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曹昂新传
4693600000021

第21章 错过

却说曹昂和钟繇、裴茂、段煨等人一起引军离了黄白城,赶到下邽时,已是黄昏。

钟繇眼见天色将晚,于是让各部人马在郊外扎营,并埋锅造饭,休息一夜。

曹昂在营中吃过晚饭,和王双引着十余名亲兵骑马入城,要去拜访王异。

当他赶到到王宅大门前面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他下了马,走到台阶上,见大门紧闭。屋檐上挂着的两只大灯笼在寒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摆。

曹昂举起右手,朝门上拍了拍。

片晌,只听见“吱”的一声,王家大院那扇乌漆大门被人缓缓打开。

管家王三从里面探出头来,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曹昂正欲答话,却见王三说道:“这不是曹校尉么?”

“正是曹某。”曹昂对王三拱了拱手,问:“在下特来拜访王大小姐,烦管家去通报一声!”

王三踌躇片刻,并不动身,亦不答话。

曹昂心中奇怪,道:“莫非是大小姐已经休憩,不便和在下见面?”

“不是。”王三瞥了一眼曹昂,“我家大小姐已经走了。”

“走了?”曹昂不由得瞪大了双眼。

王三“嗯”了一声,道:“大小姐已动身回冀城。”

曹昂问:“几时走的?”

“今天早晨吃过饭就离开了。”王三道,“她临行前,曾亲写书信一封,让小人转交给阁下。”又道,“小人这就去取信来,请校尉稍等。”

曹昂道:“有劳王管家!”

王三转身飞奔到屋中取了信来,交给曹昂。

曹昂拆开书信,借着灯笼散发出来的幽幽光亮,见绵帛上被王异用毛笔写下了几个娟秀的小字:妾归冀城,君且珍重,有缘再见!

他看了那信,觉得自己的心一下子空了。

他将那张绵帛叠好,放入衣袖中,别了王三,下了台阶,心思重重地引着王双等人往城外走。

王双似是见他神色有些不对,一脸关切地道:“校尉……”

“我没事!”曹昂故作轻松地道,“我们回营!”说罢,骑上那匹白云马向城外而去。

王双等人各骑匹骏马,紧紧跟随在他的身后,跑了半刻钟,回到城外军营。

曹昂回到帐中,在坐秤上坐了一阵。他无心处理公务,顺手拿起一支放在公案上的玉笛,将满腹心事都化作那幽幽笛音……

次日上午,天色转阴,寒风刺骨。

巳牌时分,钟繇令三军拔营都起。曹昂只得把自己的儿女之情放入心底,引本部兵马离开下邽,向东而行。

午后,王异带着如意和数位家丁又回到了下邽城内的住宅门前。

王三打开乌漆大门,见是王异,一脸惊讶:“大小姐不是打定主意要回冀城么?怎么中途折返?”

王异正要说话,却见如意插嘴道:“大小姐放不下曹公子,想回这里等他,见上一面。”

“瞎说!”王异瞪了如意一眼,“本大小姐只是觉得我和他之间朋友一场,就这么不辞而别说不过去,哪是因为放不下他?”

如意笑道:“大小姐何必说假话?昨天在城外,也不知道是谁时刻把那个人挂在嘴里念叨?”

王异佯嗔道:“臭丫头再胡说八道,小心我打烂你的嘴!”

“是,是,是,奴婢不说!”如意连忙闭嘴,并偷偷对着王三做了个鬼脸。

王异问王三:“我离开后,家里可有人来访?”

“曹校尉来过。”王三说道。

王异有些诧异:“他来过?”

“不错,曹校尉昨天晚上赶到这里,要见大小姐。小人跟他说大小姐已经离开下邽。他听后好像有些不高兴,就走了。”

王异问:“你可将我写的书信交给他?”

“交了。”王三道。

王异喃喃道:“难道他昨天离开了黄白城,路过此地,顺道来见我?”又问王三:“你可知他的营寨在哪里?”

“小人不知。”王三道。

“派个人去打听一下!”王异边说边往院子里走。

王三应了一声,唤个家丁来,让他去打听曹昂的消息。

那人应了一声,出宅门前去打探。大约两个时辰后,才回来报说曹公子已经引军离开下邽往东边去了。

王异坐在后院一间阁子里,听说曹昂已然离开此地,一脸落寞,半晌不语。

如意试探着问道:“我们还会冀城不?”

王异沉吟半晌,道:“冀城我们早晚会回去的,不必急于一时。现在年关已至,我们且在这里住下。”

如意“嗯”了一声,不再多言。

过了一会儿,她像是发现了什么似的,手指窗外,口里说道:“大小姐您看,下雪了。”

王异朝窗外望了一眼,果然看见外面雪花飘飘。

那纷纷扬扬的雪花从空中飘落下来,落到地上、树上以及房屋顶上,形成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

王异走到窗前,负手而立,望着尚在半空中乱转的雪花出神。过了许久,终于开口问身后的如意:“你说他以后还会来下邽吗?”

如意道:“他应该会再来的吧?”

……

曹昂随钟繇等人走了一日,赶到芮乡。段煨就在那里和钟、裴、曹三人作别,引本部军兵回华阴去了,不题。

曹军继续东行,从风陵渡过黄河,经弘农、陕县、黾池、新安,抵达函谷关,然后再走四天,最终进入洛阳城。

曹昂在洛阳呆了三日,才别了钟繇,率本部人马回许都。

裴茂也要回许都向天子复命,于是领了几十名随从,带上李傕、郭汜等人的首级,随曹昂之军过了轘辕关,经阳城,来到阳翟地界。

曹昂骑在马上,和裴茂、朱灵等人边走边说些闲话。

片晌功夫,他乍然看见前面走过来一彪军马。

那支人马最前面,一个汉子正徒步向他走来。

那汉子年纪约莫二十九岁,一袭白色战袍,生得浓眉大眼,虎背熊腰,唇边留着山羊胡。

那人姓曹名仁,表字子孝,乃曹操之堂弟。他自幼习得一身好武艺,更精通兵法。早年趁天下大乱之机,拉起一支千余人的队伍,周旋于淮河南北、泗水两岸。后随堂兄起兵于陈留,屡立战功。

曹仁身后,跟着一个年纪和他相仿的汉子。

那汉子阔面重颐,身长八尺,腰阔九围,十分壮实魁梧。

他姓徐名晃,表字公明,乃河东杨县人氏。本是杨奉部下,曾劝其旧主护送天子离开长安返回故都洛阳。后归曹操,因多次征战有功,被新主封为裨将军。

曹昂见曹仁、徐晃二人徒步来迎,赶忙下马。三步并作两步,走到曹仁面前,跪了行了大礼,道:“小侄拜见子孝叔父!”

曹仁见状,连忙将他扶起。

曹昂这时见徐晃在侧,又和他寒暄几句。

俄顷,他听见曹仁说道:“听说贤侄前一阵子在关中出尽了风头,是么?”

曹昂道:“叔父听谁说小侄在那里出尽风头的?小侄在那里可没捞到多少好处。”

“大公子此言差矣!”徐晃笑道,“前些时候阁下在那边多次献计献策,甚至亲自引军打了几场胜仗,立了军功,赢了名声,怎么能说没捞到多少好处?”

曹昂眨眨眼,问徐晃:“公明听何人说在下在关中多次献计打胜仗?”

徐晃道:“在下前天在许都,曾拜访文若先生,听他说大公子在关中如何智计百出,如何身先士卒。他临了还说大公子识大体顾大局,颇有主公风范。”

曹昂皱了皱眉:“文若先生整天呆在许都,怎么知道关中之事?”

曹仁道:“钟元常离开黄白城前,曾派人快引加鞭赶来许都向我堂兄和文若先生送信。他在信中将贤侄在关中所做之事,像什么半渡而击斩李维,什么抛砖引玉取下邽,全都说了,还对你赞誉有加。”

曹昂“哦”了一声,谦卑一笑道:“那是钟伯父谬赞,小侄哪有那么大本事?”

他又问徐晃:“公明将军前天还在许都,今天怎么到了阳翟?”

徐晃道:“主公知大公子回来,特意让在下来接。子孝领军驻扎于此,知道阁下会在这里经过,非得和在下一同前来。

正说话间,曹仁、徐晃二人发现裴茂和朱灵走到曹昂身后,便走过去和他们寒暄。

曹昂和众人在路边应酬半天,才随曹仁赶到阳翟城外大营附近。

他这时教本部军校安营扎寨,自和徐晃、裴茂、朱灵、王双等人随曹仁进入阳翟驻军行营之中。

曹仁让伙房备办酒宴,为曹昂、裴茂等人洗尘。曹昂在酒席上喝了个一醉方休,最终被王双等人扶到自己的行营大帐中休息。一时无话。

次日辰时,他和徐晃、裴茂等人别了曹仁,引军离开阳翟,往许都而去。

曹昂引兵回到石梁河大营,处理完军中事务后,带着王双等十余名亲兵往司空府来。

裴茂早在之前就已经和曹昂作别,先行一步前往城中向天子复命。

曹昂进了司空府正门,让王双等人去倒座房中休息,自走到大堂中,要见父亲,却被卫兵告知主公不在家中。

他转身下了大堂前面的台阶,绕到后院,忽听见斜对面传来几声孩子的哭声和叫喊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