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审计学原理(第三版)
4261400000008

第8章 总论(7)

审计工作之所以能进行,就是因为大家都假设:会计资料及其他经济资料、经济业务与经营活动是可以查得清的,对经营人员应负的经济责任是能够确定的。如没有这样的假设,也就没有进行审计的必要,因为被审计的对象无法证实,审计人员也就无法对被审计对象表示任何意见。有了可证实性假设,审计人员就会使用有效的审计方法,去搜集能证实问题的各种审计证据;同时也促使了对审计证据与审计方法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证实是否存在、证实优劣状况、证实责任大小等,均要凭严格的证据说话。而整个审计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取得充分证据,并据以判明受审对象状况与责任归属的过程。

3.错误与弊端存在性假设

在审计目的性和可证实性假设的基础上,就可以对错误与弊端的存在、性质、原因、形成过程等进行假设。这样便于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实施必要的程序技术,以利于查明问题与提高工作效率。

从审计对象整体上看,一般假设为内部控制健全可以减少错误与弊端,现代审计的检查范围和施用方法,则取决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和完善。

如果没有这样假设,认为不论在什么样的单位内,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错误和弊端无处、无时不存在,这就无法进行合理的审计。事实上只要内部控制措施实施严密和得到良好地贯彻,无意识的错误和有意识的合伙舞弊现象必然会减少。

根据错误和弊端存在可能性的假设,在进行审计时,应首先检查内部控制的健全与贯彻情况,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决定进一步审计的范围、重点、程序和方法,这样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把审计人员从大量的“数字游戏”中解放出来。

根据上述假设,还可以进一步假定为: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与以往相比没有改变,则以往的差错可能会增加本期的差错概率;同样,若以往没有差错,则会减少本期产生差错的概率。有了这一假设,审计人员就可以根据以往的检查情况,来确定本期应该检查的范围及重点、程序与方法,从而减少审计风险,增加审计结论的可靠性。

对错误和弊端的假设,除根据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假设外,还可以根据业务性质、业务重要程度及经手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假设。如收支频繁的业务发生差错的可能性就大;货币资金与可变现物资收支业务发生舞弊的可能性就大;大金额业务收支发生差错的可能性也大;工作马虎、经验不足的管理人员发生差错的可能性大;思想品质不好、又缺乏一定经验的管理人员发生舞弊的可能性大;经手钱、物的人比其他管理人员发生差错和舞弊的可能性大;差错有主观因素造成和客观因素导致的两种,有意识造成的差错难以查明……总之,依据审计项目与具体对象的不同,错误与弊端的假设也会多种多样。

4.行为衡量标准假设

这里主要是指依据什么衡量会计人员行为方面的假设。会计人员进行记录、计算与报告时理应遵循公认的会计准则,即要正确地运用会计原理、原则与方法,客观地、前后一贯地如实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如果发现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工作是按照会计的原理、原则与方法进行反映与报告的,各时期所采用的会计标准又是先后一致的,则可以认为其会计报告和会计资料是真实与公允的。有了这一假设,审计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就可以把精力放在对会计行为过程的检查上,而不必放在对行为结果方面的检查上,即是要查明会计工作对各项财经法规、会计制度、会计原理等贯彻执行情况,并据此来判定其结果的真实与否。

5.无反证判定假设

审计理应重证据,但有时又很难找到合理的证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于准备判定的问题提不出任何反对的证据,则可以“提不出反对证据”为理由进行判定;在另一种情况下,如果难以找到正面证据,倒有很多反面证据,则可以根据反面证据进行判定。

根据上述假设,可以认为过去已被认为是真实的问题,在以后未发现任何明显的反证时,则还保持这种看法,例如,审计人员过去检查过的问题,在以后检查时又未发现明显的反证,则可以认为过去的检查是可信的。有了以上假定,可使审计工作具有连续性,前后一致,并使审计人员的责任有一个合理的界限,以减低审计风险。

(二)审计特种假设

审计特种假设,主要是指适合于特定对象和特种场合的有关假设,如对审计主体假设、审计方法假设和审计证据假设等。

1.审计主体假设

对审计人员素质与其专业职责要求相称方面的假设,即为审计主体方面的假设。其主要内容是对审计人员可信性与胜任性及承担责任方面的假设。

2.审计方法假设

审计方法假设,是指导审计方法运用条件及其使用成效方面的假设。审计假设与审计方法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无论是总体方法的使用,还是个别技术的使用,均离不开对特定对象与方法使用效果的假设。审计方法方面假设的内容很多,但主要有抽查法使用、程序法使用及询证法使用等方面的假设。

3.审计证据假设

审计证据假设,即是对审计证据进行搜集、判断、评价时所运用的各种假设。

这种假设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证据力的一般假设,二是证明力的一般假设,三是合理证据的假设,四是取证方法对证据力影响方面的具体假设。

4.其他方面假设

其他方面的假设,是指审计过程中,遇到一些能够解决的具体问题,从而需要作出特别处理的种种假设。如某些具体问题性质的假设,产生原因的假设及影响的假设等;如对一些作案手段的假设,对案件涉及的范围及有关人员责任方面的假设;再如具体项目审计成本、审计效益及审计风险方面的假设等。

【本章小结】

传统的审计就是审查会计账目。而现代审计早已超出了会计、财务的范围,涉及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独立性审查和评价。现代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它具有独立性、权威性和公正性等方面的特征。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的基础。我国审计历史源远流长,产生于西周时代,国家审计发展经历了古代审计、近代审计和现代审计三个阶段。我国社会审计和现代内部审计产生于20世纪初,随着80年代国家审计制度的重建,有了很大的发展。西方主要国家的审计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更加体现了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美国、英国的社会审计、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更加具有时代特征。

审计职能是审计自身所具有的内在功能。经济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此外,审计还具有经济鉴证职能和经济评价职能。审计作用是行使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实现审计目标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审计具有制约和促进两方面作用。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三类审计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

审计假设,一般是指对审计理论和实务中产生的一些尚未确知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者发展趋势所作的合乎情理的判断和假设说明,它是建立审计制度的前提,也是实施审计推理的依据。审计假设有概括性、系统性、实用性、相对性等特征。审计假设对于建立审计理论与指导审计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国内学者认为审计假设有基本假设和特种假设之分。

本章应强调的术语有查账、传统审计、现代审计、审计本质、审计独立性、审计权威性、审计公正性、审计三要素、第一关系人、第二关系人、第三关系人、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宰夫、上计、御史制度、听证、详细审计、资产负债表审计、财务报表审计、审计职能、审计作用、假设、审计假设、概括性、系统性、实用性、相对性、基本假设、特种假设。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

2.什么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什么是审计关系?

3.什么是审计本质?审计主要有哪些方面的特征?

4.国外审计界对审计定义有哪些代表性的看法?

5.什么是审计的定义?审计定义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审计与会计有何联系和区别?

6.我国国家审计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有哪些主要发展事实?

7.我国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8.国外有哪几种类型的审计体制?法国、美国和英国的国家审计是怎样发展的?

9.英国的社会审计是怎样发展的?什么是英国式的详细审计?什么是美国式的信用审计?

10.国外内部审计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美、英内部审计各有什么特点?

11.现代审计和传统审计相比较发生了哪些变化?

12.什么是审计职能、审计任务和审计作用?三者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

13.我国审计具有哪几种职能?为什么说经济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

14.在我国审计实践中,哪些审计体现了审计的鉴证职能和评价职能?

15.我国审计在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能发挥哪些方面的作用?

16.审计作用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二十多年来我国三类审计发挥了哪些方面的作用?

17.什么是假设?假设有何特征?

18.什么是审计假设?审计假设有何特征和作用?

19.国外审计基本假设有哪些内容?

20.我国审计基本假设有哪些内容?特种假设有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