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青少年人格塑造:马加爵案件的心理学思考
4854400000001

第1章 序言

《青少年人格塑造——马加爵案件的心理学思考》一书付梓出版之前,作者卫异、左振瑛请我为其作序,我欣然命笔以遂其愿。

马加爵故意杀人案发生,四位大学生被杀害之后,共和国发出了A级通缉令,全国震惊。随着一声枪响,马加爵被执行死刑,马加爵案件也已尘埃落定。但是,马加爵故意杀人案所引起的理论思考,却未能划上句号。有识之士从不同角度,对马加爵现象进行反思和探讨。本书正是研究马加爵现象的一个成果。

我国高校在改革开放以来,一再扩招,使更多的高中毕业生有了进入大学深造的机会。学校作为继承民族文化传统,推进社会变革的载体,它使来自不同阶层的子弟,获得了将法律上人人平等的权利变为现实的条件。就此而言,马加爵是幸运的,他顺利考入了国家重点大学——云南大学。但马加爵又是失败者,他因为杀害四位同学而被判处死刑。这既是马加爵个人的失败,也应当认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失败。现在我们应当探索一条避免马加爵现象重新出现的道路。卫异、左振瑛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青少年人格塑造》一书,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人格塑造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他们提出未来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取决于人才竞争优势,而人才竞争优势,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的人格优势。马加爵在初中阶段,曾获全国初中物理奥林匹克大赛二等奖,并以优异成绩考入云南大学,担任班学习委员。马加爵的知识结构,足以使他在专业方面胜任未来的工作,但人格的某种缺欠,却使他倒在了共和国法警的枪下。

《青少年人格塑造》一书,追寻马加爵心理成长过程,又不止于此,而是扩展开来,对青少年健康人格的要素,人格养成的途径,进行了广泛而又深入的探讨。

马加爵之所以沦落为人所不齿的杀人犯,通常认为源于家庭贫穷,但本书作者指出,马加爵所走过的道路证明,他的人格特征的形成与家庭贫穷有关,但决定的因素是心理素质不适宜承担社会挑战所形成的压力。实际上马加爵经济上的贫穷与精神上的富有、福奢并存,自卑与自负同在。他的父母节衣缩食,培养他们所疼爱的儿子马加爵,他因学习成绩优异备受家长、老师和乡亲们的推崇。他因考入重点大学倍感荣耀,而其物质条件和心理准备,确实不能保证他在大学生中间入群。从而形成了他内向、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的人格特征,以至于因为在打牌过程中与同学发生口角,因为同学讲“没想到你连玩牌都玩假,你为人太差,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这样一句话而萌生杀机。最后使他走上不归路的决定因素是他的人格特征。

本书从分析马加爵人格特征入手,但是它起于斯而不止于斯。

作者确实分析了作为穷孩子的马加爵的人格特征,但其立意不只是要提出穷学生与富学生的心理结构和心理特征的问题,而是要在青少年人格所必需的全面的心理准备的层面,探寻其心理冲突演变的规律。

作者在本书中发出了我国青少年人格亚健康情况堪忧的警告,提出了优化环境,设立心理治疗机构,培养心理医生的建议,以有利于造就一代又一代的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向上的优秀接班人。作者认为青少年看心理医生应当形成一种时尚。在西方某些国家有问题找心理医生,表明其会生活,受到社会推崇。而在我国,谁去看心理医生会被认为不是疯子就是傻子。我们必须扭转对心理医生、心理治疗所形成的传统观念,使广大的青少年从心理医生那里得到更多的关怀。我们党和国家对青少年的培养一向非常重视,为此,下发过多份文件,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本书将有利于将党和国家对青少年的关怀落到实处。

《青少年人格塑造》一书,通过分析马加爵个案,系统地介绍了青少年心理特征、人格特点以及形成健全人格所必需的主、客观条件,对所有青少年的家长和青少年工作者都会有所启迪。无论国家还是每个家庭,在为孩子制订知识和品德培养计划的同时,都要为其制订人格培养计划,以便在承认孩子天赋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相互认同而形成适合于时代要求,有助于孩子开拓进取的人格,而本书一定会为大家提供有益的帮助。

裴广川

2004年8月31日

于中国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