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星火
4541300000022

第22章 故地重游北京城

接下来的几天,马泰将王密兄弟等请到家中,把各个作坊、工场以及石门夜校的事一一作了安排,然后便带着王福奔了北京城。

原本开车不到两个小时的车程,马泰二人愣是走了小两天,第一天晚上两人住在了三河,等第二天下午才赶到北京。远远地望着北京城高大的青砖城墙,马泰竟生出了一种似曾相识却又陌生的感觉。

作为现代人,对北京城的认知的途径,除了清末照片上的留影,再有就是北京城里现存的几处城墙、城门遗址。从这些地方你还能看出北京城当年那种幅员广阔,沉稳雄劲,高屋建瓴、睥睨四邻的气派。

“可惜了这天下第一税关。”马泰望着高耸的崇文门摇了摇头。

“怎么了泰哥?”王福问道。

“没什么,咱们快点走。等进了城里先找人打听一下保大坊翠花胡同怎么走,咱们先去趟大发商号。”马泰安排了行程,两人加快脚步由崇文门进了北京城(直到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为了防御蒙古骑兵的骚扰,增强北京城的防卫,保障北京城的安全,才修筑了包围南郊一面的外城,其中包括东便门、西便门、广宁门、广渠门、左安门、右安门和永定门等七座城门)。

经人指点,两人顺着崇文门里街走到双碾街左转走到了头,马泰又忙和人打听一番,才找到了翠花胡同。

大发商号就在胡同口。简易的门脸,怎么瞧着都不能让人将这家店铺与皇商联想到一起,但马泰知道这店铺的东家绝对不简单。望着胡同西口的那截子红砖墙,他认出了那正是故宫的东墙,而自己应该是在故宫东北角上,“那么刚才来的路上,沿着朝阳门大街向西老远望见的小山,就应该是当年崇祯上吊的煤山(又称万岁山,清乾隆朝改称景山)。”马泰自言自语道。

上前打探消息的王福回来对着马泰说道:“泰哥,刚才我问了伙计,这便是姑父说的大发商号了。咱们进去吧。”说完在前边带路。

马泰两人刚到门口,正巧从店里出来一个掌柜打扮的中年男人,此人见了马泰拱手问道:“可是蓟州的马泰,马公子?”

“正是在下。”马泰还礼答道。

“快,里边请。”此人说着将马泰两人迎进屋内,“快请坐,江三快给贵客上茶。”吩咐完又对马泰说道,“王全的来信,说您这几日就到北京,没想到您今天就到了。今晚上您二位就在隆福寺旁的福多客栈将就一晚,明一早,我叫江三送二位去国子监。

自打王全来信后,吴管事一直念叨着要见见您,二位在小店稍歇片刻,我这就派人去找吴管事。”说完掌柜的起身对江三吩咐了几句,然后便和马泰饮茶聊起了天。

却说江三出了门,向南到了城墙再折向东穿过崇文门向西沿着打磨厂南街到正阳门(前门)再向南走正阳门大街到猪市口(您没看错就是猪市口,清朝才改成珠市口),最后转到骡马市街,在一个沿街的大门面前停下了脚步,这通跑足足半个时辰。

他还没到门口就听门口支应的伙计高声喊道:“三哥今天什么风将您刮来了?”

江三笑着跟他拱了拱手,“有正经事,吴管事在店里吗?”

“也是刚到,正在里头跟李掌柜的说话。你自己进去找吧。”这位说完忙招呼刚进店里客人去了。

江三一进屋就瞧见吴管事、李掌柜两人陪在一位二十来岁头、戴金冠、身穿锦袍的男子身旁,这男子正坐翻弄着手里的账册。这位莫不就是吴管事的主子定国公,江三赶紧跪下磕头,“小的江三见过老爷,见过吴管事,见过李掌柜。”

被称为老爷的这位放下账册,抬头看了江三一眼,慢慢说道:“你认识我?”

江三忙笑着说道:“原来随吴管事去府上送货,远远望见您一回。正因为您这英俊相貌、不凡气度,小的一眼便记下了。”

“哈哈,你这记性倒是好用。嗯,以后你就跟着吴管事吧。”这位说完,下意识的摸了摸下巴。

江三一听,立马磕头如捣蒜,嘴里还不忘说着:“谢老爷抬举,小的以后定为老谢效犬马之劳。”刚说完他就瞥见吴管事的嘴角微微一动,赶忙接着说道:“小的定尽心尽力协助吴管事。”并朝吴管事抱拳深深一躬:“还望吴管事多多提携小的。”

吴管事上前虚搀道:“快快请起,都是为公爷办事,我们应相互帮扶。”

站起身的江三又作揖道:“吴管事,说的极是。小的虚心受教了。”

定国公看着这两个人相互虚与,不耐烦的说道:“我说你叫什么?”

江三赶紧躬身答道:“小的江三,原是大发商号的伙计。”

“你来这什么事?”吴管事问道。

“前两日吴管事不是吩咐过,要是蓟州的马泰到了京城,就赶紧来通知您一声。不想马泰今个就到了京城,现正在大发商号,由掌柜的陪着,并派我来给您送个信。”

“马泰?是不是前两天你跟我说过的那个人?”定国公瞧着吴管事问道。

“正是此人,前段时间公爷散朝回来跟小的说,蓟州有个叫马伯泰的造了铅字印刷术。小的就跟咱们在蓟州那边的朋友打听了,原来这个马伯泰正是和咱们家有买卖来往的那家便宜坊的少东家。”吴管事解释道。

“那就有意思了,哈哈。走咱们去见见他。”说着公爷率先出了店铺,早在外面伺候的侍卫忙将定国公的马牵了过来,他翻身上马,一回头见吴管事也上了马,只剩下江三还站在地上,对身边的侍卫吩咐道:“给他一匹马。”

江三上前谢道:“谢公爷,小的不会骑马,小的还是后面跟着跑吧。”

“随你。去大发商号。”定国公轻磕了下马肚,众人直奔翠花胡同而来。

再说大发商号这里,掌柜的是个生意人,脑子活,人又健谈,而马泰赶了半天的路正好在大发商号歇歇腿,所以这二位边喝茶边聊天,倒也不感到乏味。刚才马泰问了国子监的事,掌柜的告诉他所谓坐监,其实也没那么严,头几年还必须在学校住宿,现在爱住不住,没人拦着。马泰一听高兴了,又问在国子监附近好不好赁到房子,掌柜的则一拍胸脯揽下了这桩事情。

两人正说着话,忽见一群人走了进来,掌柜的忙起身作揖说道:“公爷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快请上座。”又冲着已经站起的马泰介绍道:“这位就是定国公。身后这位就是吴管事。”然后又对定国公这一行人说道:“这位就是因活字印刷受封承直郎马泰马大人。”

此时马泰看着定国公,定国公也看着马泰,两人竟谁也没有说话,就这么直愣愣的瞧着。旁边的诸位一看也傻了,这二位是怎么了?大家初次见面,彼此的身份悬殊了点,马泰吓的不敢说话还好理解,而定国公的反映却是惊得众人掉了一地眼镜,他也如马泰一样满脸惊讶。又过了两三分钟,见众人仍没动静,吴管事重重的咳嗽一声总算是惊醒了众人。

只见定国公大步上前,拉着马泰的手,“贤弟坐。”转身冲着吴管事吩咐道:“去便宜坊订桌酒席,再订上两只姚师傅亲自烤的鸭子。另外把府里前年御赐的那坛好酒拿来。快去。”吴管事得了吩咐连番称是,直到出了门也没有弄清事情的缘由。

屋里除了两个贴身侍卫,就留下江三站在一旁伺候着。这时马泰也缓过魂来,忙起身对定国公施礼道:“定国公在上,小弟马泰这厢有礼了。”说完一躬到地。

定国公忙起身搀扶道:“我说兄弟,你这就见外了,快坐。”

马泰顺着他的话头接着说道:“咱们兄弟第一次见面,你不仅是大哥,又贵为国公,做小弟的无论如何都得给您行礼才是。”

“没那些俗套,我说贤弟你这次的恩泽可是不浅啊,不仅从秀才一下蹿升至正六品的散官,虽说没本官吧,但也足够别人嫉妒的。我还听说,这次你是奉旨进国子监坐监的?”定国公好奇的问道。

“正是,蒙皇上抬爱了。”马泰朝紫禁城方向拱了拱手。

“嗯,按我说就直接在工部给你封个郎中得了,你看你要文采有文采,要能力有能力,是不是?也就是我在朝中的资历尚浅,人微言轻,不然,那天在大殿上我怎么着也给你挣个实职干干。”定国公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

“多谢大哥的抬爱。其实现在也不错,虽是个虚职,但贵在自在。”马泰轻轻一笑。

“好个贵在自在。走,咱们边喝边聊。”定国公起身拉着马泰就往外走。

看着这二位的表情江三心里犯开了嘀咕,这二位到底认不认识?要说认识吧,这马泰就应该直接去定国公府;要说不认识吧,这二位又哥来弟去的,越想越迷糊的江三干脆将脑袋一甩,“管他呢,先把马泰同来的那位兄弟伺候好了吧。”说着就到后面找王福去了。

事后,吴管事也是想了好久都没弄明白,原本不认识的两个人怎么一见面就跟多年未见的老兄弟似得,要说定国公为了印务馆的事礼贤下士?怕这位年轻气盛的公爷还没有这份心计;要说马泰顺杆子往上爬,可从和马泰相处的这段时间来看,他又不像是恩遇奉承的人。吴管事始终搞不明白,于是一天趁着公爷高兴,他问出了心里的疑惑,而这位徐公爷的回答就让他更迷茫了,当时公爷一脸茫然的说道“那天晚上我梦见了财神给我送了老大一锭金子,有脑袋那么大,正高兴呢,就被你叫醒了,我这个气呀。可当第二天见着马泰,你猜怎么着?我吃了一惊,这家伙跟我梦见的财神长得一模一样,当时我就想这家伙不会就是财神下凡吧。你看看现在,我还就真赌对了。”而马泰的惊讶却是到多年后定国公徐永宁、马泰还有他兄弟张大志一起喝酒时解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