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鹤鸣英雄传
4239100000004

第4章 岩顶苦练

第二天清晨,黄小缃便收拾好行囊,一人怏怏地来到伏牛岩,开始了苦心修炼的日子。

伏牛岩在天台最高峰玉霄峰上,是座山石险峻的山崖,顺山势隆起,状若青牛,牛头上两眼清泉,碧水轻漾。远望山中,见云气缭绕,只因地势奇峻险怪,所以人迹罕至,但环顾群峰,俯瞰山下,觉得此处是一个世外福地。

这的确是如仙境一般的福地,百十只仙鹤栖息于此。仙鹤又被称作丹顶鹤,是一种绝美的鸟儿,它有着尖而长的喙,细长的脖颈,极有张力的两条细腿,体态优美,举止端庄,抬头昂立时,几乎与人齐高。它能在河泽间跨跃自如,扇动那对硕大的翅膀翩翩起舞,舞姿潇洒飘逸;它可以飞入碧空,在清澈的气流中,像一朵朵祥云悠然飘过。它艳红的头顶,漆黑的颈项和翅尖与全身雪羽对比鲜明而浑然天成,让人不得不叹服于造物主的奇妙功力。

有着神奇体态状貌的仙鹤引人注目,这种有着独特美的鸟儿也同样吸引黄小缃,他从未有这样长时间与它们独处的机会,但十多年前,他几乎是第一次看到,就喜欢上了这种鸟。

伏牛岩是天台道派的禁地,只一座巍巍吊桥与对面山峰相连,平日里是不许人轻易涉足的,伏牛岩所在的玉霄峰地势极高,因而走兽也行踪寥寥,这是一个悠然寂静之地。

黄小缃记得幼学童蒙时,师傅在内堂院中教他诵读《诗经》,读到《小雅》中的《鹤鸣》篇:“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这时恰好有一只仙鹤从碧空中翱翔而过。

诗中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句,乃是名句。张真人教导他道:“程子曰‘玉之温润,天下之至美也。石之粗厉,天下之至恶也。然两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后玉之为器,得以成焉。犹君子之与小人处也,横逆侵加,然后修省畏避,动心忍性,增益其义理道德也。’缃儿,你可要记着先贤的教诲啊,任何时候面对任何人都不要胆怯,你生性良善,将来免不了吃尽苦头。”又用手抚着小缃的头,若有所思地望着远处的山峰,千峰万仞,云雾缭绕。

这一切黄小缃仍历历在目。自己在天台山了修炼了十年,但还是一事无成,黄小缃开始的几天过得心情并不好,老是自怨自艾,练功也没有大的进展。

庆幸的是师侄们还能经常在轮流送饭时还和他聊上一阵,聊些镇上的新鲜事,周勇有机会也会上来看看他,沏上他最爱喝的茉莉花茶,同他谈论时局的变化。

现如今国事变乱,蜀中也不太平。四川自古本富庶之地,民风奢侈,又贪乱乐祸。明朝末年,这时贫富差距急剧扩大,两极分化愈加严重,崇祯年间尤其为甚,世风日变,富人广厦万间,穷人贫无立锥,富人衣食住行越来越追求奢华,无所不用其极,穷人或甘于贫贱,或群起为盗。

黄小缃明白,要在乱世之中立足,需要有一番真本领,自己只有修炼有成,练会真本领,才能为今后的人生做好充分的准备。他天资聪颖,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悟性又高,但自古习武之人想要取得惊世的成就,还须下一番苦工夫。

天台道派修炼的是道教初创时期的内功心法,入门不易,需要通读道家的各种本源的典籍,才能对所学的心法融会贯通。内功有成后,威力巨大,功力类似于邪派武功,但天台道派的内功心法怪异难解,修炼极难有成,功成者百有三人,这也是天台山上道派日渐式微的原因之一。

在伏牛岩上练功的日子,黄小缃觉得自己是孤独的,但却并不寂寞。孤独和寂寞不一样,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是庄子说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确定生命与宇宙间的对话,孤独是一种饱满的情状。

好似在极高的山岗登临后,抖落衣服的仆仆风尘;沿漫漫长河跋涉中,洗去双脚的污浊汗渍,没有烦琐俗事的纷扰,自会产生一种“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的感觉,这是行走的力量,这也是一种孤独的饱满,是一种自由放任的人生姿态。心灵的自由是人类真正的自由,剥离于肉体之外,不受外物所役。

人只有在极大的自由下才能发挥出自己的全部潜力!黄小缃感觉前一个月的苦练成果就能赶上自己浑浑噩噩三年所取得的进步。前些年真是荒废了,没有好好利用时间来修炼。他想起一位教识字的胡先生对自己的教诲:“不做无益事,一日当三日。人活五十年,我活百五十。”现在看来真是太有道理了。

天台道派独特的运气吐纳之法小缃已经练的收放自如。内功心法的修炼是练功的根基,吐纳属内功中的炼气技法,吐纳即呼吸,呼吸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外呼吸即肺呼吸,内呼吸是指体内血肉的气体交换。内功的呼吸,主要调整肺呼吸,使之达到古人所形容的“吐惟细细,纳惟绵绵”的均匀、细缓、深长的程度,进而对内呼吸产生良好的影响。吐纳练习均为入门者修炼的根本,当吐纳练息达到高层次时,则无息可调,那时呼吸微微,忽然遽断,进入胎息境界。

新生婴儿,最会吐纳。婴儿出生,是憋了一口气分娩出来。所以,新生婴儿,必定哭出这口浊气。婴孩受了委屈,腹中一有浊气必定哭出来。但大人失去这种天真,大人以哭为耻辱,大人腹中有浊气多叹气、发怒、乃至癫狂。后世气功,多是太过有为,不如学婴儿,婴儿不知气功而真气长存。

气功修炼的最初目标是为返璞归真,达到胎息状态,如同新生儿能在池中闭气潜水一般,身心都能自在遨游。这样内功修行才犹如破土春笋,有了冲天之势。以后的内功修炼就皆以此为根基,如画师最初学画时的涂鸦,练好基础精于描摹自然胸有成竹,以后任何形态的竹子都能工笔画出。

练武之人皆知,练好内功的同时也要练好武功套路,内外兼修才能学有所成。天台道派有套超凡的白鹤拳功夫,是前辈先人模仿仙鹤的步态舞姿而创立。白鹤拳注重两臂弹抖之劲,出手掌法如弓发箭,实进虚退,借势使力,拳法以节力、指力为主,是一种“似刚非刚,似柔非柔”的拳法。以鹤为形,再融入道术,使动拳法时如仙鹤般昂首振翩,舞脚弄翼,奔逸绝尘,姿态曼妙。

小缃在使这套拳法时,兴致所至,常融入鹤群当中。仙鹤们起初还很惊惧,但久而久之,习以|为常了,与他成了好伙伴。小缃打拳到高兴时,不再拘泥于一招一式,招式都是自主发挥,与仙鹤们嬉戏玩耍,打成一片。一人立于鹤群中起舞,相映成趣,他立志要做一只翩飞的小鹤,飞渡这寒苦的人生。

道教武功步型、身法奇特,讲究拳剑双绝,一套青城派的松风剑法小缃也练得有三分火候。松风剑法是青城道派的绝学,使出的剑招凌厉,如松之劲,如风之迅。青城天台道派本是一脉,天台道派有青城前代天师赠与的松风剑法剑谱,黄小缃到伏牛岩独自修炼后对剑谱日夜专研,苦心练习剑谱上所载剑招,时有所得,已经练得挥洒自如。

剑在道教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唐代时,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被称之为“剑仙”。在道教的法事活动中,“剑”是降妖伏魔的神物,在道教的传承意识上,“剑”又代表着“法”,代表着正气和决心。年轻道人外出游历,师父会送他一把宝剑告诫他要紧记道家的风范,不受一切拖累,自由自在,若遇俗世牵绊,应立斩尘缘。后来,剑成了道人在外云游的必佩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