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惊悚海盗王宝藏
388300000075

第二十六章 未解之谜(3)

“看来小萧倒也不是一无所知。”张耳东说,“对于这个事,官方民间都有一些说法。比较一致的说法是,离郑和最后一次远航三十年后,明宪宗突然动了下西洋的念头,命兵部调出官档《郑和出使水程》,但这些珍贵的资料却不见了。对此段事迹,明人严从简在《殊域周咨录》中有比较全面的记载:朱棣的儿子朱高炽继位时,依照前任户部尚书夏原吉的奏请,下诏停止宝船下西洋。朱棣之孙朱瞻基继位后,虽开禁令,复又禁止。成化年间,有太监为迎合明宪宗,举永乐皇帝朱棣下西洋的盛况,明宪宗朱见深即下诏索要《郑和出使水程》,兵部尚书项忠急命官吏入库查找。兵部郎中刘大夏便将书卷事先藏匿起来,吏遍寻不着。项忠鞭笞吏,令其再查,最终也未能找到。项忠怒斥吏:‘库中的案卷怎么可能丢失?’刘大夏在一旁应对:‘三宝下西洋,费银粮数十万,军民死伤以万计,即使得其宝而归,于国家何益?这是一大弊政,以往大臣屡屡上谏过。旧案虽有,也应当毁掉,以消除祸根,怎么还追究有无呢?’项忠听后,叹道:‘君阴德不细,此位不久属公矣!’刘大夏后来果然升任兵部尚书。”

张耳东又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郑和出使水程》,记载着郑和及其部属二十八年远航的心血,是用生命和鲜血创造的航海经验教训,还有前人积累的航海经验和国防机密,怎么会说没就没了?后人皆以为刘独断专权,擅自作主焚毁了这次资料。但刘大夏系明朝中期一位重臣,先后辅佐英、宪、孝、武四位皇帝,是德高望重的四朝###,非见识浅薄之辈,可能会因循守旧,不主张海洋权益,但亦没有明证是他‘焚毁’了郑和资料,更大的可能是藏起来了。当然,也有当代学者论证,说清朝在搜编明代史料时,朝廷亦不主张海上贸易和海洋权益,故意将郑和资料删除甚至焚毁。

<img src="http://3gimg.qq.com/book/images/newyearAct/newyearActLogo.jpg" alt=""/>

【求生卡】答对以下题目,您即获得抽取船票的机会:

小明去沙漠探险,为什么可以安全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