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参政党建设
3992700000026

第26章 多党合作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4)

政治参与是指社会成员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对与其利益相关的政治活动施加影响的活动,其目的是使自身的利益在公共政策中得到最大的满足。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畅通和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使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合理愿望和要求得到充分反映和实现,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坚持和完善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根本要求,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目的和归宿,也是坚持和完善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有效办法和良好途径。在政治参与方面,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为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开辟了制度化渠道,把各种社会力量纳入政治体制,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广集民智,广求良策,推动执政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积极稳步发展。政治参与的扩大是现代政治体系的重要标志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因其收入、社会地位、生活习惯、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形成了不同的利益诉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能够化解政治参与扩大与政治制度化之间的张力: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不断扩大自身的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积极吸纳新兴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加入;另一方面,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参与开辟了有序的制度化的渠道,扩大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途径和空间,同时把各种社会力量纳入政治体制,特别是容纳了在现代化发展中产生的新兴力量。我国参政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向执政党建言献策,有效地避免了各种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所引起的社会风险。同时,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为参与开辟渠道和提供保障的同时,逐步培养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能力,使我国在现代化发展中日益增长的参与要求有序地进入体制,并合理地科学地调控了参与的速度和规模。此外,政治参与的制度化过程,不可避免地承载着核心价值传播和维护功能,使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主张、纲领和方针政策得以通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等方式为社会各界普遍接受,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认知的核心价值和主流意识形态。

利益表达,是公民依法行使的权利之一,表达渠道的完善和表达现状的规制,是我国政府收集信息反馈的有效途径。特别是我国社会正处于深刻的现代化变迁阶段,在利益表达方面,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存在不同的阶级、阶层和社会群体。人民内部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存在着具体利益的差别和矛盾。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利益代表是政党的基本属性之一。政治学认为,政党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特定阶级、阶层的政治组织,是阶级、阶层利益的集中代表。我国各民主党派自成立之日起,就具备了作为一定阶级、阶层利益代表的属性,发挥着代表这些阶级、阶层参政的功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民主党派主要反映和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利益,但它们不是单一阶级的政党,而是具有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在社会主义改造以后,民主党派的代表性仍然存在。李维汉在第七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民主党派仍然还会有它们的社会基础,还会存在和其他劳动人民不同的利益和要求。各民主党派还需要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继续联系和代表它们可能联系和代表的一部分劳动人民。拨乱反正后,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指出:我国的民主党派“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在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根据学者对目前关于民主党派利益表达社会定位问题的调查情况,很大程度上否定了传统观点认为民主党派代表本党派所联系群体的利益。比较而言,民主党派既代表本党派成员和各自所联系群体的具体利益,又参与公共利益的表达,能够比较准确反映民主党派代表性的实际。无论是党派成员利益,各党派所联系群体的具体利益,还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无疑都是人民群众的利益。有人把民主党派的代表性确定为“协助代表人民的利益”,这是比较客观的。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能够有效反映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愿望和诉求,畅通和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协调利益关系,照顾同盟者利益,从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整合是指社会不同的因素、部分结合为一个统一、协调整体的过程及结果,亦称社会一体化。中国是一个由多元元素组成的复杂的社会共同体,强大的文化传承力和现代社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政治经济一体化,社会整合不可或缺。当前中国社会整合面临着改革深化和全球一体化带来的一系列新的挑战,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社会利益不断分化,社会不平等问题已日趋严重。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使得社会矛盾呈现出多发、复杂的局面。社会矛盾的多发与激化,提高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代价和成本。社会整合的成效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成败,在社会整合方面,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求政治制度具备高度的社会整合功能。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以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为前提,又有各民主党派的广泛合作,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整合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目标下,中国共产党紧密团结民主党派,形成高度的政治认同,促进政治资源的优化配置,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和组织社会沿着现代化的方向不断前进。

在民主监督方面,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有利于强化体制内的监督功能,避免由于缺乏监督而导致的种种弊端。发挥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的过程中团结合作,同时又实行互相监督。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合作、互相监督"的方针。毛泽东同志在阐述这一方针时指出:打倒一切,把其他党派搞得光光的,只剩下共产党的办法,使同志们很少听到不同意见,弄得大家无所顾忌,这样做很不好。我们有意识保留民主党派,就是要听不同意见。他还说:各党派互相监督的事实早已存在,就是各党派互相提意见,作批评。所谓互相监督,当然不是单方面的,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大家知道,主要监督共产党的是劳动人民和党员群众,但有了民主党派,对我们更有益。在新时期,根据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又进一步提出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历来是把互相监督作为多党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必须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各民主党派反映和代表着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能够反映社会上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能够提供一种中国共产党自身监督之外更多方面的监督,有利于执政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更加自觉地抵制和克服官僚主义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加强和改进执政党的工作。2006年颁发的中央5号文件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两种形式,即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这就决定了政协的民主监督具有协商性特点,不具有国家权力性质和法律强制性,它主要是以提出建议、批评的形式出现,以平等协商、直言相谏等方式与被监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民主监督的协商性要求我们不要设想靠权力去监督,不要谋求“说了算”而要谋求“说得对”,不要强求政府采纳意见建议或直接参与实施,而要靠真知灼见、真才实学赢得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尊重和采纳。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各族人民的努力奋斗,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党的惠民政策顺民心、合民意,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人心思稳、人心思安、人心思发展,这是大势所向,人心所向。大家深知,稳定是福,动乱是祸,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干不成。维护稳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心声。在维护稳定方面,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以合作、协商代替对立、争斗,避免了政党互相倾轧造成的政局不稳和政权频繁更迭,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内耗,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这一制度既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又有各民主党派的广泛参与,能够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是民主党派的重要职责,也是一项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一道经受了各种风险的严峻考验和锻炼,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发展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维护稳定是民主党派的“第一责任”。我们应充分认识稳定是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尽快适应社会阶层结构出现的新变化和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新形势,高度重视做好维护稳定的工作,从着眼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应针对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社会矛盾纠纷和各种紧急状态进行调研,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协助国家建立健全各种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和紧急状态预警机制;应积极协助中共各级党委和政府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既要以理服人、解决思想问题,又要实实在在帮助广大群众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妥善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新提法强调“国家治理”是与社会转型相匹配的。“治理”一词,相比“管制”“管控”,更强调平等、互动、协商和博弈,超越了原有科层体制下的对抗格局,更具有现代化的意味。国家治理体系强调多主体,国家管理者是主体,民主党派也是主体之一。 推进社会管理的强化和创新,其目的是通过不断创新和健全社会管理体制,来有效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最终建立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稳定有序的社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各民主党派是反映人民群众意见、发挥监督作用的一条重要渠道。充分发挥和加强民主党派参政和监督的作用,对于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持国家长治久安,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协调利益、构建和谐并不仅仅是执政党的目标和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参与协助党委政府做好社会管理的强化和创新工作是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在新时期新阶段应肩负的神圣使命。

二、政党协商的形式、内容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