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笔下的七宗罪
4634700000013

第13章 “玩票”玩成名家

郑晓舟

名人经商,通常是有了“名”后,用“名”来经商。海岩则不然,他有名,更多的是那几部红遍大江南北的电视连续剧和小说:《便衣警察》、《永不瞑目》、《你的生命如此多情》。以至于圈内评“对中国影视界最有影响力的1o位作家”中,他名列第三。

但是,作家或者编剧只是副业。他正经的工作和头衔是:锦江(集团)副总裁、锦江(北方)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昆仑饭店董事长和中国旅游饭店协会会长。

海岩的这两份职业看上去毫无关联,甚至还有些冲突。他的小说多以警匪和公安为题材,从不涉及他所熟悉的商业圈;作家需要感性地思考问题,而作为董事长他必须对企业事务理性地运筹帷幄;写作需要时间和体验,而企业管理繁忙而耗时……他在两个圈子里的成绩和他的故事,不禁让人拍案惊奇。

惊奇之一:最高产的作家

同很多人一样,兼职只能在下班之后。但与别人不同的是,他的工作繁忙,应酬也多,常常要到晚上10点之后,才能结束工作,定下心来写作。近几年来,他每年的发稿量在80万字左右,包括小说、电视剧本、电影剧本,平均每天的写作量是三四千字。这个数量,一般全职的作家也难以匹及。由子电脑打字的水平不高,海岩是现在较少还可以拿得出“年稿”的作家之一。但他右手中指上比常人大出三四倍的老茧却是这些上百万字手稿的代价。

海岩的小说,通常以情节取胜,环环紧扣。不过,他说这些都是瞎编的。想想也是,管理着十余家酒店,海岩很难有较长的时间去体验生活,况且他的很多小说比如《永不瞑目》、《玉观音》都是命题作文。前者为宣传禁毒而作,后者则是开发西部的题材。

海岩15岁当兵,写第一部小说《便衣警察》的时候,海岩还是公安部里的一个小警察。从公安系统下海,海岩在商场上的经历却有二十多年。这二十年,海岩称之为他真正的生活积累和宝藏。这个宝藏,他不会轻易触及,一旦挖掘,将会超过现有的作品。

或许比别的作家更多一些“商业头脑”,海岩的作品取得了异乎寻常的商业成功。他小说刚一问世,就被买断版权,每一部小说都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不仅小说红,电视剧更好。“海岩”这两个字己经成了销量和收视率的保证。尽管海岩常常对外宣称他写小说是为了钱,尽管现在写作的收入大大超过了他身为国有企业老总的收入,在他看来,写小说依然是“玩票”。他几乎不参加作家圈的活动,作家朋友也很少。至于影视圈,也仅仅是与自己剧组的人熟悉一点。

惊奇之二:名作家还是董事长

几年前,己故的著名作家冯牧有一次在昆仑饭店请台湾来的作家柏杨吃饭。当时身为昆仑饭店总经理的海岩过去打招呼,冯牧就对柏杨如此介绍海岩:“文学界职位最高的企业家。”当时拍杨颇为惊讶,他问:写作需要想象的驰骋,企业管理需要冷静的理性,一个人何以能够把这两者协调好?

海岩后来分析自己,认为一是他的姓氏起了作用。海岩姓侣,这个姓是他父亲给改的,百家姓里原本就没有。海岩对这个姓的诠释是:一个人吃两口饭,跟他的现状很贴切。其次,他认为自己本性上是一个感性的人,而军队和公安的生涯又历练了他的冷静和理性,比商人多了感性。当作家,海岩能够运用商人的头脑让作品实现最大的商业价值;当企业家,海岩则能运用文人的感性营造别样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氛围。

他说,管理企业,尤其是管理一个服务型的国有企业,管理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人际关系的处理,包括企业内部、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任何一个企业家,如果你只懂企业运营,不懂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根本就站不住脚,只有把企业文化氛围营造好了,企业的服务质量才能上升,对子酒店来讲,也才能从根本上拓宽发展空间。写作,需要深刻剖析人物的心理,而对人心理的理解和分析,海岩认为很利于他做好本职工作。

据他研究,中国加入WTO后,中国酒店企业的惟一出路就是走连锁经营的道路。作为国内酒店业的领头企业,锦江集团也正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和探索。对于这些,海岩认为自己的担子实在不轻。谈起企业管理,海岩的见地一点不亚子文学,神态也更严肃和认真一点,这又一次提醒记者,酒店管理,才是他的职业。

实际上,他在锦江集团的位置并非因为名气而被锦江高薪聘请的。

在公安部工作的时候,海岩就被派到下属的企业里,汽车公司、贸易公司等都呆过一阵,一度还当了公安部的企业管理处处长。昆仑饭店1986年开业的时候,海岩又被调来做副总经理,当时总经理是美国人。等饭店归锦江集团管理时,海岩因为成绩出色,被暂时留用。到了1990年,锦江集团的第一家五星级酒店——上海新锦江饭店开业,海岩就被派到上海做了新锦江的总经理。现在,他管理着锦江集团北方地区的所有业务,包括了昆仑饭店在内的十余家酒店。1997年,他成为第一位由业内“民选”出的旅游酒店协会会长。

当然,他也承认,在商业社会,在炒作的时代,企业里有一个名人,尤其是文化界的名人,对企业还是有一些品牌效应的。不过,他认为,对于锦江集团来讲,他的这点名人效应仅仅是“小花絮”而己。只不过他的下属,常常会拿着小说让“侣总”来签名,并且颇以有这么一个作家老总而自豪。

惊奇之三:旅游会长不爱旅游爱设计

在《玉观音》里,海岩描写了云南小镇世外桃源般的景致,在《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里,海岩则写到绍兴江南水乡的风光。既为酒店集团的高管人员,又有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的头衔,想必海岩是一个游历颇广的人。

不料,他却说自己不爱旅游。小说中描写的那些地方,多半都没去过,都是凭感觉写的。比如,绍兴,之所以有比较形象的描写,得益于多年前他一位朋友曾经送过他一本关于绍兴的画册。即便因为公干而需要出门,他更愿意呆在酒店,而不是四处闲逛。

每天要写三四千字,加上繁忙的本职工作,海岩说自己哪里有时间去游山玩水呢?平日里,他也甚少出去娱乐。

除了写作,他还有一大爱好就是室内设计。北京昆仑饭店的凡个餐厅、酒吧和会所内部的设计,就是他的手笔。北京某报甚至还花了一整版,刊登过海岩的室内设计作品。

惊奇之四:“没文化”的文化人

海岩称自己不看书,因为没有时间看。况且白天忙于很多事务性的工作,人显得有些浮躁,读书时间长一点就看不进去。他也不讳言自己在学历上的缺陷,由于“文革”,他的教育在小学四年级时就中断了。15岁时参军,在部队里学习了一些文化和技能。

在谈话时,他不经意间就会引用一些典故,这不由得让人怀疑起他“从不看书”的说法。或许,只是他现在不看书,而在学校教育结束后的那些年里,他一定花了比普通人更多的时间来读书,否则,何以成就今天的他?当然,缺乏专业和非专业的文凭则是事实,但是现在的他除了作家的头衔,还有“高级经济师”的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