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曹昂新传
4693600000013

第13章 掌兵

许都北郊,石梁河边,春风习习。

曹昂迎着晨曦策马赶路,跑了一个多时辰,赶到军营辕门前,却见众将官已在风中等候多时。

那群人前面,站着一个威风凛凛的壮汉。只见他身材健硕,长着一张麻子脸。头戴银盔,身披银甲,威风凛凛。

那人姓朱名灵,表字文博,乃冀州清河国鄃县人。他本是袁绍的部将。惯使一根水磨竹节钢鞭,武艺不错,又有统兵之才,只是不被袁氏重用。

初平四年,他被袁绍派去协助曹操攻打陶谦。在战争中,他见曹操有明主风范,十分仰慕,于是投奔了过来。只因他相貌丑陋,才不招人待见。曹操心里有些讨厌他,一度夺了他的兵权,让他在于禁手下担任部曲督。由于考虑到他跟曹昂交情甚好,曹操才调他来这座兵营中任职,协助其子处理军务。

曹昂见是朱灵,当即下马,与他寒暄一阵。

不一会儿,他听见朱灵道:“这里不是说话处,请大公子到中军大帐和众将议事!”

曹昂也不推辞,在众人的簇拥下进了辕门。

他到了寨中,见烈烈旌旗下,不计其数的曹军士兵装束整齐,如一尊尊铁塔一般静立于道旁,接受检阅。远处,营帐林立,秩序井然。

他缓慢行走,不时转过身来检阅身边的士兵。很快进了中军大帐,走到公案后面的坐秤上坐定。

朱灵这时从亲兵手里捧起一枚龟钮校尉之印,要交给曹昂。

曹昂起身,郑重地接过大印,并将它放到公案之上,然后重新坐下。

片刻之后,只见朱灵率众将官齐齐跪倒在地,拱手叫道:“参见校尉!”

“诸位请起!”曹昂连忙起身答礼。

朱灵等人站起身来,垂手侍立帐下,等候曹昂发话。

曹昂道:“本校尉初来乍到,很多人都不认识,对军中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今后还请各位多多指点!”

朱灵笑道:“应该是校尉指点我们才对!”话音方绝,他身后众人纷纷随声附和。

曹昂扬了扬手,示意众人肃静。

须臾,只听见他对朱灵说道:“文博,这营中的情况,请阁下介绍一二!”

朱灵“哦”了一声,道:“是这样的:本营中计有士兵两千多人,其中骑兵四百,战马八百余匹;射手四百,弓弩千张;步卒千余,钩镰枪、环首刀等兵器各有四千六百余把。”

他又道:“营****五部人马。其中重骑兵和弓箭手各分一部,步卒分三部。其中重骑由校尉亲领,步卒分别由三位军司马分领,只有弓兵那一部目前无人主事。”

曹昂道:“弓兵就由文博打理,如何?”

朱灵拱手道:“多谢校尉,末将一定不会让阁下失望!”说完,转身从一名亲兵手中取来几册文书放到公案上,口里禀道:“这是军中各种记载兵员、钱粮、马匹、器械的文书,请校尉过目!”

曹昂翻了一会儿文书,无意见抬头看见三个壮汉装束整齐,立于朱灵身后,于是问道:“这三位姓甚名谁?在军中担任什么职务?”

朱灵稍稍转身,手指左边那汉子,道:“此乃军司马郝昭。”

又手指中间的汉子:“这是军司马冯楷。”

又手指右边的壮汉:“此是军司马高祚。”

曹昂再次起身,拱手道:“本校尉能与三位共事,三生有幸!以后要请各位多多指教!”

“岂敢,岂敢!以后要请校尉多多关照!”郝、冯、高三人连忙躬身答礼。

曹昂又唤三人身后的文武官员上前,一一询问对方姓名及职务,并与他们寒暄一阵。接下来,他让众人在帐中两侧坐定,议了一会儿公事,不觉到了午牌时分。

朱灵禀道:“末将已令伙房备办宴席,为校尉接风洗尘。请阁下领众人到宴会厅入座!”

“文博何必如此费心!”曹昂还要推职,无奈推不掉,只得率众人赶到宴会厅。

他刚刚坐好,众人皆上前把盏祝贺。他少不得敬酒回礼,喝了半个时辰,渐渐醉了。

朱灵等人这时皆告辞离开。曹昂送走众将,才在家丁们的搀扶下回到中军大帐休息。

曹昂醒来时,已是申牌时分。

他信步走到帐外,瞧见一个少年手持环首刀站在帐房门前。那少年二十来岁年纪,长得高大威猛。身上披挂整齐,显得英气逼人。

曹昂盯着那人看了一会儿,开口问道:“阁下的名字唤做什么?”

“小人姓王名双。”

“阁下是哪里人?在这里多长时间?”

“小人本是陇西人氏,只因几年前凉州大乱,不得已流落到陈留。那时正逢曹将军招兵讨董卓,小人便投身到他的军中,后被分到这里担任侍卫。”

“阁下武艺如何?耍一路给本校尉看看!”

“小人不敢献丑!”

“耍!”

王双只得持刀在帐前空地上耍了一路。

“好!”曹昂见他刀法整齐,禁不住鼓掌喝彩。

王双收住刀,拱手道:“让校尉见笑了!”

曹昂笑道:“武艺果然不错。好,从今以后,阁下就在本校尉身边做个体己人,并统领卫队。如何?”

“小人愿为校尉效犬马之劳!”

曹昂当即提拔王双为军侯,掌管卫队。

王双欣然应命,从此早晚在曹昂身边侍候。

曹昂上任伊始,日夜在营中处理事务,操练士卒,忙得不亦乐乎。偶尔回家探望亲人,也不过那里住个一、二日便回。

时光荏苒,不觉过了月余。

五月初六日,下午,风和日丽。

曹昂料理完军务后,领着王双等十多名卫兵赶回司空府。

他回到自己的卧室解了甲胄,才独自一人前来大堂拜见曹操。

当他走到大堂前台阶下时,见许褚走过来说道:“大公子,主公在里面宴请宾客,请容在下进去通报一声!”

曹昂点头说了一声好。

许褚转身走进大堂,不多时出来对他说道:“主公让大公子进去!”

曹昂走上台阶,进了大堂门,见曹操在北面案桌旁边跽坐。

大堂两边,各有几张案桌并排排列。其中东边两张食案边,坐着两个儒士。

那两人中有一个身穿白色斜襟大袍的男子,年纪约莫三十四岁,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

白袍男子下首,坐着个绿衫儒士。那人大约五十岁年纪,生得面如冠玉,气宇轩昂。

曹昂认得那两人。只见他先走到曹操面前施了一礼,之后分别对两人作揖:“在下见过文若先生、元常伯父。”

那白袍男子姓荀名彧,表字文若,乃颍川郡颍阴县人氏。初平二年投身至曹操帐下,为首席谋士。曹操平定兖州,西迎天子,多赖此人之谋。

绿衫儒士姓钟名繇字元常,是颍川郡长社县人氏。初为尚书郎,后历经升迁,官拜侍中。兴平年间,李傕和郭汜扰乱关中,杀害臣民,胁迫天子。钟繇暗中和国舅董承等人谋划,助天子东归洛阳,直至曹操带兵赶来迎驾。

那钟繇和曹操自幼相交,友情甚笃。曹昂因此认得,并常以伯父称之。

荀彧和钟繇在曹昂向他们作揖之前便已起身,各回了一礼,又和他寒暄几句。

曹操这时让曹昂到西边正对荀彧的食案旁跽坐陪客,又唤侍女上酒菜。

少间,一侍女端着个长方形托盘走了进来。托盘上放有一壶酒、一双箸、一只三脚酒盏以及两碟下酒菜。

侍女将酒菜在曹昂面前的食案上摆放妥当,方退出大堂。

曹昂边吃菜边听父亲和荀、钟二人说话。

只听见曹操道:“吕奉先帐下校尉陈元龙不久前来见孤,约定来日里应外合取徐州。孤为方便他办事,特上表朝廷,请天子授其广陵太守一职。”

荀、钟二人点头道:“如此甚好。”

曹操又道:“孤又得淮南消息,那袁术为报斩使之仇,又为徐州方面与孤结盟的事,派张勋、桥蕤等人统领三万人马,分数路攻打吕奉先。奉先用陈汉瑜之计,联合刘玄德将袁术的大军各个击破。”

他停顿片刻,又道:“袁术兵败休整半月后,又卷土重来,亲引军攻打陈国,杀陈王和骆国相。

“那主公下一步有何打算?”这是荀彧的声音。

“孤欲引军东征,只是担心关中和河北有异动。”

“主公勿忧。”荀彧道,“河北袁本初正与公孙伯珪对峙,无暇南顾。至于关中李、郭二贼,自天子东迁后,经常火并,实力已大不如以前,必不能再东进至许都劫持天子。主公若要东征袁术,只管放心前去。”

曹操道:“孤欲遣一将前去镇抚关中,文若可有人选?”

“镇抚关中之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荀彧微微一笑。

“文若所言此人莫不是钟元常?”

荀彧道:“不错。”

“正合孤意。”曹操又对钟繇说道:“孤明日就向天子上表,请封钟君为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事,如何?”

钟繇起身道:“钟某恭敬不如从命!”

曹操大喜,敬了钟繇一盏黄酒。又道:“孤拨三千兵马交与钟君指挥。钟君且在许都休息一天,后日出发。”

钟繇道了一声诺,回席上跽坐。

曹昂听曹操说要让钟繇往镇关中,暗道:“我尚无军功,却得显职,恐会被人轻视。不如随钟伯父前去关中走一遭,熬些资历,好让大家都服我。”

他想到这里,站起身来,对曹操说道:“孩儿也想去关中。”

“你去做甚?”曹操似乎有些不解。

曹昂道:“孩儿一心想要讨贼立功,只是没个机会。钟伯父前去镇抚关中,孩儿想要助他一臂之力,父亲以为如何?”

曹操考虑良久,迟疑不决,问钟繇:“我儿打算随元常前往关中讨贼,不知钟君肯收不?”

钟繇笑道:“既然子修有讨贼报国之心,那当然应该成全。”

曹操放下心来,对曹昂道:“你既然要去,孤便让你去。”

“多谢父亲成全!”曹昂欣然说道。

曹操又道:“你去可以,只是必须听元常调遣,凡事不能自专!”

“孩儿明白。”曹昂望了望钟繇,“孩儿愿听伯父差遣!”

曹操“嗯”了一声,对钟繇道:“孤将此儿交给钟君,任阁下驱使。”

“孟德放心!”钟繇道,“某事成之后,一定平安将他交还。”

曹操说了一声好,让钟繇和曹昂坐下喝酒。

顷刻间,又听见荀彧道:“若要镇抚关中,必先平定李、郭二贼,而要平定二贼,仅靠元常和大公子的兵马,远远不够。”

曹操问:“那文若的意思?”

“驻华阴的中郎将段忠明,有兵马五千。他虽为董卓旧部,却心向朝廷,天子东归途中曾引兵救驾。荀彧道,“还有马寿成、韩文约等十部诸侯,初为反贼,后受招安,皆与郭、李二贼不和。主公何不遣一人前去说服他们发兵相助?”

曹操寻思一阵,道:“孤明日上表请天子命裴巨光为钦差,前往关中召集众将助元常讨贼如何?”

荀彧道:“主公英明!”

曹操于是写了一道奏章,准备明日交给侍中郗虑,让他面呈天子。

他写好奏章,又让钟繇和曹昂后日启程前往关中。

曹昂和钟繇皆起身应命,随后坐下。

曹操又和荀彧商量了一下自己亲征袁术的出发时间、行军路线以及战略部署。半个时辰后,才让三人都散了。

曹昂告退出来,回卧室休息,两天后回营点起本部两千马步军兵,随钟繇西进。

谒者仆射裴茂奉天子之命准备前往关中游说诸将,亦与钟、曹二人同行。

曹昂引军紧随钟繇行走,出轘辕关,六日后赶到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