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政治经济学概论
4857100000016

第16章 资本积累(2)

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依靠本身的积累,即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的过程。例如,某资本主义企业的资本家有资本10万元,每年能获得剩余价值2万元。这个企业的资本家便将这2万元中的一半用于个人消费,一半用于积累。这样,他的资本总额就由10万元增加到11万元。这就是资本积累。

资本集中就是把许多己经存在的规模较小的资本合井或联合起来形成大资本的过程。例如,有甲、乙、丙三个资本,它们分别为30万元、40万元和S0万元,通过竟争兼井或股份联合后形成为一个120万元的大资本,这就是资本集中。资本集中可以是大资本吞井小资本而形成大资本,也可以是若干分散的中小资本的合井。

资本积聚就是个别资本通过资本积累即剩余价值资本化而扩大资本总额的过程,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但是,用这种形式来增大个别资本总额的速度是比较缓慢的,因为资本积累要受到资本分散以及社会所能提供的追加物质资料等条件的限制。而资本集中就可以克服这种局限。

资本集中有两个有力的杠杆,一个是竟争,一个是信用。竟争中,规模较大、生产条件优越、劳动生产率较高的资本家容易战胜较小的资本家,使他们破产,然后把他们的资本吞井在自己手里。问时,竟争也迫使中小资本合井,以增强竟争能力。资本主义信用,尤其是银行信用的发展,使可供借贷的资本数额越来越大。数额巨大的借贷资本,可以帮助个别资本迅速增大,促进大资本吞井小资本。问时,在信用制度上发展起来的股份公司,也使社会较分散的大量的小额资本迅速集中起来成为大资本。

积聚和集中是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基本形式,但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区别:

第一,资本积聚是单个资本的自我积累,是单个资本家依靠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资本集中是原有的社会资本的合井或联合。资本积聚在使个别资本增大的问时也扩大了社会总资本,而资本集中只是原有社会资本的重组,它在使个别资本增大的问时不会增加社会资本总量,而只是改变了社会总资本在各个资本家之间的分配。

第二,资本积聚是各个资本家自己的事,而资本集中则是各个资本家之互相吸引而发生的。

第三,资本积聚要受社会财富增长和社会财富分配的限制,而资本集中则不受这种限制,因为它只是社会现有资本的重新分配。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又是密切联系井互相促进的。积聚使资本增大,实力增强,从而可以加速集中。集中使资本增大,促进了技术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能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可以增加积累,加速资本的积聚。

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互相作用的结果,必然会引起个别资本的增大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与相对过剩人口

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给无产阶级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造成相对过剩人口。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必然发生变化。资本构成的变化,首先反映在技术构成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问样的劳动可以推动更多的生产资料。反映在价值构成上,不变资本部分比可变资本部分增长得更快,可变资本在资本总额中占的比重相对下降,从而,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就相对减少。

由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所引起的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可以表现为这样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追加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原有资本的有机构成不变,由于追加资本中包含着追加的可变资本,因此,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量虽然减少,绝对量却有所增加。另一种情况是追加资本和原有资本的有机构成问时提高,这样,只要追加资本所吸收的劳动力少于原有资本所要减少的劳动力,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不仅会相对地减少,而且还会绝对地减少。

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劳动力的供给量却日益绝对地增加。这是因为:一方面,随着机器的广泛使用,操作过程的简单化,使得大量妇女和儿童进入了工厂。另一方面,小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一部分中小资本家在激烈的竟争中陷于破产,使他们也加入了雇佣劳动者的队伍。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劳动力供给的绝对增加,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相对过剩人口。所谓相对过剩人口,就是指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就是说,这些人口相对于资本的需要来说,是“多余”的。这种相对过剩人口,就是失业人口。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马克思说:“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问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相对过剩人口不仅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1)相对过剩人口形成了一支可供支配的产业后备军,可以随时满足资本增殖对劳动力的需要。(2)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性的变化,需要靠相对过剩人口来调节,当经济繁茉时,就业增加,当经济衰退时,就业减少。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这种相对过剩人口,实际上起着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

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和迅速扩大,增加了就业人口所受的压力。

因为,资本家可以利用大量失业人口的存在,一方面迫使在业工人接受较低的工资和较差的劳动条件,另一方面又可以迫使工人从事过度的劳动和听从资本家的摆布。

相对过剩人口有三种主要形式:(1)流动的过剩人口。这是指在现代工业中心———大城市的那些时而失业,时而又找到工作的失业工人。他们时而被生产吸收,时而又从生产中被排斥出来,处于流动的状态之中。(2)潜在的过剩人口。这是指农村中的过剩人口。在资本主义农业生产中,随着资本积累和农业有机构成的提高,对农业工人的需要就会绝对减少。但是,由于他们表面上还占有少量的土地或其他生产资料,因而农业中的过剩人口不象城市中那样表现得比较明显。

(3)停滞的过剩人口。这是指那些没有固定职业的人口。这些人形式上是现役劳动军的一部分,但是工作很不规则,不但劳动时间长,劳动条件差,而且工资又最低,他们的生活状况处于工人的工常平均水平以下。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的贫困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指资本积累发展过程中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必然性。这个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的地位和状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它的增长的规模和能力越大,从而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和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可供支配的劳动力问资本的膨胀力一样,是由问—些原因发展起来的。因此,产业后备军的相对量和财富的力量一问增长。但是问现役劳动军相比,这种后备军越大,常备的过剩人口也就越多,他们的贫困问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反比。最后,工人阶级中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

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马克思的这段话包括这样三层意思:(1)资本越大,资本积累越快和发挥的能力越大,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越大,劳动生产率会越高,从而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2)产业后备军越大,经常的失业人口就越多。工人失业时,不受劳动折磨了,但却陷入了贫困,就业时贫困虽然减少了一点,但所受的劳动折磨反而增大,故二者成反比。(3)工人阶级中的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连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也承认的需要救济的贫民就相应越多。

资本主义积累的—般规律表明:在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反映了资本的增长对工人阶级命运所产生的影响,反映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在根本利益上的对立和不可克服的矛盾。无产阶级的贫困,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资本积累的过程,就是无产阶级贫困的过程。

无产阶级的贫困,不是指一个工厂、一个部门,而是指整个社会。对无产阶级贫困,不仅要看到工人在业时的状况,而且要看到失业时的状况。不仅要看到经济繁茉、生产高涨时的状况,而且要看到经济危机、萧条时的状况。不仅要看到大企业的工人的状况,而且要看到小企业的工人的状况。问时,还要考虑到种族歧视下的工人状况。在资本国际化的情况下,不仅要看到发达国家的工人状况,而且还要看到经济不发达国家以及殖民地附属国的工人状况。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工确地认识和理解无产阶级贫困间题。

无产阶级贫困,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作为一种规律,它和其他的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一样,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就不会改变。

但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问历史时期,不问的国家,这—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不问的。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劳动力再生产条件的变化,无产阶级的状况,确实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这井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他们被剥削的经济地位,也没有使他们摆脱贫困的命运。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贫困的具体表现是多方面的:

1.工人受剥俐程度在不断提高,工人和资本家之阎的贫富差别越来越悬殊。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在不断提高,在全部国民收入中,工人获得的工资所占的比重趋于减少,资本家剥削收入所占的比重趋于扩大。例如,在美国制造业中,剩余价值率1947年为146%,1971年增加为237%。制造业工人的工资占制造业国民收入的比重,1947年为S0%,19S4年为47.4%,1963年为43.3%,1973年为41.8%。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虽然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都有了提高,工人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这种提高和改善,远远赶不上工人为社会创造的财富的增长速度,赶不上资本家获得的利润的增长速度。例如,从19S0年到1977年,美国制造业中资本家纳税后的利润,共计增长4.46倍,而问期工人工资只增长了2.89倍。根据统计资料,1989年美国家庭的净资产共1S.1万亿美元,其分配比例是:1%最富有家庭占其中的37%,9%的富有家庭占其中的31%,而其余90%的家庭只占其中的32%。这种贫富差别越来越悬殊的情况说明,在当代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贫富的鸿沟和阶级对立,不仅没有改变或缩小,反而日益扩大和更为加深了。

2.失业和半失业人口经常存在并且在不断增加。当前,资本主义各国失业现象极为严重,都不问程度地受到高失业率的困扰。例如,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失业和半失业人数一直很庞大,1984年达到1400万人,失业率S0年代为4.S%,60年代为4.8%,70年代为6.2%,80年代为7.S%。欧洲经济共问体十二个国家,1979年经济危机开始时,失业率为S.S%,以后直线上升,1984年欧洲经济明显回升,但失业率却一反常态,上升为11%。今天,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不仅普通工人经常有失业的危险,就是科技人员、管理人员,也经常面临着失业的威胁。失业间题己经成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个严重的社会间题。一些国家的政府,为了缓和因工人失业而引起的不满,采取缩短工作时间的办法来扩大就业面,仍有大量工人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之中,尽管他们可以领到一些失业救济金,但也只能维持最低的生活。

3.工人实际工资的提高低于名义工资的提高,甚至出现实际工资的下降,使工人劳动力价值不能得到全部补偿。造成实际工资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例如,1977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消费品价格的上涨率分别是:美国6.S%,日本8.1%,英国1S.9%,法国9.S%,意大利1S%,都比S0年代和60年代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