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4855500000031

第31章 天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建设(10)

该课程帮助教师从思想上全面认识科学素质的内涵;素质教育的本质与特征;生物学思想与生物学素质,从而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中学生生物学素质的任务。

生物科学热点导学:

该课程根据《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中学生物教学内容的主题中所涉及的一些前沿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讲座,旨在帮助中老年教师的知识更新,以适应新《课标》提出的教育目标。

现代生物技术与STS教育:

现代生物技术是《生物课程标准》的主题之一,也是中学生物教师的教学难点之一。该课程帮助学员理解生物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关系,树立科学、技术与社会(即STS)思想,并将该思想融入中学生物教育中。

综合课程的研究:

自然科学的综合,以及与社会科学的综合,是当今中学课程的发展趋势。该课程旨在帮助中学生物教师认识和了解这一趋势,并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以适应教育发展形式的需要。该课程包括物理、化学、地理学与生物学的关系和对生物学的影响;综合理科的内涵与发展;环境科学;生物的多样性与人类;自然科学发展;生物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生物学与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

国内外生物教育改革现状与趋势:

该课程通过学员对国内外生物教育改革动向和趋势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能根据教育改革的需要指导青年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生物教学策略与方法:

该课程根据《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帮助中老年教师运用新的教育观念;构建新的现代学习理论,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能指导青年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5.6.8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历史学科课程方案

历史学科中学教师全员一级培训方案

【培训对象】

具有1~3年教龄的中学历史教师。

【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青年教师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质,明确历史学科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和实施要求,掌握实施新课程标准必备的技能与知识,达到上岗要求。

【培训内容】

1.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时学分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学科教育理论

学科专业知识

更新与扩展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解读81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162

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案例研究81

中学历史教学评价81

中国史新教材分析243

世界史新教材分析243

文物与历史243

历史与社会专题162

2.教育教学实践与考察

历史教学技能训练:是由进修学校组织学员,学习领会历史课堂教学技能的分类及应用原则。请本地区的优秀教师做示范课,加深学员对各项技能应用原则的理解。引导学员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同时,要求每位学员准备一段15分钟的教学录像课,将所学的课堂教学技能运用于其中,并在课上展示交流。由师生共同点评,以提高新教师的教学能力。

历史课堂教学实录分析研讨,具体步骤是:

①课前准备。了解教师、学生、班级、课程背景,明确观摩目的。

②现场观看。播放录像课,做好观看记录。

③课后分析。综合运用教育心理学、学科教育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对录像课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④反思讨论。请执教者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行为进行反思,观看者对该课提出修改意见,通过此项活动,提高新教师自觉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的自觉性。同时,在课堂教学实录分析研讨中,学员可以分享别人成功的经验,由学习分析别人的案例到学习解剖自己,自觉改进自己的教学。

以上总计为72学时,共9学分。

3.考核形式

培训的考核内容,由专业课程考核、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考核两方面组成。

专业课的考核,由历史文化学院主持,根据各门课程的具体情况,采用开卷考试、撰写读书报告和学习心得体会等方式,对受训学员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考核由各区(县)进修学校主持,要求受训学员提交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成果形式,如课堂录像、公开课展示、对典型示范课的点评与分析、教学观摩、考察报告等。

历史学科中学教师全员二级培训方案

【培训对象】

具有4~10年教龄的中学历史教师。

【培训目标】

更新观念,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熟悉、胜任历史新课程,不断更新和拓展学科基础知识和学科前沿知识,了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为新课程的创设和实施贡献力量。

【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由三个板块组成,专业理论、教学实践与考察和课题研究。

1.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时学分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学科教育理论

学科专业知识

更新与扩展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解读81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162

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案例研究81

中学历史教学评价81

历史课程改革理念与实施162

历史课程论与历史教材改革162

中国古代史专题243

中国的社会变革与现代化进程405

当代世界热点问题363

2.教学实践与考察

包括教学考察与观摩,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教学考察与观摩,组织学员到本市和本地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或历史教学成绩显着、特色突出的学校,考察历史教学的情况,观摩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或各种课外活动。

考察前要制定考察计划,考察过程要做记录,最后写出考察报告。

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紧密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1)活动内容

①制定活动课设计方案。

②设计历史研究性课程。

③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改革一例。

④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历史练习模式新探。

⑤探索新课程与评价改革。

(2)活动过程

①根据自愿原则,将学员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活动内容。

②各组就选定的内容,拟订工作计划。

③依据选定的研究内容,设计方案,收集资料,分工协作,形成成果。

④各组交流成果,相互点评,进行总结,修改完善方案。

⑤将方案付诸实施,并将各个方案汇集成册,留作资料。

以上总计40学时,共5学分。

3.课题研究

接受培训的学员可以在培训期间按下述方式选择一项研究课题。

①由培训单位提供课题指南,供学员选择。

②由学员根据实际需要和个人兴趣,自行设计研究课题。

③继续自己已经开始的独立课题的研究。

课题参考目录:

①历史课程标准与新教材研究。

②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改革。

③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改革。

④中学生历史学习心理研究。

⑤关于历史活动课的设计。

⑥中学历史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与重构。

⑦高中新大纲新教材研究。

⑧研究性课程的设计与展示。

⑨高考与历史教学改革。

课题的实施:

研究课题必须在培训期间完成,研究成果要求以论文的形式完成。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5000字。

以上总计32学时,共4学分。

4.考核形式

培训的考核内容,由专业课程考核,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考核和课题研究成果这三个方面组成。

专业课程的考核,由历史文化学院主持,根据各门课程的具体情况,采用开卷考试,撰写读书报告和学习心得体会等方式,对受训学员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考核和课题研究成果考核由各区县进修学校主持。培训过程中随时进行形成性评价,特别要注重综合性地考核与评价学员在实施素质教育和进行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显示的水平和实际效果。

综合考试成绩可采用百分制,单项成绩的比例划分及具体操作,各培训单位可视实际情况自定。对于单项成绩的比例划分,在此建议如下,仅供参考。

①学习表现占10%,学习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分散实践阶段的工作表现等。

②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考核占40%,要求受训学员提交教学观摩、考察报告,研讨发言提纲,以及自己在历史课堂教学方面的成果形式,如教学设计方案、个人教学录像、计算机课件等进行评定。

③课题研究占50%,受训学员提交专题论文或调研报告等,由教师进行评审。

历史学科中学教师全员三级培训方案

【培训对象】

具有11年以上教龄的中学历史教师。

【培训目标】

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精神、新要求,不断更新学科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强化学习意识和能力,增强自身持续发展能力。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反思教育教学实践。能够自觉地将所学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融入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

【培训内容】

1.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时学分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学科教育理论

学科专业知识

更新与扩展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解读81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162

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案例研究81

中学历史教学评价81

历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施162

国外历史教育概论162

中国历史与文化405

近代中西文化问题324

世界文化与宗教405

2.教学实践与考察

包括教学专题研讨、教学成果展示与交流和本地区历史遗迹考察。

教学专题研讨,是邀请外省市或本地区特级教师、优秀历史教师或各级教研员,研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热点或难点问题。

研讨题目:

①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改革。

②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换。

③新课程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④新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改革。

教学成果展示与交流,是由学员提交一项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运用新的教育理论,设计完成的教学成果。例如,一节教学活动设计方案、教学实例录像、计算机课件的制作、历史活动课案例、探究性、合作性学习实例等,由进修学校组织成果展示与交流。本活动旨在使学员领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及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促使他们探寻历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本地区历史遗迹考察,是由进修学校组织学员参观考察本地区的历史遗迹,具体要求是:

①参观考察地点可由学员任选,自找时间完成参观考察任务。

②写一份该遗址的文字介绍。

③就该遗址的情况,设计一节历史活动课或研究性学习课。包括活动主题(研究性主题)、活动目标(研究性学习目标)、活动过程(研究步骤)、活动说明(研究说明)。

④选择其中优秀的文字介绍和各类设计方案,汇集成册,并在本地区推广、介绍。

3.课题研究

科研课题的选题与课题的实施方案,与中年教师的方法相同。

课题参考目录:

①历史教学与新形势下的德育教育。

②历史课现代教学模式简论。

③论历史教学中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④新课程与活动课教学。

⑤关于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

⑦历史教学与能力培养。

⑧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⑨研究型课程的设计与展示。

○10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应用研究。

○11中学历史教材中疑难问题研究。

○12关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13初中学生历史学习心理的研究。

○14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倾向和态度的调查与分析。

○15关于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

○16中学历史教学评估与考试研究。

4.考核形式

培训的考核内容,由专业课程考核、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考核和课题研究成果这三个方面组成。

专业课程的考核,由历史文化学院主持,根据各门课程的具体情况,采用开卷考试、写读史札记和撰写教研总结等方式,对受训学员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考核和课题研究成果考核,由各区(县)进修学校主持。培训过程中随时进行形成性评价,特别要注意综合性地考核与评估学员在实施素质教育和进行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显示的水平和实际效果。

综合考试成绩可采用百分制,单项成绩的比例划分及具体操作、各培训单位可视实际情况自定。对于单项成绩的比例划分,在此建议如下,仅供参考。

①学习表现占10%。学习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分散实践阶段的工作表现等。

②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考核占40%,要求受训学员提交教学观摩、考察报告、研讨发言稿以及自己在培训期间的教学成果,如个人教学录像、研究型课程设计、计算机课件等进行评定。

③课题研究占50%,受训教师提交专题论文或调研报告等,由教师进行评审。

以上三个板块的内容,共计240学时,共30学分。

各区县在实施培训期间,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教师的实际情况,在培训内容上各有所侧重。

附:主要课程说明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历史课程标准产生的背景,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历史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历史课程的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教学设计的界定,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中的双主体,教学活动的基本类型,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教学设计的操作,教学设计的程序、意义、方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的陈述;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起点行为分析,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结合学科特点的内容设计,课程资源的开发选择与编制;教学过程中的媒体选择,教学评价设计。

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案例研究:

案例教学概述,案例教学的价值,案例教学的一般方法;案例的形成,案例研究收集,确定主题,情景描述;案例的运用,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案例借鉴反思。教学改革案例的类型:转变观念的案例研究,课程实施的案例研究,评价改革的案例研究,开发课程资源的案例研究,课程管理的案例研究。

中学历史教学评价:

课程评价概述,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教育评价与课程评价,课程评价的主要类型,课程评价的目标定位,课程评价的功能,课程评价的方法,课程评价结果的应用,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我国课程评价的发展与思考;历史课程的学生学业评价:基本发展目标评价,学科发展目标评价,结合学科特点的评价方法,纸笔测试改革,历史课程评价与中考改革;历史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体系,课堂评价方法,历史课程教师评价;历史课程评价研究。

文物与历史: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员了解文物和文物所反映的社会及历史背景,引导学员利用文物资料增进历史课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员考察、分析、判断历史文物的综合能力。主要内容:文物鉴定与欣赏、文物所体现的社会历史内容。

历史与社会专题: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员获得对社会生活和人类历史的整体性认识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综合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发挥区域优势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当今世界主要产业特点和分布大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分布和经济差异等。

中国古代史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