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物流管理概论(第2版)
4020700000023

第23章 流通加工、包装与装卸搬运(4)

(3)专业化原则。专业化原则是指尽可能采用专门的工艺、专用的设备进行货物的装卸、搬运和储存。现代化的装卸搬运设备以专业、大型、高效为特征,在一定时期内,专业化到什么程度,要看生产发展的需要与组织协作的可能而定。专业化要符合大批量、专业程度高、效率高的原贝1。

(4)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是指采用的工艺方案或者装卸搬运设备应尽可能地能运用于不同种类货物的装卸搬运作业。在决定采用专业化系统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在不影响专业化效率、不过高增加费用条件下扩大专业化系统适应性的补充措施,针对不同的货物采用相应的专用设备。

(5)标准化原则。标准化原则是指在选择装卸搬运工艺方案及装卸搬运设备时,应尽可能采用标准化的成熟方案和设备系列,以及标准化的货物单元。标准化既指设备设计制造的标准化,也指装卸搬运作业的标准化。前者通过标准化可以减少备件,从而降低成本,后者则可以提高工人操作的熟练程度。

(6)充分利用空间的原则。充分利用空间的原则是指在不影响作业有效性的前提下,货物堆存应充分利用库场允许的空间高度。库场高度的充分利用可以节约很多场地投资费用,但往往是以允许实现的客观条件为前提,且又常常以作业的不方便和装卸搬运费用的增加为代价,因此合理的库场堆存高度应在科学论证后予以确定。

3)工艺布置与流程方面

(1)减少作业数原则。减少作业数原则是指在实现同样作业需求的前提下,应采用工序数尽可能少的作业方案。

(2)直线原则。直线原则是指港站和库场物流路线设计应尽可能走直线,以缩短货物位移的空间和时间。货物装卸搬运的经济效果随着工艺流程中迂回和垂直运动的减少而提高。

(3)作业线各环节相互协调原则。作业线各环节相互协调原则是指组成装卸搬运作业线的前后工序的作业能力应该平衡。装卸搬运作业线是各作业环节的有机组成,只有各环节相互协调,才能使整条作业线产生预期的效果。

(4)保证运输工具高效作业原则。保证运输工具高效作业原则是指装卸搬运作业线的工艺设计应保证运输工具和车辆的装卸搬运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以缩短车船在港、站、场停留时间。

(5)防止工艺中断原则。防止工艺中断原则是指装卸搬运工艺设计应保证防止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物流的不合理中断和运输工具的不合理等待。

(6)灵活性原则。灵活性原则是指工艺流程中物料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按照一定的操作过程进行装卸搬运。灵活性原则对皮带机工艺流程特别重要,具有灵活性的皮带机工艺流程可以使由于某一部分机械发生故障或需要检修而造成的影响限制到最低程度。

4)作业方面

(1)扩大单元原则。扩大单元原则是指在装卸搬运工艺选择时,应尽可能扩大货物一次装卸、搬运和储存的单元(重量和尺寸),以提高装卸搬运作业的效率。

(2)提高机动性原则。提高机动性原则是指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尽可能提高货物从静止状态转变为流动状态的容易程度。

(3)利用重力原则。利用重力原则是指在装卸搬运作业中,凡能利用重力运移货物的要尽可f旨利用。

(4)利用工具原则。利用工具原则是指尽可能使用既有利于操作安全、简便,又能充分利用装卸搬运、搬运设备能力的工具,以提高装卸、搬运的作业效率。

(5)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原则。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原则是指通过合理的生产组织和工艺设计,使装卸搬运设备在既定的技术性能条件下发挥其潜在的效能。任何装卸搬运机械都有充生产力的。

(6)人、机作业时间充分利用原则。人、机作业时间充分利用原则是指通过合理的作业安排,使作业线上的人力和设备都得到充分的利用,消除闲置和浪费。

5)方面

(1)系统评估原则。系统评估原则是指对装卸搬运工艺方案的评价应从与港站作业相关的整个大系统(由运输工具、运输成本、港站装卸搬运成本及货物在港站费用等方面构成)的经济性来考虑。先进的工艺要能在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发挥作用,那就要求不但在技术上是先进的,而且要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2)规模效益原则。规模效益原则是指装卸搬运工艺方案的选择应有利于形成一个合理规模的装卸搬运作业能力,以利于获得规模经济上的效益。同一工艺流程,当装卸搬运量增加的时候,装卸搬运成本就可能下降,增加装卸搬运量以降低成本是港站经营扭亏增盈或获取更大利润的重要手段。

上述原则并不是绝对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对一个具体工艺流程来说,究竟应主要体现些原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尽管如此,由于这些原则揭示了装卸搬运工艺合理化规律的方向,其价值是不容置疑的。

2.装卸搬运合理化的途径

装卸作业合理化是装卸搬运管理的一个难点,也是最富仓造性的、重要的管理活动。要实现装卸搬运的合理化,必须先进行物料流转的分析。通过物料流转分析,可以确知装卸物资的种类和数量,装卸作业所服务的职能对装卸作业的频率、连续性、机动性等方面的要求,装卸作业的起讫点及空间限制,不同作业的次序,等等。然后可以根据分析结果运用物资流转图等表格,以及线性规划、统筹性、排队论等数学方法,综合比较可以选用的不同方法和设施,求出最佳的决策方法。

1)装卸搬运作业合理化的一般标准

在比较选择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标准。

(1)装卸搬运次数最少,尽可能不搬运物资。

(2)尽量减少人工搬运,尽可能以物料的移动来代替人的移动,装载单位的尺寸及重量尽可能大,尽可能利用物料的重力作用。

(3)装卸搬运距离最短,尤其是对于体积、重量较大、搬运频繁的物品。

(4)各作业环节衔接顺畅。通过减少交接时间,尽可能使人员、设备的等待、闲置时间最短。尽可能利用流水线作业。

(5)库存物资的装卸搬运活性指数较高、可移动性强。

(6)尽可能利用租赁设备、搬运公司的服务来代替自购设备。

2)实现装卸搬运合理化的一般途径

(1)根据装卸搬运货物的特点,合理选择装卸搬运工具。装卸机械的选择,应本着经济合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总要求。在选择装卸机械时,由于生产发展水平的制约及作业现场物流量的需要,应力求做到机械的作业能力与现场作业量之间形成最佳的配合状态。机械的作业能力达不到现场作业的要求时,物流受阻;当超过现场作业的要求时,生产能力过剩,机械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超过的越多,经济损失也就越大。

影响物流现场装卸作业量的因素很多,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吞吐量。无论是车站、码头、仓库等各种物流作业现场,吞吐量都是装卸作业量核定的最基本因素。

②堆码、搬运作业量。由于货场的调整、保管的需要、发运变化等因素,往往必须对物资进行必要的搬运、堆码作业。搬运、堆码的次数越多,装卸作业量也就随之增大。这部卸业、接于。

③装卸搬运作业的高峰量。由于装卸机械在使用上可能发生忙闲程度的不同,为了能适应装卸作业现场可能出现的高峰区,机械作业能力应对此有必要的、充分的准备。

(2)合理规划装卸搬运线路,缩短装卸搬运距离。缩短装卸搬运距离是装卸搬运合理化的主要目标。其效果是节省劳动消耗、缩短搬运时间、减少搬运中的损耗。影响搬运距离的主要因素是工厂和物流据点的平面布局与作业组织工作水平。

①工厂、物流据点的平面布局对搬运距离的影响。如果车间、库房、堆场、铁路专用线、主要通路的位置和相互关系处理得好,物流顺畅、便捷,就会缩短总的搬运距离,否则就会加大搬运距离。从图5-1中可以看出,某厂的各种仓库都靠近厂内主要通道,原材料库靠近用料车间,燃料厂靠近锅炉房,半成品库和成品库与装配车间相邻,这些都有利于缩短搬运距离。

②作业组织工作水平对搬运距离的影响。在平面布局一定的情况下,组织工作水平的高低是决定搬运距离的主要因素。如果X对库房、堆场的分配合理,X对货物在库房内、堆场内的布局合理,对收货、发货时专用线通道及货位的确定合理,都能缩短搬运距离。否则,就会增加搬运距离。

⑶选择适当的装卸搬运作业方式。例如,单位装载方式(UnitLoadSystem)、集装箱、托盘方式等。单位装载方式可以把许多种单件的商品集中起来放置在托盘上进行一系列的搬运、储存、装卸等作业活动,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装卸的效率,减少装卸活动所造成的损失,节省包装的费用,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3)提高装卸搬运货物的活性指数,增加装卸搬运货物的移动性。装卸搬运的物料处于什么状态,与装卸搬运作业效率关系较大。为了便于装卸搬运,总是期望物料处于最容易被移动的状态。物料被移动的难易程度,称为活性。装卸搬运活性指数是表示货物装卸搬运难易程度的一项指标。

(4)实现装卸作业省力化。实现装卸省力化,我国在许多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利用物体本身的重力。任何被移动的物体都会产生一定的重力,重力对物料的移动是一个不利因素,但可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可将重力转变为促使物料移动的动力。例如对火车、汽车进行卸车时,利用力学原理,使用滑板、滑槽等,靠货物在斜面上产生的水平分力是从高处降到低处,并产生一定的水平位移,完成货物的卸车作业。为了减少业面的摩擦阻力,应选用摩擦系数小的光滑斜面,或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采用安装了滚轮、李昆柱或滚动轴承的斜面,并通过调节斜面的倾角,控制货物的下滑速度。这种方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不消耗能源,可大大减轻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达到省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