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学院是世界著名的工科大学,老交大曾被称为东方的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前,邓旭初一行曾担心这些世界名校,会不会以老大自居,冷落我们。谁知一踏进麻省理工学院的大门,却出人意料地发现他们的接待如此隆重:学校董事长霍华德·约翰逊亲自出面,校长、前校长、副校长、各院院长、有关系主任及著名教授共80余人出席了盛大的欢迎宴会。因当年上半年,霍华德曾来交大访问,当时邓旭初也给与了热情接待。今天,再次相逢美国,可谓礼尚往来。宴会上,邓旭初风趣地对霍华德说:“我们是一回生,二回熟,希望以后双方常常往来,像老朋友一样”。霍华德立即热情地说:“我完全同意代表团团长的讲话,一回生,二回熟,我们第一次在上海交大见面,这是第二次,我们在美国见面,应当是老朋友了。今后,我们两校之间应加强联系。”在谈到交换学者的问题时,他说:“我保证支持你们的意见,要踏踏实实来做,最重要是做,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
该校已退休10年的前任校长斯却莱顿教授,曾是交大访问团张仲俊教授的博士生导师,在参加宴会前,他还特地翻阅了40年前自己这个学生的博士论文,显得非常兴奋。相隔40年了,师生重逢,内心是多么的激动。
访问团来到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时,同样受到热烈欢迎。校长、院士、系主任一起迎接,校长鲍乌格设午宴款待。此时,学校钟楼奏起了东方红和义勇军进行曲,在异国他乡,能听到自己的国歌,代表团每个成员无不感到分外亲切。席间,鲍乌格对邓旭初说:多年来,我一直很想游一游中国的长江三峡,希望能到中国访问,专程看看长江三峡。代表团成员张寿副校长见此情景,顺手在纸上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并告诉他,当年毛主席乘船经过三峡时曾朗诵过这首诗。鲍乌格校长十分高兴,要张寿副校长写上上下款作为留念。在会上,鲍乌格校长宣布,全权委托工学院院长葛守仁教授(交大校友)与上海交大讨论并签订两校交换学者、教授的协议。
得克萨斯大学得知交大代表团访美的消息,随即致信代表团,欢迎来校访问。一天晚上,校长利奇博士邀请代表团成员到他家做客,校长夫人亲自下厨为大家做点心。访问团向他赠送了交大仿制的古铜镜,并讲了其做工。
古铜镜的背面刻着“饮水思源”,在平行阳光照射下,古镜背面的汉字和图案可以反射到墙壁上。他赞叹不止,认为这是珍贵的礼品。第二天中午的宴会,利奇校长又将古铜镜带来,对中国客人说:很抱歉,请您重复一遍关于这个古铜镜的故事。张寿副校长简要的讲述到:“从前,出土文物中有一面西汉皇室皇妃梳妆用的铜镜,人们发现在窗外射来的阳光照射下,镜子背面的花纹会反射到天花板上,感到疑惑不解,有人称他为魔镜。此后,周恩来总理要求研究他的原理,交大冶金系作了成功的研究,并据此原理进行仿制,这就是仿制的魔镜,我们称之为透光镜。”原来,这是为了当地新闻单位拍照片,拍电视。当天下午,电视台就向全得克萨斯州播放了电视,向观众介绍中国人民的悠久历史。第二天,德州报纸头版刊登了交大代表团访问该校的消息和送铜镜的照片。
3.寻找双方差距
在参观麻省理工学院时,看到该校计算中心里的电脑可以连接上百个终端设备进行工作。许多教授家里都有终端设备,能够在几十秒内查出几十年前的文献资料,学生可以用电脑解题、试验、科研。斯坦福大学的一台设在山坳中的直线加速器有3公里长,其加速管道的同心度在3公里内误差不超过两毫米,这是在电脑控制下进行的。华盛顿大学把电脑应用到医学各个领域中,实现了两者有效地结合。所到之处,美国的大学都很重视这门学科。看来计算机这一学科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邓旭初想:“交大至今在这方面还是个空白,我们为什么不能发展这门学科呢?如果交大在计算机学科方面有所发展,必定会走到全国高校的前列,会赶上世界科研的前沿。”
邓旭初参观加州大学贝克莱分校的海洋工程实验室和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时发现,在美国大学里,建立了不少跨系课题,在跨系课题的研究中,适当时候建立新的学科。他想,交大以造船专业为主,其他学科院系,都是老专业,谈不上新学科,交叉学科,但平时没有注意到各科之间的渗透和联系,看来交大有必要恢复过去的管理学院和理学院,发展一些周边学科,美国的跨系课题研究值得借鉴。
邓旭初一行注意到,美国许多高校拥有先进的研究设备和齐全的文献资料,这是他们的许多专家教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作出贡献的一个重要条件。纽约大学的一幢图书馆大楼有11层,5000个座位,还有专供研究生写论文的房间。图书馆藏书丰富,资料齐全,各个国家的报刊、杂志应有尽有。他们把几十年的报纸反拍成显微照片馆藏起来,节约空间,便于查找。图书馆内设有复印机,磁化设备等。这些都是交大那小小图书馆无法相比的。
邓旭初还发现美国大学的办学资金非常丰富,资金来源也有很多。学校可以兴办产业,筹措资金。此外社会捐赠、国家拨款都可成为学校资金的来源。可交大每年只靠国家拨的那点钱,还不到别人的一个零头。
考察中,邓旭初还注意到美国高校的教学制度和教学方法很灵活,有利于培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当然也有一些弊端。邓旭初陷入沉思,看来我国学校与美国学校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到了美国,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处处感到新鲜。在此期间,在邓旭初头脑中萌发了无数的念头:如果,如果……。虽然这些念头还不成熟,但却为后来交大的改革开放打下了基础。
4.突破“两人同行”
第一次访美是25年以前的事情,邓旭初现在也已是80多岁的老人,但那次访美中最令他称道的还是“两个突破”——一是突破两人同行制,二是敢于第一个毫不顾及地将中美高校间的差距告诉全国。
“两人同行”制是当时的外事纪律。1978年,邓旭初一行访美当然要受外事纪律的约束。外事纪律中有一条,接触外国人,必须两人同行。但是,校友见母校来人,30年分别,今日异国重逢,一定非常热情,而且来客中有他们的师长或同学,如果请某团员到家吃饭,请他一个人,别人怎样同行呢?邓旭初认为:应相信我们团员的政治觉悟,相信他们是可靠的,我们不能机械地执行“两人同行”制。一天,访问团李铭慰副教授到了洛杉矶,他想到自己一个关系很好的老同学也在这里,就试着给他家里打了个电话,不巧,那同学当时去了南方,他的家人非常热情地邀请李铭慰到他家叙旧。盛情难却,李铭慰就答应了。是一个人去呢?还是两个人去呢?人家只邀请了李铭慰一人,又没有邀请其他人,怎么好去两个人呢?李铭慰恳切地看着邓旭初。邓旭初心想:看看老同学是人之常情,又怎能去阻拦他呢?于是当即拍板说:
“好,你去吧,与同学好好聚聚”。李铭慰说:“那外事纪律中要求我们两人同行怎么办?”邓旭初说:“你去吧,出了问题我负责”。就这样,他们第一次违反了“两人同行”的外事纪律。
又一次,在MIT的一个原清华大学数学系的教授打电话给访问团成员程极泰,请他去交流一下,程极泰未来得及请示,就直接乘出租车单独去了,回来后,也没有汇报。
其实,他们对独自外出违反“两人同行”纪律都是有顾虑的,因为他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当然,责任最大的还是团长邓旭初,无论哪一个跑了,回国后他都无法交待,“乌纱帽”肯定保不住了。但邓旭初能够理解他们,信任他们,相信他们不会一去不复返。事隔25年,每当回想起此事时,这两位教授仍流露出对邓旭初的感激之情。
5.坚持如实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