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平等篇
平等的重要:
人人平等是人类呼唤多年的一种社会要求,不管是在何种社会里,人们都希望能拥有平等的社会生活和环境,何以要这样呢?当然是这种生活没有纷乱,没有歧视,没有使人感到羞辱的痛苦;在这样的环境里,你不感到压抑,也没有人赶着你向前飞奔,你的一切都交由那个生命,它自会有序地向前运转:你去学校,是因为学校有好多伙伴,有好多新奇的知识,他(它)们每天都能带给你想象不到的乐趣;你去工作,是因为你需要工作,你觉得工作的时候是满足生命的好奇,是满足运动的需要;你去娱乐,是因为你还有多余的生命需要运转,是因为你生命的力量还没有完全得到释放,是因为你还有许多感管需要满足。——这就是生活——有趣、充实、自由、平等的生活。至于规章制度,你永远不用担心,它们与你毫无关系,你生命中的时间钟自然会把它们像闹钟一样设置好的;这就像相互间的伤害、矛盾,只要你敢于面对并正确处理,自然会带来收获而非损失;也像你在平等、有序的社会活动中自然会加深你的社会责任意识。(“平等关系的持续”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之间是相互关系,是称与砣之间的关系。后述。)
回头看看我们基础教育里的现象:有钱家的孩子,老师家的孩子在同学感觉里就是高人一等;学习好的学生,听话的学生就是被老师额外照顾;加之各种分班现象和家庭教育中不平等现象,可以说,我们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授育于不平等的教育之下。这一教育现象在现在许多人看来并不觉得明显不正常,正像四十年前人们对“**”也没有明显的质疑一样。而这属于“认识浮浅、能力低下、自己不可知却又略有所感”的状况。
自主行为是把自己引向自己感兴趣的行为中去,平等教育是教育任何人、任何事物都一样,既存在有利的一面,又存在不利的一面;既有有趣的地方,中间也夹杂着枯燥的环节;平等教育就是教人认识不同事物中的不同关系、不同形状和不同作用(包括质量和内容),人在这样的教育下,对不同的事物、不同的人物就有了渐此深入的了解;这对未来事物渐多、变化多端的世界跟步认识是首等重要的。而我们的课本中只有英雄事迹,英雄的可赞之处,却没有他们人性的弱点和某些重要的时代特征(或弊端),等等这些教育内容的不平等,使他们认识事物只能看到一些表皮的东西。——这不得不说是我们整个教育的再次悲哀。教育的作用是教人怎样认识事物,怎样区分事物,而不是确定事物。——这就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第二处重大区别:我们的教育正是教人确定事物,甚无争论的余地。“怀疑”,这件不朽的认识工具,原本就在孩子手里,但只要他们摊上好父母或者进了好学校,很快就会被“主人”或者“儒师”收走。“了解人、了解物,抓住相同点和不同点”是谈判高手(也是工作和生活高手)的必备能力,但我们在这一点上人才奇缺,因此我们把谈判桌变成了酒桌或者包间。如果说传统因素占的比重较大,那么我们改革开放已二十多年了,世界先进文化、先进教育理念、先进自然科学也应该对我们有所影响了,但事实情况却是:我们的教育正沿着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带来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古怪离奇。
完全可以说,平等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平等的危害是深远的和是无法估量的。
在不平等的环境里,空气是稀薄的,这就会使人感到压抑、不满、甚至气愤;在这样的情况下,生命里的各机能就难以自行调动——人的自主行为(或人的好奇心)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才能发挥促进思维发展的作用——它既指向有趣的事物,又指向不明的事物,但在压抑、不满和气愤的状态下,人的自主行为基本就关闭了,好奇心也很主动了;人这时的行为实际上是局部运动。这种局部运动的作用很少是服务于生命的,更不对思维发展起正面作用,而是更多地服务于“驱除压抑、不满和气愤”的。——我非要把学习搞好——出一出恶气;我就是不好好学习——出一出恶气;我非要出人头地——出一出恶气;我就是破罐子破摔——出一出恶气。——这哪里是学习?哪里是生活?哪里是自然?
或者说这种局部运动是生命里的防御系统都出来抵御了。生命小口的呼入空气,大口的呼出二氧化碳不为别的,只为把多余的分子呼出,包括呼出抵御时留在体内的“弹片”。“长舒一口气”就具有这个作用,而“唉声叹气”则说明体内的兵力不足。我们的应试教育就是让我们的小生命出于兵力不足而时常唉声叹气的,就是让我们的小生命不去调动身体里的各种潜能,不去调动各种积极的“生活部门”,而是任着一两个局部在不停地运转,在把体内资源调往军士部门,囤积体内的军队力量,最后,“报复的手段”发展了,潜能却胎死于生命里。
——客观地说,现在的教育,尤其是家长的教育意识,是一种被贫穷、伤害、钳制搞怕了的顾虑产物——怕挨打、怕挨饿、怕受制于人的“冷战”思维;而它恰恰又是我们的制度、我们的意识形态、我们的文化之产物,正像“冷战”是残酷的战争的产物一样。希望“裁军”现象也能像冷战后的产物一样尽快到来,但这又得首先让我们的教师懂得什么是素质?什么是责任?——如果教师这一职业只是一个糊口的工作,只是一个争名逐利的场所,那“教育裁军”即使来了,也只会是“另一极端”的开始。
当前的形势和矛盾
一个家长如果是子女的伙伴,那他(她)就会被子女永远缅怀,即使相隔千山或不同世界。一个老师如果是学生的同伴,那他将永远被学生铭记在心,即使他们共同走过的时间不过数年。如果一个人有这样一位父或母,有这样一位成长中的老师,那他的人生基本上可以用“成功”来预测。我们经常听到或在书中看到,某个成就突出的人在谈到成长路上的重要人物时,不外乎母亲、父亲或某个老师;虽然他也谈到他们的严厉(正当的严厉孩子都有所感,进而都有所悟),但伙伴型的关系却总在比较突出的位置。关于这些浅显的平等知识,我们的父母很少知道,我们的老师也很少知道,我们的教育学家们也只会说一些官场上的空话。
近几百年来,我们出过几位世界级人物,那么些诺贝尔奖得主,没有一个是纯中国人,这难道还不够我们对自己一直延续的传统教育进行深刻地反思吗?难道你们真的只管自己那小小的一块吗?……不获诺贝尔奖并不要紧,但大批受过“中国高等教育” 的 沾沾自喜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那才是尴尬和可笑的。何以会这样呢?近年来我国的企业、公司飞速增长,难道这同大学生的人数增长严重不同比吗?不是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的学生从小就缺乏平等素质的教育和影响,缺少伙伴型的师长,其生命局部运动阻碍了其生命潜能的发展;他们缺少判断力(这是缺少“不同关系、不同形状、不同作用”等等知识的结果),他们把自己的能力和身份判断地很强、很高,把低收入、小企业判断成跟自己身份和能力相差悬殊;他们需要“曾经辛苦”的补偿,他们需要尽快拿到高薪,尽快拥有汽车和住房,以好让他们那早已停止自然运动的生命尽早有一个安息的场所;他们需要地位,需要出人头地,他们在知识和他人的奴役下已经受够了,他们要反过来奴役知识,奴役他人了;不用“军备”的话说,改用鲁迅的话说,他们在这会场中吃人、被吃、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将生命的真正涵义掩盖。
那些在成长中有伙伴型师长引导的人是幸运的,但这种幸运如被理解成“命好”那又回归到不幸上来了;真正的原因是他们得到了自主和平等赋予的力量。这样的幸运之人在当今学子中可说是少之又少。
从国家即将全面开放市场的大形势和未来全球发展趋势来说,素质教育迫在眉睫,但就现状来说,却又任重而道远。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矛盾。几乎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子女成绩优异,能考取名牌学校;他们用“软武力”强迫子女去学习、去补课、去加强他们体内军队的力量。几乎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考满分,以让自己更有名,进而更有地位,更有钱。几乎每一位校长都希望自己的学校能有更多的镀金牌子,以让自己的收费标准随着牌子的增加水涨船高,并同时给自己积累政治上的资本。
家长无法排挤不听话的子女,只能用软硬的腐蚀性很强的方法来消灭子女的平等素质,正像他们用同样的方法去剥夺子女的自主行为一样。老师也无法正面排挤他的不听话的学生,但他可以用更多恶毒和鄙夷的目光和行为去伤害他们的人格和尊严,使他们很早就学会了鄙视,学会了恨,也知道了自己人格和尊严的卑下。我更是听到过这样一位校长的故事,说班主任把一个拖后腿的学生交到他那里,他在同这个学生的父亲沟通了一小时之后,回头就叫班主任把这个学生调到最角落,说只要他不影响其他同学你就不要管他,如果他影响了,就叫他立即到我的办公室来。原因是什么呢?是他在同那个父亲费了一小时的口舌,居然对方什么话也没说,转脸就走了。——这还了得,这不是在造校长的反吗?
这里的家长、老师、校长的行为都不是个别行为,都是普遍现象,都是素质低下,平等概念全无,都是被人吃同时又在吃着别人的人,而他们又大多是正统的名副其实的应试教育下的宠儿。——谁会相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会酝酿出什么素质教育来。可现实又在鞭策着我们,要自主,要个性,要创新,要公正,要社会责任感。
我们的孩子——每一个鲜艳的生命,从送进幼儿园的那一天起,就在不平等的环境下被人奴役着,他们不但学到了很多无用的、需要他们未来花大力气遗忘的糟粕东西(意即未来主动提高素质或修养),也很早就学会了鄙视、恶毒和任人唯亲;他们失掉的是自主,换来的是对金钱、地位和荣誉的渴望;他们在校差不多是坐要正直、站要立直、行要走直,他们出校差不多是文凭虚值、能力贬值、思维僵直。而我们历来就是这样送走了一代物质意识覆盖了精神意识的文人优士,又迎来了一代目光在学生头顶上扫过的老师,接着教育下一代事业不在教育上的校长。这就是没有平等的恶性循环,我们现实的矛盾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