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奉命统帅大军讨伐贼军,一鼓作气攻破潼关,收复长安、洛阳。安禄山被人杀头,庆绪逃走,长达四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唐家三军将士扬眉吐气、兴高采烈地进入长安城。
长安城内一片欢声笑语,百姓们听说安禄山已死,郭子仪获胜归来,纷纷来到城门前欢迎将士们凯旋而归,长安城中沉寂了四年之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喧哗。
郭子仪率领众将士驻扎在龙虎卫衙门,安顿完毕,召集众将军商议国家大事。郭子仪对大家说:“想当年长安繁华昌盛,百姓殷实富裕,今日到来满目疮痍,一切荒废的事情都需要我们重新做起。唉!”郭子仪长叹一声,忽然略有所悟地说:“我今天才明白新丰酒店墙壁上那首诗的含义。”
众将士疑惑地问:“请问元帅,新丰酒店上有什么诗呀?”
郭子仪起身说道:“你们有所不知,本帅当初来到长安闲来无事,就到新丰酒楼喝酒,偶然看见酒楼墙壁上题着术士李遐周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燕市人皆去,函关马不归。若逢山下鬼,环上系罗衣。”
郭子仪说完,看见众位将军还是满脸疑惑,就哈哈大笑几声说:“当时我也是一头雾水,只觉得里面隐含着一些国家机密,可是不知如何参透。经历了这么多事情,才发现这首诗的每句话都应验了。”
众将军齐声说:“请元帅详细道来。”
“安禄山统领燕、蓟大军,侵犯长安、洛阳,这正是‘燕市人皆去’;后来哥舒翰兵败潼关,正应验了‘函关马不归’这句话;‘山下鬼’合成一个马嵬坡的‘嵬’字,‘环’是贵妃娘娘的名字,这句话应验了贵妃娘娘自尽于马嵬坡这件事。”
众将士恍然大悟,感叹说:“原来如此,看来万事皆有定数。如今大唐仗着元帅的洪威,重收长安,真是万幸呀。”
郭子仪却一脸愁容,满腹忧虑地说:“长安虽然已经收复,可是天子还寄居在灵武,太上皇还在成都,文武百官还流落在江湖,百姓还没能安居乐业,我们可是任重道远呀。当务之急是重修宫殿,再造皇家宗庙,迎接皇上返回长安,这样我们做臣子的才能高枕无忧呀。”
众将军起身打恭说:“全仗元帅恢复大唐江山、扭转乾坤。”
“你们不要这样说,振兴大唐还需要各位好好出谋划策呀!你们可以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郭子仪说完,一位将军站起身来说:“如今贼军已经逃走,皇室宗庙断壁残垣,一片狼藉。末将认为应该重新修建、整理宗庙,恢复昔日的容貌。”
郭子仪点头表示赞同,于是下令左营将军,手持一支令箭,到长安城中招募工人清扫陵墓,修建宗庙,等候皇上回来祭祀,待春天樱桃成熟的时候,再献上新鲜的果实。第一位将军的建议得到了元帅的赞同之后,又有一位将军起身说:“元帅,贼军叛乱时,长安城的百姓大多都迁移到外地,如今十家九空,田地荒芜。末将认为眼下最重要的是召回出走的百姓,使他们重回家园。”
郭子仪听了点头说:“是呀,因为战乱,百姓颠沛流离,满路哀鸿,如今天下安定,不能再让他们流落在异乡中,应该召回他们,并使他们的仓廪充实起来。”
将军们齐声道:“对,春季是耕耘的季节,我们可以让部分士兵返乡耕种。”
听了众将领的话,郭子仪下令右营将军,手持一支令箭出榜安民,召集他们回到自己的家乡,男耕女织,安居乐业。
这时又有一位将军起身说:“元帅,末将认为国家新建,应该重振朝纲,严肃法纪,同时还应该招来旧臣共同辅助朝政。”
郭子仪点头道:“这个正合我意,后营将军听令。”
后营将士上前一步道:“末将在。”
“你拿着这支令箭,出榜告示百官,限三日之内,都到军中集合共同商议国事,辅助中兴国泰民安。”
“末将,遵旨。”后营将军接过令箭转身出去。这时,又有人提议:
“自从皇上、太上皇离开长安,百姓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天颜。末将认为应该迎接皇上、太上皇立即回长安城。”
郭子仪听了之后说:“是呀,百姓很久没有见过皇上了,再说皇上回都这也是中兴的根本呀,我已经写好迎接皇上的表文。前营将军听令。”
前营将士上前一步道:“末将在。”
“你手持这支令箭,率领五千龙虎将士,备齐车马,带着本帅的表文,到灵武迎接皇上回京,并等候圣旨派遣官员到四川成都,迎接太上皇回京。”
“末将遵旨。”前营将军接过令箭和表文转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