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敢为天下先:邓旭初传
4854700000022

第22章 血战疆场

1.同大炮打上了交道

邓旭初、沈锐二位的婚姻十分美满。但是,人生最可珍惜的新婚岁月,对这对新婚夫妇来说却是会短离多。原因非别,就是因为国民党失败得太快,我们的干部必须“赤了脚,拼命赶上去”!

在粉碎敌人重点进攻不久,党中央和毛主席已经决定,全国各大城市将次第解放,必须赶在前面做好城市接管工作。最重要的一着,便是制定整套城市政策和组织干部学习城市政策。邓旭初于1948年春天调回华东军区,没有分配工作,即奉命去山东五连县华东党校学习城市政策。这个学习,使邓旭初和每个学员都兴奋非常。尤其是那些来自城市的知识青年:快胜利了,快打回老家去了。1948年春夏之交,华东党校迁到山东青州。在夏天,粟裕指挥华东军区西线部队发起豫东战役,打了一个大胜仗,全歼敌区寿年兵团,活捉了区寿年这个司令员。在此之前,一度打开开封城,虏获无算。到8月,济南战役打响。“打开济南府,活捉王耀武!”这个战士自己喊出来的口号,惊天动地。眼看这个山东省会、国民党第四绥靖区司令部所在地,就要落入我们的手中,干部不够用。邓旭初他们这批华东党校的学员们,满怀迎接胜利的喜悦,一个个奔赴新的岗位。邓旭初更是喜出望外,与沈锐匆匆一别,便卷起铺盖,直奔宋时轮的九兵团所属炮兵团(后改名为炮兵16团),担任政治处主任。从此,这位27岁的广东青年,开始同大炮打上了交道!

直到今天,邓旭初还感到遗憾:到了炮兵团,济南战役已接近尾声,自己没有听到几响大炮,兄弟部队已经“打开了济南府,活捉了王耀武”。我的天,胜利来得好快啊。

济南战役一结束,上面命令立即下来,挥戈南下,准备参加淮海战役。

就在南下途中,邓旭初接到了沈锐的来信,带来了一个喜讯。他们的第一个爱情结晶呱呱下地了!“坐床喜”,也好快啊!因他出生在小坪庄,取名为小坪。

炮兵16团由一个美式榴弹炮营(由汽车牵引)、两个日本野炮营(用8到10匹马拉一门炮)组成。这些炮,都是敌人“送”来的。开始,我们部队没有几个会打炮的士兵。有了炮,也不敢远射,怕误伤自己人。不过,人的积极性一旦发挥出来,便会产生很大的智慧:

打远不敢,这些新改行的志愿兵们却有好办法:凭自己的智慧勇敢,将炮推到步兵前面去,直到距目标100米左右甚至几十米,再拉开炮栓,填上炮弹。

用这个办法,摧毁碉堡城墙之类的目标,基本上百发百中。这个新发明,使俘虏过来的敌方专业炮兵大开了眼界。“你们竟把大炮当步枪使!”

2.从淮海战役到渡江战役

济南战役结束以后,炮兵16团南下曲阜,奉命休息几天,就直插徐州东面碾庄,参与淮海战役第一个大仗——消灭国民党精锐兵团之一的黄伯韬兵团的战役。接着,一个大胜仗接着一个大胜仗。1949年1月,淮海战役全面结束,共歼敌50多万人。据俘虏们供称,敌方对我军炮兵非常害怕,听到我方排炮轰鸣,便抱头鼠窜。这些话,听在邓旭初这些新炮兵耳朵内,自然格外好听。

淮海战役结束。蒋介石被迫宣布下野,李宗仁上台代理总统,派出代表到北平,与我方谈判求和。我方一面认真谈判,一面全力准备渡过长江,直逼南京、上海等地,摧毁蒋介石的老巢。邓旭初的炮兵16团,上上下下摩拳擦掌积极行动。

这个团的车、马、炮,先沿津浦路开到蚌埠;再顺淮南线经合肥到荻港对岸。此时,北平谈判已经进行。渡江大军备战工作却丝毫没有松懈。炮兵16团和兄弟部队的炮兵们,天天坚持敌前练兵,并在江北构筑了坚固阵地,炮口时刻指向敌人。

只待一声令下,便万炮齐鸣,把数以万计的炮弹射向南岸!

1949年4月20日子夜,国民党拒绝接受和谈协议。毛主席、朱总司令一声令下,渡江大军万船齐发,万炮齐鸣,仅仅约半小时,第一船官兵便首先登上南岸。渡江战役打响了,又是我军胜利了。步兵一登岸,邓旭初与16团炮兵们随后推炮上船,紧紧跟上,把战火烧进敌人心窝。

渡江以后,我东西两路大军,迅速夹击南京。南京守敌,仓皇南逃,被我军围歼于浙江长兴地区。待到邓旭初和他们的炮兵团赶到前线,已无敌可歼。此时,宋时轮的九兵团总部驻在湖州南浔镇。南浔,地处浙北,是浙江第一富镇。镇上有“四象、八牛,七十二条小黄狗”。所谓“四象”,指刘、张、庞、顾四大家,清末民初,已有5千万以上家财。“八牛”“七十二条小黄狗”,也有百万、十万以上。其中“四象”之一的张家,出过一个老革命张静江,是孙中山的最忠实拥护者,曾一举把自己全部动产献给孙中山闹革命。刘家位列“四象”之首,第三代孙刘承干,曾于1924年独资创办“嘉业堂书楼”。

藏书之富仅次于宁波天一阁。刘喜刻禁书,刻了送人,从不要钱,对弘扬中国文化作出过重大贡献。刘承干在解放后,把嘉业堂藏书楼及其私家花园小莲庄无偿献给了国家。刘承干的嫡长子刘沂万,现为上海文史馆馆员。

邓旭初及全团官兵赶到南浔,九兵团开团以上干部会。南浔乡亲父老热情犒赏自己的子弟兵。我九兵团干部带领战士连日冒雨追歼逃敌,历尽艰辛。今日开怀畅饮,个个兴高采烈。

3.血战高桥解放大上海

这是一场庆功酒,也是一场动员酒——喝完这场酒,一个更大的战役,已摆在我华东野战军面前——进攻大上海!

为了保护这个全国工商业最集中、全世界著名的大都市,让它完整地回到人民怀抱,我军决定采用“引蛇出洞”的战法。把敌军主力吸引到上海郊外,在郊区,逐一加以歼灭,然后再全力猛攻市区。“到瓷器店里捉老鼠”——这个最生动的比喻,说明党中央对上海市区和上海人民的关心,把上海市区比作一个偌大的“瓷器店”。既要在“店”里把大大小小的“老鼠”捉个精光,又要不打碎碗碗盏盏:这个难度有多大,可以想见。

根据这个要求,邓旭初率炮兵16团两个野炮营,奉命配合步兵,猛攻高桥。高桥是浦东重镇,与吴淞隔江相望,地处咽喉要道。敌军工事严密、坚固,守军属残敌中的主力,战斗力还相当顽强。我军步炮协力,付出相当重大的伤亡,才将其攻克。在这场战斗中,炮兵发挥了很大的威力。这个时候的炮兵,已经不是一年前邓旭初刚到炮团那个时候,把大炮当步枪使。而今,大批敌军俘虏经过诉苦等政治教育,自动摘下“青天白日”帽徽,换上了红五角星,打起仗来同老战士一样英勇。在猛攻海滨浴场敌人碉堡群时,炮兵大显神威,打得敌人抱头鼠窜,为支援步兵兄弟占领阵地,立下了大功。

高桥解放,邓旭初和同志们立马黄浦江边,眼看着敌人败兵、家眷,乘了各种各样的船只,狼狈而逃,大有扬眉吐气之感。他们其实还不知道:蒋介石这位已经引退的“大总统”,前不久曾坐镇上海复兴岛上,指挥“保卫大上海之战”。等到高桥攻克,才仓皇登舰而逃,也肯定从邓旭初他们眼皮底下悄悄溜过。

邓旭初随部队进驻浦东江镇,几天后,接到华东局通知:儿子病逝于上海警察医院。邓随即赶去,想看看儿子第一面同时也是最后一面。原来,邓南下作战,沈锐在俘虏军官训练处工作,随军南下。长途行军中,儿子得了肠胃炎。大上海解放,沈锐调到警察学校工作,儿子也就送入上海警察医院。其时他还未满周岁,抵抗力甚弱,又得不到很好治疗,很快结束了这短暂的一生。邓沈二人当然心疼,可是,他们知道,为了革命,为了胜利,有多少同志包括中央领导的孩子,早逝的早逝,失踪的失踪,这笔账只能向敌人去算!

上海解放后,邓旭初再次想到家乡艰难度日的老母亲,派警卫员辛公贤到广州(当时广州已经解放)找关系到开平老家。

到了开平,邓旭初的父亲已经去世,母亲满面风霜,几个弟弟和妹妹在乡下劳动。

邓旭初把他们接到了上海,并为弟弟、妹妹找了工作。

4.改造董部大获成功

1950年春末,他又接到一个新的任务。到常熟国民党董兵团(在四川起义,调来常熟改造,号称董兵团)。参与对该兵团的改造工作。邓在这项工作中,担任一个团的党代表。到了这个部队,想想前两年在郝鹏举部的经历,邓旭初感慨万千。

时代大大不同了:郝鹏举起义倒戈,完全是被敌人的表面强大所吸引。

董兵团在四川起义,敌人在大陆已接近全面崩溃。开到江苏常熟接受改造,“前不着村,后不靠店”,蒋家王朝大势已去,不可能再有类似郝鹏举整个兵团倒戈这样的大动作。不过,“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支部队原是四川地方武装,不少人都参加过“袍哥”这类流氓组织,也有不少是土匪出身,还有少数更是杀人不眨眼的恶棍。团内封建势力强大,帮派观念严重,与我军优良传统格格不入。要这些人全部都俯首帖耳,乖乖服从改造,一点风浪不起,也绝不可能。我们的方针是争取绝大多数,孤立和打击极少数拒绝改造的坏蛋。经过几个月的教育,改造,大多数官兵,被我们争取过来了。快到中秋了,邓旭初与同志们商量以后,经上级批准,在这个团召开了一次大型诉苦会。会上,广大被压迫官兵痛哭流涕,倾满腔悲愤,大诉旧社会给本人以至全家带来的巨大痛苦。不少士兵诉军官压迫士兵的苦,诉着诉着,悲痛欲绝,竟至当场昏倒。诉苦大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会后,一个下级军官便偷偷向邓旭初报告:团长阴谋组织部分心腹骨干,在中秋那天,乘我军不备,在镇上大抢一票,然后就近拉到太湖,同湖匪合流,重新拉队伍,干反革命。

那个下级军官还说:“团长计划押邓旭初替他挑行李,到了太湖再枪毙他。”

在此之前,我方早已发现这伙人常常鬼鬼祟祟在一起碰头,证明这个下级军官的报告决非存心诬告。邓旭初听了,立即通知自己的同志,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充分准备以后,邓旭初和我方的同志在中秋前夜,以庆中秋为名摆了个“鸿门宴”。请这位“团长大人”及其心腹部下前来赴宴。他们一到现场,即被抓获。邓旭初当场宣布他的罪行。此人貌似“好汉”,一经点破,马上瘫倒,爬到邓的脚下,磕头如捣蒜,连叫“饶命”。这样的毒蛇,怎么能饶呢?

弄清情况以后,经上级批准,这个“团长”终于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