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物流管理概论(第2版)
4020700000004

第4章 物流概论(1)

学习目标

理解物流的概念及作用。-识别物流的分类。

理解物流的特征。

掌握物流合理化的目标。

1物流概述

1.1.1物流的形成

人类社会由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构成,其中经济流通领域主要由供给与需求构成,人类社会经济的进步是供给与需求不断产生“新”的均衡。实现均衡的主要条件是商品交换,交换的要素主要由生产与消费构成。人类社会自开始生产与进行商品交换以来,就存在着与生产、消费相适应的流通活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与耗用往往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在产地消费的同时,人们需要将物品运至特定地点存储起来以供再生产、交换和消费。原始物流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技术、技能的局限性,物流活动处于分散无组织。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工业文明的兴起、社会化生产的出现,生产与消费的分离趋势不断扩大,流通的地位初见端倪,物流活动的发展越来越壮大、活跃。轮船、火车、汽车、飞机等运输工具的产生、仓储库房的使用、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物流活动的功能要素逐渐增多,政府与企业的重视形成了大量条件良好的交通网络与交通枢纽,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由此,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物流活动基本包括物品的运输、储存、搬运、分拣、包装、加工等过程。物流概念形成的过程如所示。

现代物流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源自于军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等盟军为保证作战的需要,围绕战争期间军需物资的供应建立了军事后勤部门,对军用物资的运输、补给、调配等进行全面管理,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资保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不仅是盟军在军事上的胜利,也是其军用物资物流系统的巨大成功。

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为实现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为追求越来越高的生产效率,促进社会化生产精细分工,使专门化生产程度越来越高,军事管理中的“后勤管理”方法被引入工业部门和商业部门,其范围涉及原材料的流通、分配、采购、运输与库存控制、储存、分销、顾客服务等方面。由于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西方掀起的放松管制和传统企业回归主业、集中力量于核心业务的呼声中,大量的专门从事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产生并发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电子商务,更为现代物流提供了新的挑战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物流企业是独立于生产领域之外,专门从事与商品流通有关的各种经济活动的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流企业的基本职能和任务是根据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以服务生产为目的,通过有计划的采购、销售、仓储、运输等经济活动,完成商品在生产单位之间及生产单位与消费者之间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实现,保证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具体来讲,物流企业是以物资流为主体功能,同时必须伴随着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这包括仓储业、运输业、批发业、连锁商业和外贸等行业。

物流的理解是多样的,但通俗的理解认为物流就是:适宜的供给者在适宜的时间、适宜的地点,以适宜的条件,将适宜的产品,以适宜的成本(采取适宜的方式提供给适宜的需求者。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发展的水平,物流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化,需要人们更深人、更规范、更细致的探讨,需要更多的有志之士不断完善和创新。物流学作为一门学科至今还是一个初见端倪并且没有被充分研究的新学科,它的各种属性、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特点、深层次含义及现实意义都需要有的。

由于现代物流产业本身蕴藏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因而今后国际上最有竞争优势的企业一定是具有物流优势的企业,一个具有物流优势的企业才有可能成为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

1.1.2物流概念的形成

物流活动有几千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有组织贸易的最早形式。然而,物流作为一门学问或一门学科却是在20世纪初才引起人们的关注,是从作为支持企业经营战略和提供时间、地点效用的手段用在农产品配送成本所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上开始的。

物流从字面理解就是“物资”的“流动”或“流通”,实际上物流概念中的“物”一般不仅指具有实体形态的物资材料、商品货物等,在商品经济形态下,商品物资的转移是商品交易的表现,也就是说,表面是商品物资的转移,实质是商务的操作过程与资金的转移。我们这里的“物流”X对象应该是包括了有实体形态的商品物资,还有相关的商务信息与对应的资金,以及包括货物代理和物流网络服务的物流服务。

“流”一般指流动,那么是在哪一个领域流动呢?如果仅仅认为是流通领域,即伴随商品交换而发生的移动,目卩是不够全面的,因为在生产领域中有物料按工艺流程发生移动,而在消费领域中也有物料按消费者生活需要发生移动,友卩商品的分拣、配送、用后回收等。当然这种流动或者说移动是有规律的,大致是经历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分另1J有批发商、零售商),然后到消费者及回流的过程。我们也把这个一环扣一环的过程称为“供应链”。因此,“物流”总的来说就是发生在供应链的物资流与相应的商务信息流和资金流。

物流(Logistics)的英语字面意义从属于军事范畴,即所谓的“后勤”。物流管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应用于企业管理,其初期的研究和传播附属于市场营销名下。“PhysicalDistribution”一词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从美国传人日本后,被直译成“物的流通”。1979年6月,我国物资工作者代表团赴日本参加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在考察报告中首次正规引用“物流”这一术语。1989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结束后,“物流”一词在我国才日益推广开来。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1962年对物流做了一个精要的概括:“所谓物流,即以最高效率和最大成本收益,满足顾客需要为目的,从商品的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对包括原材料、在制品、最终成品及其相关信息的流动与储存,进行设计、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我国国家标准中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结。

根据国家标准的物流定义(物流一方面具有自然属性,另一方面也具有社会属性。也就是说,物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二重性,这里包括商流所有权转移和物流的实体转移。根据定义,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这表明,物流是一种满足社会需求的活动,是一种经济活动。它同时也表明,不属于经济活动的物资实体流动,不属于物流范畴。物流包括空间、时间和形态性质三个方面的效用,而这些是通过物流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的。

1.1.3物流的作用与效用

1.物流的作用

随着消费者收人的增长,导致了产品和服务市场的增长。为了应对扩大的市场和快速增加的产品、服务所带来的挑战,企业在规模和复杂程度上都有所增大。产品从生产企业到消费者之间的价值链也逐渐细化,作为GDP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流影响着生产率、能源成本、利率、通货膨胀率等其他方面。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物流在经济中的显着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物流是商业的一个主要支出并与其他经济活动相互影响,例如物流对GDP的贡献率及物流支出占GDP的比例。因此,通过改变物流运作效率可以对整个经济做出重要贡献。

第二,物流服务于许多经济交易活动,它实质上是所有商品和服务交易中的一个重要活动。从系统角度理解这个作用,如果商品没有及时到达,客户就无法购买。如果商品没有在适宜的条件下到达适宜的地点,交易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2.物流的效用

(1)物流导致竞争优势。一个组织的中心目标是长期赢利能力最大化,或者在公共部门和非营利部门有效地分配预算。企业通过建立市场营销理念,实施营销组合来满足顾客需求。对许多组织而言,客户服务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通过调整客户服务水平以满足顾客的期望和购买愿望,组织可以同时改进客户服务水平和降低成本。组织必须考虑物流因素的作用及它们对客户服务的影响,即运用总成本概念。一旦结合了采用和实施诸如供应链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准时制和快速反应、企业资源计划等技术及各种管理策略所带来的运作效率和效,就产生和竞势。

(2)时间效用。时间效用是在需要物品时拥有物品所产生的价值,或者是使某件事物在适宜的时间被得到而创造的价值。例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拥有生产所需的所有原材料可以保证生产的连续性,以避免生产停顿造成的损失。对消费者而言,利用物流的仓储保管可以使食品等生活用品满足消费者不间断的需求。

(3)地点效用(也称空间效用)。地点效用是在物品需要的地点拥有它所产生的价值,即通过使产品可在适宜的地点被适宜的消费者购买或消费而为产品创造或增加的价值。如果消费者所需的产品在运输途中、在仓库里或在其他不易被消费者购买或消费的地点,就不会对此消费者产生任何地点效用。没有物流所提供的地点效用,客户就得不到满足。

(4)形式效用。形式效用是创造商品或服务的过程,或者是把它组成适当的形式供客户使用。例如某制造商将不属于自己生产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组成新的商品,形式效用就形成了。这是生产或运作过程的一部分。

(5)拥有效用。拥有效用是人们实际拥有特定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即通过允许顾客拥有产品而附加给产品的价值。拥有效用不是物流的结果,而是提供信贷、数量折扣和延期付款而使顾客得以取得产品拥有权的结果。物流与营销过程以拥有效果而告终。

(6)无形资产效用。一个具有效益和效率的物流系统相当于无形资产,因为物流的能力很难被组织的竞争对手轻易复制。如果企业能够迅速地以低价向客户提供产品,它就能取得超过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的优势。作为物流效率的结果,企业能够以较低的价格销售产品,或者提供更高的客户服务水平,从而创造商誉,这从理论上可以看作是无形资产。

(7)品种效用。品种效用表现为通过物流过程中的劳动克服商品生产和消费品种方面的不一致。因为无论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消费者需要的是多种多样的商品,而专业化生产使某一生产厂家所提供的商品具有单一性,物流则可以集中多家生产商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这方面的劳动投人表现为商品品种效用的增力口。

(8)批量效用。批量效用表现为通过物流过程中的劳动克服生产和消费批量的不一致。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重要方式是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而很多时候消费的需求量都是很有限的。商品流通中所消耗劳动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将生产的大批量分割成最终的小批量需求,在此表现为由整到散的分流过程;反过来的情况也同样存在,目卩生产尤其是工业化社会中无论生产资料的生产,还是生活资料的生产都呈现出一种趋势,即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这种生产方式与大批量流水生产共同存在。所以,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虽然生产批量较小,而需求则是大量集中的。这时物流中的劳动就要用于将分散的货源加以集中,从而表现为从散到整的集流过程。所有这方面投人的劳动成果都表现为批量效用。

(9)信息效用。信息效用表现为物流企业要收集大量的信息,友卩买卖双方的信息、产品说明和使用情况、发展情况、用户的意见、供求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等,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过滤、筛选、整理、分析,总结规律,发现问题,同时指导自己的工作,也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供求方,成种的用。

(10)规避风险效用。风险效用表现为商品流通过程中存在和隐藏着许多风险,如质量风险、信贷风险、政策风险、规模风险、财务风险等,让商品流通双方谁来承担这些风险责任可能都会是一种讨价还价的“扯皮”过程,会极大地增加交易费用,甚至阻碍商品流通的真正完成。由专业物流企业来承担这些风险无疑会极大地提高供求双方的信心,同时加快流通和再生产的过程。

1.1.4物流的价值

1.物流的宏观价值

(1)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之一。这是就物流对国民经济的动脉作用而言的。物流通过不断输送各种物质产品,使生产者不断获得原材料、燃料,以保证生产过程的正常,同时又不断将产品运送给不同需要者,以使这些需要者的生产、生活得以正常进行。这些互相依赖的存在是靠物流来维系的,国民经济因此才得以成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整体。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资源配置不仅要解决生产关系问题,而且必须解决资源的实际运达问题,物流正是保证资源配置最终实现的重要环节。物流还以其本身的宏观效益支持国民经济的运行,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结构,促使其优化。

(2)物流是企业生产的前提保证。从企业这一微观角度来看,物流对企业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物流为企业创造经营的外部环境。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转必须有这样一个外部条件:一方面要保证按企业生产计划和生产节奏提供和运达原材料、燃料、零部件;另一方面,要将产品和制成品不断运离企业。这个最基本的外部环境正是要依靠物流及有关的其他活动创造和供的。

②物流是企业生产运行的保证。企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衔接性靠生产工艺中不断的物流活动,有时候生产过程本身便和物流活动结合在一起,物流的支持保证作用是不可或的。

③物流是发展企业的重要支撑力量。企业的发展靠质量、产品和效益,物流作为全面质量的一环,是接近用户阶段的质量保证手段。更重要的是,根据“第三利润源”的理论,物流通过降低成本,间接增加企业利润,通过改进物流直接取得效益,这些都会有效地促进业的。

总之,物流不论对国民经济的全体,还是对国民经济的基础——企业,都起着非常重要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