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电力高等教育
4856700000023

第23章 电力高等教育由“乱”到“治”走向改革开放(1977—1984年)(6)

二、确保“两课”教学,抓紧德育教材建设

电力各高校把马列主义理论课,即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门主课,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严格进行考核,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承担各校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的社会科学系(部)的教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作出了很大努力,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983年初,根据教育部通知精神,电力高校明确地把“共产主义思想品德”作为一门必修课,正式列入教学计划,系统讲授,并把该课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德育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避免干巴巴的说教,承担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教师还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外出参观、社会调查、请先进人物作报告、开展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和手段,使学生受到更生动、更实际、更深刻的教育。同时,还定期开展教学法研究活动,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从1983年开始,电力高校“两课”教师狠抓教材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主编和参编了公开出版的教科书《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形势与政策》、《法律基础》等12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其中《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教材奖。

三、紧密结合各个时期热点,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20世纪80年代初,电力高校先后开展了“全民文明礼貌月”、“学英雄事迹,走英雄道路,学习张华、罗健夫、蒋筑英、赵春娥活动”,1984年又开展了“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学习张海迪”活动。各高校结合这些热点,注意针对大学生的时代特征,贯彻疏导方针,强调正面教育,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有的学校组织师生共同参加大型讨论会;有的学校举办专题讲演比赛;有的学校组织师生参观访问,进行社会调查;有的学校还把教育深入到教学中去,引导学生以学习为中心,以“三好”为目标,争取德、智、体全面发展。

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电力高校大学生的觉悟不断提高,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正气上升,开始改变了某些人“革命真理不认,是非标准不清”的状况,提高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自觉性。原来受错误影响较深的学生也有了不同程度的转变。二是学生中积极要求入党、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人迅速增加,初步形成了一支由共产党员、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组成的学生骨干队伍,开创了学生工作的新局面。三是从各方面巩固和发展了安定团结的局面,学校里出现了较为良好的教学、生活秩序,学风好转,成绩提高,道德风尚有了新的变化。

(第四节)进行专门人才预测促进电力高等教育加速发展

党的十二大确定了从1981年至20世纪末经济建设总目标后,各条战线和各个地区都深感专门人才缺乏,迫切要求教育先行,为国家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因此,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这以后的三年里,不仅在数量上有了较大的发展,而且以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依托,组织了全国范围的专门人才的调查与预测工作。

一、电力专门人才的现状调查与需求预测

党的十二大明确了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的地位,但是长时间里我们一直未能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之间的适当关系,以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几起几落。为了实现至20世纪末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经济建设总目标,切实落实教育的战略重点地位,需要科学合理地统筹与规划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专门人才的培养。1982年12月,国务院正式作出了制定全国专门人才规划的决定。经过半年的准备,教育部、国家计委和劳动人事部于翌年7月9日至15日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专门人才规划工作会议。会议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讨论了开展专门人才需求预测、着手制定中长期专门人才培养规划问题。1983年8月,教育部、国家计委和劳动人事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行全国专门人才现状调查和需求预测的通知》。为了加强领导,教育部和国家计委还牵头成立了全国专门人才规划协调小组。

电力工业部非常重视本项工作,成立了由计划、人事、教育和各有关业务司、局负责人参加的人才规划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并由部领导亲自抓。历时一年,到1984年6月完成了此项浩大的专门人才调查与预测工作。通过专门人才的调查与预测,初步掌握了全国电力行业专门人才的部门、行业、地区、学历层次、专业类别、职称结构、年龄构成等基本数据,同时也摸清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电力专门人才总数中,有规定学历的专门人才占871%;无规定学历有职称的占129%。在有规定学历的专门人才中,研究生占032%,本科生占178%,专科生占1498%,中专生占669%。以本科生为1,则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中专生、有职称无规定学历之比值分别为0018,1,084,376,072。电力专门人才总数中,有各种职称占429%;有规定学历无职称占571%。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占07%;中级技术职称占113%;初级技术职称占148%;员级职称占161%。

电力专门人才平均年龄为37岁,高峰区47—41岁,35—31岁出现低谷年龄段。本科生专门人才年龄高峰集中在49—38岁之间,37—30岁出现低谷。

此次人才调查表明,电力系统建立起了规模相当大、素质较好的专门人才队伍,但是也暴露出电力专门人才队伍状况的诸多缺陷与问题。如果不尽快设法解决这些问题,加快电力人才培养,就此人才年龄结构预计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继无人的现象将无法避免。通过此次电力行业专门人才调查基本摸清了现状,大致测算出未来电力工业的发展对电力专门人才的需求量,为制定电力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打下了扎实基础。

二、电力高等学校数量的增加

1983年5月,教育部在武汉召开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讨论加快发展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问题。教育部部长何东昌作了《关于调整改革和加速发展高等教育的若干问题》的报告。会议认为,高等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从我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努力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为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中国实际出发,努力为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和法制建设服务;统筹规划,全面安排,有计划按比例地持续地发展,实行多种层次、多种规格、多种形式办学;坚决地有秩序地进行改革。会议讨论了今后三五年高等教育工作方针,确定继续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加快调整、改革步伐,继续进行整顿,加快发展数量,努力提高质量。同时会议还研究制定了调整、改革高等教育结构,尤其是加速高等教育发展的措施与政策。

为贯彻上述精神,水利电力部决定恢复和新建一批高等学校。1982年3月,水利部与电力工业部合并为水利电力部,新的水利电力部在圆满完成专门人才现状调查和预测后,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为解决水电系统基础教育师资奇缺的问题,筹划在湖南电力学校的基础上筹建长沙水利电力师范学院。1983年12月27日,教育部通知正式成立长沙水利电力师范学院,确定在校生规模1600人,设置财务会计、数学、物理、化学、英语、中文6个本科专业,以及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厂热能动力2个专科专业。1983年2月27日,在水利电力部进修学院的基础上,联合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研究生部等单位,抽调华北电力学院部分骨干人员组建了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管理学院。在校生规模为1200人,设置电力技术经济、物资管理工程、建筑管理工程、工程机械管理、财务会计、工业管理工程、劳动工资与人事管理7个本科专业。1985年1月,教育部批准将上海电力专科学校升格为上海电力学院。设置有热能动力工程、热能工程生产过程应用、无线电通讯、多路通讯、应用电子技术、环境工程、工业管理工程、科技英语等12个本科专业,并设有专科专业。加上1978年4月成立的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水利电力部部属学校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为满足电力人才的需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