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卫文化纵横
4021000000064

第64章 后记

窃以为,一个条顺码正的人,总是活在自己的回忆里,此乃个体意识中最为鲜活的形态,正所谓生命的本真、体悟和价值。我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始终奉行“敬上和下”信条,一生走来遇到许多贵人并得以辅佐:因出身寒门、父母勤劳善良而铸就了吃苦勤俭、执着向上的秉性;因妻子耿直贤惠、女儿有才孝顺而成就了幸福家道;因交好范家升、雍孝忠、张至忠、陈万平、严国璋、倪天福、谭学荣、刘新民、邵生荣、朱玉华等恩师而品学合格、低调做人;因仰仗柳富、苟鸿济、魏德元、何琮、周兴华、孟达中、王淑荣、李宗义、王建军、戴万忠、郭生岐、刘光普、王世才、吴占东、冯晓东、刘锦平、王有才、刘云、董玲、杜秀岚、张举、徐力群、马廷礼等领导奖掖而拥有工作平台、高调做事;因敢于担当、黾勉从事、私心不重而一直被同事们、朋友们所抬爱……回忆起来,心潮澎湃,岂止壮哉、美哉、乐哉?!至此,我不能不满怀感激之情鞠躬作揖。

地方文化研究是个大课题,很有搞头,也颇费周章。今生由文史工作起步便与文化结了缘,为政之余,孜孜以求,从未懈怠,得以涵润滋养。长期涉足地方文化领域,有着深厚文化情结,挚友俞学军、马建兴、靳万农再三撺掇,市委原常委、宣传部原部长杜秀岚点拨敦促,市长徐力群提出真知灼见、予以精心指导并鼎力帮助,便有了对家乡文化做个交代、对自己文化生涯画个句号的愿望。好在有10多年地方史志理论研究和编纂实践做底垫,还有近30年的资料积淀储备,加之几部着作问世,从而坚定了对中卫文化进行系统研究的信心。本课题于2009年仲秋确立,之后分别在中卫党校、宁夏党校做科研立项,遂动用各方面人文资源相协同,以时空为坐标,从理论、学术、实践诸层面展开,条分缕析,宏纤兼备,覆盖本行政区划版图,历时四年,五易其稿,经由李天柱、谭学荣、范敏、于建涛审校成书。其间,恰逢文体场馆、新党校项目工程建设,行政事务纷繁交错,时间总也不够用,本该精着详述,赶在退休之前定稿付梓,但鉴于身体和年龄因素,且应允向中卫建市十周年献礼,故再次标着劲儿与时间赛跑了一回。

记得上高中那会儿,班上一位政治老师很风趣地讲道:“你们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的人生就是填空题;现在好好学习,以后的人生就是选择题……”这似乎是一个哲学命题,莫测高深,当时不以为然。然而,时下人们普遍持有“人生如赛场”的朴素观点,即上半场按学历、职位、权力、业绩、薪金,比上升;下半场按血压、血脂、血糖、尿酸、胆固醇,比下降。上半场听命,顺势而为,做填空题;下半场认命,事在人为,做选择题。人生的辩证法同样告诫我们,既要学会做好填空题,又不得不做好选择题。我们常常对生活的艰辛与沉重心存痛感,当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和变形,平凡便一度成为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忽略了另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诚然,我的禀赋注定了我的人生追求在于上下顾盼,两场都赢,只因我们是不能输掉而又输不起的一代人。

成就此作,承蒙市委、政府关注,党校平台支撑,文坛同仁拥戴,妻女襄助内政,各界朋友给力,一并致谢。本书舛错缺憾不少,尤其在“文化艺术才俊”条目之下遗漏难免,敬请方家教正,以启后进。

范学灵

2014年4月10日于寓所博石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