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物流管理概论(第2版)
4020700000036

第36章 第三方物流(1)

学习目标

理解第三方物流的含义!

理解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模式。

掌握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内容。

了解第四方物流的特征。

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而且第三方物流的占有率与物流业的水平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相关性。从西方国家物流业的发展过程分析可以证明,独立的第三方物流至少占社会的50%时,物流产业才能形成。因此,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程度反映和体现着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9.1第三方物流概述

9.1第三方物流产生的原因及其概念与特征

1.第三方物流产生的原因

第三方物流产生的原因女下所述。

(1)第三方物流产生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在Out-sourcing等新型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各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力,而将企业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到其核心业务上去,寻求社会化分工协作带来的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导致许多非核心业务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其中包括物流业。将物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负责,可降低物流成本,完善物流活动的服务功仓。

(2)第三方物流的产生是新型管理理念的要求。进人20世纪90年代后,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与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推动着管理技术和思想的迅速更新。由此产生了供应链!虚拟企业等一系列强调外部协调和合作的新型管理理念,既增加了物流活动的复杂性,又对物流活动提出了零库存、准时制、快速反应、有效的顾客反应等更高的要求,使一般企业很难承担此类业务,由此产生了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第三方物流的思想正是为满足这种需求而产生的。它的出现一方面迎合了个性需求时代企业间专业合作(资源配置)不断变化的要求,另一方面实现了进出物流的整合,提高了物流服务质量,加强了对供应链的全面控制和协调,促进供应链达到整体最佳性。

(3)改善物流与强化竞争力相结合意识的萌芽。物流研究与物流实践经历了成本导向、利润导向、竞争力导向等几个阶段。将物流改善与竞争力提高的目标相结合是物流理论与技术成熟的标志。这是第三方物流概念出现的逻辑基础。

(4)物流领域的竞争激化导致综合物流业务的发展。随着经济自由化和贸易全球化的发展,物流领域的政策不断放宽,同时也导致物流企业自身竞争的激化。物流企业不断地拓展服务内涵和外延,从而导致第三方物流的出现。这是第三方物流概念出现的历史基础。

2.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3PL/TPL),在国外又称为契约物流(ContractLogistics),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欧美发达国家出现的概念。我国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X(第三方物流所下的定义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根据定义,第三方物流主要由以下两个要件构成。第一,主体要件。即在主体上是指“第三方”,表明第三方物流是独立的第三方企业,而不是依附于供方或需方等任何一方的非独立性经济组织。第二,行为要件。即在行为上是指“物流”,表明第三方物流从事的是现代物流活动,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运输、仓储等。

也有人认为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源自于管理学中的Out-souring。Out-souring意指企业动态地配置自身和其他企业的功能和服务,利用外部的资源为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服务。将Out-souring引人物流管理领域,就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因此第三方物流又叫合同制物流(ContractLogistics)。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其前身一般是运输业、仓储业等从事物流活动及相关的行业。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在委托方物流需求的推动下,从简单的存储、运输等单项活动转为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务,其中包括物流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设计和建议最优物流方案及物流全程的信息搜集、管理等。

3.第三方物流的特征

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以下特征:整合超过一个物流功能的活动,通常为客户提供两项以上物流功能的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通常不会代替客户做存货管理,仓储不等于存货管理;为客户提供服务所使用的物流设备通常是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所控制,即使这些资产不隶属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本身;具备全面的物流服务能力;附力卩价值的提供等。

9.2第三方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比较

物流服务商的基本理论

1)物流服务商应具备的条件

(1)具有经营管理机构。物流服务商(即开展物流服务的企业、机构)必须具有经营管理的组织机构、业务章程和企业法人资格’以使其能够与客户方签订物流服务合同。

(2)能独立签发物流服务单证。同客户方签订合同后,从客户方手中接收货物,即能签发自己的物流服务单证,以证明合同的执行和接收货物并开始对货物负责任。为确保该单证作为有价证券的流通性,物流服务商必须在承担相关物流服务中具备一定的资信,尤其是针对大客户或国际物流服务而言。

(3)具有与经营能力相适应的自有资金。在涉及综合物流服务,甚至国际综合物流服务时,物流服务商要完成或组织完成全程服务,并对服务全程中的货物遗失、损害和延误运输负责,因此其必须具有开展业务所需的流动资金和足够的承担风险能力。

(4)具有承担物流服务合同义务的能力。物流服务商必须承担物流合同中规定的与物流服务功能和其他服务有关的责任,并保证把货物交给物流服务单证的持有人或单证中指定的收货人。因此,其必须具有与合同要求相适应的,能承担上述责任的技术能力,尤其是针对要求更高、更全面的国际商户和大客户。

2)物流服务商的经营方式

(1)企业独立经营型。在物流服务中,实施单一物流服务的企业几乎全部是独立经营型的;而实施综合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尽管从总体上讲是独立经营,但内部各环节则相当复杂,尤其在涉及仓储、运输、联运,甚至是国际联运的情况时。一般在后一类情况下,企业在服务全程的两端及中间各转接点处均设有自己的子公司或办事处等形式的派出机构或分支机构,作为全权代表处理揽货,交接货,订立运输合同协议,处理有关服务业务等运输和衔接中所需要的一系列事务。

(2)大企业联营型。涉及综合的跨地区或跨国的物流服务时,各物流服务企业往往采用这种形式,目卩采用位于服务全程两端的地区或国家的两个(或几个)类似的企业联合经营的方式。联合的双方互为合作人,分别在各自的地区或国家内开展业务活动,揽到货物后,按货物的流向及运输区段划分双方应承担的工作。

(3)代理方式。此种方式与第二种类型的适用情况相似,即在服务全程的两端和中间各衔接地点委托外地区或国外同行作为物流服务代理,办理或代为安排全程服务中的分运工作和交接货物,签发或回收联运单证,制作有关单证,处理交换信息,代收、支付费用和处理货运事故或纠纷等。这种代理关系可以是相互的,也可以是单方面的。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由物流服务商向代理人支付代理费用,不存在分享利润、分摊亏损。

2.第三方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

93第三方物流对物流中心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我国发展物流业已成当务之急。第三方物流概念的出现,为生产经营者提供了开放的、良好的物流服务体系,也为物流中心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即通过物流活动的管理和组织,将物流服务作为一种资源提供给需要的企业。

第三方物流为物流中心带来新的机遇

(1)物流需求的产生为物流中心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企业的物流服务需求是物流中心提供物流服务的基础。Out-souring等管理理念的应用,会使更多企业接受和应用第三方物流。过去,流通企业常直接进行贸易活动,与生产经营企业共同分享商品利润,容易同生产经营企业产生利益矛盾。一旦条件允许,生产经营企业就跳过流通企业直接进行交易。表面上看生产经营企业可从中收回一部分利润,实际上这些企业付出的物流成本之高难以计数。第三方物流概念的出现,使企业从大而全的误区中解脱出来,寻求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其物流活动,由此产生了物流服务需求。物流中心以其专业化的管理、优良的设施设备、高效的服务成为满足需求的首选企业。

(2)高品质的物流服务为物流中心带来更多机遇。当生产经营企业产生物流服务需求时,物流中心应迅速准确地提供物流的设计、管理、组织、协调、实施、沟通等第三方物流服务。此时物流中心与生产经营企业共同分享的乃是第三方物流服务所带来的物流成本节约的一部分,易与生产企业达成共识和合作,而良好的共识和合作则是形成供应链并保证供应链高效工作的首要条件。满意的物流服务供给,会促进更多物流需求的产生,这是一个良性的。

(3)信息技术及供应链理论的应用,将为第三方物流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作为第三方,需与委托方和相关方面保持密切联系,共享需求和物流信息。高科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其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供应链理论的推广,使接受物流服务的各方都认识到第三方物流带来的好处,同时认识到协调和合作的重要性,支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2.第三方物流使物流中心面临新的挑战

作为物流服务的提供者,物流中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在思想认识上,与第三方物流概念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以往的物流,主要强调通过内部信息的利用和共享,达成高效的物流,赚取利润。而第三方物流,则更强调提供最有利于用户的服务,强调与供应链中其他成员的联系和合作,认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利润来自于委托物流成本节约的一部分,两者间的利益是一致的。目前大多数物流企业还没有形成这样的管理策略,在认识上还没有意识到第三方物流或合同制物流应该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同时生产经营企业的管理人员也没有充分认识到Out-sourcing管理策略对于改善其物流系统、提高其竞争力的重要意义。

(2)人员素质上,物流业将朝着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第三方物流也是高新技术支持下的管理策略,它要求物流工作人员掌握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自动化技术,掌握物流优化管理理论与方法。但是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难以达到第三方物流概念要求的提供综合物流业务的要求。同时生产经营企业的管理人员也还缺乏有关实施Out-sourcing策略的业务素质。

(3)硬件设施设备方面,我国物流中心的设施设备普遍比较落后,未达到第三方物流的条件。智能化、自动化仓库还比较少,仓储运输系统的整合效能比较低,尤其是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还不能保证随时随地地资产可见,也不能形成对物流服务需求全面及时的了解,更难以达到对物流过程的合理、有效地控制,难以满足货主企业的要求。

(4)管理水平上,第三方物流不但对物流企业管理自身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还要求企业有在复杂情况下(兼顾多方需求)的管理和协调能力。而我国的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经验管理、粗放管理阶段,未能解决好先进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的实际应用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设备等条件的落后,致使管理水平难以上台阶。

(5)信息技术上,第三方物流要求能及时获取各成员的信息,适时和适量地安排供应和存货。我国的网络普及情况较差,EDI技术还很落后,难以实现不同计算机系统之间数据的传递和交换,将影响物流中心与用户各方的沟通和协作,阻碍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

9.2.1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模式

传统外包型物流运作模式

简单普通的物流运作模式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独立承包一家或多家生产商或经销商的部分或全部物流业务。

企业外包物流业务,降低了库存,甚至达到“零库存”,节约物流成本,同时可精简部门,集中资金、设备于核心业务,提高企业竞争力。第三方物流企业各自以契约形式与客户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保证了自己稳定的业务量,避免了设备闲置。这种模式以生产商或经销商为中心,第三方物流企业几乎不需专门添置设备和业务训练,管理过程简单。订单由产销双方完成,第三方物流只完成承包服务,不介人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计划。

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业务就是这种模式,实际上这种方式比传统的运输、仓储业并没有走多远。这种方式以生产商或经销商为中心,与第三方物流之间缺少协作,没有实现资源更大范围的优化。这种模式最大的缺陷是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之间缺少沟通的信息平台,会造成生产的盲目和运力的浪费或不足,以及库存结构的不合理。而且据统计,目前物流市场以分包为主,总代理比例较少,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2.战略联盟型物流运作模式

第二种就是第三方物流,包括运输、仓储、信息经营者等,以契约形式结成战略联盟,内部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相互间协作,形成第三方物流网络系统。联盟可包括多家同地和异地的各类运输企业、场站、仓储经营者。理论上联盟规模越大,可获得的总体效益就越大。信息处理方面,可以共同租用某信息经营商的信息平台,由信息经营商负责收集处理信息,也可连接联盟内部各成员的共享数据库(技术上已可实现)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沟通。目前我国的一些电子商务网站普遍采用这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