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圣经的智慧
4706400000032

第32章 做生活的主人(2)

总而言之,一个人拥有富足之心时,会表现得宽容、大度、相信他人、开朗而乐意帮助他人,能够彼此共生,能够欣赏个性的不同特色。

圣经箴言

我已经学会满足现状。我知道怎样过贫穷的生活,也知道怎样过富裕的生活。我忆经得到秘诀,随时随地都知足:饱足好,负饿也好;丰富好,贫乏也好。约瑟的故事:要胜过环境而不被环境所支配

生活中的成功者是胜过环境而不被环境所支配的。一切合乎时代的人物都是在时代潮流中站稳,却不顺应时代潮流的。

在《圣经》中,有很多内容是关于约瑟的,可见在约瑟的生平中,有大量事迹是值得记录的,有很多行为是值得后世的信徒效法的。并且只有约瑟和但以理是《圣经》中没有提及错失的,而这两个人都是在青年时代就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约瑟是父亲雅各的最爱,所以许多人都会以为约瑟在家庭中一定很受优待。其实,他在家庭中的困难并不少,因为他从小就没有母亲,而他有10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常常欺负他,跟他作对,所以他在家庭中是不可能没有苦恼的。在此,我们应当注意约瑟是怎样在家庭中过得胜的生活的。

约瑟完全没有倚仗父亲最爱自己而在家庭中不尽自己的本分。他是一个殷勤做工的少年。虽然父亲最爱他,虽然他有10个哥哥可以做工,但他并没有娇生惯养的习气,他和哥哥们一同牧羊。牧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需要很早起来,有时要跑很远的路,有时会遭遇危险,有时睡在寒冷的野外……但约瑟没有用任何理由推诿他自己应尽的责任。

约瑟和10个与他作对的哥哥一起牧羊,这对约瑟实在是一个艰难的挑战。但年轻的约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取胜的。约瑟并没有离开他的哥哥们,自己另外找几只羊,在父亲住处的附近围一个花园,然后把羊放在里面,由他自己牧养。约瑟和他的哥哥们一起牧羊,正好告诉我们怎样才是得胜的生活:胜利的人生不是逃避困难和不满意的环境;只有在困难中坚持自己的信念,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约瑟虽然和他的10个哥哥一同牧羊,但在哥哥们的一切恶行上他都没有参与。《圣经》说,约瑟常常把哥哥们的恶行告诉父亲,可见他有一颗憎恶犯罪的心。如果约瑟也和哥哥们一同犯罪,他就不敢把他们的恶行报告父亲,他的哥哥们也就有把柄指控约瑟的过失。但约瑟并没有随从他的哥哥们一同犯罪。

约瑟虽然憎恶哥哥们的恶行,不随从他们一同犯罪,却很爱他们,并且对父亲的吩咐十分忠心尽责。《圣经》中叙述道,有一次,雅各打发约瑟去示剑探视他的哥哥们,约瑟到了示剑,却找不到他们。约瑟从希伯仑找到示剑,走了一百五六十里路,他可以回头,不必再去。雅各家和示剑人曾结下仇恨,示剑是一个危险的地方,如果他10个哥哥在示剑路上不安全,那么年轻的约瑟单独在路上更不安全了。但他并没有停止步伐,仍继续追寻到多坍,找到了他的哥哥们。由此可见他关心他们的安全,他爱他们,也忠诚地遵行他父亲的吩咐。

约瑟在多坍找到他的哥哥们以后,他的哥哥们就想把他杀死;最后还是犹大设法救了他,建议把他卖给以实玛利人。后来约瑟又被卖到埃及法老的护卫长波提乏家里。一个才17岁的青年,孤身被卖到异族人的手下做奴仆,他的前途是何等黑暗和悲观?但约瑟却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得胜。

约瑟初到波提乏家里的时候,波提乏待他并不好,但他做工比别人更加努力,使波提乏感到惊讶;波提乏曾经给他很难担的重担,是他担当不来的,但结果他竟然能够胜任,使波提乏觉得这个少年有某种特殊的能力;波提乏曾经想做一件犯罪的事,但当他偶然看见约瑟时,他会心跳加速起来;波提乏有一次遭遇一件很难办的事,其他仆人都办不来,但他让约瑟处理,竟然很顺利地成功了。

约瑟得到了什么呢?他并没有因此得到主人的称许和更多的信任,而是受陷害被下在监狱里。当约瑟下在监狱里的时候,上帝也和他一同在监狱里。虽然约瑟的遭遇愈来愈苦,但他一样过着得胜的生活。在监狱中,约瑟得到狱官的完全信任,像在波提乏家里一样,甚至干着司狱的工作。

约瑟在狱中两三年之后,法老做了一个梦,所有埃及的术士和博士都不能解,但约瑟得到了上帝的指示,不但圆解了法老的梦,而且指导他应当怎样应付以后的灾难。法老看出上帝与约瑟同在,有上帝所赐的聪明,就派他做了埃及国的宰相,治理全埃及。

同样,在现实生活中,所有的成功者都应该是胜过环境而不被环境所支配的。一切合乎时代的人物都是在时代潮流中站稳,却不顺应时代潮流的。凡是不能够在时代潮流中站住,抵挡潮流的罪恶,改变潮流风气的,都不能成为时代的骄子。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你会从中受到一些启发:

几年以前,齐格到密歇根州福灵特房地产经纪人委员会的一个午餐聚会上发表演讲。演讲之前,他与坐在他左边的一位绅士闲谈,问那位绅士生意怎样。绅士开始滔滔不绝地抱怨生意是如何的糟糕透顶。

他告诉齐格通用汽车公司正在罢工,在这种时候没有人会购买任何东西。“事情太糟糕了,人们连鞋子、衣服、汽车甚至食品都不买,当然也不会买房子。我好长时间连一幢房子也没卖掉,真不知道怎样才能完成合同。”他抱怨道,“如果罢工不马上结束,我就要破产了。”

后来,齐格转向坐在右边的一位夫人,问道:“哦,怎么样?”

“你知道,齐格先生,通用汽车公司正在罢工……”她露出一个舒展而甜美的微笑说,“所以生意简直像奇迹。几个月以来人们第一次有了空闲时间为布置理想中的家去逛商店买东西。”

“为什么?”

她说:“有些入可以花半天时间来看一幢房子。他们从小阁楼一直检查到隔热层。他们测量每一英寸面积,从厕所、壁橱到房屋地基,无一放过。我甚至碰到过一对夫妇自己查找地界线。这些人知道罢工是会结束的,他们对美国经济有信心,但最重要的是,他们知道现在买房子比以后再买要便宜。这样一来,生意确实很兴隆。”然后她很有信心地说:“齐格先生,你在华盛顿有熟人吗?”

齐格说:“有的,我有个侄子在那儿上学。”

她说:“不、不,我是问你在华盛顿是不是认识一些有政治影响的人?”

齐格说:“没有,恐怕不认识。但是你为什么要问这个?”

她答道:“我在考虑,如果你认识的人能使这场罢工再持续六个星期,那么我今年就可以甩手不干了。”

一个人由于罢工而破落,另一个却由于罢工而发财了。外部条件相同,但他们的态度却大相径庭。

正如一位哲人说过的那样:“无论你身处何境,都是自己的选择。”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约瑟都能得胜,保持他的信仰,并没有被环境改变。他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青年,这才是真正的成功者的姿态。

圣经箴言

思量决定为人:我们对自己的成功负有责任

只有经过长时间完成其发展的艰苦工作,并长期埋头沉浸于其中的任务,方可望有所成就。

《圣经》上说:“因为他心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这告诉人们:我们对自己的成功负有责任,我们的想法决定了我们的行动。

请看弗兰克·冈索勒斯牧师的故事:

弗兰克·冈索勒斯牧师是从芝加哥的牲畜场区开始他布道生涯的。冈索勒斯博士在读大学时,就观察到现行教育体系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他确信,如果他任大学校长,他能够克服这些不足。

他决心组建一所新的学院,实现他的理想,让这所新学院不受传统教育方法的约束。他需要100万美元来完成这项任务。从哪里着手去筹集这100万美元呢?这个问题成了这位青年修士常常思考的问题。

每天晚上,他伴随思考上床。每一个早晨,又伴随思考起床。他走到哪里就把思考带到哪里,可一直没取得任何进展。他在头脑中一次又一次地思考着这个问题,直到完全被它缠住。

作为一位哲学家和布道者,冈索勒斯博士看到,如同生活中所有成功人士一样,具体的目标是一个人开始的起点。他也看到,当受到强烈愿望驱使将目标变为物质时,具体的目标就会呈现出生气、生命和力量。

他知道这些重要的事实,然而他不知道去哪里找到100万美元。一般情况下,很多人会放弃,并说:“唉,我的想法是好的,但我无能为力,因为我永远都不可能得到100万美元。”这确实是大部分人会说的。但冈索勒斯所说的和所做的太重要了。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冈索勒斯坐在自己的房间里,思考着实现筹钱的计划。他意识到:“差不多两年过去了,我一直在思考着,但除了思考外没做任何事情!”

“该是行动的时候了!”冈索勒斯当即决定,“我要在一个星期之内弄到所需的100万美元!”怎么弄到呢?冈索勒斯不在乎这个,他觉得最重要的是自己已作出了在规定的期限内获得钱的决定。他有一种以前从未经历过的奇怪而又肯定的感觉。他觉得自己的头脑里的某种东西似乎想说:“为什么很久以前不作决定?钱时刻都在等着你!”

事情就这样匆忙地开展起来了,冈索勒斯拜访了报社,并宣布自己要在第二天上午讲道,题目是:《假如我有100万美元我将怎么办》。冈索勒斯马上开始了准备讲道资料的工作。他觉得这个任务不难,因为两年来他一直都在准备着那个讲道。离午夜还有很长时间,冈索勒斯写完了讲道稿,上了床,带着自信进入了梦乡,因为他看到自己已拥有这100万美元。

第二天早上,他起得很早,走进冲凉房,读着自己的讲道稿,然后双膝跪在地上,祈求讲道能吸引一位能提供所需资金的人的注意。当冈索勒斯在祈祷时,他再次肯定地感觉到,钱正在朝自己走来。他激动万分,出门时竟忘了带讲道稿,直到冈索勒斯站在讲坛上开始演讲时,他才发现了自己的疏忽。太迟了,已经来不及回家取讲道稿了。意外的是,冈索勒斯却意识到不能回去取讲道稿也是一件“很好的事”!他相信自己的潜意识提供了他需要的材料。

当冈索勒斯起身开始讲道时,他闭上眼睛,以便能全神贯注地讲述自己的梦想。他不仅是在对观众说话,同时也是在对自己说话。冈索勒斯讲述了如果自己手上有100万美元,他将拿这笔钱去做什么。他描述了头脑中想筹建一所规模较大的教育学院,让青年人能从那里学会干实际工作,同时又能开发他们的大脑的想法。

当冈索勒斯演讲完毕坐下时,倒数第三排的一个人从座位上慢慢起身走向讲坛。冈索勒斯感到奇怪,不知他要干什么。那个人来到讲坛,伸出他的手说:“牧师,我喜欢你所讲的一切。假如你有100万美元,我相信你能做到你说过你想做的任何事情。为了证实我相信你和你的讲道,我要你明天早上来我的办公室,我将给你100万美元。我叫菲利普·阿麦。”

第二天,年轻的冈索勒斯去了阿麦先生的办公室,获得了100万美元,他用这笔钱建起了阿麦技术学院,现在称为伊利诺伊技术学院。

冈索勒斯用于办学的这100万美元是一个设想的结果。而设想的背后,是年轻的冈索勒斯在头脑中,并深入到潜意识的一个差不多两年的强烈愿望。事情的真相是,他在头脑中下定决心,做出获得钱的具体计划后,36小时内就得到了这笔钱。

冈索勒斯是在模糊地思考100万美元和微弱地希望中得到它的,他并没有什么新奇独特的东西。在他之前的其他人,及在他以后的很多人,都有过相同的想法,却没有变成行动。但他在那个值得纪念的星期六作出的决定,却有着独特的不同内容。他将模糊不清抛到身后,肯定地说:“我将在一个星期内拿到这笔钱!”而这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

也许这个故事带有一定的偶然性,然而,它向我们昭示了道理:我们能对自己的成功负有责任。只有敢想,并付出相应的努力,我们才能得到!

圣经箴言

勤劳的手必然掌权,慵懒的人须服苦役。到葡萄园工作:不付诸行动就等于没有信心

我们应当奋斗,有所作为。这样,我们就可以这么说,我们没有虚度年华,并有可能在时间的沙滩上留下我们的足迹。

在《圣经》中,耶稣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天,一个有两个儿子的父亲对大儿子说:“儿啊,你今天到我的葡萄园去工作。”

“我不去,我不想工作。”老大回答说。

老大拒绝听父亲的话,走开了。过了一会儿,他坐下想想,就懊悔自己的行为。他想:我错了,我不该违背父亲。我虽然说不去,可是我还是应该到葡萄园工作的。

他立刻起身到葡萄园去,使劲地工作,借以弥补他的过失。

这时,父亲又去找小儿子,对他说同样的话:“儿啊,你今天到我的葡萄园去工作。”’

小儿子一口答应:“我去,父亲。我这就去。”

可是过了一会儿,小儿子想:“我是说过我去,可是我并不想去!你以为我会在父亲的葡萄园工作吗?才不呢。”

过了几个钟头,父亲到葡萄园去看。竟发现老大在园里拼命地工作,却不见小儿子的踪影。结果小儿子不守信用,违背了诺言。

讲完了这个故事,耶稣转身问周围的人:“这两个儿子,哪一个照父亲的意思做了呢?”

周围的人马上回答说:“当然是到葡萄园工作的那个老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行胜于言,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才会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才能实现人生的目标。有信心却不行动,是不能成就任何事情的。正如《圣经》上所说:“只有信心而不付诸行动,无异于无信心。”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所以如果你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为自己想要做的人,那么就付诸行动吧。有这样一个故事:

某个农村遭受了干旱的侵袭,那地方已经好几个月没下过一滴雨,土地干裂,农作物枯萎,牲畜也都奄奄一息。于是,这个地区一间小教堂的牧师就对村民说:“让我们这星期都来祷告,祈求上天降雨。凭着你对上帝的信心,让我们在下个礼拜天创造一个奇迹,下一场倾盆大雨。”然而接下来的一整个星期,干旱依然笼罩着这个村庄。

到了下一个礼拜天,这位牧师就问来做礼拜的人:“你们有没有祈雨呢?”

所有的人都高声回答:“祈了。”

“你们有没有信心,老天爷一定会下雨呢?”

大家都说:“噢,有,当然有啊。”

这名牧师就笑了,他说:“我不相信,如果你们有信心的话,你们就应该带着你们的雨伞来了。”事实上,没有一个人是带伞的。这故事就是空有信心和目标,却没有行动。

可见,制订目标是为了达到目标,目标制订好之后,就要付诸行动去实现它。如果不化目标为行动,那么所制订的目标就成了毫无意义的东西。

实际上,相对来说制订目标倒是很容易的,难的是付诸行动。制订目标可以坐下来用脑子去想,实现目标却需要扎扎实实的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化目标为现实。许多人都制订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从这一点来说每一个人似乎都像一个谋略家。但是,相当多的人制订了目标之后,便把目标束之高阁,没有投入到实际中去,结果到头来仍然是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