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七七级
4841700000003

第3章

谁说这里没有高等学府的味儿呢?郑风华早晨一起来洗漱完走出宿舍,就深深感受到了新鲜的气味儿,操场上晨练跑步的,一条条小路旁、校园树林里晨读的,都让他受到了激励和鼓舞,增加了心劲儿。

这里的学生大食堂倒是情景别致,由于容量小,学生多,餐桌不够用,有的学生只能打饭到宿舍里去吃。韩小冬既然叫他郑兄,就很有个老弟的样儿,从早晨起来,每一个要做的生活细节他都在郑风华前头起示范作用,这就使他生而不生了。当走到卖饭口,韩小冬递上饭票、菜票,喊了一声:“一个勺糕一碗汤。”

郑风华也学着他的样买完了饭,一出餐厅就问:“你说什么?勺糕?”

韩小冬说:“对呀,这是字典里都没有的新名词。学生多,食堂小,炊事员们把一袋袋包米面倒进大锅里胡乱搅拌一阵子让它发酵,来不及用手,就用勺子往蒸屉上扣。我好奇去看过,一勺一个,一勺一个,痛快又利索,杂耍似的。这样蒸出来的干粮不俗称大饼子,也不俗称发糕,不知谁起的学名叫‘勺糕’,挺有水平。我写了一首诗《大荒地勺糕赞》贴在学习园地里,让伟大的辅导员刘老师好一顿批评。”

郑风华忍不住笑了笑说:“怪不得你对刘老师耿耿于怀呀!”

韩小冬说:“他比你小姨子学历还低,念了六年书参加工作被保送来上大学的,很会劳改农场管教那一套,黑、唬、横,他已经把我当坏学生了,好歹还没当阶级敌人,要是再有反右斗争,他准第一个就把我打成‘右派’……”

离开农场换了这个环境,郑风华似乎对他的这类话无言以对。就是应对几句,也言不由衷。说句心里话,倒觉得很放松。那脑袋里绷紧了多少年的政治弦,像是一下子松弛了不少。

郑风华随韩小冬走进宿舍,见每个人都坐在床沿上双膝并拢摆着饭盒,一手拿着勺糕,一手用小勺喝汤。这倒使他想起了当知青睡大宿舍时的情形,很有意思,这幅场景韩小冬也一定很有感慨。

他一坐下,王宝艺走过来问:“大秀才,感觉怎么样?习惯吗?”

郑风华笑笑回答:“习惯,因为当过知青。”

王宝艺说:“这就好。”

黄夫子在一旁唱反调:“吃饭习惯,上课不习惯,今天上午是写作课,我不去了!”

韩小冬积极支持:“对,你就在家里背‘帝高阳之苗裔兮’吧(《离骚》里的一句话)。”

没等黄夫子反应,王宝艺说:“上课总得去,你不愿听就愿意看什么看什么呗……”黄夫子嘟囔着什么,端着饭盒出宿舍去倒剩菜剩汤了。

别人肯定没有发现,郑风华心里油然生起了一种不自然的滋味儿。他知道,这些同学是在发泄对小姨子的不满。昨晚韩小冬说了那几句话,他当时心里并没当个事儿,心想她是她,我是我,可这种不自然的感觉不知道怎么就一下子从心底冒了出来,并变得浓了。

这是历史的误会,还是命运的巧合?总有种让人啼笑皆非的感觉,但又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妻子还嘱咐到校就去看小姨子。郑风华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将要以这种关系在这种场合见面,特别是和小姨子初恋的那些往事又在脑子里翻腾起来。自从和倩丽结了婚以后,家人都感觉到关系非常正常,自己和小姨子也没觉出什么别别扭扭的东西,这倒使他坦然了一些,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