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形式而言,依据题材的轻重、大小所构成的电视剧大体有:电视小品,即小品在电视上的展现,一般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电视短剧,有人物、有简单情节的短剧,一般十几分钟到二三十分钟;电视单本剧,一集、上下集或上中下集,构成一个故事;电视连续剧,统一的一批人物,通过多集连续演绎一个大的故事,表现一个大的主题;电视系列剧,统一的一批人物,多集互不连贯的故事,组成一个系列。我创作的《老耕外传》,就是由张老耕等几个人物,表现了一系列不连贯的小故事。还有些形式是互相套合的,如《康熙微服私访记》,表现的是几个独立的故事,而每个故事又以连续剧的形式进行多集演绎,这就将连续剧和系列剧两种形式又结合了起来。在上述这些形式中,最具特色的是电视连续剧,它可以展现一个连续不断的长剧,以满足观众长期收看的美学要求。当然,连续剧也未必是越长越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要连续挤出很长的时间看电视是困难的。电视剧形式灵活,宜长则长,宜短则短,关键是拍摄质量。
就风格而言,同戏剧、电影一样,由于电视剧所选题材的不同、编导者的创作个性不同以及观众不同的审美要求,电视剧创作就势在必行地出现了多种风格:电视喜剧、悲剧、悲喜剧、轻喜剧,电视歌舞剧、荒诞剧,电视报道剧,纪实电视剧,等等。
电视剧的结构也是多样的。一是戏剧结构,依时间顺序结构作品,剧情的发展一般经历发生—发展—高潮—结束四个阶段,作品以紧凑的故事情节、复杂的矛盾冲突吸引观众,给人一种紧张急迫、非要看下去弄个明白的审美享受。二是散文结构,即依据生活本身的进程来结构作品,不刻意编织情节,不强调前后情节的因果关系,不人为地强化冲突,制造悬念,带给观众的多是真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的诗意美。三是心理结构,它是依据人物的心理流向结构作品,运用蒙太奇手法,通过时空交错的方式,展现人物的心灵历程,给人以细腻、深沉、含蓄的审美享受。
戏剧结构是一种传统的结构形式。我国目前生产的电视剧,多为戏剧结构。这类电视剧又称情节剧,符合我国广大观众传统的审美观念,它们较宜于电视单本剧的结构方式。戏剧结构宜于电视连续剧,因为如果没有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只有散文式的生活流或心理结构的意识流,难以吸引观众长期看下去。当然,这三种结构形式也不是毫不相干的,一些电视剧尝试将它们结合运用。比如,在一部以戏剧结构为主的连续剧中,当表现美好的爱情、美妙的憧憬和心灵上的激烈碰撞时,往往可以采用散文结构或心理结构的形式,营造一种诗化的或细腻的深沉的意境,从而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电视连续剧《大明宫词》在这方面作了大胆探索,它既以故事情节为依托,又有大量的心理独白和诗化的对话,营造了一种深沉的诗化的意境。该剧播出后,因其结构形式之新,因其引发的心灵的震颤,因其深沉和细腻,吸引了一批文化层次较高的观众群。
电视剧的再一个审美特征是它的参与性。
电视艺术本身就有很强的参与性。比如电视新闻中的播音员和现场记者,直接面对面地同观众交流;以学习辅导和知识介绍为内容的一大批专题节目,如外语学习、书法讲座、判案说法、名曲名段教学等,直接吸引着它们的相关观众;一批由观众直接参与的演艺节目和娱乐竞赛节目,不仅现场观众可直接参与,屏幕前的观众也可以拨打电话或发送短信,参与其中。在一些节目中,主持人在屏幕上提出的问题,往往引起屏幕前观众的思考和讨论,从而使屏幕上下产生一种感情交流,使观众产生一种直接参与感。
电视剧也具有这种功能。虽然是剧中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但同时也引起观众的一种交流,特写镜头中的人物心理表白,实际上是人物与观众的一种交流,往往引起观众的感情共鸣。另外,电视剧不像电影,几百人集中在一个场所,只能鸦雀无声地观看。电视剧的特点是电视摆在家中,随时可以打开,选择自己喜爱的节目。看到高兴时可以大笑,难过时可以流泪。所以,如果说编导、演员是创作者的话,那么观众也同样是创作者,大家都在按照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感受进行再创作,对剧情和剧中人物进行自己的理解。这样,就使观众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特殊美感。
在中国戏曲理论中有一个“观众中心论”,是说在戏曲创作中,尽管编剧、导演和演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只能以观众为中心。这是因为,戏曲是写给观众看的,不仅要由观众来欣赏,而且要由观众来评判,观众理应处于中心的位置;观众不是被动的授予对象,而是戏剧创作整体的一分子。从审美角度看,观众欣赏戏曲是以审美者的身份出现的,他们要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对戏曲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审美创造过程。承认观众的创作地位,是中国戏曲艺术一个根本性的美学原则。作为进入家庭的大众艺术,电视剧同样是这样。由于欣赏条件的方便,人们在欣赏电视剧时,更易于加进自己的审美理解,按照他们的审美标准进行自己的审美创作,以达到审美愉悦。电视剧的这种参与性,66超过了电影和戏剧。
我们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现代意识与传统观念的较量,是其鲜明的时代特征。电视剧本身就是一种现代艺术,拥有最先进的表现手段,它可以迅速而真实地展现当代社会现实,揭示人物的心理真实,通过现实生活的真实画面,展现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相互交融的多元化社会,反映时代特征,张扬一种对社会对人生有着激励作用的意识和精神,构成一幅幅人类文明的现实美画卷。1984年以来涌现的一大批优秀电视剧,如《新闻启示录》《走向远方》《新星》《围城》《渴望》等等,都具有这种鲜明的展现现代文明的时代感。电视剧艺术又可以向历史的深层开掘,充分展示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和美的价值,艺术地揭示现代文明与古代文化的必然联系,从而揭示人类文明的辩证法。近20多年来,我国拍摄了一大批引起强烈反响的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努尔哈赤》《诸葛亮》等,都闪耀着历史文明的光彩,既给了人们美的享受,又使人们从历史长河的风云变幻中受到启迪。同时,电视剧艺术还能将人物放在新旧交替的历史的交叉点上,表现他们对现代文明的追求和创造以及对历史文化的眷恋和继承,在这种追求和眷恋、创造与继承的冲击与和谐中预示未来,在现代意识与传统观念的冲突和交融中揭示当代人物之美。这些电视剧塑造了一批在两种文化心态的冲突中彷徨、磨砺和奋斗的艺术形象,他们有新的追求,但又受到旧意识的束缚或羁绊。在他们身上有闪光的东西,亦有旧的斑痕。他们真实可信,为观众所喜爱,同时又能引起观众理性的思考。
上述情况说明,电视剧具有浓郁的当代性和时代感,这是其重要的审美特征。
三
电视艺术同其他艺术样式一样,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最终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反映经济基础,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它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同经济基础的联系是不直接的,往往要经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因而它具有较大的相对独立性。它不直接说明世界,而是用形象反映世界。
电视艺术又不同于其他艺术样式,它既是一种一般的艺术样式,同时又受电视这种大众传播媒介的特性影响。也就是说,它的属性应该是两句话:艺术形式、大众传媒。作为前者,它是表现的、艺术的;作为后者,它有着与一般艺术所不同的强烈的娱乐性、通俗性、大众性、社会性。这种媒介属性和艺术属性兼而有之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它的如下功能。
一是艺术表现功能。前面已经提到,电视剧的表现功能是通过情节表意系统和视听表意系统共同完成的。电视剧通过这两大表意系统,营造一种能打动人心的意境和氛围,传递某种思想和理念,使观众产生艺术审美感受,引发联想,激动感情,受到启迪,得到愉悦,从而满足精神和艺术的需求。电视剧是一切艺术形式中最具表现力,也最具影响力的艺术。一部有着深刻题旨的电视剧,如《忠诚》《苍天在上》等等,可以引发人们对某些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甚至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一部妙趣横生的娱乐片,如室内剧《我爱我家》等,又可以缓释人们沉重的精神压力,调节人们的心态。
二是信息传播功能。由于电视剧的特殊属性和先进的表现手段,能够最及时、最广泛地反映现代社会生活,传递大量的社会生活信息,从物质生活的到精神生活的,从观念的到文化的到科技的,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到社会心态、文化心态的变化,使观众感受到社会的强烈气息,既产生亲切感,又受到某种影响和感染,甚至观念、心态、生活方式也能够随之发生某种变化。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的,比如,现代电视剧中某种服饰、某种发型甚至某种口语的被广泛接触和模仿,“《新星》热”“《围城》热”的兴起,就是电视剧信息传播功能的例证。衡量一部电视剧拍摄质量的条件之一,就是看其带给观众的信息量的大小。
三是记录功能。电视剧对现实生活,特别是对真人真事的艺术反映,说明它具有记录功能。由西安市参与破案的公安人员出演的纪实电视剧《6·18大案》,尽管进行了某些艺术取舍和处理,但基本记录了整个破案过程。
四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变革的日益深入、社会生活需求和人们审美需求的变化,以及各种艺术样式之间激烈的竞争,迫使电视艺术家们日益重视广阔场景的艺术表现力,越来越多地运用大、全景或远景,展现秀美壮丽的山川和气势磅礴的宏大场面,营造一种浩大的震撼人心的气氛。国外电视剧还将镜头延伸到宇宙中去,其场景更加深广莫测。与此同时,出于生产快捷和成本低廉的考虑,一些艺术家也在注重室内剧的拍摄。比如,在电视剧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上,一些艺术家向电影借鉴,着意突现创作个性,注重氛围和意境的营造,由纤巧走向粗犷,以期增强作品感染力和震撼力。同时,文学创作中象征、隐喻、对比等写意手法也越来越多地被采用,由写实向写意发展。
在电视剧的新变化中,我们更应该注意电视剧题材、主题和结构形式的变化。
题材由家庭走向社会,是电视剧创作出现的一个重要变化。电视剧一般被称作“家庭艺术”,这不仅是因为电视剧艺术进入了家庭,是在家庭中观赏的;还在于初期的电视剧创作多注重“家庭”,往往通过家庭故事来深刻地揭示社会生活。《安娜·卡列尼娜》《红楼梦》《篱笆·女人和狗》走的都是这个路子。随着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电视事业的发展,电视剧的题材越过家庭这个范围,日益转向广阔的社会生活。这在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变化。从纵向看,我国前期的电视剧,其视野主要是“大众”,反映的多是基层群众的生活画面。近年来,这个视野逐步向上延伸,延伸到“商场”的上层,延伸到“官场”的上层。近年来出现的《忠诚》《苍天在上》《省委书记》《抉择》等反映改革和反腐败斗争的电视剧,直接写到市委书记、省委书记等中、上层权力中心,其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社会矛盾的力度无疑是大大增强了,电视剧这种艺术形式自身的分量也大大加重了。从横向看,电视剧的题材已经涉及现实与历史、战争与和平、改革与建设、传记与人生等社会生活领域,纯粹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正在逐步减少,电视剧的视野更加宽阔了,其所反映的生活画面更加丰富多彩了。电视剧题材的不断拓展,为电视剧的发展和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
随着电视剧题材的拓展,电视剧的主题由单一走向多义。主题的多义性不是指一个影视剧有若干个主题,如通常所说的基本主题和几个副主题,或第一主题、第二主题,而是指主题的内涵可以作多种不同的理解。主题的多义性,可以使观众对主题的思考与联想更加深化。初期电视剧理论强调主题的单一性和鲜明性,那时电视剧的主题往往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出来,这样也便于观众理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人们思维活动的日益活跃和个体审美心理的日益强化,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适应这个时代发展的需求,电视剧艺术势必面向纷繁多变的社会生活,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次和纵深处开掘,对多元化时代人类的命运、历史的前途、时代的脉搏进行总体的把握和思考。于是,就出现了电视剧主题的多义性和复杂性。这种变化,是现代社会生活对电视剧艺术的要求,是多元化的个性审美心理对电视剧艺术的要求,也是电视剧艺术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当然也是电视剧创作者们的共同追求。这种转向表意性演变,使电视剧艺术同受众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电视剧的另一变化是结构由封闭走向开放。初期电视剧的结构一般是封闭式,即遵循戏剧的艺术规律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这种结构符合我国人民长期形成的审美习惯,有很强的可看性,但是,也有一种人为编织的痕迹。因为为了增强可看性,就要制造一连串的冲突,而现实生活中未必有那么多冲突,实际上是作家在创作时制造的,这就有了某种“不真实性”———作为艺术创作是真实的,联系生活实际则是虚构的。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要求打破这种封闭式结构,更加客观地真实地多层次多侧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揭示人生,这样就出现了“散文化”“情绪化”的电视剧,将结构方式由封闭走向开放。“散文化”即前面提到的散文结构,它追求的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整体感,在内容上却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只是选择生活中几个真实的情节,按照作者的主观意识,遵照生活的内在联系,将其组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内涵。“情绪化”即前面提到的心理结构,它同样不注重故事本身,情节比较淡化,着重揭示人物心灵的搏动,营造一种独特的情绪氛围,使观众在这种情绪氛围中感受到一种愉悦。一般地说,开放式结构更符合生活的真实,其展现的氛围更宽松些,其营造的意境更深沉、更雅致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