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你不必完美
4018800000006

第6章 人生如茶

王锋

中国传统一遍茶,共九泡,如人的一生。前三泡,酸甜苦辣麻,五味俱全,如四处冲闯的少年,虽血气方刚,但懵懵懂懂。中间三泡,经过沸水的冲洗和拨理,祛除了杂异,如一个品行端庄的中年人,正气凛然,精神饱满,涵养丰厚。后三泡,茶叶渐渐体衰肉败,汤汁淡然无味;如清心寡欲的老年人,慢慢走完自己的一生,而晚节尚好。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中国人的开门七件事,茶事与他事,举案齐眉,无足轻重;“早上茶一杯,胜似吃雄鸡,清早一杯茶,赛过吃鱼虾”,它道破了喝茶的习俗、营养和保健等诸多的因素。在行文时,思路堵塞,立意不定,喝茶方能“味击诗魔乱,香搜睡思轻”,茶帮人清心,助人明志,使人才思敏捷。需提神解困,就找茶,要宽怀豁达,也靠茶:“昏昏嗜睡翁,唤起风洒面。亦有不平心,尽从毛孔散”。茶,就这样扎实地铺陈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节奏里,不是巧立名目,是不解之缘。

缘于茶,中国成为一个茶国;缘于茶,我成为一个茶人。

我身上越来越重的茶气,缘于姥姥。我的孩提时代,在姥姥身边度过,喝茶是她重要的休闲,她眯着眼,啜着嘬着,瘾入至深。我玩得大汗淋淋地回到家时,看见她蓄在杯子里的茶,就端起杯子“咣当咣当”地一口气喝完。她一边用毛巾给我擦汗一边大声呵责:“慢点慢点,别呛着了!”青年时代,我结识了一位满腹经纶的王姓茶友,两人在一起煮茶论道,粗饮细品,常至深夜,这段交往加强了我对茶的感情。凭着学到的茶识,我喝绿茶和红茶,用玻璃器和瓷器冲泡,既饮也品;偶得铁观音,也当绿茶、红茶喝,不究方法。1994年夏天的午后,我在朋友的茶店里喝上了铁观音,从此,改变了我的喝茶习惯和观念。铁观音,属于前发酵的乌龙茶,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它不像性情柔嫩脆弱的绿茶那样,经不起开水的撩拨,也不像性情沉着稳定的红茶,不但经久耐烫,而且任意煎熬,声色不露。它后劲十足,全靠开水来冲洗杂味、提取精华、纯正汤味、保持营养;它在泡制过程中,性情随温而变随时在变,且变化无常。回忆它的秀美之质、澄明之汤、和畅之味和隽永之韵,似入仙境,令我折服。

我逆“茶”而上,追寻仙踪。福建安溪,笼罩在绿烟翠岚中,堪称茶中之国,声名远扬,因产铁观音、佛手、白芽奇兰、本山、黄和毛蟹等多种乌龙茶而著称为“中国茶都”。冠于乌龙茶之首的铁观音,不但成了安溪的代称,还成了“茶都”的“镇殿之宝”。茶都逢春,盎然春意。茶店逢客,洋溢春情,必有茶师轻车熟路的茶术演艺,得到茶客赏心悦目的品赞。茶师从茶具摆置、点火沸水,到清洁茶具、候汤敬客,一套路数,在酥手兰指间,行云流水,毫不迟疑,教我咋舌。它的具体细节是洗杯、落茶、冲茶、刮沫、倒茶、点茶、看茶和喝茶。

你瞧,洗杯这等俗事,被雅唤为“白鹤沐浴”;以茶匙取茶放往杯里,叫落茶,借题发挥以“乌龙入宫”;冲茶,提壶冲水,大动作夸张,曰以“悬壶高冲”;茶泡湿后,去除汤面乳泡,叫刮沫,小动作含蓄,曰以“春风拂面”;倒茶,突出的是连贯性动作,曰以“祥龙行雨”;点茶,紧接在“祥龙行雨”后,主人将公倒杯中剩余的汤汁,均匀地分入客杯,以示宾主之间和宾客之间的平等,曰以“凤凰点头”;看茶,如赏阅鬓插兰花的美人,曰以“赏色闻香”;喝茶,茶香盈鼻,茶汤通透,体现出自然情怀,曰以“品啜甘露”。铁观音,在前发酵的准备工艺里,就为后泡制的必然结果,留下了无形的宽广的发挥空间和联想空间,它泡制程序的细节,具有操作性和专业性,也正是它的操作性和专业性,科学地把潜藏在茶中的滋味提纯出来,使喝者神清气爽。这是我对铁观音的认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中国传统讲究“一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这好像都在茶的本身,锦上添花,而我将它作了变通,强调了意义的延伸和引申:一遍茶,共九泡,九九归一;九为多为大,如人的一生。前三泡,酸甜苦辣麻,五味俱全,气息杂多,没有茶的纯正品质;如四处冲闯的少年,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蛮劲,虽血气方刚,但懵懵懂懂。

中间三泡,经过沸水的冲洗和拨理,祛除了杂异,茶纯正的颜色、气息和味道全部出来了,荡气回甘;如一个品行端庄的中年人,正气凛然,精神饱满,涵养丰厚。后三泡,茶叶渐渐体衰肉败,汤汁淡然无味;如清心寡欲的老年人,慢慢走完自己的一生,而晚节尚好。任何事物都有隐喻性和象征性,都是最大程度地从各方面各角度对人生进行隐喻和象征,关照人生不同的境遇和异样的况味,喝茶也是被隐喻和象征过的人生。

人生如茶。王蒙说:“茶是魂,是韵,是趣味,是机智,也是微笑与漂移,舞蹈与飞升,嗜茶者多半是好相处的人。”我以人生当茶喝,因茶制宜,专心泡制,细心品味,静心透悟。一泡50秒,二泡60秒,三泡55秒;四泡55秒,五泡60秒,六泡55秒;七泡40秒,八泡50秒,九泡40秒或30秒……每泡之间,都要掌握最佳火候和精确的时间,才能将茶泡制得滋味纯正,它的细节决定它的成功。不然,茶汤老硬苦涩,就无法品喝,它的细节决定它的失败。对每一泡火候和时间的把握,就是对人生不同阶段的考量和审视,马虎不得。

九泡过后,小悟在先:覆杯看茶底,可见叶体完整丰厚,绿叶红边,梗脉连理,韧性充足,水分充盈,如一块碧玉,剔透含光。这就是铁观音,是它在大自然中的原形,通过人的矫揉造作和主观附加,它干枯失色,扭曲变形,最终,它还是依靠自身的本质力量,借以水的灵性,向自己的前世回归,活物生香,它完全是“物质不灭”的彰显。大悟在后:清洗茶具,品喝倒在茶盅里的清水,啜一小口打散在舌苔,感到茶香依旧不减;啜第二口时,就感到缭绕在唇齿间的茶香,满口飘动;第三口深咽,顿感一股香流,沁人心脾,继而从内往外涌动,整个人就蒙翳在茶云茶雾里了,隽永空灵,就像茶叶的原身,生长在云飞雾绕的山中。这“无中生有”的滋味,是显灵返真的茶魂茶韵,比先前喝的茶汤还要通心透肺,乃“茶人合一”了。悟到了“人中有茶,茶中有人”的真意,也就悟到了“有在无中,无在有中”的境界,只要心中有茶,喝什么都是茶:“有就是无,无就是有”。这个境界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可以融会贯通到其他事物,犹如“纸上无竹,胸有成竹”、“手中无剑,剑在心中”和“世间无佛,佛在心中”等境界,都套用这个根本,以此为高。高度集中的事物都往返演绎“从有中去,在无中来”的过程。也是我“闻茶香、观茶色、品茶味、悟茶理、知茶性、谙茶道”的过程,还是我感受人生的过程。经过这个感性与理性的交融,才能叫真正意义上的喝“茶”。

茶,不过是人生的载体,思维的载体。

最喜欢宋朝诗人杜耒这首缘茶而生的《寒夜》:“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它不光渲染平常人当下以茶迎客的盛情和深厚的文学意境,而且有思辨的哲学原理:“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思维上的互补作用,同曲异工,是人生处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时的豁然开朗。它主要利用“静止与运动”和“感性与理性”的原理,消解思维僵化所带来的行动滞缓乃至挫折和失败,指引人生成功。用这种睿智的思辨方法对待人生,人生会丰富多彩,胸怀会安静宽广。

感谢茶,良师益友,夯实了我的人生和思考人生的基础。

人生如茶,由此而来,以此作罢。

作者简介

王锋,新疆人,18岁在文学刊物上发表诗歌,著有叙事长诗《亡神》,长诗自选集《塔克拉玛干的心旅》,短诗集《怒放在高处的新疆》、《沉浮的大盆地》等。

其作品《人生如茶》获第四届老舍散文奖。

【心香一瓣】

品茶品出人生的大道理,是这篇文章的最大贡献。其实我们做每件事,只要用心去做,用心去想,同样也能得到不错的领悟。

不信,你试试看,喝一杯水,你照样能喝出不少做人的道理出来。比如君子之交淡如水,比如运动是生命之本。对吧?

作者感悟到泡茶九泡象征着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时代冲天干劲,中年淡定从容,老年叶落归根,当然非常有启迪价值。但我们想告诉大家,不必违背生命中的天性,少年时多尝试,多向困难冲锋,不用怕被人嘲笑莽撞,别怕犯错,只要不迷路就好。毕竟,生命的滋味还得靠自己尝试和积累才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