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行政法学
4807400000018

第18章 行政机关(4)

第三,对行政机关职能的影响。总体上,机构改革使行政机关的职能分配趋于合理化。这首先表现为行政机关与非行政机关之间职能的明晰,即尽可能改变原来的企事业单位、议事协调机构等非行政机关也享有行政职权的现象。如上述的化学工业部、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化工总公司的政府职能合并,即组建新的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来承担这些政府职能。这样就改变了原来的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化工总公司也承担行政管理职能的情况。其次,行政机关的职能分配的合理化还表现在机构改革及时调整了行政机关的职能,以使之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例如,随着信息业和网络业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原来的几个部门分块管理的情况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了保证对国家通信主干网、广播电视网、军工部门和其他部门专用通信网的统筹规划,在邮电部和电子工业部的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并把广播电影电视部、航天工业总公司、航空工业总公司的信息和网络管理的政府职能并入信息产业部,从而不但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原来的政府职能,而且实现了行业管理的专门化。再如,为了适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的需要,在劳动部的基础上组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把原由劳动部管理的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人事部管理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民政部管理的农村社会保险、各行业部门统筹的社会保险,以及卫生部门管理的医疗保险,统一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管理,从而使其成为统一的社会保障机关。

但是,机构改革前后也暴露了我国行政机关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例如:第一,行政机关设置、行政机关编制中人员定额的弹性过大。这表现在机构改革后常出现精简后的反弹性膨胀。上述1982-1983年机构改革和1988年机构改革后出现的精简后的膨胀就说明了这一点。行政机关的编制也是如此,如1987年底国务院工作人员又从1982-1983年机构改革规定的3.9万反弹为5万多。没有有效的立法和具体的规定,上述问题难以在实质上解决。

第二,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设置,即行政机关编制中的机构设置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在行政机关的设置日趋精简的情况下,对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设置不科学,有可能造成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不能相应趋于合理化,并使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有可能代替行政机关行使职权,混淆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和行政机关之间的界限。

(二)行政机关的发展

行政机关的发展,是指行政机关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推进,并保持与其所管理的事务之间的平衡,既不能有事务而没有对口机关管理,也不能因管理事务的增多而随意增加机关本身的数量或其内部机构及人员的数量,并使行政机关在设置和编制上最终符合精简、精干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要使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的职能、设置和编制实现规范化。这对我国是有现实意义的,行政机关的发展立足于在机构改革已达到的成就的基础上解决机构改革前后出现的问题。

1.行政机关职能的规范化。行政机关职能的规范化体现在行政机关职能的明晰化、专职化上。行政机关的职能主要在于对国家行政事务进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种类繁杂,随着国家活动领域的不断深入和扩展,行政事务总是层出不穷,不断增加,行政机关的职能也就随之增加。行政机关的发展就表现在对不断出现的行政事务及时实施自己的管理职能,但这种职能的承担者只应是相应的行政机关,而不应用其他组织替代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能。

在实践中,有大量的非行政机关的组织,如企事业单位、办事机构等都承担着一定的行政职能。由于它们不是行政机关,因而是不能独立承担其行为后果、享有行政主体资格。这就造成能独立承担行为后果的行政机关没有履行其职能而履行了该职能的组织又不能承担法律责任的尴尬处境,为此就有必要对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的职能和行政机关的职能进行界定。

就行政机关的发展而言,界定行政机关的职能,一是在新事务出现之初,就尽量避免以企事业单位等组织代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职能;二是从企事业单位等组织手中及时收回其行政管理的职能,这也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方面,机构改革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三是尽量避免行政机关出于对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的“照顾”而把其某方面的行政职能出让给后者;四是对行政机关的职能本身做出限定,即要求加强行政机关宏观调控的职能,强化服务职能并减少直接管理企业的职能。

行政机关的一项整体性行政事务可以划分为许多项具体的行政事务,故在实践中常常出现某一整体性的行政事务由多个行政机关分别承担一部分具体事务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其现实意义,但更会为行政机关的宏观管理设置障碍。为改变这种状况,就有必要使整体性的行政事务归属于统一的行政机关加以统一管理,即实现整体性的行政职能的专职化,由专门的行政机关实施管理权。

就行政机关的发展来说,行政机关职能的专职化,一是在行政机关设置之初就尽可能避免对整体性行政事务的无序分割;二是把同属于一项整体性事务的各项具体事务的管理权限从分管的各个部门手中及时收回,由统一的行政机关掌管。

另外,一些非常设机构在我国的行政管理中也常常在一定时间内承担着特定的行政职能,地方各级政府的派出机关也事实上承担着一级政府的职能,这都有待于规范。

2.行政机关设置的规范化。宪法和有关组织法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权均有明文规定,对它们的工作部门的职能划分却没有具体规定;《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作为行政法规对国务院的行政机构的设置和编制有一定指导意义,但对各机构的职能划分没有做出界定,对机构数量和人员定额也没有限制性规定。这些现状都使行政机关的设置具有较大弹性。自1988年起,我国就开始制定“三定方案”,即定职能、定机构和定编制,但“三定方案”性质含糊、效力不明,行政机关的设置工作仍有待规范。

行政机关职能的规范化对行政机关设置的规范化提出了要求。行政机关职能统归于行政机关并实现专职化就要求行政机关在设置之初就明确其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与其他行政机关职能的划分。这样才能既避免重复设置,又使行政机关在确有必要扩大其职能时不至于侵犯其他国家机关的职能。

就行政机关的发展来看,行政机关的设置一方面要做到有法可依,即要加强立法工作,对行政机关的设置作法律法规上的限定,其关键在于使行政机关的设置符合职能需要,并明确数量限制和层级规定;另一方面要做到行政过程中对行政机关设置的从严要求,即在实践中始终贯彻精简、精干的原则,这就要求对行政机关设置在审批、程序和监督上作出严格规定。

3.行政机关编制的规范化。行政机关编制也有待规范化,在机构改革取得有效成果的情况下,加强行政机关的编制管理有助于巩固机构改革的成效,并防止行政机关的发展出现反复。就行政机关的发展而言,行政机关编制同样要加强立法,对行政机关编制不仅要有对领导职数的硬性规定,而且更要对行政机关的人员定额、人员结构比例和内部机构的设置作出较为刚性的限定。同时,加大国家编制管理机构的权威性,加强对编制的监督,建立用财政预算来控制编制的机制也极为重要。

总的来说,行政机关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上述三者是并行不悖的,其中的关键还在于转变行政机关的职能,改善行政机关之间的职能分配。

思考题

1.如何全面地把握行政机关的涵义?

2.行政机关的设置有哪些法律依据?根据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行政机关的结构体系呈何种形态?

3.行政机关编制有何特征?改进行政机关的编制对我国行政机关的发展有何意义?

4.行政机关设置和行政机关编制有何联系与区别?这对我国的行政法实践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5.国务院机构改革对行政机关的变迁有何影响?行政机关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