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烽火连天最三国
4654800000027

第27章 逃之乎

祖茂用他的机智躲过了一劫,可见随机应变是多么重要的一种本领呀!

祖茂虽然捡了条命,可那些被俘虏的士兵可倒霉了。他们被集体丢尽土坑中,被董卓的军队用开水浇灌,创造了一种新式杀降的办法,想想都让人觉得如坠冰窟。

残忍与变态,在那个年代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如果你想继续活下去,要么逃到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要么拿起手里的家伙战斗,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孙坚就这么跑了,他觉得很没面子,又怀着对部下的愧疚(虽然祖茂没怎么样),将路上收集过来的一些逃亡士卒重新改编,数量也有几千人左右吧。孙坚带着这支残兵屯驻阳人(县名),厉兵秣马,打算报复董卓。

于是乎就发生了前面的那一幕,董卓击败王匡之后,立即遣派吕布,胡轸二人,带骑,步兵共五千人征讨孙坚。

此时的孙坚是名义上的“先锋”,负责给关东联军打头阵,如果说董卓军击溃了孙坚军,就可以大挫关东联军的士气,此战极具战略价值。

这里有一个关键词,先锋是什么?

顾名思义,先锋就是带头冲在前边的人。在古代战争中,负责打头阵的将军是非常重要的。不过一般来说,先锋都是一支先于主力部队的小分队,其主要作用就是给与敌军最大程度的重创和破坏,使对方军队士气低迷,如果能让对方军队感到惧怕那就达到最佳效果了。当然,他们也肩负着勘察地理,侦查敌情的任务。

一支好的先锋部队对于一场战争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过也有一些特殊的先锋官,他们身先士卒,是真正意义上的“先锋”,打仗的时候一个人就敢往千军万马里冲锋。而且这种人一般还都攻击力超强,基本都可以一当十,甚至以一当百,如楚霸王项羽,与明朝时期的常遇春,都是极崇拜个人武力的模范先锋官。

那么在这次征讨战争中,吕布的官职是骑督,而胡轸则是大督护。也就是说这次军事行动的总司令官是胡轸,吕布只是骑兵头领,而且是副将。这样的安排是很有意思的,在吕布背叛丁原之后,直接当了董卓的保镖。作为董卓的亲信之一,在讨伐关东联军的时刻,他并没有被安排在一把手的位置上,其地位在董卓的心目当中可见一斑。

胡轸的部队在阳人与孙坚大战一场,结果被击败,斩首几千人。败军急急退回洛阳,被董卓大骂一番之后,董卓亲自带领大军驻守大谷关,准备在此解决掉孙坚。

大谷关,也叫太谷关,位于今河南洛阳市东南大谷口,洛阳八关之一,地形险要,是洛阳的南大门。

这次战役之中,虽然没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故事情节,却也发生了一段不俗的小插曲,那就是在吕布退走的时候,被孙坚斩首了一员大将,谁呢?华雄!

这位华将军本来和上将潘凤也差不多,只因为曾经误传被关二爷温酒斩华雄,故而声名大振。

其实这事真不是二爷干的。

孙坚在阳人击败胡轸之后,本想一举进攻大谷关,但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事了。什么事?粮草接济不上了!这可是个要命的问题,在古代战争中,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绝对不是瞎说的。

你想进攻一处地盘,你就得先备出军队往返路程所需要的粮食,数量按照路程的远近随机准备,这样才能出兵。假如外出的军队在半路上粮食断了,那后果将是毁灭性的,溃散都是轻的,严重点自相残杀,吃人都有可能。

那么说在外地抢劫点粮食不行吗?应该说这也是个不得已的办法,除了造成点不好的影响之外也没什么。但我国人民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充分发挥聪明才智,针对此事研究出一招“坚壁清野”,然后在“以逸待劳”,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消灭敌军了。

没有粮食,这仗还怎么打?现在孙坚就面临断粮的危险。

本来孙坚部队的粮草是由袁术来供应的,可是这个袁术看见孙坚在外面节节胜利(没看到差点被打死),心里有点不痛快。论官职地位和身世,自己哪点都比孙坚高出一大截,可眼下风头却都让孙坚给夺去了,自己白白当冤大头,给人家做幕后工作者,出名让别人出,自己图个啥?

怀着这样的心情,所以每天的工作态度就显得很消极。袁术这个人没什么城府,心里想什么都表现在脸上,心情好不好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他的部下们也看出来了,于是有人投其所好,狠狠的埋汰了孙坚一番。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部下的话句句都说到袁术的心坎里去了,于是他决定断掉为孙坚补给的军粮,遏制一下他的风头。

袁术这么一干,接下来可能造成的结果是:1孙坚因粮草不济退兵2孙坚因粮草不济,全军混乱,最后哗变溃散。3粮草不济,后退无路被消灭

袁术是真不想让孙坚好啊。

当时的袁术住在鲁阳,而孙坚屯扎的阳人距鲁阳不过百里之遥。孙坚得知军粮被断,知道后方一定出事了。眼下自己手底下的部队士气正旺,怎么能白白放过进攻洛阳的机会?

他连夜带着几十个人来到鲁阳,见鲁阳并没有发生什么战事,就知道一定是袁术那里出了问题。他见到袁术后开门见山的问:“我孙坚和董卓无仇。只是上为了天子讨伐****,下为了给你袁家报仇雪恨,这才攻打董卓。我的兄弟们为此血洒疆场,现在军中已经断粮,你怎么能听信小人的挑拨之言而怀疑我的忠诚?!”

问的袁术瞋目结舌,当时弄了个大红脸,虽然没道歉,但是当即表示自己愿意继续提供军粮,让孙坚放心。

其实孙坚的这番话里有真有假,为讨****是真,为袁术报仇也是有的。但做为正在创业中的孙坚而言,若说没有私心那是不太可能的。反正遇到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这也没什么可挑拣的。

总而言之吧,孙坚得到了袁术的口头应允之后,带着手下的人回到了前线。立即点齐兵马进攻大谷关,董卓被击败了。

要说这也太简单了,董卓不说身经百战吧,也不是军事白痴,这么轻易就被打败了?

没错,董卓确实打仗有点弯弯道,但分和谁使。遇到孙坚这样的猛人,他那道就不好使了。而且大谷关就那么一条道,想从其它的关隘绕到孙坚部队的后方去玩偷袭也不是没可能,可当时的情况是,他还没做出相应的部署,他把守的大谷关隘就被孙坚攻破了,经过就是这么简单。

董卓兵败之后,将军队屯扎在了渑池(今河南省西部),并命人去三辅地区募兵。一方面派出李傕作为和平使者去拜会孙坚,打算与他结个儿女亲家,并且承诺,一旦成就好事,将把孙坚的七大姑八大姨,三兄六弟二大爷全都封侯赐爵。

孙坚将李傕臭骂了一顿,让他回去告诉老贼董卓束手就擒。赶走李傕后孙坚立即进军洛阳,董卓一看和亲没戏了,临走之前在洛阳城中大肆搜刮了一番,连皇帝的陵寝也没放过,通通的搜刮干净之后,挟持汉献帝及文武百官迁都长安,临走时派出他的部下留董越屯兵渑池,段煨屯兵华阴,牛辅屯兵安邑,其他将领留守各县,派温侯吕布在洛阳断后。

渑池,华阴,安邑相距很近,三支人马形成掎角之势,形成了一处防御圈子。董卓临行时对长史刘艾说:“关东人马不足为虑,只有这个孙坚不好对付,我走之后,你们得多加注意!”

交代完事之后他走了,而孙坚则一鼓作气,顺利攻入洛阳,吕布败走。

吕布从出山到现在,除了杀过一个丁原之外,截止到现在,基本一个胜仗也没打过。(我也失望)

虽然不怎么打胜仗,但也不能就此就认定吕布武力不行,关于他武力到底如何的问题,下文再详谈。

吕布跑了,孙坚在洛阳城内安抚了城中百姓一番(此时基本已是空城),修复了一些建筑,又到皇帝的宗庙祭祀了一番。据说他在一口井里发现了传国玉玺,这也算是他进入洛阳以来的,唯一的货真价实的收获吧。

站在洛阳的城头之上,孙坚目视远方。在那一座座雄伟大山的背后,还有一些董卓设置的障碍。只要将这些障碍拔除掉,就可以进攻函谷关了。函谷关一旦到手,关中之地即可一马平川。诛灭董贼,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