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圣经的智慧
4706400000020

第20章 读圣经学做人(4)

《圣经》上说:“务要谨守,警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你们要用坚固的信心抵挡它。”这就是要我们在生活中注意保持克制,学会约束自己。

大家可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这样一个人,他追求完全自由自在的生活,他讨厌生活对他的任何束缚。

他讨厌理发师对他的摆弄,所以他拒绝理发,任头发、胡须自由地疯长。

他讨厌洗澡时受水的冲刷和毛巾的搓擦,所以他拒绝洗澡,任污垢满身,虱子乱爬。

他讨厌鞋子、袜子对他的约束,所以他拒绝穿袜子,把鞋子也脱掉扔了。

他讨厌身上衣服对他的束缚,所以他把上衣脱下扔了,打着赤膊。

现在,他只剩下腰中皮带和下身裤子的束缚了。

他对皮带说:“你给我滚开吧!你干吗总是这么紧紧束缚着我?”

“可是,假如你失去我这唯一的约束,你就可能完全失去你的人格。”皮带说。

“胡说!你给我滚开吧!”他找来一把剪刀,剪断了皮带。

可想而知,皮带断了,裤子当然滑落了。他喜不自胜,为解脱了全身的任何约束而高兴异常。

当然,没有多久,人们就把他当做一个精神病人关进了病房。所有的约束他都无法抗拒了,他被彻底地约束了。

所以说,任何人,伟人也罢,强者也罢,都不能像飞鸟那般自由自在。人可以有所为,又必须有所不为,而鸟则可以为所欲为。

你只要平心静气地想一想,就会发现,正是这种克制,而不是自由,使得人类引以为荣;进而言之,即便低级动物也是如此。蝴蝶比蜜蜂自由得多,可人们却更赞赏蜜蜂,不就因为它善于遵从自己社会的某种规律吗?普天之下的自由与克制这两种抽象的东西,后者通常更显得光荣。

确实,关于这类事物以及其他类似之物,你绝不可能单单从抽象中得出最后的结论。因为,对于自由与克制,倘若你高尚地加以选择,则二者都是好的;反之,二者都是坏的。然而,必须强调一下,在这两者之中,凡可显示高级动物的特性而又能改造低级动物的,还是有赖于克制。

此外,目标是前途,也是约束。为了实现目标,也许你必须干一些自己不情愿干的事,放弃一些自己迷恋的事,这样就感到了一定的“约束”。但是,为了生活,为了目标,为了成功,我们不能试图摆脱一切“约束”,而是应该在“约束”的引导下,一步步沿着既定的目标,稳妥地前进。

巴尔塔萨·格拉西安说:“首先控制你自己,然后你才能控制别的人。”无法控制自己的人,将永远无法控制别人。一个人一旦失去了自制,不管是什么人,都会轻易被击败,这也许是一条铁的定律。控制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永远存在着理智与感情的斗争。自我控制、自我约束也就是要一个人按理智判断行事,克服追求一时感情满足的本能欲望。一个真正具有自我约束能力的人,即使在情绪非常激动时,也能够做到这一点。

我们每个人都在通过努力做使自己生活更有意义,并且在向着未来的目标奋进。但是,生活在现实中,我们绝不应该做事仅为了使今天感到愉快而丝毫不顾及明天可能发生的后果。我们的感情大多容易倾向于获得暂时的满足,所以,我们要善于做好自我约束。但是应该注意的是,那些提供大量暂时的满足的事,通常就是对我们长期的健康、快乐和成功最有害的事情。因此,在追求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时,我们应当努力预测自己所从事的事情对将来可能产生的后果。

不论你现在如何享受目前的生活,深谋远虑总会有益于你考虑未来。那些总是失败的人一再使用“我没有另外的选择,我不得不这样”等类似的借口。而实际上是他们不愿付出短期不自在的代价,换取享受长期的更大报偿。一个没有养成自我约束习惯的人,可能反复地屈从于一种诱惑而从事一种事情,这种行为的后果能长期影响一个人的成败。要具备自我约束的能力,必须不断地分析自己的行动可能带来的长期后果;同时必须不屈不挠地按照符合自己决心、为了长期利益的决定而行动。

人人都能偶尔表现出自我约束能力,但是要一贯取得成功,就要坚持不懈。所谓一生不是指别的什么,它只不过是年、月、日的积累。那些短时间和阶段内发生的事,将决定你的一生是否成功。

要做到自我约束,必须抑制人的感情的冲动。人们行动的基础,通常可分为两种:根据感情冲动或根据自我约束。感情冲动地行事,无异于一种失去控制的危险生活。然而,我们却依旧凭感情冲动行事,而不是理智与知识,这是极其可怕的。实践中经常发生的是:当一大群人朝着一个方向行走,而你的理智或常识告诉你那是一个错误的方向时,你自我约束的能力就受到严重的考验。这时也正是你必须运用自我约束的力量压倒你随大流时那种获得短暂舒服感的时候,要提醒自己,这个大流从长远看并不正确。自由并非来自“做自己高兴做的事”,或者采取不顾一切的态度。如果任凭感情支配自己的行动,那便成了感情的奴隶。一个人,没有比被自己的感情所奴役而更不自由的了。用了同样的努力,有人成功了,有人则失败了。他们可能都知道成功的途径,但他们之间有一个主要的不同在于,成功者总是约束自己,去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成功的人总是容忍自己的感情占上风。一个人如果没有养成自我约束的习惯,就可能付出高昂的代价。

每一个人必须具有自我约束能力,不让别人用次要的计划或无关的事情拉你离开轨道。我们必须有自我约束能力,保持头脑不受种种杂念的干扰,不去想那些不断冲击我们头脑的杂念。

在拿破仑·希尔事业生涯的初期,他缺乏自制,对生活造成了极其可怕的破坏。这是从一件十分普通的事情中发现的。这个发现让拿破仑·希尔获得了一生中最关键的一次教训。

有一天,拿破仑·希尔和办公大楼的管理员发生了一场误会。这场误会导致了他们两人互相憎恨,甚至演变成激烈的敌对状态。这位管理员为了显示他对拿破仑·希尔的不悦,当他知道整栋大楼里只有拿破仑·希尔一个入在办公室中工作时,他马上把大楼的电灯全部关掉。这种情况一连发生了几次,终于,忍无可忍的拿破仑·希尔打算进行“反击”。

一个星期天,机会终于来了。拿破仑·希尔到书房里准备一篇要在第二天晚上发表的演讲稿,当他刚在书桌前坐好时,电灯熄灭了。他马上跳起来,奔向大楼地下室,他知道在哪儿能够找到这位管理员。当他到达那儿时,他发现管理员正忙着把煤炭一铲一铲地送进锅炉内。同时一面吹着口哨,似乎没事情发生似的。

拿破仑·希尔马上对他破口大骂。在长达5分钟的时间里,他都以比管理员正在照顾的那个锅炉内的火更热辣辣的词句对管理员进行痛骂。

最后,拿破仑·希尔实在想不出什么骂的词句了,只好放慢了速度。这时候,管理员站直身体,转过头来,脸上露出开朗的笑容,并用一种充满镇静与自制的柔和声调说道:“呀,你今天晚上有点儿激动吧,不是吗?”

他的这句话就如一把锐利的短剑,一下刺进拿破仑·希尔的身体。

想想看,拿破仑·希尔那时候会是什么感觉。站在拿破仑·希尔面前的是一位文盲,他既不会写也不会读。尽管有这些缺点,然而他却在这场战斗中打败了自己,更何况这场战斗的场合以及武器,都是自己所挑选的。

他用谴责的手指对准了自己。拿破仑·希尔明白,他不仅被打败了,更可怕的是,他是主动的,而且是不对的一方,这一切只会更增加他的羞辱。他转过身子,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办公室。他再也没有其他事情能够做了。当拿破仑·希尔把这件事反省了一遍之后,他马上看出了自己的不对。

然而,实际上,他很不愿意采取行动来改正自己的错误。

拿破仑·希尔知道,只有向那位管理员道歉,内心才能平静下来。最后,他费了很久的时间才下定决心,决定到地下室去,忍受必须忍受的羞辱。

拿破仑·希尔来到地下室后,把管理员叫到门边。

这时,管理员用平静、温和的声调问道:“你这一次想要干什么?”

拿破仑·希尔告诉他:“我是回来替我的行为道歉的——倘若你愿意接受的话。”

管理员脸上又露出那种微笑,他说:“凭着上帝的爱心,你不用向我道歉。除了这四堵墙壁,以及你和我之外,再没有其他人听见你刚才所说的话。我不会把它说出去的,我知道你也不会说出去的,所以,我们干脆就把此事忘了吧。”

这段话对拿破仑·希尔所造成的触动更甚于他第一次所说的话,因为他不但表示愿意原谅拿破仑·希尔,其实更表示愿意协助拿破仑·希尔隐瞒此事,不使它宣扬出去,以免对拿破仑·希尔造成伤害。拿破仑·希尔向他走过去,抓住他的手,使劲握了握。他明白,自己不仅是用手和他握手,更是用心和他握手。

在走回办公室途中,拿破仑·希尔感到心情非常愉快,因为他终于鼓起勇气,改正了自己做错的事。

在这件事发生之后,拿破仑·希尔下定了决心,以后绝不再失去自制。因为倘若失去自制之后,另一个人——不论是一名目不识丁的管理员还是有教养的绅士——都能毫不费力地将他打败。

在下定这个决心之后,希尔身上马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笔开始发挥出更大的威力,他所说的话更具分量。在希尔以后所认识的人当中,他结交了更多的朋友,敌人也相对减少了许多。这件事成为拿破仑·希尔一生当中最关键的一个转折点。

拿破仑·希尔后来说:“这件事教导我,一个人除非先控制了自己,否则他将无法控制别人。它也让我明白了这话的真正意义:‘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使他疯狂。”’

所以说,我们必须养成一种把那些对创造性过程没有好处的东西全部阻挡在外的习惯。对任何职业都一样,取得成功的结果直接依赖于我们坚持用在一贯紧张的、不间断的创造性思维上的时间量,也就是说,自我约束、专心致志,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圣经箴言

吃一块硬饼干心安理得,胜过满桌子酒肉相互争吵。

扫罗设计陷害大卫:努力去改掉忌妒的毛病

凡是忌妒的人都很残酷。

《圣经》上说:“忌妒是骨中的朽烂。”“凡是有忌妒和自私的地方,就有纷乱和各种邪恶。”人总不会安安静静地做事、不会不干涉别人而只在心的深处忌妒,他自然会多方设计去陷害所忌妒的人。意思是说一个人若是陷入忌妒之中,就从骨子里坏了,病人膏肓,无药可医。

可是忌妒又是人的天性,没有哪一个人敢说自己从来没有忌妒过。我们没有得到的,有人得到了。我们想得到的,有人得去了,我们非常想得到的,却归了别人,那么忌妒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根据《圣经》上的记载,扫罗陷害大卫,可谓用尽一切的方法:

扫罗认为,大卫既然得到以色列人的拥护,一定要将他除掉,但却不愿直接动手杀他,因此他应许把他的女儿米甲嫁给大卫为妻,但有一个条件,大卫要杀100个非利士人作为交换。扫罗的原意是想借非利士人的手杀死大卫。他认定大卫一个人断不是100个非利士人的对手,何况杀100个非利士人,很可能引致许多非利士人的攻击。岂知非利士人不但未能杀死大卫,反而被大卫杀了,超过了扫罗所要求的条件。这样,扫罗不得不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大卫。他的女儿很爱大卫,她帮助大卫,而不帮助扫罗,结果弄巧成拙。

大卫逃到山洞,扫罗就追到山洞;跑到旷野,扫罗就追到旷野。其实扫罗何必这样逼迫大卫?他所逼迫的是一个完全不会威胁和伤害他,只会对他有帮助的大卫。

扫罗完全忘记了他被立为王的使命,是将以色列人从非利士人手中救出来。他整天只在那里逼迫大卫,以为杀了大卫,他的王位就可以得到保全;殊不知他所做的不但不能使王位得到巩固,反而使它动摇。谁能替他打败非利士人中最强大的歌利亚呢?大卫。是大卫保护了他的宝座,抵挡了他的仇敌。但可惜扫罗的忌妒容不下比他更强的大卫,结果生出各种猜疑和恶毒来。

实际上,就算扫罗不去打非利士人,他也大可以在自己的宝座上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不需要这样到处追杀大卫。他做王的工作已经渐渐演变成为逼迫大卫的工作了。这一切的事完全是浪费精神和力量,他分散了国家的力量,使非利士人有更好的机会攻打以色列人。本来扫罗是可以平安的,所有不平安的事都是他自己制造出来的。大卫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夺取他的王位。现在所有的问题,全是扫罗自己心胸狭窄而引起的。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纷争,都是因为人心胸狭窄、自高自大而引发的。如果心胸更开阔豁达些,就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纷争。当你感受忌妒之际,必然置身某种竞争。你的目标是击败“对手”,但你却经常不知道究竟对手是谁。你或许以为你忌妒某人,但后来仔细观察却发现,你忌妒的并不是这个人,不是他的作为,也并非他所拥有的一切。其实,忌妒来自对自己的兴趣和自毁的倾向,你会忌妒是因为你拿自己和别人相比,看到自己的表现,发现其他人更好、更有吸引力。这时你必须明白,你参加的是一面倒的战争,你的对手其实是你自己。请看下面这个案例。

底特律常被称做车城,就跟纽约是大苹果一样。而全美国最成功的唱片工业之一即是始于汽车城,那就是汽车城唱片公司。汽车城捧红过许许多多的歌星,像顶峰合唱团、黛安娜·罗斯、杰克逊家族、罗宾森、斯蒂夫·旺达和马文·盖,等等。这些表演工作者很可能成为娱乐圈里其他人羡慕和忌妒的目标。事实上,演员、歌星和舞蹈演员所面对的来自其他同行的忌妒,可能是其他人远不及的。这或许是因为他们收入高,影迷歌迷们对他们的崇拜等,以及他们拥有的广大影响力。

然而,不时有一些已经红了二三十年的演艺人员,公开表示对某些新出现的歌星、舞星和演员的支持。老一辈的佼佼者已将这种美德发扬光大,他们明白对新出道人员羡慕与忌妒是无济于事的。那些新人为了能够大红大紫,当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就像那些已经成名的人当初所做的一样。不论它表现在哪一方面,才能才是最重要的;而我们对于他人的成就所感受到的情绪,应该只有为对方感到骄傲。

所以说,当你努力攀登顶峰时,把对他人的忌妒转化为对他人的成就感到骄傲。不要只是说:“我希望能够跟他一样。”你应该脚踏实地地去做每一件事,才能使自己跟别人一样有成就。既然羡慕与忌妒的情绪并不能让你由板凳队员成为场上主力,那你为什么还要坐在场边任由这种情绪泛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