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曹昂新传
4693600000044

第44章 淮陵得将

曹军一路南来,追击袁术,疾行两百四十多里,赶到淮河北岸扎营。

袁术仓皇渡河,留部分兵马守淮陵,自引大军朝西边进发,经钟离,返回寿春。

曹操得报,召集众将官到中军大帐中,议道:“袁术已逃往扬州。孤大可借得胜之余威,引军南下寿春,歼灭贼人。”

荀攸谏道:“我军出征已有多日,后方守备不足。主公不如班师,以防袁绍偷袭。”

曹昂道:“昨天有细作来军中报说袁绍还在易县,已得到我军东征的消息。田元皓曾劝他趁机南下,可他却以其子袁尚患病为由拒绝。”

曹操手捻长须,哈哈笑道:“由此可见,袁绍还真是见事迟。他又刚愎自用,听不进良言,结果只能是白白坐实良机。孤且放心南下,攻打寿春。”

荀攸闻言,唯唯而退。

曹操又道:“孤计划明日率大部人马往攻钟离,另遣偏师渡河攻淮陵。”

曹昂道:“孩儿和乐都尉引前军去攻淮陵如何?”

曹操说了声好,对曹昂和乐进道:“你们拿下淮陵后,再挥师西进,前来寿春和孤会合。”

曹昂和乐进各道了声诺,告退出帐,去准备出征事宜。一时无事。

……

翌日辰牌时分,曹昂和乐进引五千马步军兵渡过淮河,逼近淮陵。

袁术所置县令和守军长官闻曹军即将兵临城下,惊慌失措,弃城而逃。

曹昂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一城。

他到了城中,让士兵扎营,自己带着乐进、朱灵等人来到淮陵县衙。亲自写了安民告示让小校到城内各处张贴,同时传令三军:“众将士在城内务必秋毫无犯,违者杀无赦!”

城中百姓得知,都十分欢喜,奔走相告。

曹昂吃过午饭,处理完公务,带着包括王双在内的十二名亲兵离开衙门,在大街上走动。

他边走边环顾四周,观察城中景象,不觉穿过两条小巷,来到南门内一条大街上。

淮陵这几年由于袁术的横征暴敛,昔日十分繁华的城市如今已是萧条破败不堪。大街两边的商铺大多关了门,路上行人十分稀少,偶尔有小贩的叫卖声传来,打破了四周的宁静。

曹昂正行走间,猛然看见前面大约一百六十步远处,有几个人在争吵。顿时起了好奇之心,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要去一探究竟。

那边,五名满脸横肉的青年壮汉正在大声呵斥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媪。

老媪是个农妇,今天清晨从家里挑了一蓝子鸡蛋,走了二十多里路,赶到城中贩卖。五个地痞无赖见有油水可捞,于是凑过来索要钱财。

那老妇人迫于无奈,只得各给了五地痞几文铜钱。那五人嫌少,又强索不得,当场发作,将装鸡蛋的蓝子打翻在地。那些鸡蛋顿时被打得稀烂,蛋黄蛋清满地流淌。

五地痞打翻了一蓝子鸡蛋,还不解气,大声骂道:“老家伙真是活得不耐烦了!”边骂边伸出脚来踢她。

老媪不是五地痞的对手,只好跪在地上,苦苦哀求。

徐盛路过此地,见状大怒,急喝道:“住手!”

五地痞中一个领头的闻言,停住脚,睨了徐盛一眼,恶声恶气地道:“哼,臭小子少管闲事,滚!”

“这事徐某管定了!”徐盛喝道,“你们五个壮实的男子欺负一个老妇人,算什么英雄好汉?”

“臭小子,我看你是活腻了!”那领头的地痞气鼓鼓的,伸出拳头,朝徐盛脸上打来。

徐盛猛然接住地痞的拳头,并用力一握。

地痞头子脸色大变,表情痛苦不堪,边哀嚎边跪了下去。

另四名地痞见此情景,都弃了农妇,要来和徐盛厮打。

徐盛浑然不惧,弃了地痞头子,和另外四人厮打成一团。

那个地痞头子这时猛然从地上爬起,忍住疼痛,怪叫一声,上前参战。

徐盛赤手空拳,从容应对。那五人一时竟然近不了他的身。

曹昂已经瞧见,厉声冲六人喝道:“住手!”言未讫,人已走到老妇人身前。

徐盛和那几个地痞闻言都住了手,并转过头来望着曹昂。

那个老妇人跪在地上,边对着曹昂磕头边说道:“请军爷给小民作主啊!”

曹昂扶起农妇,并望了望众地痞,口里哂笑道:“你们五个壮汉欺负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真是有本事!”

那个领头的地痞似是料到自己不是眼前这些军爷的对手,急待要走,却被徐盛拉住。

曹昂将手一招,喝令众亲兵:“把这五个人统统给我拿下!”

众亲兵齐齐道了声诺,疾步上前,要抓那几个地痞。

那些地痞转身欲逃,却没能走脱,分别被两名曹军小校押着跪在地上。

曹昂双手叉腰,问那妇人:“老人家,这一蓝子鸡蛋共多少钱?”

农妇边抹眼泪边道:“五斤鸡蛋,共六十文钱,全没了!”

曹昂转过头来,喝令押解众地痞的亲兵:“在他们身上搜一搜,看看有没有这么多钱!”

亲兵们应了一声,在五地痞的身上搜了一阵,各找出铜钱若干。

曹昂吩咐王双:“去清点一下。”

王双走上前去,仔细清点铜钱数量,俄顷报道:“共八十七文。”

“看来你们今天收益不错!”曹昂冷冷地扫了众地痞一眼,而后对王双道:“把这些钱全部交给这位老人作为赔偿!”

“是!”王双将八十七文铜尽数拿到农妇面前。

那老媪千恩万谢,取只青布袋子将铜钱装好,并放到原来盛放鸡蛋的蓝子里。

曹昂又冲众地痞喝道:“你们给这老人家嗑五十个响头,赔个礼道过歉,就可以离开。”

那五个地痞闻言,皆战兢兢的,口里叫道:“军爷饶了我们吧,下次再不敢了!”

徐盛大声喝道:“哪来那么多废话?叫你们嗑头呢,快嗑!”

五地痞无奈,只得跪在地上,各对着老妇嗑了五十个响头。

曹昂待五地痞嗑了头,才冷冷地喝道:“你们可以滚了!”

那几个押解地痞的亲兵听罢,都松了手,并对着面前的一名地痞身上踢了一脚,口里叫道:“快滚!”

众地痞吓得屎滚尿流,慌忙从地上爬起,一溜烟似的跑了。

农妇此刻已然跪在地上,对着曹昂和徐盛连连嗑头:“多谢军爷,多谢少侠!”

曹昂见状,连忙将农妇扶起,接下来教两名亲兵送她回乡下老家。

老媪口里连连道谢,在两名曹军士兵的保护下离开。

那些围观的看客都鼓掌喝彩,紧接着纷纷散去。

曹昂转过身来,对徐盛作了一揖,道:“在下刚才看见壮士打抱不平,十分敬佩,请问阁下高姓大名,仙乡何处?”

徐盛拱了拱手:“在下姓徐,单讳一个盛字,草字文向。”

“可是本地人氏?”

“不是。”徐盛道,“在下本琅邪国莒县人氏,只因几个月前故乡遭遇战乱,才不得离家南下,准备前往江东避难。”

又道:“在下来到淮陵时,大病一场。无奈之下,只好在此地找了家客栈住下养病,一直呆到现在。”

又道:“敢问阁下尊姓台甫,府上何处?”

曹昂抱拳道:“敝姓曹名昂,草字子修。”

徐盛听罢,怔了片刻,问道:“是那个舍马救父的奋威校尉曹子修么?”

“正是在下。”

“在下久闻校尉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徐盛又作了一揖。

曹昂连忙回了一礼,口里说道:“岂敢,岂敢!”

他见这徐盛年纪约莫二十来岁,长得壮实魁梧,头上裹条青色帻巾,身上穿件青色襜褕,气度不凡。又发现他侠肝义胆,好打抱不平,且武艺高强,不由得生出一丝敬意。

他在肚里寻思道:“时逢乱世,我家要兼并群雄,一统天下,急需贤才支持。我何不将他招揽过来?”打定主意,就开口道:“文向为人正直,疾恶如仇,在下十分敬佩,因此想请阁下为我家效力。不知阁下意下如何?”

徐盛道:“在下一介布衣,年少才疏,并无什么本事,只怕会误了阁下。”

“文向何必过谦?”曹昂道,“在下刚才亲眼看见阁下出手教训地痞,已知阁下身手不凡。”

“在下也有遇一明主,一展平生抱负的心思。校尉既然诚心相邀,那在下也没有拒绝的道理。”

曹昂大喜过望,道:“文向愿意投我家,就好比杜诸公甘心归光武。家父唯才是举,知道阁下来投,一定会非常高兴。”

徐盛拱手道:“到时还请校尉帮忙向令尊引荐一下。”

“那是当然。”曹昂道,“文向现在就随在下前往县衙如何?”

“校尉容禀:在下欠了客栈掌柜的店钱未还。阁下可否在此稍等片刻,待在下还了钱,拿了行李,再一同前去?”

曹昂问:“文向住的客栈在哪里?”

徐盛将手朝大街旁边一家客栈门口指了指:“就在那边。”

“在下和阁下同往客栈如何?”

徐盛说了一声好,引曹昂等人径直走进客栈大门,来到柜台前,准备叫掌柜算帐。

曹昂从怀里掏出一贯铜钱,要替徐盛付帐。

徐盛连忙推辞,坚持要自己付钱。

曹昂拗不过他,只好将自己的铜钱收入怀中。

徐盛算了房钱,便到自己的住处收拾行礼,然后来和曹昂会合,同去县衙……

……

却说袁术引军一路西逃,经钟离、当涂、西曲阳,回到寿春。

不久,人报曹家两路大路连下数城,正朝寿春逼近。

袁术闻讯大惊,急召众将到大帐中商议应对之策。

俄顷只见杨弘出班说道:“卑职有个建议,主公要听么?”

袁术轻咳数声,道:“有何建议?不妨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