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破坏性,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和企业形象、国家声誉等间接损失,如“9·11”事件大大影响了全球尤其是美国的会展经济,外国参展商纷纷退展,使原定会展大幅缩水;Javits会议中心作为纽约最大的展场,“9·11”后被用作临时急救中心,纽约家用纺织品展、纽约酒店与餐饮用品展等均被取消。
三是紧迫性,危机的蔓延十分迅速,必须从快解决,以减轻它的影响。如2003年在中国和世界上很多国家流行的“非典”(SARS),由于极易传播,又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出于安全考虑,人们都尽量避免到人群集中的地方活动,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明文限制大型聚会活动,对会展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到7月底,上海有61个国际展受到影响,其中14个取消,35个延期。有些会展虽如期举行,但参展商和观众都大为减少,规模和效益锐减,如上海国际车展预计观众45万人,实际只有8.6万人,被迫提前3天草草结束。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1月至5月全国共有98个展览会被取消,全国展览会数量和展览面积同比减少60%,收入减少55%,利润减少60%以上;以具体的会展公司而论,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利润总额同比减少85%,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收入减少78%,损失惨重。SARS高峰期间,我国内地、香港5、6月份的会展几乎全部停顿。由于我国是疫区,国外的一些会展也限制我国商家参加,如2003年4月2日,瑞士就禁止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企业参加巴塞尔钟表、珠宝展示会,对准备参展的企业影响很大。
会展业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行业,与旅游业一样,生存环境十分脆弱,对运行条件有较高的要求,比如要求政治局势和政策相对稳定,经济发展快速平稳,各方面配套设施较为齐全,没有天灾人祸等影响会展顺利进行。但诸如洪水、疾病、外交矛盾甚至战争,都是由不可抗外力造成的,会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尤其是会展和旅游业造成巨大的影响。
(二)会展危机的分类
会展企业面临的危机可能来自外部,也可能来自企业内部,也就是说,危机有自然危机和人为危机之分。
企业可能遇到的外部危机主要有: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政府在某种情况下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直接进行干预;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动;恐怖活动,甚至突然发生战争;企业遭遇突发的自然灾害,如所在地区突然发生地震、水灾、SARS等。2004年12月底发生在东南亚的特大海啸,夷平了许多村庄,摧毁了许多旅游和会展胜地,造成了至少15万人的死亡,许多地方的会展旅游业至少要停顿半年至一年。
企业可能遇到的内部危机主要有:会展新产品开发的失败;企业失去关键性的领导人物或营销骨干;企业发生严重的劳资纠纷,甚至面临罢工危险;会展过程中突发火灾、设备故障、流行疾病。当然,会展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远远不止这些,危机也不仅局限于上述所列。
(三)危机对会展业的影响
危机对会展业的影响很大,以战争为例,战争的爆发将会对会展业造成致命的打击。素有“中东的香港”之美誉的迪拜,以其自由宽松的经济政策、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完善齐备的基础设施,成为中东地区著名的会展城市。伊拉克战争使许多原定来自东、西方等国的大型海外旅游团队都取消了到迪拜的旅游行程;而一些展览会、研讨会则取消或推迟举行。
身处交战区或临近交战区的城市会展活动固然会受挫甚至瘫痪,主战国会展活动也会因战争的爆发而受到影响。一方面,反战浪潮可能会导致对主战国商品的抵制,导致主战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摩擦,并使主战国企业出外参展的积极性减弱,同时,反战情绪会影响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去主战国城市参展的决策,使主战国的会展经济大为缩水。如2003年3月23日,美国的奥斯卡金像奖颁奖仪式就有许多明星和制片人因抗议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而没有出席,许多既定的议程和活动也被取消,会议的规模相应缩小,时间也随之缩短。
战争不仅会使交战各国城市会展经济的发展遭到巨大的破坏,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会展活动,特别是国际会议和展览活动的举办也会造成负面影响。因为战争的爆发不仅会使相关的国际航线明显减少或暂时停飞,同时也必然会引发全球范围内的石油价格浮动和保险费用的急剧上涨,外出成本大大增加,使企业出国参展的积极性大为下降。如伊拉克战争爆发后,航空保险费的增加以及绕道飞行导致航程增长,机票价格上涨了80%,令不少乘客望而却步,客源比以往减少了两到三成。同时由战争而引发的全球安全环境的恶化,也必将使参展商和观众对于出国参展犹豫再三,甚至放弃。
危机对会展业的影响表现在:
首先,使停办的会展的前期投入无法收回,延期举办的会展增加了成本,如人工、宣传、仓储、协调等;即使是如期举行的会展,因达不到预期规模,效益也大为下降。
第二,增加了会展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难度,如能同舟共济那固然最好,如各自都想降低自己的损失而不顾合作方,不但难以共度难关,而且各方的合作关系也会蒙上阴影。
第三,组展商还会蒙受客户流失的巨大损失。如果展会不能如期举办,参展商为实现自己的销售计划,极有可能参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展会。国外一项研究显示,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要高出保有老客户成本的5倍。但危机状态下参展商的流失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选择,关键是我们如何设法补救,将流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外部危机主要是由不可抗力造成的,具有不可抗性,只能设法减少其带来的损失;内部危机通常由企业内部原因引起,一般具有可预测性,可以事先制定应对措施,把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会展企业只有认真研究并预防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才能保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如果会展业早已引入了充分的风险管理机制,当面临突如其来的不利状况时,就不会显得如此被动。
危机对会展业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
二、会展危机管理
所谓危机管理,就是在危机发生之前,会展企业预先做好应对危机的预防和准备工作,尽量减少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而当危机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和解决危机,尽量不让局势左右企业,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在危机处理过程中找到最佳解决模式,使企业得以继续发展,甚或使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危机变成企业宣传、发展的好机会;在危机结束后要总结经验教训,创新危机管理系统,以提高今后的应对能力,同时要加强宣传工作,消除负面影响,重建企业形象。
国外对危机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但到90年代才得到普遍重视。有的学者从“危机生命周期”的角度,认为危机包括酝酿期、爆发期、处理期、扩散期、后遗症期五个阶段;有的学者将危机管理分为六个阶段:预防,拟定危机处理计划及防灾演习等,对危机正确判断和归类,设法避免危机扩大,迅速解决危机,化危机为转机、收回部分损失、弥补此前损失。
实施会展业危机管理,要有行之有效的危机管理方案和措施,管理上要做到制度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由于会展业遇到的危机很多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不是单个会展企业就能化解的,因此常常需要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同来应对。
(一)政府危机管理战略
为确保会展业的健康发展、会展活动的正常进行,应开展会展灾害应急管理的立法研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紧急状态法;政府部门建立应对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指挥协调中心,建立各种预警系统,一旦有大面积灾情、爆炸、中毒、停电停水等事件发生,即能协调各方力量及时果断地采取措施;推进科技减灾,应用高科技提高城市灾害应急处理能力;加大减灾投入,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灾害管理的运行机制;普及城市安全教育,增强大众的抗灾救灾意识,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