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本看懂中国史
4706300000031

第31章 五代十国(3)

虽然王建的名声极坏,但他的相貌却很出众,人也很强壮。黄巢起义时期,他也和其他人一样投军入伍了,他先参加了本地的忠武军,等秦宗权重金招募勇士的时候他又投奔了秦宗权,不久就升为队长。

长安沦陷时他奋不顾身地护驾,被唐僖宗封为西川节度使、壁州刺史,十军观军容使田令孜也收他为养子。僖宗回到长安后,王建被升为御林军宿卫将领。公元886年,僖宗又逃往兴元(今陕西汉中),同时任命王建为“清道使”。

公元891年,王建以精兵二千奔往成都,为陈敬瑄所阻,王建攻破鹿头关,取汉州,攻彭州,大败陈敬瑄五万兵,不久攻占成都,陈敬瑄与田令孜开门出降。接着,他又降服了黔南节度使王肇,杀东川节度使顾彦晖、武定节度使拓拔思敬。公元897年,占有东川梓(今四川三台)、渝(今四川重庆)诸州,遂有两川兼三峡之地。公元902年取山南西道(今甘肃)。

公元903年,唐昭宗封他为“蜀王”,遂成为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唐朝灭亡后,王建因不服后梁的统治而自立为皇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定都成都,建年号“天复”,在位十二年。在位时期,王建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扩张疆土,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蜀中大治。

王建虽然年少时是个无赖,但是称帝后却为蜀中地区有所作为,是个好皇帝。他在蜀地下诏劝农桑,发展生产,命令官吏不得侵扰百姓,以使他们能安居乐业。

政治上的成就来自于王建对文臣的重视和重用。他对于唐朝大臣的后代都予以重用,属下有人提出这样有点过分,但王建却说:“你们这些人见过什么?当初我在禁军时,负责宫门守卫,见皇帝对待翰林学士的态度比一般人的朋友关系还要亲密,现在我对待文臣只是当初皇帝的百分之一,又怎么能说过分呢!”因为礼遇文臣,所以对于他们的意见王建也经常听从。

重用冯涓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属将们见李茂贞的力量削弱了许多,就极力主张趁机夺取,王建问节度判官冯涓,冯涓说:“用兵要慎重,不能任意地消耗国力,使民遭难。现在梁晋争雄,假如两家以后合为一处,发兵攻蜀,即使诸葛亮再生也不能阻挡。而凤翔是蜀地的屏障,不如与之和亲通婚,无事就务农练兵,坚守疆界,有事则静观其变,待机而动,这样可保万无一失。”王建听从了冯涓的意见,实行保境安民的政策。后来冯涓还劝谏王建,罢去了一些重赋。当时其他人不敢说,冯涓就趁一次给王建祝寿的机会献颂表,表中先颂功德,然后再说百姓疾苦。王建看后赞叹道:“像君这样忠谏,功业就没什么可担忧的了!”接着王建便下令减轻了赋税。

有一次,王建登上兴义楼,有个和尚挖出一只眼珠献给王建,王建感动得下令供一万名僧人饭食相报。翰林学士张格阻止说:“小人无故自残,赦免他的罪过已经是宽恕了,不应该再这样重赏饭食,导致不良风俗泛滥。”王建听了醒悟过来,就收回了成命。

凭借着内部安定,以及地势易守难攻,王建才能和后梁对峙,毫不示弱。后梁派使臣到前蜀,官文落款是“大梁入蜀之印”,将前蜀当夷狄等落后的少数民族对待,王建很生气。后来朱温被杀,王建派使臣去吊唁,王建的落款是“大蜀入梁之印”,终于在为后梁办丧事的时候报了当初的一箭之仇。

然而,王建死后,他的儿子王宗衍继位,即前蜀后主。后主不如王建,既奢侈又荒淫,每天和太后、太妃到大臣家里游玩、吃喝作乐,太后和太妃又经常卖官取财。后主喜欢艳体词,还搜集二百首编成《烟花集》。有一次,后主见到一个民女貌美,也不管人家就要出嫁强夺过来霸占,然后赐给夫家帛一百匹,被夺走心上人的未婚夫气得恸哭而死。

后来,后唐李严出使前蜀,见蜀国衰败,王宗衍荒淫无度,回去后就建议攻打前蜀。结果郭崇韬只用了七十天就灭了前蜀,王宗衍献城投降,后来被杀于长安。

南唐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

在中国历史上,为争夺帝位,或父子叔侄相互残杀,或嫡亲兄弟大动干戈,可是,却也有人本不想做皇帝,而硬是被人推到了皇帝的宝座上,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在嫡亲兄弟中排行第六,说起来君位与他无缘。但他的五个哥哥中,除长兄太子弘冀外,其他几个都死得很早。他二十三岁的时候,叔父景遂与弘冀争权,被弘冀派人下毒鸩杀。过了一个月,弘冀又莫名其妙暴卒。这在胆小懦弱的李煜心中留下了可怕的阴影。权臣钟谟也觉得李煜不是当皇帝的材料,于是提议立他的弟弟、李璟的第七子李从善为太子,但李璟说什么都不同意。于是,对李煜来说,这太子是非当不可了。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李璟病逝,李煜即位于金陵,时年二十五岁。就在此前一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已摆出一统天下的架势。李煜让大臣带着大量金银财宝向宋奉表进贡,请求承认自己继位的合法性,等宋降诏批准后,李煜才稍稍宽了点心。

李煜有绝代的艺术才华,擅长诗词,工于书画,精通音律。他的词感情真挚,直抒胸臆,隽永清秀,生动传神,论艺术成就,当时无人企及。艺术家追求浪漫的生活,可李煜的浪漫已接近于放荡的程度,他的词中有这样的描述:晚上的宴会结束了,但还觉得不能尽兴,于是煌煌白日,继续宴乐,此处美女们刚刚停下舞步,举杯畅饮,另一处宫殿中又传来箫鼓之声。真正是纸醉金迷、醉生梦死了。

他钟情于艺术,寄情于浪漫,却又痴迷于佛教,经常出钱募人为僧,金陵僧人多达万人。有时退朝之后,便和皇后穿戴僧人衣帽,青灯黄卷,诵读经书,参悟佛性。据说北宋政府专门挑选了口齿伶俐、聪明善辩的少年,南渡去见李后主,和他讨论佛理,诵经参禅。几番讨论之后,李后主以为真佛出世,对于治理国家,更是心灰意冷,守边安邦的事情均置之度外了。

南唐的大臣都知道,这样下去,亡国就为时不远了。有一次,南都留守林仁肇求见后主,说自己愿意领兵北上,收复旧地。他知道李煜最担心的是宋主降罪,于是为他想好了开脱的理由:起兵以后,你可以对外说林仁肇叛变,这样宋主就不会怪罪你了。但是李煜就是不同意。他不仅不敢与北方宋朝交战,对东边十分弱小的吴越,也奉行“和平相处”的政策。沿江巡检卢绛劝他说,现在应该先下手灭掉吴越,以免它将来和宋朝一道攻击咱们。李煜根本听不进去。

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宋朝灭掉了荆南、后蜀、南汉,开始着手收拾南唐了。这年秋天,赵匡胤派使者到金陵,“请”李煜去开封参加祭祀活动。李煜清楚,这一去肯定是有去无回,于是以生病为由推辞不去。与使者送别的时候,他吓得连宋使的船也不敢上去。

这年冬天,宋朝的军队渡过长江,包围了金陵。李煜顿时慌了神,一面组织抵抗,一面派人赴宋乞和。使者说得唇焦舌燥,结果赵匡胤一句话就把他打发了回去:“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耶!”夜半,金陵被攻破。李煜早在宫中准备好了干柴,打算自焚。可是看着那熊熊大火,他又害怕了,最终选择了投降。王室子弟官属全都成了俘虏,被宋师押送到汴京。

到了开封,李煜被封为“违命侯”,囚禁在一个小院子里,过着朝不保夕的屈辱生活。没了往日的歌馆楼台、轻曲曼舞,有的只是亡国的悲伤、悔恨的泪水。据说,他最心爱的小周后每次随同各位降王命妇入宫请安时,都被宋太宗强留数日,回来后必痛哭大骂。眼看国家被人所灭,妻子被人强占,这是何等的耻辱!正如他自己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正是他对屈辱悲苦生活的倾诉。

李煜的旧臣徐铉投降宋朝后做了散骑常侍。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的一天,宋太宗想知道李煜的思想动态,于是派他前去探视。李煜见了往日的旧臣,什么心里话都想说出来。他说,当年潘佑、李平极力主张抗击宋朝,可我却把他们杀了,想起来真是后悔莫及啊!可怜这个书呆子,做了囚徒还不会说一句假话。徐铉把他的话如实告诉了宋太宗,太宗又听说他写过“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样的词,大为恼怒,于是当晚让人送去毒药。李煜死了,年仅四十二岁。

有人说,在我国历史上,如果少了像李煜这样一个皇帝,人们也许不会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像李煜这样一位词人,恐怕就会给后人留下一些遗憾。此话看来,很是在理。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词作远过于他在位期间的作为,尤其是亡国以后的词作相当沉痛、深切和凄恻动人,如果撇开思想内容,仅就艺术技巧来说,他的大部分词作已经达到了词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