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4855500000019

第19章 网络教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新的教学模式(4)

1.任务驱动法

为了弥补网络课程教学信息传递与教师课堂教学的差异,特别应该强调在网络课程实现的教学过程中,用任务来引导学员的注意力。通常在一个教学单元的开始,就应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员开始学习就明白本单元的任务,同时,对于给定的学习目标,还必须有分步骤的要求,以使学员在没有教师在场的情况下,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状态顺利地完成课程学习。

2.重点强调法

一个合格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是会适时地给学员指出哪些是重点,并且在讲授到重点内容时,会采用各种方法予以强调。在网络课程开发过程中,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样应该对重点内容予以强调,比如对某些重点内容可采用文字的特殊效果,使用流畅的画外音、提示框(或有别于正文的文字),以主讲教师的小幅讲述画面来描述及再现重要知识点,以体现虚拟教师在引导学员进行学习活动。按照控制论的说法就是给某些重点信息带上“情调”,让学员在了解重点的概念、理论、规则、定律、法则时予以特别注意和重视,使学员在学习中对重点内容达到重点掌握。

3.多媒体传递法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为网络课程开发中的教学信息传递带来了巨大的活力。根据心理学的实验,学习者在接受信息时,多重感官刺激对学习者心理反应的建立远大于对学习者单一感官刺激的效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时,既有精彩的讲授,又有工整的板书,不时地还有丰富、形象的体态语言,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肯定比只用一种教学技能要好。在网络课程开发中,能够采用的媒体信息有文字、图形、视频、动画、声音等,应该适度地使用多种媒体信息来表达和传递教学信息。但使用配音应注意与文本保持同步,使用图片应注意贴切和摆放位置,而使用视频材料应注意不宜过长并应加以点评,学员从不同的媒体信息获得的是同一主题的内容,会通过对比和核对辨识真伪。多种媒体信息必须表达同样的知识结构,使它们形成一个整体,对学员进行全面的刺激与强化,从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4.3.4网络课程开发的基本要求

网络课程的具体开发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①网络课程建设要基于远程教育的特点,能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与自觉性。

②网络课程都必须满足在互联网上运行的基本条件,还应具备安全、稳定、可靠、下载快等特点。

③网络课程应有完整的文字与制作脚本(电子稿)。

④网络课程文字说明中的有关名词、概念、符号、人名、定理、定律和重要知识点都要与相关的背景资料类相链接。

⑤对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可适当采用图片、配音或动画来强化学习效果,但要避免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纯表现式的图片或动画。

4.3.5网络课程开发的工作流程

1.组建网络课程设计开发小组

从国内目前教师队伍的结构看,一般来讲,单独的教师个体很难胜任严格地按照所有步骤,完成科学的、规范的教学系统设计。尤其是网络教学设计,对新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引入,增加了变量,要想做一个好的网络教学设计,通常需要采用小组或团队合作的形式。网络教学设计与执行的团队模式从由两人组成的作者与编辑模式到20人以上的课程小组模式不等。小组的大小与组成根据课程的具体情况而定。课程小组模式教学设计开发在英国开放大学得到广泛的采用。每门课都由课程小组共同设计,成员可多达20位专家以上。课程组成员可以包括;学生代表、学科教师、媒体专家、编导、文字编辑、计算机编程人员、图形设计、课程负责人(主持教师)、教育技术专家、校外学科专家等。课程开发时,小组内应进行详细的分工。团队的协同是共同工作的关键所在,一开始整个团队就应该达成某种共识。课程组每个成员必须尊重其他人的专业知识,具有团队精神。成员必须具备乐于沟通和合作的态度,通过用户试用,汇集各方意见修改,才能最终完成。课程组中学生、学科教师和校外同行专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平的掌握上负有主要责任,其余的课程组成员也要对这一问题深入研究。媒体专家、编导、文字编辑、计算机编程人员和图形设计者是媒体素材编制的共同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和教育技术专家的职责则依据教学系统复杂程度的不同来决定,两者可以各司其职,也可以由一人担任。其一,他们负责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传输系统进行整体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其二,他们负责课程组的常务工作,定期召集课程组成员会议,研究决定有关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和教学实施的重要问题。在课程组休会期间,负责处理经常工作和突发事件。

2.确定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出学科的内容、体系和范围,它规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的实质性内容,是编写网络课程的直接依据,也是检查网络教学质量的直接尺度,对网络教学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对学生了解整个课程知识体系也有很大帮助。教学大纲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①说明:扼要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选材的主要依据,以及有关教学与学习的原则性建议。

②文本:列出按层次结构的知识点条目(一般是编写章、节、目),知识点的简要说明,知识点的教学要求、教学时数、教学活动及其所用时间说明。

③实施要求:列出编写网络课程的参考书目,教学环境要求,教学仪器设备,辅助教学手段、说明等等。

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主要应该由网络课程的主讲教师来完成,教学大纲的编写应注意如下原则:科学性、思想性、人文性、基础性、系统性等等。如果开发的课程已有教学大纲,应尽可能选用现有大纲,如果没有,要编写一个,编写的大纲要经过学科专家审查。

3.确定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确定网络课程的内容、配套的练习与思考题,如果有现成的文本优秀教材,尽可能选用作为学员学习网络课程的补充与扩展。网络课程的内容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符合本课程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表达形式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范标准。网络课程是教学内容的文字描述,网络课程是教学内容选择结果的体现,网络课程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堆砌,而是教学内容的有机组合,网络课程应能够把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要求提炼出来,形成一个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的知识系统,使之有利于学员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练习是选定教学内容后,诊断与巩固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它是网络课程重要组成部分。

4.总体设计与原型实现

选择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设计出一个教学单元的网络课程原型(网络课程的样章),通过原型设计,最终确定网络课程的总体风格、界面、导航风格、素材的规格以及脚本编写的内容。

总体设计是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它是形成网络课程设计总体思路的过程,决定了后续开发的方方面面,网络课程设计过程所要遵循的所有原则,都要在这一阶段得到充分体现。原型实现后,应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尤其是征求最终用户(学习者)的意见,并根据征求的意见进行修订,以达到最优化的目的,减少后续开发过程中修订的工作量。在进行总体设计时,应注意:

(1)内容组织

课程内容采用模块化的组织方法,模块的划分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基本以知识点或教学单元为依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是以有良好导航结构的WEB页面为主,链接有特色的网络或单机运行的教学课件,课件以知识点教学单元为单位。课程内容应根据具体的知识要求采用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文字说明、背景资料支持、配音阐述、重点过程动画表现以及小画面教师讲授录像播放相结合等。自测部分可根据具体的知识单元设置。

每一个教学单元的内容都有如下几个部份:学习目标、教学内容、练习题、测试题(每一章)、参考的教学资源。课时安排、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说明等。

在疑难关键知识点上提供多种形式和多层次的学习内容。根据不同的学习层次设置不同的知识单元体系结构。

模块组织结构应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充性,课程结构应为动态层次结构,而且要建立起相关知识点间的关联,确保学习者在学习或教学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跳转。

(2)内容表现

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要注意描述性文字要精炼、准确。中文字体尽量用宋体和黑体,字号不宜太小和变化太多,文字的行距要适中,背景颜色应与字体前景颜色协调,以便减少在屏幕上阅读的疲劳。

在画质上:应要求构图合理、美观,画面清晰、稳定,色彩分明、色调悦目,动画、影像播放流畅、具有真实感。图形图像应有足够的清晰度。

在色彩上:色彩的选择应清晰、明快、简洁,颜色搭配合理,主题与背景在色彩上要有鲜明的对比。网页色调要与内容相适应,背景颜色应与前景颜色协调,各页间也不宜变化太大。

在构图布局上:构图是指画面的结构布局。构图的基本要求是设计好屏幕的空间关系,使画面新颖简洁、主体突出,具有艺术感染力,使教学内容形象地展示在学习者面前。

在表现形式上:动画是课件的主要表现形式。动画的造型要合乎教学内容的要求,比喻和夸张要合理,动作应尽量逼真,动画要尽可能接近事实。

影像的目的是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增加可信度。由于动态影像的信息量大,受网络带宽的限制,播放可能会出现停顿现象,这时应适当减小影像的播放窗口,要尽可能采用流媒体技术。

在声音质量上:应要求解说准确无误,通俗生动,流畅清晰;音响设计恰当,效果逼真,配乐紧扣主题,有利于激发感情,增强记忆。在声音的处理上要慎重考虑,要考虑网络带宽的制约,应与影像结合起来综合平衡。

在内容结构上:同一网页中不宜同时出现过多动态区域。网页长度不宜太长,一般不要超过三屏,在800*600屏幕分辨率下不应横向滚屏。每门课程的网页应保持统一的风格和操作界面。控制功能、操作方法符合常规习惯。课程内容的设计应尽量加入交互方式,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在疑难的知识点上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展现其内涵,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习者对课程中的有关图片、资料、动画可选择浏览或不浏览,也可选择背景音乐开或关,以及配音阐述的开或关。网络课程每个知识点都应提供相关的参考文献资料链接,以拓宽学习者的知识面。

(3)内容导航

鉴于网络课程信息量巨大,内部信息之间的关系可能异常复杂。因此除了要求在信息结构上要合理设计外,对信息的导航策略要求也十分高,要求导航设计要清晰、明确、简单,符合学生认知心理,否则,学生容易迷失方向。网络课程可以提供的导航方法有:

列出课程结构说明:建立目录索引表,以表格的方式列出如下内容:教学单元、教学活动、学习时数、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并指明学生所处的知识层次和位置,让学习者了解网络课程的信息结构,直接到达所需要的学习页面。

网络课程的文件结构:网络课程的文件结构要根据章节、通用网页、组件和媒体类型等适当地建立相应的子目录,单个子目录中文件数目不宜太多,以方便维护。

页面组织:网络课程的网页组织要反映课程的目录层次结构和网状结构。网页间的联系要便于学习者对知识结构的掌握。在网页中应有到课程起始页(home)、前一页、后一页、上一层、相关内容的超链接,应提供由关键词(基本概念)和目录树查找相关网页的快速跳转功能。对于描绘教学内容的重要媒体也要提供查询和直接显示功能。

直接导航:对一些重要的导航点,如当前学习单元、当前学习目标、学习单元的结束、前进、后退等,在主界面的导航中心提供直接的导航,只需用鼠标单击导航上的超链接,便可直接进入对应的界面之中。

检索表单:提供对整个课程全文检索功能,让用户检索Web的信息,帮助学习者迅速寻找所需要的学习内容。

学习指南:对一些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用帮助页面的方式给出指导,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学习者不至于迷航。

导航条:提供到顶级页面、上一级、下一级、同一级页面的导航。

演示控制:用于对动画、影像、声音的控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控制影像/声音的播放进度。

书签:记录学习者标记的学习重点,便于对重点学习内容的快速定位,它是Web浏览器必备的功能。

框架结构:对结构比较复杂的网络课程设计可采用这种方法,主框架可以是学习区,副框架则可用作动态导游图,以显示当前的学习进度,并可以点击导游图直接到达某个进度。

导航策略用于网络课程,实际上是教学策略的体现。这是一种避免学习者偏离教学目标,引导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策略,它是决定网络课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精心设计。

5.脚本编写

脚本是教学人员与技术开发人员沟通的桥梁,脚本编写要根据计算机的特点,在一定的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对每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及其安排以及各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教学设计,并写出相应的设计文本,网络课程的脚本编写要充分考虑原型设计阶段所确定的内容表现、导航、教学设计等网络课程的总体风格。脚本描述了学生将要在计算机上看到的细节。

它在网络课程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设计阶段的总结,又是开发和实施阶段的依据。从其内容来看,它是网络课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而不是课本或教案的简单复制。网络课程脚本的编写要注意提供的教学信息以及这些教学信息的展示和交互过程应能较好地体现一定的学习理论,应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因此,参加脚本编写的人员应包括学科专家、教学设计人员、教育软件设计专家、教育心理学专家、计算机程序设计人员。

脚本编写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①明确教学目的和各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②根据教学目标,使用的教学内容应准确无误;③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④学习理论的应用。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模式,都必须注意学习理论的应用,以提高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⑤使用的格式应该规范。脚本可以使用不同的格式,但必须规范,而且便于对脚本各项内容的表达,这些内容包括:

+显示信息:指屏幕上将要显示的教学信息,反馈信息和操作信息。

+注释信息:说明显示信息呈现的时间、位置和条件以及连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