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老年医疗保健10000个为什么(中册)
4708400000022

第22章 外科篇(19)

(7)腰背肌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时,血液循环加速,促进局部消肿及神经肌肉活动功能的恢复,同时增强腰背肌力。

9.怎么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状较严重病人的治疗方法

如果上述的非药物治疗不能缓解症状,则需要采取其他进一步的保守治疗方法。如果保守治疗方法不能缓解症状,则需手术治疗。

(1)硬膜外类固醇注射即所谓骶管注射,它是通过骶管将类固醇类药物混入麻醉药注入硬膜外腔。此方法可抑制在其硬膜外腔内行走的神经末梢的兴奋性,同时改善局部血循环,使局部代谢废物易于从血循环中被带走,从而起到消炎的作用,达到止痛的目的。

(2)髓核化学溶解法也就是常说的“溶核术”,是将一些蛋白酶类药物,使椎间盘髓核溶解达到减小或消除因髓核后突而对神经的压迫,它适用于病史少于2个月,经其他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经手术治疗效果欠佳者,此法有效率为60%~70%。

(3)其他方法如牵引、按摩、微波、药物等。牵引法是利用在牵引状态下,椎间隙扩大,间盘后侧的后纵韧带张紧,使得突出的椎间盘髓核还纳。此种方法仅适用于椎间盘膨出的病人。按摩、微波治疗是通过松弛紧张的肌肉,以增加局部血循环达到减轻症状的目的。应用一些脱水剂及激素,如甘露醇、激素等或改善神经代谢类药,如弥可保、神经妥乐平等,通过改善受刺激的神经根的炎性反应,达到止痛的目的。

(4)手术治疗。

10.为什么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后有少数病人症状会复发

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有5%~20%的病人感觉效果不佳,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是导致疗效不满意的最主要原因,可能由下列原因造成:

(1)剩余的髓核组织从椎间盘内突出,与瘢痕组织有关或无关。一些学者发现,如果术后过早活动,负重以及剧烈运动,容易造成或加重手术节段的不稳定。手术也会影响到再突出的发生率,许多学者认为摘除较多量的髓核组织后,其再突出的危险性增高。但有研究发现,间盘再突出率与部分或全部间盘切除术无显著相关性。

(2)手术因素方面,如椎管内存留了首次手术的间盘碎片;终板部分压迫神经组织,包括骨、髓核或其他无活性的组织。

(3)其他因素如手术部位的渐进性的退行性变和邻近节段的退变,也是导致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的因素。另据文献报道:吸烟、工作状态、身体状况和年龄因素都是危险因素,并且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有一定的关系。部分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有明确的创伤或劳累等诱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后还可以再行手术治疗。国外对随访1~10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手术统计分析发现,至少1次再手术占14%,而多次(2次或2次以上)再手术占2.3%,而且首次手术后1年内再手术病人占总数的39.7%。

11.怎么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术后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必须明白术后家庭护理的重要性,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取得良好的近、远期疗效。

(1)注意体位出院时如需远途乘车返回的,最好取侧卧位,可起到缓冲手术部位受颠簸震荡的外力作用,还能消除因颠簸引起的脊柱横向运动。若条件限制只能坐位返回时,必须用腰围保护,因坐位时,椎间盘内压力最大,使用腰围可减少其压力,还可增加腰部肌肉力量,避免上下车时弯腰动作的影响。搬东西时,物体要靠近身体,取下蹲屈髋屈膝姿势。术后1年内,提举重物时都必须十分小心,防止腰部扭伤。

(2)适当休息出院后应做到3个月内不负重、不弯腰,同时应正确使用腰围,即每天间断使用,睡觉、吃饭时可取下。起床后,工作前适当活动腰部,以增加腰肌的协调和脊柱关节的灵活性。

(3)功能锻炼平时应加强腰背肌的功能锻炼,以防止腰背肌萎缩,力求锻炼成自身的“肌肉腰围”。恢复后期,腰围只用于久坐和弯腰负重时。

(4)卧硬板床出院后仍应卧硬板床,3个月内尽可能多卧床,这样有利于术后康复。

(5)预防感冒增强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预防感冒、咳嗽,尤其是要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等增加腹压,而导致椎间盘重新脱出而使手术失败。

12.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为什么最好睡硬板床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转归与负重、体重有一定的关系,即在纤维环发生劳损、破裂后,负重与体重的压力可使髓核从破裂的纤维环处突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使神经根发生炎性渗出、水肿,加重了髓核对神经根的损害,出现腰腿痛症状。这时,通过卧床休息尤其是睡硬板床休息,可消除负重和体重对椎间盘的压力,有利于解除腰部肌肉、韧带的收缩及痉挛,恢复腰部肌肉、韧带的原有平衡状态,突出的髓核也随之脱水、缩小,促进了神经根炎性水肿、渗出的吸收,减轻突出的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程度,使症状得到缓解。

此外,卧床休息也不是绝对不动,可在床上适当运动,尤其是进行功能锻炼,可避免肌肉废用性萎缩及防止神经根的粘连,对日后下床后的疾病恢复极有帮助。

13.中医推拿术为什么能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推拿疗法历史悠久,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具有易学易用、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独特等特点。许多人知道推拿手法能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认为“揉”过之后能舒服一些。其实手法治疗的作用远远不止那么简单。

祖国医学认为推拿治疗的主要作用为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和滑利关节。此外,它还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达到保健作用。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机是气血瘀滞不通,或风寒、湿邪郁阻经络,“不通则痛”。针对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法,能舒筋活络、活血散瘀、松解粘连、滑利关节,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效果。

根据现代医学观点,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机制是:(1)使突出物复位、回纳;(2)调节后关节紊乱并使之复位,相对扩大椎间孔,以解除神经根压迫;(3)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炎症反应,松解粘连,减少对神经根的刺激;(4)放松腰腿部肌肉,缓解疼痛。

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深受广大病人欢迎的非手术疗法,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手段之一,在临床中与其他非手术疗法结合使用,能收到更好的疗效。

§§§第五节腰椎管狭窄症

1.中老年人为什么易患腰椎管狭窄症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椎间盘首先萎缩吸收,椎间隙狭窄,韧带松弛,脊柱发生退行性改变。脊柱又发生松动,椎板及黄韧带可由异常刺激而增厚。加上中老年人硬膜外脂肪变性纤维化,可使脊髓神经受压。骨质增生的明显增加,尤其是椎体后方的骨质增生,直接使椎管变得狭窄。有的病人如果原有先天性畸形,如脊柱裂,腰椎峡部不连,容易发生椎体滑移,引起腰椎管狭窄。

2.怎么认识腰椎管狭窄最易发生的部位

天津某医院放射科医生统计了142例腰椎侧位片的结果,腰4有骨赘者为94例,腰3为72例,其他几节相对较少。腰5、骶1先天性畸形发生率尤高,特别是腰椎骶化、骶椎腰化、脊柱裂、峡部不连等发生率高,因此腰4/5、腰5/骶1的椎体间滑移的比例相对比较高。

周秉文教授统计了100例骨骼标本:正常腰椎管呈三角形,高位呈卵园形,低位呈三叶形,可见低位易引起椎管狭窄。其中有8例10个椎管,8个发生在腰5,有2个同时有腰4椎管呈三叶形。说明腰4、5椎管容易发生椎管狭窄。综上所述:腰椎管狭窄,以腰4/5、腰5/骶1最为多见。

3.怎么认识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主要是腰腿痛。常发生单侧或两侧放射性神经痛。严重者可引起双下肢乏力、大小便障碍。有的甚至引起轻度瘫痪。

腰椎管狭窄症多发生60岁以上老年人,67%~78%的病人伴有腰痛,常伴有广泛的下肢痛,疼痛常涉及骶部。间歇性跛行是腰椎管狭窄症的特有症状。其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就是在行走100~200米距离后,病人自觉下肢逐渐加重、乏力、酸胀痛,稍作停留休息或蹲坐数分钟后,症状就得以缓解。再走一段距离后又出现类似症状,又不得不休息后方可行走。

病人主诉症状很严重,但医生检查时又觉得很轻,查不出多少阳性体症,造成主诉与体症不符。仅仅在病人站立,当腰椎后伸作后仰动作时,腰腿症状,特别是酸痛症状可明显加重,这也是腰椎管狭窄症的又一明显症状。

4.怎么辨别腰椎管狭窄症与其他疾病

腰椎管狭窄症常见症状除疼痛外,就是出现间歇跛行。疼痛鉴别比较容易,间歇跛行比较复杂,主要要与以下几种间歇跛行相鉴别:

(1)马尾神经源性间歇跛行属于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如肿瘤等。行走时马尾神经负荷增加,耗氧量增加,神经血管扩张而导致挤压加重和缺氧,出现下肢广泛的功能障碍。叩击腰部疼痛加剧是主要体征,以此来相鉴别。

(2)神经根性间歇性跛行多发于腰椎间盘突出或侧隐窝狭窄。单条神经根受压、缺血、缺氧及炎症导致疼痛,用CT或MRI检查容易鉴别。

(3)脊髓源性间歇跛行往往由脊髓本身病变所致。该类病人往往伴有椎体束征表现。平时走路步态不稳,自觉足底如踏在棉花上一样的感觉,是其主要区别点。

(4)闭塞性脉管炎的血管性间歇跛行表现为小腿发凉、疼痛、小腿肌肉压痛,足背动脉摸不到,其疼痛部位以足为主是其主要症状和体征。

5.怎么预防椎管狭窄症

椎管狭窄与椎管的前后口径有关,腰椎在向前凸时椎管前后径变小。平时加强腹肌锻炼,仰卧起坐可使腹肌收缩,使前凸变小,使椎管前后径变大。

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人体轻度前屈柱拐杖行走能减轻椎管狭窄的症状。中老年人群提倡适当的体育锻炼避免肥胖也是一种预防脊柱前凸的办法。另外,因寒冷刺激可诱发椎管狭窄症症状加重,因此中老年人群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6.为什么有些中老年人路走不动,休息一下又可以走了

假如中老年人出现走路走不动,休息一下又可以走了的情况,除了考虑体力原因外,还要想到有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症状,需引起注意。可以增加一根拐杖,扶杖行走是预防腰椎管狭窄症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当腰部微屈时,腰椎管的口径最大。

当椎管狭窄时,椎管内通过的神经血管受压,造成神经缺氧,营养暂时中断。当椎管狭窄的人站立行走时,当时神经血管充血,使腰椎管内容增加,加重了腰椎管狭窄症症状。当行走停止后,神经缺氧得以缓解,使症状稍有改善,因此通过休息,又可以行走了。

7.得了腰椎管狭窄症怎么办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肥胖比较普遍,肥胖使腰椎前凸更为明显,肥胖可使腰椎管狭窄症症状加重。因此,中老年人群,适当的调节饮食,适当的体育锻炼是需要的。“生命在于适当的运动。”

一般均先做保守治疗,包括:(1)休息,有利于神经恢复血运、消除炎症;(2)柱拐杖行走,使症状减轻;(3)口服消炎镇痛药物,促进神经组织炎症消退;(4)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加地塞米松针,快速脱水治疗,效果不错;(5)行腰硬膜外封闭、骶管内硬膜外封闭,促进炎症水肿消退,改善神经的血循环。以上方法均有效。根据文献报道:15%~43%的病人通过保守治疗可获得长期稳定的效果。

对于那些通过保守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人,假如症状比较重,影响了工作、学习和生活,我们提倡做一个椎板减压手术。手术本身不算大,费用不高,一般情况下,只要解除狭窄就可以了。

另外,由于腰椎管狭窄症与其他疾病病因不一样,以退行性变为主,只有当体位改变时才有所缓解。推拿以舒筋活络为主,尽管推拿很小心,避免再损伤,也容易引起局部充血水肿。椎管狭窄症病人,哪怕是神经有一点点水肿,都会出现下肢症状加重。因此,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人,我们不提倡做推拿治疗。

§§§第六节肩周炎(五十肩)

1.为什么人至50岁前后会发生肩关节周围炎

进入50岁前后,有的人会出现一侧或双侧肩关节渐进性疼痛,尤其是上举和后伸活动因痛而活动受到障碍。这在医学上称为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五十肩”,疾病后期称为冻结肩,是骨伤科门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该病妇女多于男性,比例为3∶1。

就目前查考国内有关权威资料,论述该病发生的机制:“病因至今原因不清,亦有描述与关节长期劳损有关,又有记述与肩关节关节囊病变有关。”笔者与美国同行学者学术交流中获悉,业经大量病人实施肩关节关节囊血管造影证实,肩周炎病人发病时肩关节关节囊上三角供血动脉部分或全部发生栓塞是本病的主要原因(对肩周炎的血管造影检查在国内尚无人实施),由于关节囊供血发生障碍,而导致关节囊发生缺血性炎症,继而出现附着于关节囊、历经关节囊、贴近于关节囊的肌腱、腱鞘、肌肉、滑囊发生广泛的炎症而出现上述病症,如炎症迁延得不到控制,后期可发生肩周软组织增生性粘连而致冻结肩的形成。

从大量髋关节手术解剖证实,人体下肢髋关节血液供应,以比较解剖学去分析肩关节的血液供应,在50岁以上的人体髋关节内股骨头内上方悬韧带动脉亦会发生栓塞而供血阻断或血供不全。由于成人相同血管口径女性小于男性,所以女性发生供血不足的概率亦会高于男性。

2.怎么识别肩周炎的发病特点和症状

多数病人发病缓慢,无外伤病史。早期肩痛可能并不严重,肩关节起始可出现外展外旋(由于肩胛下肌肌腱黏附于关节囊的前下方,由于肩外旋时会牵扯该肌腱)、外展内旋(由于肱二头肌长头腱穿越关节囊,关节外旋时会拉伸并扭曲该肌腱)时受限并有牵涉痛。症状可逐渐加重,甚或夜晚疼痛而影响睡眠,上臂在上举抓物做任何动作都会感疼痛,如站立于公交车内为保证行车时的自身安全,要上举上肢抓握保险横杆都会感困难。继后肩关节任何方向的主动或被动活动都会感疼痛,例如脱卸上衣袖口时会感困难、肩周围肌肉会随着病程的迁延而发生废用性萎缩。触压肩关节前间隙、后方、喙突、肱二头肌长头腱均有疼痛,后期会感关节僵硬不听使唤。如不做合理治疗,病程可持续数月甚至1年以上,直至栓塞血管机化小血管再通,或关节囊外周炎症纤维化,毛细血管长入关节囊而自愈;如炎症期进行非理性暴力扳拿,可延长病程。

肩关节周围炎病灶主要在关节囊,X线摄片无阳性征象可见,有的病人可见肱骨有骨质疏松征象。如施行肩关节囊血管造影可能会有阳性结果,但国内目前尚无此种检查项目问世。

3.怎么鉴别肩关节周围炎与其他肩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