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政治经济学概论
4857100000057

第57章 垄断条件下的劳资关系和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5)

2.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社会福利制度最终形成。20世纪S0~6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在1942年,有关战后社会保障计划的“贝弗里奇报告”在英国出台。该报告建议的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自愿保险。“贝弗里奇报告”贯穿着两个基本思想:一是保障居民的最低生活水平,二是保障的内容要体现“普通和全面”的原则。“贝弗里奇报告”不仅是战后英国制定社会福利计划的思想基础,而且成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战后恢复时期制定社会政策的参考依据。

到S0年代后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完成了有关社会福利制度的各种社会立法,设立了现行社会福利制度包含的主要项目和管理机构。社会福利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调节国民收入和劳资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至此,社会福利制度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最终形成。

S0年代后期以来,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

1.S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社会福利制度的全面发展。S0年代末以来,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进入完善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福利的享有向全民化发展。除己实行全民保险的英国外,其他实行职工保险制度的国家也逐步把保险范围扩大到非工资收入者,如农业经营者、手工业者、商人和自由职业者。对收入很低或没有收入而无法参加保险的贫困者、失业者和伤残者等,通过设立社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补贴项目来保证最低生活水平。

第二,社会福利包含的项目更加广泛。除像退休保险、失业保险、医疗工伤保险这些大项目外,各国还纷纷设立了各种救济、补贴和服务项目。从孕妇补贴到退休保险、生老病死,皆列入保险范围。

第三,社会福利支出大幅度增长。社会福利支出的增长速度超过经济的增长速度,社会福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愈来愈高,井在国家财政总支出中,超过国防支出,居首位。

2.7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渐入困境。以1973~197S年经济危机为转折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普遍陷入困境。社会福利制度受到严峻的挑战。首先,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成为国家财政的巨大负担,井进一步加深,形成所谓“英国病”、“瑞典病”。其次,社会福利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和效率低下是各国的通病。因此,70年代中期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对社会福利制度进行调整和改革,如1979年以后的撒切尔政府、1980年以后的里根政府,他们上台后,医治的“手术刀”不约而问地首先指向社会福利制度。

(二)战后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原因

社会福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客观经济范畴。社会福利制度在战后获得迅速发展,也是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的结果。

第一,生产社会化的高度发展要求分配社会化,这是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的决定因素。

生产方式决定着分配方式。从社会历史的发展看,一定的生产方式总是要求一定的分配方式,生产方式的变革要求分配方式作出相应的变革。战后,以电子计算机和原子能的利用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向资本主义旧有的分配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1.主产社会化的高度发展要求保障劳动力的最低主活水平。首先,在生产社会化高度发展条件下,由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工人失业的可能性增加。其次,在生产社会化高度发展条件下,劳动者对基本生活资料的需求在质和量两个方面都提高了,而资本积累的结构却使贫富两极分化加深了,于是总有相当一部分工人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而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则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最低条件。这就要求国家承担社会保障的任务在全社会范围内实施社会福利。

2.主产社会化的高度发展要求国家承担起培训、教育劳动者的责任。这是因为:(1)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脑力劳动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要求劳动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技术水平。(2)科技革命带来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形成“失业与空位”井存的结构性失业。失业者只有通过培训和教育才能达到重新就业的条件。(3)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业者就业期间也必须得到教育和培训,才能跟上科技发展的要求。对劳动者的培训和教育,很大程度上只能通过社会福利的形式在全社会范围解决。

3.主产社会化的高度发展使主产和消费的矛盾更加尖锐。战后,资本主义劳动生产率有较大提高,但由于工人工资的增长率落后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造成有效需求不足。国家在全社会范围内组织再分配,增加贫困阶层的购买力,是增加有效需求的重要途径。

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要求分配社会化,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一种自行扬弃。战后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的过程,也是分配社会化迅速发展的过程。到20世纪70年代,分配社会化的发展达到新高度,社会化分配方式成为资本主义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影响既是深刻的,问时又是多方面的,分配的社会化不仅表现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甚至开始越出国界发挥其作用。

第二,工人阶级要求改变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井为此而进行斗争是社会福利制度在战后发展的直接原因。

社会福利制度的形成高不开工人运动的推动。德国卑斯麦执政时期的社会保险计划先于当时经济比德国发达的英国而出台,原因工是德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进入20世纪后,工人的力量进一步增大,各国工会组织愈加强大,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工人阶级为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而进行的斗争此起彼伏、波澜壮阔。战前工人阶级的斗争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无疑有着深远的影响。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始终与工人阶级的斗争有着紧密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会直接领导工人进行罢工,迫使国家采取措施增进工人福利。如在法国1968年S月,有1000万人参加的罢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求废除政府一年前通过的不利于劳动人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法令。意大利1968年底和1969年初爆发的两次全国性总罢工(分别有1200万人和1800万人参加),迫使政府从根本上修改了关于退休的法律。二是通过支持社会民主党、工党,来实现自己的要求。战后,英国的工党、瑞典的社会民主党等曾经进行较长时期的执政,他们在执政时较大地推动了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如英国工党在194S年大选中取得胜利,首相艾德礼上台不久,就以“贝弗里奇报告”为基础,颁布了一系列重要的社会立法,对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最终形成起着促进作用。

事实上,工人运动始终是社会福利制度的一个促进因素。70年代中期发生以来,各国纷纷进行调整、改革和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工人阶级为此进行了坚决斗争。在原联邦德国,1978~1979年钢铁工人发动了1928年以来规模最大的罢工,1984年机器制造业工人为争取把工时从每周40小时缩短到3S小时而举行了为期7周的罢工。在瑞典,1980年4月爆发了卷入百万工人的大罢工。在英国1980年全国钢铁工人举行了1926年以来规模最大的罢工。工人阶级的斗争使得资产阶级政府投鼠忌器,社会福利开支难以大幅度削减。

第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干预经济的职能空前加强,这是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经济条件。

社会福利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基本上是问步发展的,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又为社会福利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对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1.国家制定社会立法确立社会福利的实施原则。社会福利制度的一个特点是具有强制性,而这种强制性是以国家政权为后盾的。战后,在“贝弗里奇报告”的基础上,英国于1946年通过了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住房法和房租管制法,1948年通过了国民救济法,其他国家也纷纷通过了有关立法。法国194S年通过了社会保障法,1946年,将强制保险范围扩大到在本国领土居住的所有法国人。

2.国家建立一整套专门机构负责各项福利的实施。各国设立的专门机构基本上实行两级制,一级是中央政府设立的机构,主要作用是指导、监督和统筹安排,一级是地方政府设立的机构,主管社会福利开支的发放等具体工作。

3.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对社会福利机制进行宏观调控。

战后,国家的经济职能空前加强。国家不仅可以运用税收、货币等调节宏观经济运行,而且,国有垄断资本直接参与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因此,国家针对生产社会化对劳动者技能提出的要求增拨款项举办公共教育和培训,针对生产社会化需保障最低生活水平、稳定社会的要求,通过征收社会保险税和运用国家财政补贴来完成,针对生产和消费矛盾的加剧,大幅度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国家通过立法、设立机构、宏观调控三个方面使社会福利制度各个方面连成一个整体,构成社会福利制度运行机制,推动了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4.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增长为社会福利的广泛实施提供了物质基础。从战后至70年代中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获得了高速增长,增加了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的可能性:一是随着工人工资和资本家利润的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因而政府增加社会福利支出的回旋余地扩大。二是在经济高速增长下,生产和消费矛盾的尖锐化也迫使资本家稍稍放松对工人的剥削,由政府作为资本家阶级的代理人,在全社会范围内,通过增加社会福利支出缓解市场供求矛盾。

二、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形式

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包括两个组成部分: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

(一)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国家对生活水平达不到最低标准者实行救助,井通过雇主和职工投保、国家资助的办法,使一时或永远失去劳动能力的人维持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社会福利制度包含的项目中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部分。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补贴和社会救助三个方面构成。

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规定的一种保障形式。从资金筹措的角度看,社会保险有政府统包型、投保型和强制储蓄型三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投保型社会保险制度,即要求有劳动收入的公民按其收入的一定比例缴纳社会保险税(亦可由雇主代为缴纳),一旦发生由于失业、疾病、年老、丧偶、残废等造成的经济困难,由国家支付保险津贴,以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平。

社会保险按保险的内容划分,有老年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其中以老年保险和医疗保险占社会保险总支出的比例较高。目前,养老金己成为西方国家社会保险支出第一大项。

投保型社会保险有两种模式:V方投保模式和单方投保模式。V方投保模式,即由劳动者个人和雇主V方定期按工资一定的百分比向国家社会保险机构缴纳社会保险税。单方投保模式则只由劳动者一方或只由雇主一方缴纳社会保险税。一个国家往往是根据险别的不问采用不问的模式。如退休保险,一般采取V方投保模式,工伤保险,一般采取单方投保模式,由雇主投保。总的说来,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是:一部分由职工缴纳,另一部分由雇主缴纳,超支部分由问家财政补贴抵补。

2.社会补贴。社会补贴主要指家庭津贴。包括多子女家庭、单亲家庭、孤儿抚育、分娩、产假、儿童入学和住房等补贴。家庭津贴在西方国家的统计资料中,多被列入社会保险一项。实际上,家庭津贴来源与普通社会保险有所不问,其中职工家庭补贴的经费来源于雇主按工资总额的统一比率缴纳的家庭补贴税,不足部分由政府补贴,而一般家庭津贴是对有一个孩子以上的家庭普遍发给,经费完全来自于政府财政。

3.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险、社会补贴之外的一种补充形式,是国家为帮助贫困者维持最低生活水平而设立的社会福利项目。社会救助的对象是没有收入从而无力上交保险税,因而无权领取保险津贴者及可以领取保险津贴但数额不足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者和由于某些意外情况造成生活困难者。救助项目有失业救济、战争受害者救济和其他公共救济。一般说来,社会救助必须经有关机构对申请救助者进行生活水平状况审查。社会救助资金来源完全是政府的财政拨款。

(二)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指国家进行的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为体弱者、精神障碍者、身体残疾者和需要保护的儿童而举办的公益事业等在内的广泛的社会活动。

社会服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不以每个公民的经济状况为转移。

如英国的医疗保健服务,根据1946年的国民医疗保健法和其他有关立法的规定,居住在英国的人,不需要取得保险资格就可以享受各种医疗保健服务,除处方、配眼镜、牙科治疗等少数几项需收取一定费用外,其余一概可以免费。教育方面,16岁以前的儿童,每人得到一定的津贴,不间家庭收入的高低,进入公立学校者16岁以前接受免费义务教育。社会服务支出的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个别如英国,以1986~1987年医疗保健服务为例,来源于社会保险税的部分占11%。

社会服务与社会保障的区别除了上面提到的普遍受惠原则和来源不问外,还有两个方面:(1)社会保障以保证劳动者维持最低生活水平为目标,而社会服务则起着一定的提高劳动者生活水平的作用。(2)社会保障形式下,劳动者直接收到国家转移支付的现金津贴,而社会服务则没有这一过程,只表现为接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

三、社会福利的功能

(一)社会福利的一般功能

社会福利的一般功能,即社会福利在各个社会形态中共有的功能。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社会福利的一般功能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维护社会再生产功能。二是维护社会稳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