千里,寒食扁舟燕一双[2]。不识梅根浦何处,九华依约在蓬窗[3]。

【校注】

[1]池州:府名,治所在今安徽贵池市。

[2]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前一或二日。

[3]九华:山名,在今安徽青阳。山有九峰,原名九子山,唐李白见九峰如莲华,改名九华。

芜湖[1]

隐隐高城塔影孤,遥遥荻港接芜湖[2]。湘筠染泪人凭吊[3],青盖蒙尘事有无。运去伊谁畏刘禅[4],江流终古怨蛮奴。秖知地到崖山尽,一代兴亡竟不殊[5]。

【校注】

[1]芜湖:治所在今安徽芜湖。因地势低洼蓄水而生芜藻,故名。

[2]荻港:在今安徽繁昌,长江沿岸的河港之一。

[3]湘筠染泪:相传舜帝崩,舜之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

[4]刘禅:三国蜀汉后主,刘备之子。

[5]作者自注“地有孙夫人庙”。

泊仪徵[1]

饧香粥白晓莺天,红豆乌丝记少年。今日真州仙掌路[2],更无杯酒酹屯田[3]。

【校注】

[1]仪徵:县名,治所在今江苏仪徵。

[2]真州:古地名,治所在今江苏仪徵。

[3]作者自注“余少时有《吊柳》杂剧”。按:屯田指宋词人柳永。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更名永,字耆卿。祖籍河东,徙居崇安。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工于词,其词多写歌妓生活和城市风光,表达羁旅行役、离情别思等,音律谐和,语言清新。晚年流落不偶,病殁于润州(今江苏镇江)。

过宝应[1]

甓社湖连白马湖[2],湖光上下簟平铺。都来三十六湖水,鸭绿浮天岸有无。

菰蒲菱芡影交加,网罥修鳞屩漉虾[3]。俛首田庐出堤底,此中真个是浮家。

垂柳垂杨一色春,柳汀杨岸碧无垠。家家艇子系门外,杨柳花飞不见人。

【校注】

[1]宝应:县名,清属扬州府,治所在今江苏宝应。

[2]甓社湖:湖名,今江苏高邮市西北高邮湖的一部分。白马湖:即今江苏宝应白马湖。

[3]屩(jué决):用麻、草做的鞋。

淮阴[1]

长堤短堤皆月明,有客把棹淮阴城。王孙不归芳草绿[2],荒祠藿藋跳鼯鼪[3]。昌亭旅食难一饱[4],垂钓岂在鱼虾腥[5]。当时君臣有同嘅,邱嫂轑釜封颉羹[6]。折券武负良不易,进食漂母尤堪称[7]。一朝三齐假王立,丈夫图报千金轻[8]。席门赘壻尔何物[9],奇计遂致卢鹊烹。惟侯不耻辱年少,伍哙何必羞韩生[10]。始知贫贱易屈辱,既贵盛气谁能平。半生饥驱裘褐敝,寂寂怕见人中英。乌鹊南飞月照水,丽瞧人静催春更。蒯缑弹铗仰天咤[11],船头落落参斗横。

【校注】

[1]淮阴:县名,治所在今江苏淮阴。汉高祖刘邦封韩信为淮阴侯,即此地。

[2]王孙不归芳草绿:语出汉刘安《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3]藿藋(diào掉):藿、藋皆草名。鼯鼪(wúshēng吾生):鼯、鼪皆兽名。

[4]昌亭旅食难一饱:韩信少时曾从淮阴郡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5]垂钓:韩信少时垂钓于城下。用殷周时吕尚在渭水之滨垂钓,幸遇周文王而得以重用的典故。

[6]轑(láo牢)釜封颉羹:《史记·楚元王世家》载:高祖微时,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佯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高祖视釜中尚有羹,由此怨其嫂。及高祖为帝,封昆帝,而伯子独不得封。太上皇以为言,高祖曰:“某非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耳。”于是乃封其子信为羹颉侯。

[7]进食漂母尤堪称:韩信少时钓于城下,有漂母见信饥,与饭食。

[8]“一朝”二句:韩信为楚王后,召漂母,赐千金。

[9]席门:西汉丞相陈平,少时家贫,以破席当门。用作清贫之典。

[10]伍哙何必羞韩生:《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因以哙伍、伍哙为平庸之辈的代称。韩信少时,淮阴屠中少年侮之,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信孰视之,俛出袴下。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11]蒯(kuǎi快上声)缑(gōu勾)弹铗:蒯缑,以草绳缠绕剑把。《史记·孟尝君列传》:“冯先生(冯谖)甚贫,犹有一剑耳,又蒯缑。弹其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粮艘中覆板多罅,雨下如注,床榻尽湿,戏作解嘲

大厦千闲计颇疎,坐前一席已全虚。縕袍寒类秦廷立,练被痕成鲁国书。篷背惯曾听滴沥,木天浑不耐沾淤。癖多宁免通人笑,七字吟成兴有余。

宿迁[1]

昔闻下相邑[2],今过项王里[3]。重瞳兴何暴[4],昼锦端在此。独将八千人,卒雪三户耻[5]。荥阳疲奔命[6],垓下实天耳[7]。徘徊濉水旁[8],壮士发犹指。不见芒砀云[9],雄图逐流水。区区徐凤闲,歴歴数天子。宫殿禾黍暗,陵寝牛羊觝。千古雍门琴[10],泪下如清泚。夫君复何憾,愤魄良可已。飘零书剑游,惆怅荒烟里。

【校注】

[1]宿迁:县名,清属徐州府。治所在今江苏宿迁。

[2]下相:地名。秦置县。故地在今江苏宿迁。

[3]项王:即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人。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天下。

[4]重瞳:底本作“重曈”。指项羽。《史记·项羽本纪》:“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5]卒雪三户耻:指楚灭秦。战国末,秦灭六国。当时楚人盛传:“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6]荥阳:底本作“荣阳”。县名,治所在今河南荥阳。秦末楚汉两军曾相持于此。

[7]垓下:地名,在今安徽灵璧。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楚、汉两军在垓下决战,项羽大败。

[8]濉水:发源于安徽,流入江苏。

[9]芒砀:芒山和砀山,今属安徽。《史记·高祖本纪》:“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

[10]雍门琴:雍门,春秋齐城门名。战国齐人周居雍门,曾以琴见孟尝君。周引琴而鼓,孟尝君涕浪汗增,欷而就之曰:“先生之鼓琴,令文若破国亡邑之人也。”

过梁山二绝句有序[1]

梁山泺在东平阳谷闲[2],泺水已涸。《通志》谓“宋江等曾保此者”,殊无所据。按:《通监》称“淮南盗宋江掠京东诸郡”,注谓“江起为盗,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3],转掠十郡”。虽未明言其巢穴,其起于河朔,炽于淮南,甚明,故称淮南盗。及《览癸辛杂识》载“龚圣与三十六人”,赞有“敢离太行”语[4],然后知江等常据太行,故能横行河朔也。偶忆阮亭称邱石常有《过梁山绝句》[5],戏作二首,并正其事。

放棹梁山泺口经,黄云二麦布郊垌。不知谁踵荆舒议,瀦水屯田相地形[6]。

太行脽脊连河朔,青犊萑苻啸聚多[7]。赖有弁阳传稗乘,何人呓语信施罗。

【校注】

[1]梁山:山名,在今山东梁山县南。北宋时山在梁山泊中,为宋江农民起义军根据地。

[2]梁山泺:即梁山泊,在今山东梁山、郓城、巨野等县间。东平:今山东东平。阳谷:今山东阳谷。

[3]河朔:泛指黄河以北的地方。

[4]太行:山名,绵延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界的大山脉。

[5]阮亭:即王士祯(1634—1711),字子真,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清济南新城人。清初著名诗人,倡“神韵说”;以余力填词,尤长小令。

[6]瀦水: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