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少城轶事
4735200000036

第36章 府河中的古老传说:张献忠的财宝埋在何处

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

这是当年在成都流传的一首歌谣,连三岁垂髫都会唱,可见流传之广。传说三百多年前张献忠这位农民起义的首领败走成都时,把大量无法携带的金银财宝埋藏在河底,以石牛、石鼓作为记号,以便重返时挖取。但张献忠本人也没有预料到他走的是一条不归路,岁月沧桑,三百多年来无人识破这藏金之处,并留下无数传奇故事。

成都自古以来就无比富足,金银财宝无数,当年宋太祖派兵攻破成都,运送财宝的车队就源源不断。同样张献忠逃离成都时,由水路起程,船少人多,大量金银财宝无法携带,在莹华寺(今望江楼对岸)上船时,下令在石佛寺侧挖一个大坑把金银财宝埋藏起来。为了防止泄密,又将参加埋金银财宝的人全部杀掉。只有一个石匠侥幸逃脱,在张献忠的卫队处决那些埋宝人时他正好蹲在厕所里,听见外面的杀戮声他从厕所坑里爬出去没命地跑,借着黑夜的掩护一直逃到家乡,凭记忆将埋藏金银财宝的地点画成草图,交给他的孙子携带了逃亡他乡。从此这张草图成了无价之宝,并演出了一幕幕人间喜剧。

成都确实是一个蕴藏着无数宝藏的地方,不仅在文化上宝藏无数,在财富上历朝历代的积累也丰盛无比。同时,成都又是一个充满了传奇故事的城市,每一次苦难,抑或是每一次兴盛,都会留下无数充满传奇色彩的掌故和传说,这不仅为文学创作增加了注脚,也为淘宝人、盗墓者、做发财梦的阔佬、耽于幻想的富婆、想一夜之间发福的瘦仔提供了想象和发挥的空间。关于张献忠的财宝埋在何处这一命题,已翻出无数的版本,并闹出过无数笑话。许多本来很有钱的富翁因为贪婪为掘宝弄得倾家荡产,也有为此付出惨重代价的富婆,不仅被各种淘宝公司、骗子、掮客、穿穿、文物贩子、吃诈钱的、玩玄钱的骗财骗色,最后弄得家破人亡也是有的。

张献忠上船和埋宝的地点自古以来都是成都的一大名胜地:望江楼。望江楼以拥有唐代女诗人薛涛的墓和文物古迹而驰名中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薛涛井。女诗人薛涛诗文俱佳,却因父薛郧亏空钱粮,触犯刑章受到牵连,被迫去做“院伎”。后又从长安流落成都,同历任四川节度使交好,以诗文名垂千古。薛涛只活了47岁,却写出无数抒情七绝。这些诗哀婉清丽,文采飞扬,读来使人感慨颇多,以至于人们对她辛酸的生活、凄凉的身世寄予无限同情。千年以来,女诗人独卧江边,观锦城之变化,叹世事之沧桑,见证了这条岷江支流的流淌,也见证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成都的兴衰。

1938年冬天,成都学道街挂出一块冠冕堂皇的招牌——锦江淘江公司。新成立一个公司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但这个公司成立的消息一经传出却引起了成都的轰动。这是因那段黄金埋河传说引发的又一幕闹剧。一时间报刊广为宣传,目的是募集股金。有勘测埋金地点的,有招收工人的,并购置了抽水机和探测器,这种金属探测器还是从英国进口的,花了不少银子。根据传说中的那个张石匠描画的草图终于求出埋金地点是锦江下游石佛寺下面三角地段的左侧江中,并决定趁冬季河水较少将宝藏挖出来。

关键是那张图,辗转两三百年,一代又一代传承,到了今天已有无数赝品,它的可靠性难倒了无数专家学者。根据张石匠的草图专家不断求证出不同的藏宝地点,但都是错误的,这次在锦江中大规模的挖掘行动却被专家们信誓旦旦地宣称为一次准确的掘宝行为,所以吊起了所有人的胃口。许多不相信的人也相信了这次行动的准确性,而掏了腰包前来参股,好分一杯羹;许多表示怀疑的人也当了真,前来融资,以便宝藏被挖出来时可以成为股东。甚至于成都最有钱的几个老板还成立了一家赌博公司,赔率从一比一升到十比一、二十比一,最后疯狂地变为八十比一。连最保守的市民也在积极地筹钱准备买一锭挖出来的白银,打一个银手镯。保持清醒的是一个收荒匠,他不仅不相信有什么宝物,还嘲笑那些疯狂的人,结果被人当场打掉了两颗门牙,坐在河岸边叹气。那个收荒匠豁着一张不关风的嘴赌咒发誓要看淘宝公司的笑话。

正式开工那天,各界知名人士参加了开工大典。河水被改道,河道里人声鼎沸。挖土声、抽水声、号子声响成一片。锦江两岸看热闹的人头攒动,成都人几乎倾城出动,来看这千古一出的闹剧。因为人太多,不得不出动军警维持秩序。有人惊呼:

“挖出大石牛了!”人们的眼睛都掉进了河中,争睹石牛的尊容。又有人惊呼:“石鼓也挖出来了!!”消息一个传一个,早已传得走样,变得神乎其神。人们拥向东城门,直奔九眼桥,顺着府河去看稀奇。张献忠的财宝可是一大笔财富,当年这个杀人魔王在成都抢劫的宝藏无数,几十条大船装满了都没有塞下,才不得不将宝藏埋于河道之中,今天这宝藏一旦被启出将是何等神奇。

淘江工程日夜进行,河床中被挖了一个很深很大的坑,泥沙卵石被工人们一筐一筐地挑出。金属探测器也令人心跳地响起。人们惊喜万分,大众对这种洋玩意儿充满神秘感,断定是探测到了宝贝。只有那个收荒匠还在奔走呼号:

“假的,假的……”没有人理会他,在拥挤的人群中人们都躲着他,生怕沾了晦气,并评价说:“疯子!疯子!”

人们引颈以待,注视着挖掘进展。坑里果然挖出了金属,令人极其失望的是并非是什么值钱货,只是四箩筐锈成块状的小铜钱。铜钱被挖出后探测器再也不发信号。

“哦呵!”

“唉!”府河两岸发出一阵阵叹息声。收荒匠顿时成了英雄。成都当天的报纸有一则有趣的评论说,那么多的专家和聪明的大众还不及一个收荒匠的智慧。自然,那么高的赔率也没有兑现,否则,成都街头又要诞生一大群叫花子。

1938年冬天的黄金案成了流传至今的大笑话,1996年春天却真的挖出了一个大宝贝,这就是发生在府南河拆迁工地的事情。当民工挖到一米深的污泥下时,一座石碑显露出来,这是八十多年前嵌在由英国、美国、加拿大三国五个教会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门上的石牌,上面的文字由英文写成,近一个世纪后这所学府早已驰名中外,但它的校牌却不知所终,最后竟在河道中被挖出。

府南河被称为成都的大学河和文化河,成都著名的学府在河边一座座排开,加上望江楼、百花潭、浣花溪等历史文化古迹的点缀,又有无数掌故和名人轶事的渲染,使这条河负载了更多的神秘和传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