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4708100000028

第28章 孟子(14)

十分重要的是,此卦《彖传》将男女结合看作世上最神圣的关系,说:“《归妹》,天地之大义也。”中国人并没有西式上帝的观念,在人们心中宇宙间最崇高的东西就是天地,由于《周易》等典籍所确立的这种婚姻观,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也同样带有了神圣的色彩。《彖传》说:“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这就是将男女结合比喻为天地之交,说婚姻和家庭是人类文化的产生、延续与发展的前提条件。中国人认为天为父,地为母,这种说法对人在宇宙之中的地位,以及男女关系的重要性,乃至对婚姻与家庭价值的评价之高,在世界各文明之中都是罕见的。正因为此,在中国传统的五伦关系中,夫妇关系被置于首位,还要高于君臣关系。总之,对家庭价值的极为推崇,使得中国传统社会结构能够保持稳定,从而保证了社会秩序的和谐,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文明的发展。

既济卦瘙椶(下离上坎)《既济》[1]: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2]。‘初吉’,柔得中[3]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象》曰:“水在火上[4],《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5]。”初九:曳其轮[6],濡其尾[7],无咎。

《象》曰:“‘曳其轮’,义无咎也。”六二:妇丧其茀[8],勿逐,七日得。

《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九三:高宗伐鬼方[9],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象》曰:“‘三年克之’,惫[10]也。”六四:繻有衣枷[B11],终日戒[B12]。

《象》曰:“‘终日戒’,有所疑也。”九五:东邻杀牛[B13],不如西邻之禴祭[B14],实受其福。

《象》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的时候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上六:濡其首,厉[B15]。

《象》曰:“‘濡其首,厉’,何可久也?”[注释][1]既济:卦名,象征事已成。济:渡水。[2]刚柔正:上卦为坎,是阳卦,下卦为离,是阴卦,刚上柔下,是“刚柔正”。位当:指第一、三、五爻皆为阳爻,居阳位,第二、四、六爻皆为阴爻,居阴位。[3]柔得中:指第二根爻为阴爻,居下卦之中位。[4]水:坎卦表示水。火:离卦表示火。水在火上:表明水将灭火,救火之事会成功。[5]思患:思虑后患。豫:当为“预”。豫防:事先预防。[6]曳(yè):拖、拉、牵引。轮:疑借为“纶”,腰间佩带的垂穗,是贵重之饰物。[7]濡(rú):沾湿。尾:这里指衣后之假尾,为西周时人们的饰物中之贱者。[8]丧:失去。茀(fú):借为“帗”,当作发,大巾。[9]高宗:殷王,名武丁,庙号高宗。鬼方:国名,古代俨狁部落之一,是当时中国西北的一个强族;克:胜也。[10]惫:疲惫不堪。[B11]繻(xū):当作濡,沾湿。有:助词,无义。衣枷(rú):衣絮。[B12]戒:提心吊胆、戒备。[B13]东邻:指殷王朝。杀牛:其下汉帛书《周易》有“以祭”二字,意为杀牛的厚祭,与禴祭相对。[B14]西邻:指周王朝。禴(yuè)祭:祭名,祭品薄约,仅用饭菜等,不用大牲。[B15]濡其首:谓渡河而水浸湿其头。厉:危险。

[鉴赏]既济卦在《周易》里位居第六十三,它的阳位(即第一、三、五位)都是阳爻;而阴位(即第二、四、六位)也都是阴爻。由此可见,阴阳各得其位,卦象圆满,象征事情已成。

卦名“既济”意为已经渡过了河,此卦的爻辞也大多是在讲渡河之事。用渡河比喻事情的完成与后人以渡海比喻人生历程有异曲同工之妙。渡河虽然不如渡海那样艰难,但是用于说明一件事情的完成还是恰当的。“初九”爻辞讲的是,渡河之时浸湿了衣服,“上六”甚至还说河水没过了头,差点送了命,事情一度十分危险。这个故事在《周易》之中显然是作为隐喻来表现做事的艰难。而“九三”爻辞“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虽与渡河无关,却更为加强了这方面的意义。可见,用渡河来形容做完一件事情,这里面包含了人生的智慧,它表明做事总会出现各种问题,需要有不惧怕危险的勇敢品质,具备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与坚韧精神。

值得注意的是即济卦对事情成功之后的描述,卦辞用语是“初吉终乱”,从卦象上看,可解为第一根爻是阳爻,为吉,而最后一根爻为阴爻,乃凶兆;就卦义而言,这明显是警告人们,取得了成功以后,事情并不是已经一劳永逸地彻底解决了。在卦辞的作者看来,如果疏忽大意,就很有可能出大乱子。“上六”的爻辞与卦辞遥相呼应,说“濡其首,厉”也清楚指明,事情完成之后仍然潜伏着危机,人们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此外,人间之事总是不进则退,如果一味采取保守的态度,最终也肯定是会弊端丛生的。

既济卦是《周易》的第六十三卦。在前面的六十二卦中,从天道到人事,举凡政军、教育之理,《周易》都有所言及,可以说得上已经完成了一部古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到了这时,此卦以“既济”为名,毫无疑问,具有对前面内容进行总结的性质。但是,从它的卦名、卦象、卦辞与爻辞来看,似乎一点也没有大功告成的感觉。前面的六十二卦,其无所不包的叙述在这一卦里只是比喻为渡过一条河流。既济卦并不是在结束一个过程,而是指明了《周易》到此为止仅仅完成了一个漫长过程中的一步。通过此卦,人们不难领悟到,易理深刻无比,其内容也是无限丰富,任何一种特定的表述都只能揭示它的某一方面的意义,而不可能揭示出它的全部内涵。

即使是以完成一件事而言,既济卦卦辞说“亨”,可见这是十分值得庆贺的。但是,接着它马上就说“小”,就提醒了人们这只是一个微小的成功,不能沾沾自喜,更不应得意忘形。这里卦辞所说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无论在什么时代,无论所取得的成就怎样的伟大,它对于志向崇高、目标远大的人来说,或对于一个更伟大的事业来说,都是渺小的,不能把将加以夸大和绝对化。因此,既济卦的卦辞中“小”字虽然只是一个字,却具有很大的力度。它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提醒了无数人要在成功面前保持清醒,并且采取谦虚的态度。

未济卦瘙椷(下坎上离)《未济》[1]:亨,小狐汔济[2],濡[3]其尾,无攸利。

《彖》曰:“《未济》,‘亨’,柔得中[4]也。‘小狐汔济’,未出中[5]也‘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6]也。虽不当位[7],刚柔应[8]也。”《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9]。”初六:濡其尾[10],吝。

《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B11]也。”九二:曳其轮[B12],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B13],三年有赏于大国[B14]。

《象》曰:“‘贞吉,悔亡’,志行也。”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B15],有孚[B16]吉。

《象》曰:“‘君子之光’,其晖[B17]吉也。”上九:有孚[B18]于饮酒,无咎;濡其首[B19],有孚失是[B20]。

《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B21]也。”

[注释][1]未济:卦名,象征事情未获得成功。[2]汔(qì):借为“赶”,直行。济:渡水。[3]濡(rú):沾湿。[4]柔得中:第五爻为阴爻,居上卦之中位。[5]未出中:未出于中道。[6]不续终:不能继续前进,未能渡过河去。[7]不当位:第一、三、五爻为阴爻,却居阳位,而第二、四、六爻为阳爻,却居阴位。[8]刚柔应:指上下两卦相对应的爻位上的爻象相反,即第一与第四、第二与第五、第三与第六爻都为阴阳相对。[9]慎:审慎。辨物:辨别各种事物。居方:处于某种位置、地位。[B10]濡其尾:见《既济》卦注释。[B11]极:当作儆,警戒的意思。一说“不知极”当解为“不知之极”。[B12]曳其轮:见《既济》卦注释。[B13]震:当是人名,是周的君或臣。用:虚词,无义。鬼方:国名,古代俨狁部落之一,是当时中国西北的一个强族。[B14]大国:指殷国。[B15]光:光辉也。[B16]孚:同“俘”。有孚(fú):《象传》解为有诚信。[B17]晖:光辉也,这里用作动词。[B18]孚:这里意为“罚”。有孚:《象传》理解为有诚信。[B19]濡其首:这里是指饮酒过量,以致酒泼其头。[B20]是:正也。[B21]节:节制,不知节即是酗酒过度。

[鉴赏]未济卦在《周易》里位居第六十四,也是最后一卦。它与第六十三位的既济卦是“错综卦”。“济”的意思是渡河,“未济”从字面上看,是说没有渡过河,表示一件事没有完成。结束整部《易经》的一卦却以“未济”命名,这就表明了,任何一个完成都是新问题的产生,也是迈向新目标的开始。

未济卦的彖辞主要是通过分析卦象来阐明这一哲理的,由此,我们就能把握成与未成、新与旧、生与死的辩证法。未济卦的前一卦,即既济卦第一、三、五爻都是阳爻,并且都处于阳位,而其第二、四、六爻都是阴爻,并且都处于阴位,阴阳全都各得其位,达到了圆满,这在《周易》六十四卦之中是绝无仅有的,也表明事情获得了应有结果。与此相反,未济卦的阴阳爻均不得其位,这在六十四卦中也只有该卦如此,这表示事情并没有成功,但是《彖传》专门指出:“虽不当位,刚柔应也。”这就是说产生了新的对立面与新的矛盾,因而新的变化正在酝酿之中。这也就意味着改变旧局面的新契机正在形成,或是新的生命正在萌发。

未济卦的卦辞,在推出卦名之后即断为“亨”,然而,事情并未成功怎么会“亨”呢?《彖辞》的说法是“柔得中”。这里指的是第五爻为阴,是为“柔”,其处于上卦之中位,故云“柔得中”。在中国的哲学中,柔本意是指被支配的、弱小的方面,显然,这在于企图成功的人看来,这种爻象并不会令人鼓舞,但是,一个“中”字却能够扭转乾坤,能使未成功之事变得亨通。在这里,《彖辞》要说的意思很明显,即使一个人的力量弱小,但是如果被安排在适当的位置,采取合适的方法,其事业也一样会获得发展。同样,卦辞之所以说到“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是由于“未出中”。从爻象看,第二爻在下卦之中,下卦坎为水,代表险,因此陷于水中,未能出;而从卦辞上说,小狐狸过河的结果不好,是因为其没有采取恰当的方法,以至于深陷水中。这里是要告戒那些缺乏经验,但又自以为是的新手做事不能莽撞,必须采取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

总之,《周易》所勾画的世界并不是封闭孤立的世界,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平衡总是暂时的,每个完成都只是一个阶段的终点。阴阳之间的不平衡与互动必然会打破原有的平衡,从而展开新的环节与阶段,进而寻求新的平衡。世界就是在这平衡与不平衡之间,成与未成的无穷更替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文言乾《文言》曰[1]:“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2]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3]足以和义,贞固[4]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5]曰:“潜龙[6]勿用”,何谓也?子[7]曰:“龙,德而隐者[8]也。不易乎世[9],不成乎名[10]。遯世[B11]无闷[B12],不见是而无闷。乐[B13]则行之,忧[B14]则违[B15]之,确[B16]乎其不可拔[B17],‘潜龙’[B18]也。”

九二曰:“见[B19]龙在田,利见大人[B20]”,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B21]者也。庸言[B22]之信,庸行[B23]之谨[B24]。闲邪[B25]存其诚,善世[B26]而不伐[B27],德博[B28]而化[B29]。《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B30]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B31],夕惕[B32]若厉[B33],无咎[B34]”,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B35]修业[B36]。忠信[B37],所以进德也;修辞[B38]立其诚,所以居业[B39]也。知至[B40]至之[B41],可与言几[B42]也;知终[B43]终之[B44],可与存义[B45]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B46],在下位而不忧[B47]。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B48]无常,非为邪也;进退[B49]无恒,非离群[B50]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B51]也,故‘无咎’。”

九五曰:“飞龙[B52]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B53],同气相求[B54];水流湿[B55],火就燥[B56];云从[B57]龙,风从虎。圣人作[B58]而万物祝[B59];本[B60]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B61]”,何谓也?子曰:“贵[B62]而无位[B63],高而无民[B64],贤人在下位而无辅[B65],是以动而‘有悔’也。”

“潜龙勿用”,下[B66]也。“见龙在田”,时舍[B67]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B68]也。“飞龙在天”,上治[B69]也。“亢龙有悔”,穷之灾[B70]也。乾元“用九[B71]”,天下治[B72]也。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B73]。“见龙在田”,天下文明[B74]。“终日乾乾”,与时偕行[B75]。“或跃在渊”,乾道乃革[B76]。“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B77]。“亢龙有悔”,与时偕极[B78]。乾元“用九”,乃见天则[B79]。

《乾》“元”者,始而亨[B80]者也。“利、贞”者,性情[B81]也。乾[B82]始能以美利利[B83]天下,不言所利[B84],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B85]也;六爻发挥[B86],旁通[B87]情[B88]也;时[B89]乘六龙[B90],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B91]。君子以成德[B92]为行[B93],日可见之行[B94]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B95],行而未成[B96],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B97]之,问以辩[B98]之,宽[B99]以居[B100]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刚[B101]而不中[B102],上不在天[B103],下不在田[B104],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B105],故“或[B106]”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B107],与日月合其明[B108],与四时合其序[B109],与鬼神合其吉凶[B110]。先天[B111]而天弗违[B112],后天而奉[B113]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B114]圣人[B115]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B116]者,其唯圣人乎坤《文言》曰:《坤》至柔[B117]而动[B118]也刚[B119],至静而德方[B120]。后得主[B121]而有常[B122],含万物而化光[B123]。坤道其顺[B124]乎!承[B125]天而时行[B126]。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B127]。臣弑[B128]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B129]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B130]”,盖言顺[B131]也。

“直[B132]”其正[B133]也,“方”其义[B134]也。君子敬[B135]以直内[B136],义以方外[B137],敬义立而德不孤[B138]。“直、方、大[B139],不习[B140],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阴虽有美,“含”之[B141]以“从王事[B142]”,弗敢成[B143]也。地道[B144]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B145]“有终”[B146]也。

天地变化,草木蕃[B147];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B148],无咎无誉[B149]”,盖言谨也。

君子“黄”[B150]中通理[B151],正位[B152]居体[B153],美在其中而畅[B154]于四支[B155],发[B156]于事业,美之至也阴疑于阳[B157]必“战”,为其嫌于无阳[B158]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B159]也,故称“血”[B160]焉。夫“玄黄”[B161]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