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
特别报道组成立及其运作的动机;
特别报道组的运作机制及其基本经验。
(二)内容
2001年1月19日-1月27日,调查人先后同徐惠萍(珠海市新闻舆论监督特别报道组组长、珠海市委新闻秘书)、林卫旗题记:这是紧接着海南省调查的关于舆论监督的又一篇调查报告,也由笔者同林涵共同完成,刊于2001年第5期《新闻记者》。本调查报告同时被收入《新闻舆论监督探索》(南海出版公司2001年版)一书。
(特别报道组组员)、张怀玉(市记协秘书长)、宁桂飞(市委宣传部部长助理、新闻科长)、陈建雄(市记协主席)等人交谈;阅读了珠海市新闻舆论监督办法(试行)、中共珠海市委关于成立“珠海市新闻舆论监督特别报道组”的通知等文件,还阅读了特别报道组的工作总结及其成员孙岭、张伟、陈怡雪、林卫旗等人的个人总结等资料。
二、珠海新闻舆论监督特别报道组的基本情况和经验
(一)特别报道组的成立
珠海市于1980年被辟为特区,经过近20年的建设,由一个穷乡僻壤发展成风光如画又具有良好设施的海滨城市。但有一个阶段,珠海市在外商眼中,“硬环境令人留恋,软环境望而却步”,珠海的老百姓也反映在珠海办事难。
1999年1月,珠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五届一次会议将“切实整顿政府机关作风,优化我市改革与发展软环境”作为一号议案提交市政府。市委严肃指出:“软环境的问题严重到已经阻碍珠海经济发展的时候,市委、市政府如果还不能集中一段时间来改善它的话,我们将会犯历史的错误。”一场以市委、市政府机关和有审批管理权的事业单位为整顿重点的机关作风建设活动在珠海全市展开,其目标是:实现高效率办事、高质量服务,让人民群众满意。在这场活动的酝酿过程中产生了成立“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特别报道组”的动议。市委、市政府认为,为免于整顿机关作风建设活动不重蹈以往流于形式的覆辙,必须要有包括新闻舆论监督在内的社会监督力量的鼎力相助。由市委办、宣传部牵头,各媒体记者组成的“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特别报道组”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于1999年5月6日正式成立,并在次日的《珠海特区报》一版,发表了一条消息:“特别报道组正式运作”。特别报道组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威力,有力地促进了珠海市的机关作风建设和经济发展,并且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2000年2月5日,珠海市委决定将特别报道组更名,正式下达关于成立“珠海市新闻舆论监督特别报道组”
的通知,该文件编号为:珠委办[2000]32号。特别报道组的名称据此由“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特别报道组”改为“新闻舆论监督特别报道组”。
(二)特别报道组的主要工作
自1999年5月7日,特别报道组开始运作,至2001年1月27日,调查人对其结束调查之日止,特别报道组共计进行了16组选题的特别报道。这16组选题是:黎锦淇变更行医执照地址难、台商吴裕卿投资观光果园难、珠海市国税局转变职能的探索、深圳审批制度改革启示录、千万元投资项目因行业协会干扰而搁浅、改革审批制度优化行政环境、1999年万人评政府、珠海市政府采购中心的事迹、珠海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从面临摘牌到崛起的过程、玻璃钢船厂建厂受阻、珠海市国企改革、珠海市环保局的招标风波、珠海带“病”作业录像放映点怎样通过审批、机关作风建设“有效服务”、珠海市城监支队“串案”透视、2000年万人评政府。
对于每一组选题的报道,通常都在《珠海特区报》、《珠江晚报》上有4到5篇连续报道,并配发评论,电视台和电台也同时“联动”,实况播出该选题的“大家谈”、“市民热线”等节目。这16组选题的报道,在报纸、电视、电台等媒体上共发稿400余条(次),其中,仅报纸的发稿量就超过30万字。此外,还有一批内参稿件发出。
这些选题中较为典型的有——黎锦淇变更行医执照地址难的选题,在《珠海特区报》上连续发了:《黎锦淇奔波十年无结果》,配发评论:《部门扯皮百姓遭殃》;《都有文件依据究竟哪个为标准》,配发评论:《谁是谁的饭碗?》;《一石激起千重浪——读者评说“黎锦淇事件”》;《黎锦淇今始办理行医手续》,配发评论:《看似简单却深刻》;《抓住典型深刻反思促进整改》,配发评论:《来它一点真格的》;《机关作风整改要抓根本问题》,配发评论:《一时智勇与万古心胸》;《黎锦淇昨在前山重开诊所》,配发评论:《思考还要继续》。
《珠海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是:《十年奔波只为办证一朝投诉竟成游医》;《两个部门各执一词百姓办事左右为难》。《珠海电台》作了新闻追踪节目:《一位个体医生的遭遇(上)、(下)》。
台商吴裕卿投资观光果园难的选题,在《珠海特区报》上连续发了:《一个投资者的困惑(上篇)》,配发评论:《招商引资也要搞好“售后服务”》;《一个投资者的困惑(下篇)》,配发评论:《令人心悸的投资路》;《提高认识才能最终解决问题》,配发评论:《关键在于思想认识》;《市规划国土局同意“观光果园”动工》;《针对典型分析比较联系实际反思整改》,配发评论:《大局利益高于一切》。《珠海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是:《吴裕卿五问为什么?(1)(2)(3)(4)(5)》。《珠海电台》作了市民热线节目:《“一个投资者的困惑”引出的讨论》,市民通过热线电话参与。
珠海市国税局转变职能的探索的系列报道,在《珠海特区报》上连续发了:《您的满意胜过我们千万句承诺》,配发评论:
《以企业精神经营政府》;《超水平的服务源自创造性的工作》,配发评论:《思想境界决定政府行为水平》;《监督与竞争激发深层活力》,配发评论:《无功就是过》;《国税人的珠海情绪》,配发评论:《意识之差就是成败之差》。《珠海电视台》作了走近国税的电视专题系列报道,包括《窗口的故事》、《算账的故事》、《留住税源的故事》、《出口退税的故事》、《法与情的故事》等五个节目。
1999年万人评政府的专题报道,于1999年10、11月和2000年1月进行,这是对首次“万人评政府”的情况从多角度进行报道。1999年11月4日对着名学者单元庄教授的采访,以《具有时代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探索》为题,从党的整风、反腐败、民主建设的高度对“万人评政府”作了较为精辟的论述。2000年1月22日,又报道珠海市首次机关作风建设暨党政机关年终目标任务考核结果,公布了市卫生局、规划国土局、医药管理局考核为差的结果,并就考核结果采访一位副市长,强调“着眼大局,完善机制”;1月23日,以《和风细雨是推不动改革的》报道了珠海市人大常委会一位副主任对考核的看法。
珠海市环保局的招标风波的专题报道,是据一封群众来信顺藤摸瓜后引出的。于2000年7月12日,以《一则招投标公告刊出的前后》为题推出,配发评论《事与愿违的反思》;13日,就“招标风波”采访市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提出“抓住‘有效服务’,把我市的机关作风建设引向深入”;18日,报道涉及“招标风波”的珠海市环保局、珠海市产权交易中心对事件所作的反思和补救措施。通过这组报道,一方面及时化解了人民群众与政府有关部门的矛盾,另一方面提醒政府部门,恪守职责,依法行政。
“珠海带‘病’作业录像放映点怎样通过审批的”专题报道是又一起较有声势的批评性报道,其于2000年8月3、4日,以《珠海带“病”作业的录像放映点是怎样通过审批的?》为题,分上下篇推出,配发评论《多少成绩可以抵销一处错误?》、《是树你就得高高的》;7日,就录像放映点的审批采访了珠海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强调“珍惜手中权力、尽好自己职责”,并配发评论《为官的职业道德》。通过这组报道,直接批评珠海市文化局、珠海市公安消防局通过带“病”录像放映点审批的错误,并对人浮于事、推诿扯皮的行政机关带有普遍性的恶劣作风进行了暴露与鞭挞。
(三)珠海市委关于舆论监督办法及舆论监督特别报道组的主要规定
珠海市委关于珠海市的新闻舆论监督办法及对于特别报道组均有明确规定。
1.关于珠海市新闻舆论监督办法(1999年5月出台)的规定主要有——新闻舆论监督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群众观点,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弘扬正气,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服务。
新闻舆论监督的总体目标是:推进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鼓舞和激励人们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引导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丑恶,弘扬社会正气。化解社会矛盾,理顺群众情绪,促进人民心情舒畅,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新闻舆论监督的范围和内容是:全市党政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发生的官僚主义和玩忽职守行为,以及为了本单位的利益而损害全局利益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与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全市各类企业的违法行为,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社会公众利益和广大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社会上不正确不健康的、伪科学反科学的行为。
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是: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全市工作大局出发,坚持真理,出以公心。用事实说话,让当事人说话,客观公正地进行报道,不偏颇,不偏激,不偏袒,不当裁判员,不妄下结论。依法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以党和政府的政策及法律法规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着眼于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进团结,维护稳定,批评和监督要与人为善,帮忙而不添乱。时机适宜,分寸适度,掌握好批评性报道的数量和时机,把握好力度和密度。遵守新闻职业道德,禁止有偿新闻,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应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要求是:全市党政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的公务活动,除涉及国家安全、机要和保密工作外,都必须接受新闻舆论监督。市委、市政府主管新闻工作的职能部门及市新闻单位记者在行使新闻舆论监督职能进行调查采访时,任何单位、部门、个人都应该密切配合,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拒绝、抵制、隐瞒,我市各级领导都要积极配合并接受有关采访。新闻舆论监督涉及的部门对新闻媒体揭露的问题必须认真对待,积极整改,直至彻底解决问题。企业行为影响社会时,除商业秘密外,都必须自觉地接受新闻舆论监督。各级领导干部的民主法制建设情况,都必须接受新闻舆论监督。批评性报道刊播前,各新闻传媒要确保事实确凿,但任何批评对象不得要求审稿。被批评单位和个人对舆论监督的新闻有异议时,可通过正当途径反映,不得以任何手段干扰新闻舆论监督工作。
对新闻舆论监督的检查和监督是:新闻记者进行批评性报道时要认真仔细深入核实情况,各新闻单位领导对每一条批评性报道都要严格把好关,确保报道客观公正。涉及敏感、重大问题的批评性报道需经协调和指导小组批准,报道刊播前由协调和指导小组审稿。协调和指导小组及市新闻单位就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建立检查监督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接受社会的检查监督,对违反本办法精神的新闻工作者要进行批评、教育、处理。市新闻单位对严重失实的批评性报道应及时澄清更正。市纪委、市监察局及市委办、市府办对新闻舆论监督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对违背职业道德的新闻工作者,经查实后给予严肃处理。
对触犯法律者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珠海市委对于特别报道组的规定主要有——机构职能是:特别报道组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进行选题,配合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的实施,在对我市各级党政机关的政务监督、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珠海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前瞻性研究,以及其他地区对珠海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介绍等方面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
行政管理、业务指导及人员组成是:新闻舆论监督特别报道组在市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行政上归口市委办公室管理,业务上接受市新闻舆论监督协调和指导小组的直接指导。特别报道组配备副处级干部为组长;成员从全市各新闻单位选拔有相应水平和能力的记者担任,并实行定期更换制度。在抽调到特别报道组工作期间,报道组成员人事组织关系仍挂在原单位不变,享受原单位副主任经济待遇,其工作表现由特别报道组负责考核。
工作方式是:特别报道组的工作以深度报道为主,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整体策划,集中采访,报纸、电视、电台统一发稿,发挥媒体联动的优势。特别报道组稿件送媒体刊发前须经报道组组长签发;重大题材的报道要向市主要领导和市新闻舆论监督协调和指导小组汇报;特殊报道采取内参形式送市领导参阅。
特别报道组有责任对重要题材进行全市性策划,提出方案经市新闻舆论监督协调和指导小组审定后,统筹各新闻媒体进行实施。
(四)各方面对特别报道组工作的反映
特别报道组的成员都有很强的敬业精神,不怕吃苦、连续作战,一篇报道常常要改三五遍,有时晚上睡觉常常只是打个盹,超负荷的精神压力、体力透支,造成报道组成员曾一个接一个地累倒,但却没有人退缩,一切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成为报道组成员的神圣使命感。报道组成员中有3人为研究生毕业,全体成员都十分注意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及业务素质,要求自己“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敢于开展批评且善于开展批评,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全市工作大局出发,选准典型,做到帮忙而不添乱。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按照珠海市新闻舆论监督试行办法运作,平均每月推出一个选题的系列报道,几乎每一组报道都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
市委主要领导干部认为,特别报道组正在进行一项开拓性的事业,不仅对机关作风建设和珠海经济发展是一项促进,而且在新闻舆论监督实践上也是一次有益的大胆探索。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特别报道组掀起的舆论监督旋风,推动珠海市机关的作风建设和制度改革。如“黎锦淇变更行医执照地址难”的事件披露后,市委副书记余荣伟说,我们正处于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特殊历史阶段,旧的行为规范已经失效,新的规范正在确立之中,很多干部对市场经济下政府的职能就是创造一个安全有序公平公开的外部环境,就是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这一点缺乏清醒认识,机关办事程序混乱,办事流程不畅,部门权责不清,再加上长期形成的“吃拿卡要”等陋习,致使机关作风问题严重。有了这些原因,就有了“黎锦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