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后,魏、蜀、吴三大势力形成鼎足之势,由此中国进入三国分立时期。三国时期虽然仍有不断的战争,却已和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性质不同,是顺应民心的统一战争。三国鼎立的局面相对于军阀混战来说是一种历史的进步。随着晋朝灭掉吴国,三国时代宣告结束。西晋建国不久就出现内乱,统一局面只维持了三十多年,历史随之进入了东晋和十六国的社会大分裂时期。
南北朝时期是东晋十六国的继续。期间,统治集团内部混战不断,农民起义也不断发生,随着他们之间的相互取代和吞并,为隋朝的大统一奠定了基础。
魏文帝:文治高于武功
魏文帝是魏朝的开国皇帝,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建安文学代表者之一。同时,他还是三国时代第一位皇帝,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后刘备伐吴时,孙权假意向魏国称臣,曹丕大喜,封孙权为吴王,没有同时联合吴国攻蜀汉,错过了一次统一全国的时机。
公元187年冬,曹丕生于谯,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仅八岁即能为文,多技艺,善骑射,好击剑。公元211年,曹丕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公元217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世子。
公元220年,魏武帝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继位为魏王,他积极调节曹氏与士族之间的矛盾,果断采纳陈群的意见,确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缓和了曹氏与士族的关系,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为称帝奠定基础。当年10月,立刻逼迫汉献帝禅位,登基为大魏皇帝。定国号为大魏,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定都于此。
曹丕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下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限制了宦官的权力;定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提倡节俭、薄葬,预作《终制》。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后,用人权从地方收归了中央,但也导致魏国的统治实权逐步被士族垄断。
曹丕的一些措施体现了他在政治上的才能,然而在军事才华上他远不能和父亲曹操相比。曹丕几次率百万大军南下伐吴均无功而返,但曹丕在位期间坚守防御性战略,击退东吴入侵。后期则向北方开拓疆域,征服漠北鲜卑、高句丽等部落,使得魏朝疆域远达蒙古高原和朝鲜半岛,这是曹丕军事上唯一的重要建树。
曹丕在文学上有相当高的成就,是三国时代第一位杰出的伟大诗人。其《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五言和乐府清绮动人;曹丕所著的《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题论文。所论的“文”是广义上的文章,也包括文学作品在内,涉及了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虽不免有些粗略,但在文学批评史上起了开风气的作用。
曹丕在位只有短短七年,虽然不出彩,但还是兢兢业业做了很多事。
一、重视文教。公元221年,下令人口达十万的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一人。同年又重修孔庙,封孔子後人为宗圣侯。公元224年恢复太学,设立春秋谷梁博士。
二、修复洛阳,营建五都,推广儒学文化。
三、采取战略防守,恢复生产,与民休息。
四、发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稳定社会秩序。黄初末,魏国国库充实,累积巨万,基本解决战争造成的通货膨胀问题。
五、创立九品中正制,果断称帝,结束汉朝四百年统治。御驾亲征东吴,赢得巨大政治资本,为子孙打好根基。
六、巩固中央集权,限制后党权利,削夺藩王权利,建立防辅制度。强化中书省,发展校事官制度。
七、在外交上册封孙权为吴王,取得优势,令吴国臣服在魏朝长达7年之久,换来发展的和平时期。
八、征服北方蛮族鲜卑和高句丽,开拓疆域达到漠北和朝鲜半岛,解除边疆之患。
蜀昭烈帝:桃园三结义
昭烈帝刘备,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公元221~223年在位。刘备是三国时期的军事家、政治家。
东汉灵帝末年,刘备因起兵讨伐黄巾军有功而登上汉末政治舞台。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公元208年与孙权将周瑜等大胜曹操于赤壁,其后得到荆州五郡,后又夺取益州。夺取汉中击退曹操后,刘备于公元219年7月自立为汉中王。公元221年,曹丕已于去年10月逼迫汉献帝禅让皇帝位,蜀中传言汉献帝已经遇害,刘备于是在成都武担之南即皇帝位,年号章武。次年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
汉灵帝末年爆发了黄巾起义,刘备因镇压起义军有功被封为安喜县县尉,以鞭督邮故弃官亡命。其后曾任下密丞、高唐尉、高唐令之职。后为贼所迫,往奔公孙瓒,被表为别部司马,与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对敌冀州牧袁绍,累次有功而实授平原县县令,后领平原相,期间曾派三千兵解孔融被黄巾围困之危。
公元196年,袁术率大军进攻徐州,刘备迎击,两军在盱眙、淮阴相持。这时,为刘备收留的吕布偷袭了下邳。刘备回军,中途军队溃散,乃收余军东取广陵,为袁术所败,转军海西,困顿至极,得从事东海糜竺以家财助军。于是向吕布求和,吕布让刘备驻军小沛。其后袁术派纪灵领步骑三万攻小沛,吕布也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用“辕门射戟”使两家罢兵。不久,刘备再度召集万余人的军队,吕布恶之,于是率军进攻小沛。刘备战败,只能前往许都投奔曹操。曹操表奏刘备为豫州牧,又益其兵,并给与粮草,让刘备屯沛地。至此人称刘备为“刘豫州”。
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志同道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
三顾茅庐
当时的局势是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很想有一番所为,他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刘备“三顾茅庐”于南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的宏伟蓝图。
蜀后主:乐不思蜀的阿斗
蜀后主刘禅是刘备之子,刘备去世后刘禅继位成为蜀国皇帝,军国大事先后全权委任于诸葛亮、蒋琬等人,自己没有什么表现。诸葛亮等贤臣相继去世后,刘禅无力把持国政,宦官黄皓开始专权,蜀国逐渐衰败。后魏朝大举伐蜀,刘禅投降,举家迁往洛阳,被封为安乐公,几年后去世。
曹操大军将刘备击溃后,刘备妻离子散,狼狈遁逃,但是妻子和儿子阿斗却落入了曹军的手里,蜀名将赵子龙奋不顾身,单骑突入曹百万大营,只身救出刘阿斗,为了不拖累赵云,刘备的妻子投井自杀,而赵云也携带着襁褓中的阿斗拼死杀出重围,为此刘备曾怒摔阿斗以报子龙之恩,并说即便丢了儿子也不能失去子龙。由此“单骑救主”传为佳话。
刘备之子阿斗被刘备之妻孙尚香私自抱回江东,面对此种政治形势和东吴的一步狠棋,蜀将赵子龙亲自渡江追阿斗,英勇的赵子龙只身闯入孙尚香的船上,战胜孙尚香的众多侍卫,成功将阿斗救回蜀营,避免了被东吴挟持皇子的局面。
刘备死后他继承皇位,称为蜀后主。刘禅庸碌无能。在位前期,主要依靠诸葛亮治理国政。几次出兵北伐攻打魏国,均遭失利。自诸葛亮死后,蒋琬和费祎辅政,他们遵行诸葛亮的既定方针,团结内部,又不轻易用兵,曾一度使蜀国维持着比较稳定的局面。蒋琬、费祎之后,姜维执政,多次对魏用兵无功,消耗了国力。而刘禅自诸葛亮死后,更加昏庸无道,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宦官黄皓乘机取宠弄权,结党营私,朝政日非,连姜维也因怕被害,自请到沓中(今甘肃甘南州舟曲西北)种麦以避祸。至此,蜀国的基础已大大动摇。
公元263年,魏国分三路进攻蜀汉,魏将邓艾抄小路攻入蜀中,刘禅派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阻击邓艾。诸葛瞻在绵竹战死,魏军进而逼近成都。这时,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还在剑阁驻守,毫无损伤。后主一听敌军逼近,慌作一团,不知所措,急忙召集大臣商议。有人建议后主逃向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及云、贵部分地区),但那里情况复杂,能否站稳没有把握。有人建议东投孙吴,但孙吴也日益衰弱,自身难保。光禄大夫谯周力主降魏,后主竟采纳降魏的建议,反缚自己双手,出城投降邓艾,并根据邓艾的命令,下令蜀军全部投降。蜀汉灭亡。
蜀后主刘禅投降后,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涌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他的旧臣郤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闭着眼睛,面无表情地把郤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司马昭听了说:“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一听,立刻睁开眼睛惊奇地问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就是他教我这么说的!”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
蜀国沦陷后刘禅的种种表现,都让后人对他冠以“扶不起的阿斗”的称号,并列为最昏庸的皇帝之列。然而,有的史学家不以为然,他们分析认为,在魏蜀吴三个大集团中,刘禅领导的蜀国一直处于弱势,然而四十一年来,刘禅能知人善任,国家稳固发展,重现实轻面子,使百姓免受战争涂炭,要是阿斗真的扶不起,又怎能做到这点?
吴大帝:赤壁之战与智夺荆州
吴大帝孙权,字仲谋,汉族,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传说是中国兵法家孙武的后裔。
孙权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公元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公元208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并于赤壁击败曹操,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公元219年孙权自刘备手中夺得荆州,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公元222年孙权称吴王,公元229年称帝,正式建立吴国。
赤壁之战
荆州牧(即荆州的行政长官)刘表刚病死,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不合,鲁肃建议孙权派他去劝说他们与江东合作,同时尽力联合暂时寄居荆州的刘备,共同抗击曹操,然后再寻机夺取荆州,奠定帝王大业。以后孙权的行动基本上是按照鲁肃的计策施行的。
鲁肃在历尽艰辛见到刘备之后,提出了联合抗曹的主张,这和刘备、诸葛亮的设想不谋而合。后来曹操从江陵东进,形势危急,诸葛亮急忙同鲁肃一起去见孙权,分析了曹操兵力与江东和刘备兵力的对比,以及曹操长途征战的不利因素,加上水上作战江东占据上风。孙权听了很兴奋,便召集大臣们共同商议,恰好这时曹操送来了书信,说自己领兵八十万,要与江东决一雌雄。曹操的恐吓使张昭等文臣提出暂时投降曹操。孙权很不高兴,后来借口去厕所暂时躲出来,鲁肃追上他又进行劝说,说别人投降都可以,惟独他孙权不能,否则性命难保。鲁肃又提议孙权将周瑜请来商议。周瑜回来之后力主抗曹,这坚定了孙权的信心。刘备和江东终于联合起来做抗曹的准备。
周瑜领兵出击,在赤壁和曹操的军队遭遇,周瑜采纳了大将黄盖的计策,用苦肉计取得曹操的信任,说要投降曹操。然后用十艘战船装满柴草、油脂,用火攻烧掉了曹操大营。曹操败走华容道,狼狈北撤,损兵折将,死伤过半。赤壁一战,曹操大伤元气,三国鼎立局面基本上形成。
胜关羽夺荆州
孙权欲夺取荆州,却怕自己的军队无法打败关羽的守军,一时没有什么良策。这时大将吕蒙献出一计:“现在关羽正在围攻襄樊,但他却在荆州也保留了重兵把守,没将军队全部调往襄樊,主要是为了防备我们偷袭。现在我先假装有病请假回都城休养,关羽对此不会有怀疑的,因为他知道我平时就有病,回来时我再带走一部分军队迷惑他。这样,关羽必然会放松荆州的警惕性,然后肯定会将大部分军队调往襄樊去的。那时我们便可以在夜间偷偷进军,偷袭荆州必然成功,到那时荆州就会落入我们手中,关羽也能斩杀。”
吕蒙和孙权依照计策行事,等吕蒙回来后,孙权便派了一个无名的儒将陆逊去接替吕蒙的职位。然而,这个陆逊却并非等闲之辈,陆逊到任之后,马上给关羽写了一封信,信中极力地吹捧关羽,说他神勇无敌,自己仰慕已久,请以后有机会多多指教。关羽见信后便信以为真,放松了警惕,就像吕蒙他们预料的那样,将荆州的兵力大部分都调到襄樊助攻去了。
孙权得到信息之后马上发兵,他让吕蒙为先锋沿江前进,趁黑夜俘虏了江边的守军,然后向荆州其他地区进军,到了南郡时守城的糜芳很吃惊,没想到江东的军队会来。因为原来就和骄横的关羽有矛盾,加上兵力无法守城,糜芳便开城门投降了。吕蒙对关羽的部下很照顾,没有妄加杀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