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视表演教程
4677500000010

第10章 表演技术训练(4)

指向———选择一定的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

集中———将心理活动集中于某一事物。

离开了注意力集中就没有了一切心理活动。

注意是指把意志放到某一方面。意志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并由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

“注意”是人类正常的生理反应。婴儿对奶瓶的注意,男人对女人、女人对男人、女人对女人的注意,司机对路标或指示灯的注意,交警对车辆的注意,女人对服装、化妆品的注意,男人对电器、烟酒的注意,销售员对顾客的注意,便衣警察对小偷的注意......

不难发现,凡有目的的注意,均是受意志所支配的。既然是意志在支配着人的注意,因此就形成了注意力。注意力是指一个人凭着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欲望等心理活动,指向且集中于某一对象的能力。

注意力的集中、稳定,是因人而异、因任务而异、因欲望强弱而异的。注意力的产生、强弱、变化,既受客观刺激物的存在形式、强烈程度、运动形态、对比关系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更受自我主观因素的影响。注意力有选择、指向、持久、调整、自控的功能。对做某件事时的心情、态度、兴趣、需求大小、欲望强弱、经验多少、知识层次的不同、观念的差异等等,会引发的不同注意结果。注意力集中是一种心理过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有意无意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或对象上。那么“暗自思忖”是不是注意力集中?是的,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思想上。日常生活的注意力总是集中在有关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思想的最强烈的信息上。

例如:我们在家里欲上街买菜,先集中于拿菜篮子,后集中于想想要买什么,然后集中于锁门。到了菜市场集中于价格和挑选,忽然身边一阵吵闹,你又集中于判断是非与原委;忽然自己意识到(往自己的手上集中)手里刚刚还攥着的车钥匙怎么不见了,于是注意力马上又集中于回忆与查找......这就是生活的实例。注意力是有意和无意的下意识的集中,除非在意识到自己思想意识有些混乱的情况下,我们一般不会强制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它是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事。

但作为表演的要求就截然不同了。表演要求的注意力集中就是要求演员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角色上———集中于演员找到的角色的动作上。训练注意力集中的过程就是将生活中下意识的注意力集中,变为表演的有意识的注意力集中。在这里要注意,训练的开始可以强制自己的注意力,久而久之,注意力的集中应该变为动作的依随,注意力集中不是训练的目的,最后表演时的注意力集中还是要回到生活中的下意识的感觉中才行。角色的动作任务是根本,注意力集中不过是完成动作任务的先决条件和手段。

注意力集中也可以说是“全神贯注”或者说“聚精会神”地集中在一个对象上。在舞台上,一定要集中在与你演戏的对象上,与他真实的交流。有时候根据剧情的要求,可能又要集中在物体上。如《雷雨》中侍萍(鲁妈)来到周家找女儿四凤,在这间屋子里,她一步步发现家中的很多陈设———桌子、柜子、照片、窗子都那么熟悉,逐步认出了原来这是30年前她住过的屋子。看见这些东西,使她想了周家老爷(她当时是他的丫头,被周朴园霸占,生了两个孩子,后被赶走,猿园年来她受了多少苦……),想起了很多的往事。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就不可能产生真实的情感。只有集中了才能排除杂念,投入到创作中去。

注意力大致可分为两类:

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注意:对自己所闻所见的一切客观事物的注意。

对主观自我的注意:对自我本身内在的感觉、情感、思想、回忆、幻想和欲望的注意。

也有细分成四类的:

(1)有意识的注意力集中

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强制自己的注意力集中的情况,如算题、数钱、分析原因、校对稿件等等。表演———是在有意识的注意力集中范畴之内。

(2)无意识的注意力集中

生活中按生活的动作和逻辑不断地集中注意力于不断转换的对象上。生活中无意识的注意力集中远远多于有意识的注意力集中。这种无意识或下意识的实质不过是将“意识”转化为“下意识”而已。强化动作的目的性是将有意识的注意力集中转化为无意识的注意力集中的关键。

(3)外部的注意力集中

外部的肢体动作、语言表现,有听、看、找、查等等。

(4)内部的注意力集中

思想意识上的注意力集中,包括回忆、想像等。外部的注意力集中直接影响内部的注意力集中。如果表演者在真听、真看上做不到位,就不可能有内部的真切的思考与感受;反过来,也只有内部的思想专注于动作的对象和特定的事物之中,才能真听、真看。内外部的注意力集中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1.注意力集中在表演中的作用

一个演员的注意力不集中———也就是杂念产生。杂念,除去外部情况的干扰及个人内部的因素以外,有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即“自我意识”的问题。一个演员创造形象要达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示:“我即是”的状态是不简单的,任何一位演员的整体创作过程中全部达到也是不可能的。只要是在一段戏、一部分戏或某一创作阶段能做到“忘我”的境界,已实属不易了。所以,总有一个“第一自我”的问题。归根到底“表演”就是表演,不能将“我即是”、“忘我”等一些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早期的理论神化。

从演员创作的另一面讲,“我即是”及“忘我”的创作状态又是一个演员和一个导演在创作中所刻意追求的最佳状态。从理论与创作的现实来讲,演员的体验与体现是并存的,并驾齐驱的;但它要求演员的“体验在先”———演员应当永远处于表演创作的兴奋状态之中,“检验在后”———清醒自持、抑制检验的状态永远紧紧地辅佐在体验的状态之下。这样才是正确的。如果问题颠倒了,我们看到的结果就是演员表演的不投入、不入戏、注意力不集中,是没信念、没想像、没有生气和灵魂的“表演的躯壳”。

表现派艺术也是体验在先的。只不过是它的体验阶段放在了寻找与排练阶段,从体验中得出恰切的表现手段;在演出阶段则永远保持清醒的表现态度,把注意力集中于角色的行动上。表现派的检验同体验派是一样的,它是检验从体验中得出的形式是否准确有力。我们谈到清醒自持的检验存在的合理性与表演中的必然,无论在体验与表现派中都坚决要避免的是演员的杂念———“强烈的第一自我”。感觉自己而不是感觉角色,不把自己向角色靠拢而是坚持强烈的“演员的”杂念,这种不恰当的自我检验就破坏了演员对角色的信念,使演员的心理与行动游离于角色之外,这样的表演就是失败的。特别是在电影表演之中,在强调角色微妙感觉的近景与特写镜头之中,如果注意力不集中,你的杂念———演员脑海与眼睛里的东西就会暴露无遗。

没有集中的注意力,没有正确的体验、体现与检验,就没有真正的创作起点。

所以,训练注意力集中,学会真听、真看、真感受,学会把注意力集中并停留在某一个对象上,是我们学习的开始。

2.演员注意力运用的特征

前面提到,演员的创作是在众多条件制约下进行的。如灯光,围观群众,服装、化装、道具、摄影等部门的工作人员等,每时每刻都能分散演员的注意力。演员要把全部的注意力有目的地、持续不断地集中指向目标,准确地因注意对象的变化作出生动的反应。

演员注意的对象有的是假定的,有的是虚构的。因此要求演员通过想像、情感记忆及内心独白等唤起注意并作出正确的反应。

演员注意的对象均是已知的甚至是熟悉的。但在创作中必须抛弃这一已知性,把它看成是刚刚发生的一切。因此要求不管是排练了七遍八遍,还是拍摄了十条八条,必须有新鲜感、信念感,并被其吸引,从而产生生动有机的反应。

演员创作中的注意力集中,不但通过眼睛,而且要通过准确生动的行为表现出来。眼睛可以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情感情绪,行为动作可以揭示人物行动的走向,从而使观众产生联想和思考。集中、稳定、超常的注意力,是演员必不可少的素质。

人在生活中除了睡眠外,注意力是不停的、时刻集中在一定的对象上。注意力高度集中是排除干扰的方法和手段,也是演员快速进入规定情境,真实自然、有机地生活,准确地执行人物行动的保障。有的演员在喧闹的环境里也能进入角色,有的演员有一点声音就会被打扰,不能进行工作。这说明后者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注意力集中的技巧。因为注意力集中与肌肉松弛是互相作用的。也就是说,注意力集中可以帮助松弛。反之,如果肌肉产生多余的紧张,证明注意力没有很好集中。训练一名演员,做到注意力瞬间完全集中在表演对象上是十分重要的。演员要强迫自己注意力集中,同时,吸引你的注意力集中的对象必须明确。需要有注意的对象,对象越有吸引力,就越有力量控制演员的注意力。在排练过程中,演员有时会被杂念所干扰或被外界各种现象所吸引,离开了应注意的对象,会出现肌肉紧张、慌乱等现象。运用“注意力集中的技术”,假借于想像虚构,给自己提供根据,并对对象加以改造,使之有吸引力,就能把内部和外部的注意力集中到对象上,从而排除私心杂念及外界干扰。

有意识地运用注意力集中的技巧,可以对事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增强记忆,为创作角色储备丰富的素材。注意力集中,不仅是为了解除演员的紧张,也是达到正确表演的重要因素。表演要求真实,而真实的表演是从每个具体的、细致的行为开始的。

注意力高度集中使人认知清楚,记忆深刻,思维活跃,体验强烈,反应鲜明、细腻、完整,从而激发创造力。演员注意力集中可以解除紧张、排除杂念,进入良好的创作状态。演员有目的地注意对象的变化,可以产生准确生动的交流,推动行动的发展和转化。若能将注意力贯穿整个行动的始终,即可创作出真实、有机、连贯、生动、准确、完整、流畅的故事。理论上讲,做到自然松弛,就是在镜头前将注意力集中在演员所扮演的人物此时此刻最有吸引力的对象上,去真的看,看到它的全部、细部,看到它的动与静,看到它的色彩与质感,看进去。真的去听,听到心里。真的通过看与听,去思考、去辨别、去动脑、去感觉、去反应。当被注意的对象在行动中丰富时,迅速地根据所扮演人物的任务及目的,自然流畅地转移到所注意的对象上。因为规定情境在变化,人物关系在变化,人物行动随之也要变化。学会并掌握视点转移的有机合理性,注意焦点的转化必须符合情理、事理,符合逻辑与顺序。

3.注意力运用的一般方式

(1)散点式

从注意的焦点引发对焦点外的关注。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个体到群体、从主体到陪体。

(2)聚焦式

从面到线、从线到点、从群体到个体、从类型到典型、从陪体到主体。

通过有针对性的命题,进行单人、双人集体练习,可以掌握注意力集中的综合技巧。

4.注意力练习

(1)内部注意力练习

说说你母亲是什么样子。

说说你家或家乡最使你高兴的事。

把生活中你最喜欢的人和最痛恨的人描述给大家听。

(2)有意识注意练习

你发现今天班上哪个同学和昨天不一样?

说说今天学校食堂和昨天有什么不同。

两个人对面站立五秒钟,然后背对而立。说出对方今天和昨天穿戴有什么不同。

说说你的朋友、亲人中,现在和过去变化很大的例子(注意从外表到内心、从总体到细节,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注意力分配练习

两人同行,各拿一只乒乓球拍,上放乒乓球,边走边议论一件事,看谁的球先掉下来。

左手端装满水的碗,高举过头,头向右和人边走边谈,要求水不洒、谈话不断、走路要直。

同时回答四个人问话,问话不超过两遍。

(4)记忆练习

几个人一起背一首诗,看谁背得快。如果周围有人大声说话干扰,再背,看谁快。

集体参观回来,追述某种形态、颜色、细节,一个人讲完另一个纠正或补充。

多人围一个圈,第一个人说一个“物名”,第二个复述第一个说的“物名”,再加上自己说的“物名”,依此类推,看轮到谁说不上来。

桌上放几件东西,用布盖好,几个人轮流揭开看(五秒钟),然后让每人讲是什么东西,描述越细越好。一个讲完一个补充。

(5)大、中、小注意圈练习

让一个同学走进教室,从满屋人中看到几个班干部,然后看见某班干部手里拿一份成绩单,成绩单上写着......(也可反向做)。

走进教室,看见黑板上写了什么话。从满屋人中,终于发现要找的人,因他手上有粉笔灰。

晚上检查卫生,电灯突然灭了,使用手电或蜡烛的光亮继续检查,说出感觉有什么不同。

从楼上观察,找出楼下人群中的某某人。

(6)听觉注意力练习

在屋里,注意听屋外有什么声音。

注意听楼下外面的声音。忽然改变,听自己房门外有什么声音。

身后有东西掉在地上了,是针?足球?书本?玻璃杯?

在房子里,听四周围都有些什么声音。

假定别人悄悄议论你,听听他们都说些什么。

仔细听门外有人上楼来,有喊声。

(7)视觉注意力练习

一个同学写纸条,另一同学在侧面看,并把它读出来。

把撕碎的纸条拼起来,并念出来。

站在窗口望,说出看见了什么。

缝衣服时,针掉在地上,找针。

(8)触觉注意力练习

蒙上眼睛,摸指定的人。

(9)味觉注意力练习

体会各种不同食品的味道(酸甜苦辣)。

(10)注意力综合练习

①请一位同学当众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例如大学生里常见的“修台灯”,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修台灯的动作中。

请另外的学生在不接触修灯者身体的情况下,采取各种办法进行干扰。从中观察干扰者的想像力和修灯学生的注意力。

②两排学生相对而站,认真观察对方,并记住特征。10秒钟后,两排学生背靠背站,其中一排学生稍稍改变自身的3—5处细节(如将一只鞋带解开;衣扣解开;将发型改变;将胸饰物摘下等)。一切改变均在员园秒钟内完成,并不动声色地再次相对而站。另一排学生仔细观察几秒钟后,说出改变的地方。

③请一位同学当众孤立,其他同学评头论足,以此来考察站立者能否松弛自然。

若孤独站立者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内心默读诗词,默诵英语,甚至默诵电话号码、广告词等,就会消除紧张坦然而立。若不能排除人为干扰,既不能松弛自然,也难做到当众孤独。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任务上,是站立者与众人对峙的制胜法宝。

④“猜领袖”。围坐一圈,“领袖”举手示意让大家记住。“领袖”做什么动作,大家迅速跟做(如“领袖”击掌大家击掌,摸右耳大家跟着摸右耳等)。大家要保护“领袖”,不被不知情的同学识破。因此不要直盯“领袖”,可以声东击西迷惑“猜领袖”的那位学生。

需要猜者注意力高度集中,敏锐地发现,到底是谁在领着大家改变动作。大家也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既要保护“领袖”不被识破,又要紧跟“领袖”改变动作。猜者三次不能猜中,出一个节目,如模拟某种动物的动作等。若“领袖”被猜中,则成为猜者。游戏滚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