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时光邂逅了年华
4028200000001

第1章 、记忆的起点

1

2006年的盛夏,是我人生的一个分水岭,有故事止于那个夏天,又有故事始于那个夏天,像水草占领湖底一样,在我的记忆里成片的覆盖。

6月8日,对我来说,那是一个相当特别的日子。风雨交加、闪电雷鸣的天气并没有影响我愉悦的心情,角美中学校道两旁那高大的香樟树笔直的屹立着,像是威严的军人,保护着这神圣的高考考场。我在它们的注视下,慢悠悠的远离,直到校门口,看见人群中爸爸妈妈那两双熟悉的眼睛正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怎么样?好考吗?”还没来得及走到他们面前,爸爸就急切的问道,像是买了福利彩票,等待开奖的时候,既紧张又兴奋。

“都考完了,还能怎样,等成绩出来咯。”我从来都不习惯考试后的猜测,预估好的时候,结果总让人失望,预估不好的时候,爸妈听到必然失落,免不了又是一大堆的唠叨。

“自己感觉啊,有没有希望上本二?”爸爸不死心,拼命的追问。

“除非超常发挥。”我清楚自己的水平,能考个本三就该偷笑了。

爸爸有些失望,像是核对过彩票后没有中奖的感觉,闪烁的眼神瞬间黯淡下来,这一切我看在眼里,心有些疼。

“好啦,说不定真的能超常发挥。快点回家吃饭吧,我准备了很多好吃的,今天是你的生日,又刚好考完,得好好庆祝。”妈妈拉着我的手,温暖而有力。

没错,那天是我十八岁的农历生日。

十八岁,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除了成年,没有更多的意义,那时候还不能理解“责任”这个词。

十八岁并不是我开心的理由,真正开心的是高中毕业,终于可以摆脱地狱般的生活,再也不用被压迫着学习,再也不用毫无止尽的补习,再也不用对着一叠又一叠的试卷发呆,再也不用为了每次月考的排名挨骂。这对我来说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我有种感觉,仿佛是从地狱走向天堂,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想象着未来的一切都将无比美好。

2

高考后的那半个月,日子过得无比舒坦,也无比平静。爸爸花了上万块,给我买了一台笔记本和一把最流行的半智能手机,还送我去驾校培训。爸爸给我的承诺是,如果我能考上厦大,就马上买我喜欢的笔记本和手机给我,然后送我去考驾照,附送一辆小车,让我自己开去上学。然而成绩还没出来,爸爸已经提前履行了大半的承诺,这令我感到心虚。

原来暴风雨前的平静是暗藏汹涌的,时候到了,恍如大难临头。发布成绩的那天,我看着爸爸无力和失望的眼神,心里有说不出的悲伤和不忍。当他的痛心转化成如吃了火药般的愤怒,最后向我大吼发泄时,我才明白,要一个父亲由期待变成失望以及忧心,几乎达到绝望,这种打击是多么的可怕!

这种心情就像一个沧桑的老农,18年前埋下了一颗种子,然后用心呵护、灌溉,精心照看了18年,期间无数次想象着它开花结果的美丽,可等到果实成熟的那天,当他怀着紧张和喜悦的心情去看望时,最终摆在他面前的只是又小又青涩的野果,任你揉几遍眼睛,也不会变成红苹果,真正的“恨铁不成钢”,大概就是这样的心酸吧。

从小到大,爸爸从来没有打过我,最多只是责骂。这一次,也没有例外,可我多么希望他动手。如果能让他发泄,我愿意用疼痛去换取。现实已是如此,他不高兴我也难受,他失望我更是内疚。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变得小心翼翼,深怕一不小心,又激起父亲的愤怒。高考过后,成绩是长辈们交谈的主要话题,知道某某某家的孩子考了高分,上了好学校,我就要多经受一次的责备,那一段时间,我简直恨透了‘别人家的孩子’。

高考失败的事实在父亲心里已经不单纯是一道砍,而是一堵几近无法翻越的城墙。

填完志愿等待录取通知书的那一段时间,我像极了一朵即将枯萎的花,有某种气息变成绳子一般勒着我的脖子,可以呼吸,却不得放松,不得释放。高考失利,让我像犯了弥天大罪一般,随时提心吊胆,仿佛随时都有可能被斩首示众。转机始于本三录取开始时,爸爸接到某所省内重点大学附属D学院的录取电话。

在这通录取电话之前,干爹建议爸爸不要让我去复读,如果不是高考发挥失常,就算再复读十年,也一样提高不到哪里去。以哥哥为例,原本很聪明的他,保送到市重点高中后开始上网吧、玩CS,荒废了学业,高考失利又复读一年,还是去仰恩读了预科,干爹告诉爸爸,直接多交钱去读预科比较保险。可是,那一年因为校主吴庆星先生过往,传言仰恩没有能力再招收预科生。

担忧一直持续到八月初的某一天,爸爸收到消息,仰恩的预科政策出来啦,他二话不说,马上奔赴仰恩为我报了名,填写了材料,交了五十元报名费,然后等待筛选录取。同在那天,爸爸接到了D学院的来电,确认我是否前往就读。我想,那是唯一让我欣慰的事,恰逢扩招,尽管我的成绩差本三线8分,但还是被录取了。

3

仰恩大学,传言是一所贵族学校,属于福建省内本二的民办大学,是全国第一所民办高校,也是全国民办大学中排名第一的高校,预科则是仰恩的一大特色。校主吴庆星先生是一位缅甸华侨,他投入巨资创办的仰恩大学办出了成绩和特色,得到了中央首长和省、市领导的重视和关注,因而得到教育部特批,可对成绩不足但第一志愿填报仰恩的学生开设班级,称为预科班。实际上就是多读一年,但不同于复读,因为无需参加高考,只要根据预科那年的期末成绩选择专业,然后在本校继续就读四年,毕业后颁发同样得到国家认可的本二学位证明。

爸爸征求我的意见,读D学院还是预科?我没有任何的犹豫,选择了前者,因为我不舍得让父母花那么多钱,按照预科的规定,基础赞助费4万,少本二线一分交一千,以我的分数算,那得交9万7,学费一年1万8,五年再9万,生活费不算,单单学费都近20万。重点是,网络上都在抨击预科生,还有那些不合理的校规以及破陋的宿舍条件,让我实在无法接受。

从小到大,我都没有选择人生的权利,包括象牙塔的选择,也毫不例外,金钱对于爸爸来说,怎配跟我的前程相提并论,他担忧的是仰恩预科并非有钱就能进,据闻曾经有人提了三十万现金,在学校苦守了三天,还是未能替自己的子女争取到一个名额。

等待录取的那些天,爸爸每天不停的打电话,找关系,他几乎动用了所有的人脉,花费了无数的精力,妈妈告诉我,好几个晚上,爸爸都辗转反侧睡不着,一心牵挂着我的未来。看着爸爸日渐憔悴,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痛。

就在爸爸为录取感到焦头烂额的时候,泉州新闻里一闪而过的人影瞬间给他带来了希望。

“这不是某某某的同学吗?”爸爸兴奋的对着妈妈说道,迅速拿起手机落实。

我不知道这是缘分,还是注定,爸爸真的通过一个电视画面争取到了预科名额,确定之后,爸爸比中了福彩还开心,可我感觉像是踩了大便一样,不仅嫌弃,而且忧虑,我该怎样去面对这坨臭熏熏的恶心物?百度贴吧上,对仰恩的各种抨击,让我心感不安,这一切已成为定局,录取通知书紧接而来,那是我曾经日期夜盼的以为会比结婚证书更漂亮的纸张,可惜它不是写着清华大学,不是写着北京大学,也不是写着厦门大学,而是,仰恩大学!

就这样,我莫名其妙的成了一名仰恩大学的准大学生,虽然心有不甘,却也无力反驳。

★高中毕业,终于可以剥离那种黑暗单调的日子,就像削一个青苹果,接下去尝到味道,才明白它也可以如此酸甜,更有味道。

★新的记忆起始于2006年的盛夏,家乡的景致都还在眼前,而我却要告别这里,前往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