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可知,休宁范氏在嘉靖、万历时进行了大规模的宗族建设,宗族活动与官至福建右布政使的范涞的推动有密切关系。范氏祠堂与族规系统分为三个层次,正德年间制定《怡乐堂家规》,万历时范涞解绶里居,整顿家规。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范氏建统宗祠并制定《统宗祠规》,首列《圣谕六言》,规定于七族会祭时宣讲。其中林塘支约在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以前刻有林塘宗祠祠规《,林塘宗规》的政治性较强,规定新正入祠奉龙牌宣圣谕,奖善惩恶,其形式类似乡约宣讲圣谕。万历二十八年范涞纂修并刊刻《休宁范氏族谱》,将《统宗祠规》摘刻单行本。范氏祠规是在宣讲圣谕影响下制定的,其族规对族外有一定的影响。
(3)休宁古林黄氏
休宁古林黄氏在嘉靖时强化宗族建设,制定的族规也强调遵守圣谕。《古林黄氏重修族谱》卷二有“谱宗祠”部分,内分《宗祠图引》、《宗祠图》、《祠规》、《祠宇祀产》四项。据《宗祠图引》记载:“古林之有祠也,先是创于水口之上,基楹稍隘,嗣而须姓日繁,不能无狭小之议,乃于嘉靖壬午改建今祠,庭庑门垣规模弘矣。然有堂无寝,族伯讳渡者,捐橐构之。越二十余年,而正堂颓坏,族议重造,以崇祯壬申告竣。庙壮观禋祀以时,灵爽集而孝享备,此宗祠后创之大端也。”《祠规》分为圣谕当遵、祠墓当展、族类当辨、名分当正、宗族当睦、谱牒当重、闺门当肃、蒙养当豫、姻里当厚、职业当勤、赋役当供、争讼当止、节俭当崇、守望当严、邪巫当禁、四礼当行诸条。《祠规》结尾说:“右祠规一十六款,非解臆说,皆推圣谕之遗意也。正身范俗之条目备于此,事君事长之仪则准于此,极之至德要道,为圣为贤之精神亦无不具会于此。故反复示之,以为祠规。使知此谱之修,有不止于别源流、分疏戚、序世次已也。父以教子,兄以诏弟,见善则迁,见过则改,我祖不没之灵,有作福而无作灾,名教中不亦有余乐哉。”文中说“反复示之,以为祠规”而列入族谱,由于黄氏修谱时所存宗祠改建于嘉靖元年(1522年),又据汪元兆《古林黄氏重修族谱序》说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大修统宗谱,推测黄氏所定《祠规》成于嘉靖元年以后,有可能是在嘉靖大修统宗谱或崇祯初年修祠续谱时确立。黄氏《祠规》的特点是,把《祠规》作为宣传圣谕、正身范俗和事君事长的工具,政治色彩很浓。祠规中的确如此,“圣谕当遵”条中首列《圣谕六言》,并说“家规内宜时将圣谕多方指示”。而《宗祠图引》还说黄氏在宗祠有“读法会”。显然,黄氏《家规》的订立与宣讲圣谕有密切关系。
(4)休宁胡氏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胡氏家族三十三人所立《胡氏世德堂家规》?一册。家规后附有“计开世德堂预会人名次列于左”,共计二百九十三人。还有“隆庆二年至六年实在银两数”的记载等,可知该资料成于隆庆六年以后。该家规稍有残,现存二十四条规定。其内容专记祭祀经营事务,是一个特殊的家规。条规前有一较长的文字,对于理解该家规很有帮助。其内容有:“立规人胡墙、胡进、胡均、胡尚志等,各思家下子孙繁衍,每遇祭一,殊非根本之道。今众嘀议,定立家规。备出银两生利,取利以为祭祀之费,庶上元、春祈、清明、秋报,赖有资备,得伸诚敬,以报祖功宗德,并不失天亲,一气和睦。其出办银两,凡各生子,至次年正月初三日,出银一钱四分二厘五毫入众,付众生利,候子年至二十岁,本利数满壹两伍钱。至二十一岁听子如会领席。其现年二十岁以上者,各当出银壹两伍钱,以为定准。前二项银,分作各房在会有田山者轮流领去生利,不许推捱。今恐无凭,立此家规三十三张,永远存照。”以下是有关出银、生利以及祭祀费用管理的具体规条。引文中的“立此家规三十三张”与署名三十三人是一致的,考虑到世德堂预会者二百九十三人,当是二十一岁以上的族人,胡氏宗族规模远比二百九十三人要多。无论从宗族规模还是家规中的行文,三十三人代表的当是不同的房派。《胡氏世德堂家规》实际上是族规。
(5)歙县泽富王氏
针对社会现实,以朱熹《家礼》整顿冠婚丧祭礼俗,加强睦族,移风易俗,是泽富王氏《宗规》的特点。该《宗规》载明隆庆六年刻本《歙泽富王氏会通宗谱》卷八,其内容如下:
一、为子者必孝顺奉亲,为父者必慈祥而教子,为兄弟者必以友爱笃手足之情,为夫妇者必以恭敬尽宾对之礼。毋徇私乖义,毋逸游荒事,毋枉法犯宪,毋信妇言以间和气,毋学博弈以废光阴,毋耽酒色以乱德性。凡此数端,各宜深警。
一、人家盛衰系乎积善与积恶而已。何谓积善?恤寡怜贫而周急,居家孝悌而温和,处事仁慈而宽恕,凡济人利物之事皆是也。何谓积恶?欺孤虐寡,恃富吞贫,阴毒良善,巧施奸伪,侮弄是非,恃己之势以自强,剥人之赀以自富,反道败德之事皆是也。爱子孙者遗之以善,不爱子孙者遗之以恶。慎之毋纵。
一、家之和与不和皆系妇人之贤否。其贤者奉舅姑以孝顺,事丈夫以恭敬,待妯娌以温和,抚子侄以慈爱,御奴仆以宽恕,如此之类是也。其不贤者,狼戾妒忌,恃强欺弱,摇唇鼓舌,面是背非,争长竞短,任意所为,以坏家政,如此之类是也。福善祸淫,天道昭昭,为妇人者可不鉴此?
一、先世祖宗坟墓坐向、地名、字号、亩步具详各业,毋斩丘木,毋侵疆域。或贫无以资生有出售者,许枝下子孙赎之。如不赎方许疏枝以赎,毋得售诸他姓。敢有此等,乃率族计议,陈之以理,惩其不孝之罪。
一、冠婚丧祭之礼,虽称家之有无,清素为好,勿习世俗,浮华斗靡,有违《家礼》。
一、子弟当冠,虽延有德之宾,庶可责成人之道,其仪式并遵文公《家礼》。
一、族之婚姻,娶妇必择其贤,嫁女必择其德可也。人家贫富不同常也,贫娶其贱,女从其夫,贵也。富则嫌贫,贫则慕其富贵,然也。嫌贫后富,命也。贫族之女多被媒妁图克,口腹瞽惑,许贱以玷宗也。以后务要骨格相等,禀知尊长许聘礼也。若以私聘徇骨,告以良贱为婚,悔也。
一、娶妇见于舅姑诸尊长,三日舅姑引妇见于祠堂,其仪式并遵文公《家礼》。
一、丧礼久废,世俗多信浮屠之诱,供佛饭僧,俗习已久,卒难变乎。今按礼文子之丧亲,朝夕奠哀,中心哭泣,殡送举乐,岂可安乎。今皆屏绝,其仪式并遵文公《家礼》。
一、丧服有五等,曰正服、加服、义服、降服、报服,五服然也。今人遭丧,恬然不考其制,不服其服,以致义失亲疏,自后遭丧的派有服,男妇当遵。御制《孝慈录》禀承问答释疑定制,各服其服,得见衰功缌服亲疏远近,族义无失。
一、祭祀以尽报本之诚,遇节该年祭首办其合用,祭仪按依《家礼》,祭图先期陈设。是日族众皆临,祭毕散胙,礼筵不得过奢,亦毋太俭,惟在持久不废。
一、祠堂之设,所以报本重礼也。每岁正旦集少长以叙团拜之礼,立春、冬至遵依《家礼》祭祖,永不可失。
一、宗谱乃收宗族厚风俗而无下流,讵知贫者售其谱书,莫能制焉。冬至之日乃一阳之始,当以设筵会族陈谱,曰明谱会。庶使贫族而不售谱,以见族大义远无失。
一、诸处墓冢年远平塌浅露者,当奉洁土培之;被人侵者,当清理覆之;若无碑石者,即便立之,亦要深刻名氏,免致湮没难考。
一、族兄弟伯叔子侄,其呼名以从字;同辈之上者,必曰某字兄;同辈之下者,必曰某字弟之类;伯叔命侄曰某字侄;侄称伯叔曰某伯父、某叔父之类。不许尔我。
一、族人支派,一脉相承,所以尊卑有别,长幼有序,毋以恃富欺贫、恃尊凌卑、恃强欺弱,有违不义,务以礼貌为先,可也。族人倘因财产口过互争之非,务从族长贤明者公议释判,勿得擅便经公呈丑,不惟二家廉耻有亏,尤且失于大义,贤者鉴改,乡党称之。
一、族人处于乡党,勿以势利欺贫、凌寒趋热。是吾族者,在上尊之,在下爱之;是吾亲者,以亲敬之;非我亲族者,以乡党年齿待之;非我侪者,视为常人也。
一、读书尚礼,交财尚义,富不欺其心,而勿自骄,贫不失其志,而勿自贱,各守其业,毋致有玷宗风。
一、兄弟伯叔同气之亲,分产析业,务在公平,毋徇偏颇,有乖不仁。
一、收族是崇本之业也,或是其族而不认,非其族而认之,或扳贵豪,不齿贫贱,因利害义,有伤风化。
一、族内倘有生无以娶、死无以葬者,其富而好礼之士,慨念而周赙之,不惟笃同宗之义,尤且善格天心,必昌厥后。
一、茔田之置,崇墓祭也,在各枝子孙轮流岁收其租。每届清明节,五日内务备祭物,举各房长少,遍历先垄,拜扫致奠,将胙分食。毋以房分为拘,必照人数均分,惟在幼未娶者例当减半,递递承之,岁以为常,其不因登丘墓而起孝思乎。慎勿岁远渐忘,泯其处所。
一、宗派散越,近居毕乡,远迁他郡,莫能会睹。一日旅途相遇,问是同宗,分派精确及行第名分相呼,方见宗族百世不忘祖也。
一、子姓止知食夫稻、衣夫锦之富,不知祖宗积德而有今日矣,且富贵贫贱皆由天运,循环至此,汝恃富势,舌压贫族,何况他人乎。吾宗先世,族有富饶田畴千亩,好善乐施,德意至重,亦且堕废。汝之轻傲骄奢,必致后昆浇漓溃败,乡族贬议,可不伤哉。故书此以勉后人,谨之戒之。
一、谱之修为其族大繁衍迁居者多,若不葺续,诚恐世远人殊,富族欺贫而不认,贫族畏富而不亲,必致相遇如途人。予乃秉心会众,采搜的确,仿旧补缀,是吾族者书之,非吾族者不载,若其贪贿,妄收非族及其诽谤者,天厌之,天厌之。
一、子姓仁不忘其祖,义不遗其族,礼不失其节,智不溃其家。四者之行,人之德也。
一、族贤者尊其祖、敬其宗、思其源,阅其谱而知分派源流,德若君子之风也;不贤者欺其宗、背其族、忘其本、弃其祖,不识同根本末,德若小人之草也。
以上二十八条,其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方面:一是开篇的前三条,从家庭伦理、积善与积恶、家庭妇女的角度,阐述保持家和、家盛的道理。值得注意的是这三条与族内社会分化的现实性。而不像有的宗族规训停留在一般性的伦理教化上。
(6)歙县呈坎罗氏
明罗应鹤辑《庙事志》一册,万历抄本,文中有万历四十七年记事。该资料是歙县呈坎罗氏的祠堂志,该志分序神位、严女祀、稽出纳、清田亩、考器用、定宗仪、存典记七部分。其中《宗仪》八条实为族规,具体条款是:妥神灵、严非族、戒妾婚、勉右文、敦本业、勖长厚、警入祀、议综理。这八条作为《新祠八则》至今保存在贞靖罗东舒先生祠。根据志之七《存典记》所载《祖东舒翁祠堂记》可知,该祠系先祖特祠,始建于嘉靖间,遇事中辍。70年后的万历四十年(1612年)重新动工,并于万历四十五年落成。《存典记》还载有《贞静罗东舒先生祠堂记》,谈到该祠既竣,罗应鹤“复作宗仪八篇”,可知该宗仪作于万历四十五年或稍后。罗应鹤,隆庆进士,曾官都察院右都御史、太仆寺卿、大理寺左右少卿等职位,建祠立规,热心宗族建设。
(7)太平县崔氏
受政府乡约宣讲制度影响,宁国府太平县崔氏制定了族规。
崔氏万历十六年刻本《太邑东乡崔氏宗谱》的特点,是强调如何作谱,重视体例。例中规定:“遵制附家规目录、洪武教民六训,每时祭日必宣布讲明,遵圣谕也。家规有所当勉,有所当戒。”“遵制”是遵谁之制,尚不清楚,估计是某一级地方官的要求。不过这一记载反映了该族制定家规显然受到了政府乡约宣讲制度的影响。我们继续考察谱中所收《崔氏家规》的内容,该规首列圣谕六训,接着分励臣节、尽子道、正夫纲、和兄弟、择交游、端习尚、劝向学、严坟禁、崇俭约、辨尊卑、别嫌疑、急征赋、族礼诸条。该家规也是针对族众的,实为族规,其中“急征赋”规定:“至于户内子弟侵用经手钱粮及不务本等、包揽人钱粮者,族长率众子弟坐祠堂,责令速完,如抗拒不服,首官惩治。”更反映了族规的性质。该族规的特点是尊君色彩较浓,受到官方影响较大,或者说比较迎合官方。据谱中崔廷健万历十六年(1588年)所作《伯父诚庵公行状》说:“族旧立家规,斗者议曲直正罚,而伯父与双峰氏及余先君实称家之司直。然举族一切严惮此三父”。传主诚庵公生于正德十年(1515年),卒于万历五年(1577年)。而程文绣作于万历十六年的《太邑崔氏续修世谱序》则说他编纂该谱“设家规以一其守”,推测崔氏在明前期立有家规,修谱时经过了修订。可知族规也可以称为家规。
(8)泾川吴氏
成书于万历七年的《泾川吴氏统宗族谱》,卷一为《家训》,分为明礼节(祭法、祝文式附)、叙彝伦、别内外、勤本业、慎嫁娶、敦俗尚六条。明礼节强调按照《家礼》实行冠婚丧祭;叙彝伦讲解孝悌之道;别内外是族中男女回避的规定;勤本业寄希望族中出科举人才振兴宗族;慎嫁娶反对婚姻论财;敦俗尚强调简朴生活。《家训》在结句时“吾宗人共勖之”、“吾宗人识之”的用语表明,这是针对族人制定的,家训实为族训。祭法中说:“主祭者一人,在祠堂则用宗子,在各寝或一分之长、或官祭,家之长随时用之。”宗子、分长是宗族的管理人员。
2.江苏
震泽吴氏族规与乡约结合。明吴嘉誉撰《武峰吴氏家谱》一卷,崇祯间刻本。武峰为江苏震泽东洞庭之地,吴氏居于此地。该谱载有《族谱规约》,分辑谱、得姓、五服、继嗣、出赘、周急、睦族、藏谱八篇。内容偏重于宗族事务。其中睦族篇说:“如长幼有祠,必先经由族长论其非是,或赴乡约所,各陈曲直,听归于理,并皆悦服,毋致闻官,伤财害义。毋自徒苦争较胜负,何补于事。乡耆尊长,务循公直,开譬晓谕其非,自然冰消衅释。
虞芮质成,蒲鞭示辱,血气之流,其当思之,其况临我以为何如耶。”强调族长、乡约处理乡族事务,避免告官。
3.江西
饶州府洪氏作于嘉靖时的《世训》,针对当时的风俗,比较强调遵照《家礼》行冠婚丧祭,积善以盛家,旨在“修齐治平之道”。《世训》载《鄱阳洪氏统宗谱》尾卷,是谱为江西饶州府鄱阳、乐平为中心的联宗通谱,《世训》全文如下:
训之为言范也,典则风愆,为范最切。弗范胡成家用,落《易》曰:闲有家悔亡。又曰:有孚威如终吉。然哉!作世训。甫田珠书一、为子者必孝顺奉亲,为父者必慈祥而教子。为兄弟者徇乎友爱,以尽手足之情。为夫妇者持乎敬谨,以尽友宾之礼。无徇私情,以乖大义;无纵怠惰,以荒厥事;无事奢侈,以干宪章;毋信妇言,以间和气;无惹非横,以扰门庭;毋耽麴糵,以乱厥性。有一于兹,既亏尔德,复殒尔声。眷兹世训,实系废兴,言之再三,各宜警省。
一、人家盛衰系乎积善与积恶而已。何谓积善,恤人之孤,周人之急,居家以孝弟,处事以仁恕,凡所以自修者皆是也。何谓积恶,欺凌孤寡,阴毒良善,巧施奸佞,暗弄聪明,恃己之势以自强,克人之财以自富,凡所以欺心者皆是也。是故能爱子孙者,遗之以善,不爱子孙者,遗之以恶。诗云:毋念尔祖,聿修厥德。天理人欲,自宜修克。
一、家之隆替,关乎内助之贤否。贤者事舅姑以孝顺,奉丈夫以恭敬,待娣姒以温和,拊子孙以慈爱,如此之类是也。如其不贤,淫狎妒忌,纵意徇私,仗资财而欺凌柔弱,口舌而妄生是非,如此之类是也。呜呼!人同一心,事出各门,天道昭鉴,福善祸淫,为妇人者不可不钦。
一、祖宗坟墓山林界址,各究详明,若有侵据,毋得徇情不理,有干不孝。
一、本宗同源共派之情,必须尊卑有等,长幼有序,有序无恃,富强欺凌贫弱,有干不义。
一、兄弟同气连枝,产业家资,务要公平均分,毋得偏私争竞,有干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