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国际紫白盘
3913200000001

第1章 救共和蔡将军出走(1)

沧桑千万载,书中轶事多。

闲时开卷读,文明遍世界。

却说我国清朝末期如何呢?有诗为证:满清腐败无能极,帝为西方守土吏。啼饥号寒黎民苦,可叹中华大不吉。又诗曰:中华沉睡几十年,一旦醒来红日间;分明左右前后路,立起直追还在前。这是当时两名学者,结伴闲游北京城,看罢圆明园残址之后,由得胜门入城时,二人停步门前,仰望门楣,有感而发的诗句。前者是中国学者的悲叹,后者是法国学者的慨叹。

从后一首诗中看到:这位西方学者,那时就以乐观的情怀,深刻的寓意,肯定了我们中华民族定有辉煌的崛起之日,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暗喻我们中华民族是个英雄的民族,伟大的民族。前一首诗,作者以悲痛的心情,概括了当时的中国社会,成了当时的真实写照。二者正是悲者至悲,乐者至乐呀。

然而,来自西方帝国的侵略、欺侮,加之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早已激起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反对外来侵略,推翻满清统治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并不意味着中华民族没有了希望。恰恰相反,我们中华民族敢于反对外来侵略,推翻满清腐朽统治,追求光明的愿望更加迫切了;仁人志士的爱国、救国激情,更加高涨了。

太平天国失败的硝烟还未散尽,孙中山等爱国的仁人志士,总结了太平天国失败的经验教训,就又举起了推翻满清的旗帜。很快又发动了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生死斗争,牺牲了无数的革命先烈,终于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推翻了满清的腐朽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在南京建立了中华民国政府。一个新兴的民主共和制国家━━中华民国诞生了。

当时,我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激情异常高涨;拥护新国家,拥护民主共和的呼声,响彻全国。国家有了新生,民族有了希望,人民有了笑容,到处奔走相告,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

国际帝国主义见到这一切,惊慌失措痛心疾首,哀叹他们在中国横行的日子,已经不多了。就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帝国主义的走狗袁世凯,伪装革命,窃取了革命政权,爬上了中华民国总统宝座。他当上总统不久,便真相毕露,与满清宗社党串通一气,与帝国主义勾勾搭搭,企图扼杀民主共和,恢复封建统治。他不顾革命党人的反对,独裁一切,悍然撕毁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继而解散国会,暗杀以孙中山、宋教仁为首的革命常领袖,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又大举兴兵围巢南方的革命党集聚地区。他破坏民主共和,手段种种。他的种种丑恶行为激起了广大革命常人和人民的强烈愤慨。

面对袁世凯的血雨腥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不得不组织发动二次革命,以打倒袁世凯,挽救民主共和国。由于袁世凯的***气焰异常嚣张,加之帝国主义对他的支持,二次革命又不幸失败了。

孙中山等革命党领导人也被迫离开祖国,东渡日本避难,同时寻求再次革命,推翻袁世凯的统治。

从此,新兴的民主共和国笼罩上了阴森恐怖的浓云,特务满街,杀戮处处。国家声威日下,政府官员贪污腐败;帝国主义从中兴风作浪,纷纷培植势力,制造分裂;使我们国家陷入了一片极其混乱之中。

眼看国家政权日益落在帝国主义手里,人民饥寒交迫,辛亥革命的成果损失殆尽,民主共和名存实亡。蔡松坡将军和梁启超先生,不甘心这样下去。二人立志救国,发愤讨袁,恢复民主共和。在袁世凯的血腥恐怖之下,二人冒着被特务监视暗杀的危险,建立组织,监视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二人多次秘密组织召开会议,招集那些致力于反对袁世凯、恢复民主共和的仁人志士和革命党人,研究如何推翻袁世凯的统治,挽救国家,挽救民主共和。一场新的革命斗争已在酝酿当中。

而袁世凯呢?他自从当上中华民国总统,常摆封建皇帝的架势。他个人生活极端奢侈腐化,出行排仪仗,进餐有乐队,玩乐有美女。加之他扼杀民主共和,搜刮人民、屠杀革命党人、血腥镇压人民的反抗,与帝国主义狼狈为奸,进行卖国活动,独裁一切。他的这些丑行,也激起了他身边那些颇有良知的官员的反对。连他的亲戚也逐渐与他貌合神离了。

蔡松坡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决定走出北京,发动大规模的武装起义。他和梁启超计议说:“袁贼窍国,有目共赌,天人共愤。此贼不除,不推翻他的统治,民主共和就不能恢复,国家就不能富强。趁袁贼众叛亲离,不得人心之际,我们走出北京,发动武装起义。”梁启超也怒声赞同道:“对!武装讨伐袁贼。”二人即刻商议妥了办法,就要发动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