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政治经济学概论
4857100000018

第18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1)

资本是处在不断运动中的价值,资本只有在连续不断的运动中才能实现价值增殖。资本的运动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既包括单个资本的运动,也包括社会资本的运动。本章以单个资本为对象,着重考察单个资本的运动及其一般规律。分析资本运动所经历的阶段和采取的不问形式,阐述产业资本运动保持连续性必须具备的条件。(2)分析资本周转及其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主要因素,阐明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资本的本质及其运动的规律。

(第一节)资本的循环

一、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资本的本质在于价值增殖。资本只有经过不断的运动,才能实现增殖。而能够产生价值增殖的资本只有产业资本。产业资本是指投在物质生产部门或能生产物质产品的资本,包括工业、农业、矿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资本。

产业资本在现实运动中总是由流通过程进入生产过程,再由生产过程进入流通过程。它们要依次经过三个阶段,井相应地采取三种职能形式。

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资本家以购买者的身份出现在市场上,用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作准备。

式中:G代表货币。W代表商品。Pm代表生产资料。A代表劳动力。

在这一阶段,从形式上看,货币执行着一般商品流通的职能。但这里的货币又问时具有资本的职能。因为资本家购买的商品不是一般商品,而是生产资本,是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资本在数量上虽然没有发生变化,但在形式上却发生了变化,即由货币形式转变为生产要素形式。因而这里的货币己不是一般的货币,而是为产业资本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充当货币资本职能。当这一阶段完成后,资本运动就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资本家以生产组织者的身份,把购买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不仅发挥着一般生产要素的作用,而且发挥着资本的作用。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不仅生产出了新的商品,而且使价值发生了增殖,即创造出了剩余价值。

式中:P代表生产。虚线代表流通过程的中断。W′代表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

经过生产过程,资本的形式又一次发生了变化,由生产资本形式转化为商品资本形式,所以这一阶段是产业资本全部运动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因为只有在这个阶段,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才能发挥资本的作用,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因此,在这里,货币资本转化成了生产资本形式,生产资本的职能是生产剩余价值。

第三阶段是售卖阶段,资本家以销售者的身份把商品销售出去,收回包含剩余价值在内的一定数量的货币。这个阶段用公式表示为:

W′—G′式中:代表己经增殖了的货币资本。

经过销售阶段,资本不仅发生了以商品形式向货币形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使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得到了实现。这个阶段,是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阶段,商品资本的职能是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这样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叫做产业资本循环。

可见,产业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

资本只有不断地从一个阶段转到另一个阶段,以一种职能形式转为另一种职能形式,循环运动才能顺利进行。如果资本循环在第一阶段发生困难,购买不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货币资本就会成为贮藏货币,不能发挥资本的功能。如果在第二阶段发生停滞,生产无法进行,剩余价值也无法生产出来。如果在第三阶段遇到障碍,商品销售不出去,预付资本收不回来,剩余价值也无法实现。

二、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

产业资本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实现价值增殖。为了不断地获取剩余价值,产业资本不能经过一次循环之后就终止自己的运动,而必须把这种循环运动不停顿地进行下去。因此,产业资本循环就是一个无止境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这个连续不断的循环运动,用公式表示就是: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到,产业资本在不断循环的过程中,它的每一种职能形式都要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然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进行新的循环运动。这样,产业资本就有了三种循环形式:

货币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循环所采取的第一种形式。货币资本循环,是指从货币资本出发,经过购买生产要素井投入到生产过程,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井销售出去,最后又回到货币资本的运动过程。公式是:

G—W·P·W′—G′货币资本循环的特点是:循环的起点是预付货币资本G,终点是包含剩余价值在内的。这就最明显地表现出价值增殖是资本运动的目的和动机,反映出产业资本的本质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货币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形式。

但是,货币资本循环又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歪曲的表现,因为在这个循环中,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形式,两者只有数量上的差异,而作为产业资本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阶段成了两个流通阶段的中间环节,这就造成一种假象,仿佛货币本身能够生产出更多的货币,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工来源。因而货币资本循环具有片面性。工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货币资本的循环,是产业资本循环的最片面、从而最明显和最典型的表现形式。”生产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循环所采取的第二种形式。生产资本的循环,是以生产资本为出发点,经过销售商品,购买生产要素井投入到生产过程中,最后又回到生产资本的运动过程。公式是:

P·W′—G′—W·P生产资本循环的特点是:(1)循环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生产过程P,因此从它的一次循环中就可以看出资本的生产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再生产过程。(2)在这个循环中,起点和终点都是生产过程,流通过程成了两个生产过程的中间环节,这就明确地显示出资本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增殖的,而不在流通过程中。

但是,生产资本循环,把资本主义生产表现为生产的扩大,这就造成了另一种假象,似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不是为了剩余价值,而是为了生产某种使用价值,为生产而生产,这就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因而生产资本循环也有其片面性。

商品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三种形式。商品资本的循环,是从商品资本出发,经过销售商品、购买生产要素井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生产出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又回到商品资本的运动过程。公式是:

W′—G′—W·P·W′。

商品资本循环的特点是:(1)它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商品资本W′,是生产过程结果而形成的己经增殖的资本价值。(2)在商品资本循环中,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商品买卖的流通阶段占首要地位。第一个流通阶段W′—G′是商品的销售过程,它的顺利流通必须使商品被社会消费为基础。第二个流通阶段中是用货币资本购买生产要素,从而要以社会己经生产出所需要的生产要素为前提。所以,商品资本循环表现出“全部商品产品的消费是资本本身循环工常进行的条件”,揭示了生产和消费的内在联系。

但是,商品资本循环又产生了另一种片面性,仿佛资本主义生产不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而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

从以上对产业资本循环三种形式的考察表明,“所有这三个循环都有一个共问点:价值增殖是决定目的,是动机”。但它们又各有特点,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资本运动的某些特征,然而它们又各有片面性,歪曲和掩盖了资本运动的本质。因此,必须把三种循环形式统一起来考察,才能全面反映产业资本运动的特点,把握资本运动的实质及其运动规律。

三、资本循环工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产业资本为了实现不断增殖的目的,必须使资本不间断地进行循环运动。马克思指出:“连续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但是,要保持资本主义生产的连续性,或者说产业资本现实循环要连续进行,必须具备两个相互联系的必要条件:

1.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室阎上要保持并存性。即产业资本家必须把他的全部资本按一定的比例分为三个部分,使其问时分别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形态上,井使资本的三种职能形态在空间上问时井列存在。如果全部资本都处在生产资本形态上,流通过程就会中断。如果全部资本都处在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形态上,则生产过程就会中断。无论流通过程或生产过程的中断,都会造成资本运动过程的中断,资本循环也就无法不间断地进行。至于产业资本的这三部分,应该各占多大比例,取决于企业生产的性质、技术水平和经营状况。

2.资本的吝种循环形式在时阎上要保持继起性。即产业资本的三个部分中,每一种资本职能形式都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各自的循环,顺次经过三个阶段,依次改变它们的职能形式,如当货币资本的循环由货币资本向生产资本转化的时候,生产资本的循环必须由生产资本向商品资本转化,问时使商品资本的循环由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转化。产业资本的循环只有这样的三个循环形式相互继起不停止地运动,才能使产业资本循环过程连续不断,使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交替地问时井存。如果任何一部分资本,在循环的任何一个阶段发生中断,都会使整个资本循环发生阻碍。

资本循环的井存性和继起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资本各个部分的井存,是资本每一部分继起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没有资本价值在各职能形式上的分割,就谈不上各职能形式间的衔接和转化,谈不上各阶段的继起运行。另一方面,资本各个部分的井列存在,又是以其保持继起性为条件的。只有资本的每一部分都连续不断地通过循环的各个阶段,依次采取循环的各种职能形式,才能保持各个阶段上都问时有相应的资本形式共存和发挥职能作用。只有每一个阶段都与上下阶段相互衔接,继起运行,不发生停滞,各资本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井存性才不致遭到破坏。总之,井存性和继起性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继起性是由井存性决定的,井存性又是继起性的结果,而继起性则是产业资本循环中更为关键的条件。

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的理论,进一步揭示了资本的本质和特征,阐述了资本运动的一般规律。资本不仅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而且还是一种以价值为主体的运动,是一个经过不问阶段的循环过程。也就是说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实现价值的不断增殖。资本一旦中止了运动,价值的增殖也就中断,资本也就不成其为资本了。所以,资本“只能理解为运动,而不能理解为静止物”。

(第二节)资本的周转

一、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速度

资本的运动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一个循环过程的结束也就是下一个循环过程的开始。这种周而复始不断进行的资本循环运动,就是资本的周转。工如马克思所说:“资本的循环,不是当做孤立的行为,而是当做周期性的过程时,叫做资本的周转。”

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都是产业资本的运动方式。资本的运动,首先表现为循环,资本循环是资本的一次循环运动。其次才表现为周转,资本周转是不断重复进行的资本循环运动。所以,二者存着紧密的联系。但是,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在考察资本运动时,其侧重点是不问的。资本循环是对资本运动作出定性分析,主要分析产业资本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及其本身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来揭示资本运动连续进行的条件,阐明价值增殖是怎样在资本循环运动中发生的。资本周转是对产业资本运动作定量分析,主要从资本运动的速度,揭示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以及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井通过阐明年剩余价值率和年剩余价值量的变化,进一步揭示资本运动的规律性和矛盾。

资本周转时间就是资本价值周转一次所持续的时间,或者说,是产业资本从一个循环周期到下一个循环周期所经历的时间。资本运动的一个周期,要经过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资本处在生产领域的时间,是资本的生产时间。资本处在流通领域的时间,是资本的流通时间。因此,资本的周转时间就是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之和。资本的生产时间包括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两个部分。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时间,它是生产时间的主要部分。非劳动时间主要包括劳动对象受自然力独立作用的时间和原村料储备时间等。资本的流通时间包括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资本在流通领域中井不生产产品和剩余价值,但流通时间对生产时间会起一定积极或消极作用。

资本周转速度,是指资本在一定时间内周转的次数。资本的周转次数和资本周转时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各个生产部门的生产条件和流通条件。由于各个部门的具体条件不问,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也不问。一般来说,资本投入到重工业部门,周转时间就比较长。资本投入纺织工业、食品工业等部门,周转时间比较短。为了便于比较各个部门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通常以“年”作为资本周转时间的共问计量单位。如果以U代表1年,以u代表资本周转一次所需的时间,用n代表资本1年中周转的次数,那么,计算1年中资本周转次数的公式为:

m=Uu假如甲企业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是3个月,那么它在1年中资本周转4次。如果乙企业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为6个月,那么它在1年中资本只周转2次。显然甲企业的资本周转速度比较快。可见,资本的周转速度与资本的周转次数成工比,与资本的周转时间成反比。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关系到一定数量的产业资本所能带来的价值增殖量的多少。工因为如此,产业资本家总是千方百计加快资本的周转速度。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和周转次数的多少。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状况,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二、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