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审计理论与案例
4808200000066

第66章 参考文献

R.k.MautzandH.A.Sharaf,ThePhilosophyofAuditing,AmericanAccountinGAssociation,1961.

AmericanAccountinGAssociation,AStatementofBasicAuditingConcepts,Audi-tinGConceptsCommittee,1972.

RodneyJ.Anderson,TheExternalAudit:ConceptsandTechniques,PitmanPub-lishinG,1977.

CharlesW.Schandl,TheoryofAuditing:Evaluation,InvestigationandJudg-ment,ScholarsBookCo.,1978.

TomLee,CompanyAuditing,VanWostrandReinhold(Uk)Ltd.,1984.Sullivan,JerryD.,Grospelius,Defliese,andJaenicke,Montgomery‘sAuditing,TenthEdition,1985.

DavidFlint,PhilosophyandPrinciplesofAuditing:AnIntroduction,MacmillamEducationLtd.,1988.

AlvinA.ArensandJamesk.Loebbecke,Auditing:AnIntegratedApproach,FifthEdition,Prentice-HallInternational,INC.,1991.

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izations(COSO)oftheTreadWayCommission,In-ternalControl-IntegratedFramework,1992.

萧英达,《比较审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年。

蔡春,《审计理论结构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年。

王文彬、林钟高,《审计基本理论》,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

文硕,《世界审计史》,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年。

刘明辉,《独立审计准则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6年。李若山,《审计案例——国外审计诉讼案例》,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

隆瑞,《哈佛商学院MBA案例全书》(上下卷),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

谢荣、王建春、刘华,“注册会计师制度与社会经济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财政部科研课题,1999年12月。

萧英达、张继勋、刘志远,《国际比较审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

李树华,《审计独立性的提高与审计市场的背离》,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闫培金、王成,《企业内控经典案例》,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

石爱中、胡继荣,《审计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徐政旦、谢荣、朱荣恩、唐清亮,《审计研究前沿》,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尤家荣,《审计规范论》,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

朱荣恩,《内部控制评价》,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年。

李凤鸣,《内部控制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李爽、吴溪,《审计师变更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初步证据》,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

余玉苗,《审计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张立民、刘英来,《中国审计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2003》,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刘洪,《中介机构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孙铮、戴欣苗、李莉、包洪信,《中外会计与财务案例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

赵文明、何嘉华,“百年管理失败名案”,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3年。

黄世忠,《会计数字游戏:美国十大财务舞弊案例剖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

李若山,《注册会计师:经济警察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

谢荣,刘华,《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

《聚集审计风暴》编委会,《聚集审计风暴》,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年7月。

StevenJ.Root著,付涛、卢远瞩、黄翠竹译,《超越COSO:加强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审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李若山,“审计理论结构探讨”,《审计研究》,1995年第3期。

刘兵,“审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及审计理论体系”,《审计研究》,1995年第4期。

阎金锷,林炳发,“审计理论研究的新起点——审计理论结构探讨”,《审计研究》,1996年第3期。

张楚堂,“论审计风险的概念”,《审计研究》,2001年第2期。

钱世昌,“审计定义及其相关理论之我见”,《审计研究》,2001年第2期。

刘华,“审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探讨”,《审计研究》,2001年第3期。

苏孜,“论审计研究的起点”,《审计研究》,2001年第4期。

陈汉文、黄宗兰,“审计独立性:一项理论研究”,《审计研究》,2001年第4期。

张以宽,“研究审计基础理论建立审计科学体系”,《审计研究》,2002年第1期。

王德升,“审计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介绍美国审计界在治理虚假财务报告明确指出舞弊责任的若干经验”,《审计研究》,2002年第1期。

张建军,“审计人员行为的经济分析”,《审计研究》,2002年第3期。

赵保卿,“注册会计师审计法律责任研究”,《审计研究》,2002年第3期。

廖洪、李德文,“我国国家审计理论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审计研究》,2002年第3期。

李明辉,“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的几个基本问题”,《审计研究》,2002年第4期。

于玉林,“建立现代审计哲学的探讨”,《审计研究》,2002年第4期。

安亚人,宋英慧,“信息认证——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新论”,《审计研究》,2003年第1期。

张立民、张阳、贺花、陈小林,“’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审计‘研讨会综述”,《审计研究》,2003年第2期。

杨肃昌、肖泽忠、李培根,“中国国家审计问题问卷调查报告”,《审计研究》,2003年第2期。

蔡祥,“中国证券市场中的审计问题:实证研究综述”,《审计研究》,2003年第2期。

叶陈刚,“注册会计师审计诚信的现实反思——323位中国注册会计师问卷调查分析”,《审计研究》,2003年第2期。

朱锦余、彭家生、徐融,“法律诉讼与注册会计师执业报告演进:规避责任论”,《审计研究》,2003年第3期。

谢志华,“关于审计的若干理论思考”,《审计研究》,2003年第4期。

时现,“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治理功能透视”,《审计研究》,2003年第4期。

杜兴强,“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急性品牌再造综合征‘的成因与启示”,《审计研究》,2003年第4期。

谢荣,“论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模式演变和控制措施”,《审计研究》,2003年第4期。

申富平、宋绍清,“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实证研究”,《审计研究》,2003年第4期。

李若山、周勤业,“现代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四大局限”,《审计研究》,2003年第4期。

吴晓根,“东方电子会计报表审计的理性认定:审计失败”,《审计研究》,2003年第4期。

王德河、刘力云,“对我国政府审计研究的反思”,《审计研究》,2003年第6期。

刘明辉、徐正刚,“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模式的现实选择——兼论行业自律”,《审计研究》,2004年第1期。

叶忠明,“对重塑审计关系的思考”,《审计研究》,2004年第3期。

朱荣恩,“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会计研究》,2001年第1期。

刘玉廷,“《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新形势下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里程碑”,《会计研究》,2001年第9期。

《亚新科集团内控管理程序修正》课题组,“现代企业内控制度:概念界定与设计思路”,《会计研究》,2001年第11期。

刘峰、许菲,“风险导向型审计·法律风险·审计质量——兼论’五大‘在我国审计市场的行为”,《会计研究》,2002年第2期。

李爽、吴溪,“审计失败与证券审计市场监管——基于中国证监会处罚公告的思考”,《会计研究》,2002年第2期。

裘宗舜、韩洪灵,“审计独立性之风险:一个分析框架”,《会计研究》,2003年第6期。

约翰·海普,“审计质量和经济结构”,《会计研究》,2002年第6期。

方红星,“内部控制审计与组织效率”,《会计研究》,2002年第7期。

王善平,“独立审计的诚信问题”,《会计研究》,2002年第7期。

张安明,“从美国财务危机看COSO报告”,《会计研究》,2002年第8期。

周红,“法、英、美会计审计市场结构和集中度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借鉴”,《会计研究》,2002年第10期。

刘永泽、陈艳,“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导向的现实选择——对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的剖析引发的思考”,《会计研究》,2002年第11期。

李爽、吴溪,“审计师变更的监管思想、政策效应与学术含义——基于2002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监管措施的探讨”,《会计研究》,2002年第11期。

刘峰、张立民、雷科罗,“我国审计市场制度安排与审计质量需求——中天勤客户流向的案例分析”,《会计研究》,2002年第12期。

张龙平、王泽霞,“美国舞弊审计准则的制度变迁及其启示”,《会计研究》,2003年第4期。

黄世忠、叶丰滢,“美国南方保健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剖析”,《会计研究》,2003年第6期。

胡春元,“’定义‘注册会计师审计”,《中国审计》,2003年第1期。

刘华,“审计理论结构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中国审计》,2003年第17期。

刘燕,“在合伙与公司间踯躅前行——美国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的演变与企业组织法律制度的创新”,《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年1月号。

白蔚秋,“审计概述”,《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年1月号。

李明辉,“略论会计、审计和法律中的重要性概念”,《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年1月号。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IFAC向SEC表明在审计师独立性问题上的立场”,《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年2月号。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专业标准部,“关于修订《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的说明”,《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年3月号。

李晓慧,“编制审计报告的技巧分析”,《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年3月号。

林启云,“会计职业组织的起源与定位”,《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年3月号。

杨华岩,“会计师事务所聘任模式的比较与选择”,《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年4月号。

白晓红,“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的立法回顾与建议”,《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年4月号。

刘健,“谈谈红光案件’诉讼和解‘的影响”,《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年4月号。

李爽、吴溪,“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若干争议与探讨”,《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年5月号。

黄世忠,“安达信对世界通信公司审计失败原因剖析”,《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年6月号。

漆江娜,“非审计服务与审计质量”,《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年6月号。

蒋卫平,“对美国最新反舞弊审计准则的思考”,《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年7月号。

王光远、刘秋明,“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国际变革”,《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年9月号。

周勤业、刘宇,“沪市上市公司2002年年报非标准审计意见分析”,《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年9月号。

周勤业、林勇峰,“沪市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中的会计审计问题探析”,《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年12月号。

范小虎,“缩小审计期望差的办法”,《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年12月号。

龚兴隆,“管理审计实务简介”,《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年12月号。

张立民,“三个和尚没水吃与一股独大——谈谈事务所的股权结构安排”,《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年1月号。

任明川,“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与会计职业化”,《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年1月号。

崔建民,“崔建民会长在庆祝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1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年2月号。

胡波,“英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制沿革”,《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年2月号。

陈毓圭,“以审计风险准则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中国独立审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年10月号。

刘华,“研究生审计人才教育与培养的几个基本问题”,《中国教育研究与实践》,2003年10月。

刘华,“试论审计的学科地位”,《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5月。

刘华,“独立董事何以’独立‘”,《解放日报》新财经周刊,2004年12月18日。

刘华,“建议修改《审计法》并更名为《国家审计法》”,《上海审计》,200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