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针灸与养生
3814400000004

第4章 脏腑经络养生防病(2)

我们在平时如果能多掌握一点经络和穴位的常识,当疾病来临时,便会多了一份战胜疾病的从容和信心,而这份从容和信心更会让我们在疾病面前占尽先机。

经络养生治病之三

当我们身体某个部位感觉不适,尤其出现疼痛时,为了减轻症状或疼痛,我们就会不自主地用手抚摸或揉按这些部位,而这些部位经过上述揉按后,往往就能感觉到症状大大缓解或疼痛的减轻,这是人体的一种本能行为。久而久之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这种本能渐渐会上升到自觉地实践、探索和经验积累过程。殊不知,能够缓解或减轻身体某种不适的部位大多是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穴位之所在,是经络和穴位共同作用的结果才让身体的某些病症得以缓解或消失。

颈椎病是当今社会最常见的多发病。现代社会人们在享受高度物质文明带来的丰富成果时,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开会、用电脑、开车、坐车、久坐、久卧……人们坐的时间越来越多,工作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这一“多”一“少”,让越来越多的人过早患上了颈椎病。这种病的典型症状有:颈后、上背或肩部酸胀不适,有时颈项发僵,活动不灵;上肢一侧或两侧出现障碍方面的症状,如无力、不能上举、外展困难、握力下降,严重手不能持物;或出现上肢放射痛,手指麻木发凉,有针刺样触电感,烧灼样疼痛,颈部过伸、过屈、旋转或咳嗽、打喷嚏时,疼痛骤然加剧;甚至出现牙疼、头晕、脖子发僵。这一组症状用经络的眼光来审视,其实是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阳小肠经阻滞不通。这时就可以在这两条经上选取几个有特殊治疗的穴位进行针灸、拔罐、按摩、艾灸等方法治疗,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疗效。穴位如养老、曲池、合谷、肩贞、天宗、肩外俞等穴。最简单的方法是先让左上肢自然下垂,放松,手心向内,右手半握拳,舒缓有力,有节奏地慢慢敲打左上肢外侧,从肩贞至合谷,力量由轻逐渐加重,反复敲打五分钟,重点敲打上述穴位,再用左手敲打右上肢五分钟,只需十分钟其症状即可缓解。因为在《黄帝内经·举痛论》中有这样的记载:“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病;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颈椎病的发生大部分由寒邪所致,循经敲打即有散寒止痛的功效。中医经络学说认为,经络穴位是人体经络之气聚集和出入人体体表的部位,穴位与经络、脏腑、气血有着生理与病理的联系,当人体患病时,常发现体表某处(大部分是穴位处)出现敏感反应,包括酸楚、麻胀、疼痛、触痛、压痛、皮肤变色等特殊的病理体征。这些部位或穴位上的压痛、自发病、特殊不适或检查揉按体表时发现的皮下结节、条索物、皮肤凹陷隆起等异常反应,都是穴位反映内脏疾病的结果,反过来这也是通过一定方法刺激穴位又能治疗内脏病的原因之所在。

中医认为,当人体受到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之邪侵袭,或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内伤时,机体的气血、经络就会发生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治疗的关键在于“通”,因为通则不痛。针灸、按摩、拔罐通过对穴位经络的良性刺激,并把这种良性刺激作用于损伤部位或附近,能使局部经络、气血疏通,淤滞化散,病灶处得到气血的濡养,病理体征自然就能得到改善了。如果对经络和穴位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还可以选择经络上远端的穴位来进行治疗,效果会更明显,如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急性剧烈性腰痛,既可在腰痛的局部施以治疗,又可在远离腰部的委中穴,人中穴进行施治能显著提高治疗。

经络养生治病之四

在前面三篇经络养生的小常识中,我们可以用这样三句话来概括经络与养生的关系,有病时,疏通经络可“通则不痛”;无病时,疏通经络可延年益寿;应急时,疏通经络可救急保命。这一篇介绍经络与治未病的关系。

运用针灸和按摩的方法,除了治一些经络不通引起的疾病,刺激经络和穴位还能“治未病”,也就是健康保健。中医有“上工治未病”的说法,即高明的医生能在病发前就搞定。大家在中学都学过《扁鹊见蔡桓公》这篇文章吧,扁鹊是春秋时候的名医,他到齐国时,看到桓公有小病在皮肤和肌肉之间,多次劝他治疗,桓侯死活不听,还说扁鹊有吓唬病人之嫌。到最后一次扁鹊见到桓侯马上就跑了,桓侯不解,派人去问他为什么要跑?扁鹊说:“桓公的病已经由皮肉之间一步步发展到膏肓了,已经没救了。”果然,几天之后桓公就死了。成语“病入膏肓”一词即出处于此。这是一个富于哲理的讳疾忌医的故事。它用一个具体的病案告诉我们疾病在真正危害人体生命之前会有一段时间的渐进过程,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潜证阶段。潜证是疾病的早期阶段,这时候疾病的苗头刚冒出来,很容易用疏通经络的方法来根除。当然,在潜证阶段,对于不懂医的人而言,其潜伏的症状不是很突出,感觉也就不很明显,即使有一些轻微的症状,到医院检查也未必就查处什么阳性指标,结果,往往人们就忽视了这个潜证期。但很多高明的中医却能通过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诊断出来,上述扁鹊见蔡桓公就是例证。

还有一个例子,说的也是扁鹊。魏王让扁鹊去诊病,诊毕,魏王问扁鹊:“我听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擅长医术,谁的医术最高明呢?”扁鹊答之:“大哥医术最高。二哥次之,我最差。”魏王惊讶道:“天下人都知道你医术最高,为什么你的二位兄长却默默无闻呢?”扁鹊从容答道:“大哥治病,总能做到防患于未然,病人即将患重病,但还没有显出征兆,他手到病除,把病根给消除了。病人就像没病一样,所以天下人不知道他,因他是在给别人治未病。二哥治病是在病兆初起之时,经他针药并用病情很快就好了。大家总认为他只能治小病,不知道这个病如果发展下去,那就是要命的大病。我的医术最差,因为我只能在人已经生命垂危的时候才出手治病,很多时候又能起死回生,所以我的名声就传遍天下了。”扁鹊概括他们三兄弟医术水平的高低其依据是《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是说,古代圣人认为医学的最高境界不是治疗已发生的疾病,而是防止疾病的发生;政治家的高明不是体现在治理形成的乱,而是体现在未乱之前即加以预防。如果病已形成重症之侯再去治疗,社会已形成混乱局面再去治理,那就像渴了才去挖井,临战才去铸造兵器,这岂不是太晚了么?

我们这里所说的“治未病”,很多时候就是治疗这种潜证。所以,在平时大家多掌握、了解一些经络穴位的常识就很有意义,因为疾病在潜伏期是容易治愈的,如果平常每天坚持花上十几分钟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即使不知道自己正在潜伏着哪种疾病,却在无意间把它给疏通掉了。这是人生中多么有趣有益又健康养生的善事呀。

经络养生治病之五

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他的随行记者詹姆斯·罗斯顿患阑尾炎,在北京协和医院做阑尾切除术,该院首次在外国人身上正式应用针刺疗法。消除术后疼痛,取得满意疗效。尼克松总统到现场观看了针灸治疗,对神奇的针灸疗法惊叹不已,之后针灸便开始进入美国。针灸疗法能够走出国门,首先是敲开了美国当今头号经济大国的国门而走向世界的,紧接着西方国家也相继开展了对针灸的研究。迄今为止,虽然各国都先后投入很多人力、财力、物力,但对经络实质的研究始终还处于假说阶段,谁也没能把经络、穴位、经气、脉气究竟是什么具体的物质搞清楚,尤其是阴阳、五行、五色、五味,这些让外国人听起来很玄又很头疼但跟经络又密切相关的东西,但那恰恰是进入中医大门必须要迈过去的坎,也是中医文化精髓之所在。

中医很讲究阴阳,经络也不例外。中医上将经络中内属于脏的且跟脏直接相连,关系最紧密的称为阴经。经络和脏相对应的腑也有密切联系,中医称这种关系为络。将内属于腑的,跟腑直接相连关系最紧密的称为阳经,同样阳经(联)络于腑相对应的脏。阳经在四肢的阳面,阴经在四肢的阴面。平时的经络养生要特别关注阳经的经气旺盛。什么是阳呢?阳代表那些向上的、明亮的、亢进的、强健的东西。与阳相对的代表着向下的、黑暗的、衰退的、虚弱的就是阴。阴阳又是相互依赖依存的。人们总是向往着阳的方面,比如希望自己有用不完的精力、敏捷的思维、强健的身体,但同时又要懂得阴阳的平衡关系。必须知道只有养足自己的阴,才能得到自己所向往的阳。这似乎有些矛盾,但这就是中医的辨证统一,也是外国人难以理解的东方文化。我们会在以后的经络养生中详述这种阴中求阳的具体方法。

中医的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来归类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中医称之为取类比象。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人体经络脏腑和穴位也与五行对应,即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肝经、心经、脾经、肺经、肾经,同时也存在着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依据五行这种生克和经络相互络属沟通关系,便知道脏腑病变常相互影响,当某一脏腑发生病变时,很可能通过上述关系影响到其他脏腑,进而影响整体生理功能发生异常。比如,肝火旺盛的人爱发脾气、爱生气着急,因为木克土故肝火可犯脾,表现为食欲不振、胃脘胀痛、腹满吞酸、胁肋撑胀等症状。这时候就要设法舒理肝气,肝气得舒脾胃功能自调。

中医的五色为青、赤、黄、白、黑,分别对应肝经、心经、脾经、肺经、肾经。根据经络与五色的对应关系,提示我们心经虚,如心悸、心慌、胸闷症状的多穿红衣服;肺经虚,如咳嗽,经常感冒的人多穿白衣服;肝经虚,如胆小,易被惊吓的人多穿青色衣服;肾经虚,如怕冷,小便次数多且清长的人多穿黑衣服;脾经虚,如腹泻,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多穿黄衣服。

在中医理论中,经络与五味的对应为酸入肝经、甘入脾经、苦入心经、辛入肺经、咸入肾经。五味功用性能为酸收、甘缓、苦泻、辛走、咸润。五味选择性地作用于经络,并通过经络传导间接作用于脏腑。有的人喜欢吃甜,有的人喜欢吃酸,每个人对味道有偏好,一般不会影响健康。但这种偏好不能太过,如果一个人很喜欢吃酸的,但已经有胃病了,那就要少吃了,因为酸属木而旺肝经,木克土,胃与脾之为表里相互络属都属土,此时再多食酸必助肝而败坏脾胃。

经络养生治病之六

上一篇简单介绍了经络的基本概念以及经络和养生的关系,这一篇续谈经络与养生。

迄今为止有关经络最原始和最完整的记载是中医之圭臬宝典《黄帝内经》。这部经典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后者专门记载经络针灸,被后世医家奉为“针经”。经络是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有沟通内外,贯穿上下,联系四肢百骸的作用。经络将人体的各个器官组合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作为经络学说的第一实践者,黄帝自己就很注重保养身体,他活了120多岁真正做到了颐养天年。黄帝的子孙继承了他的学说也都是寿高百岁,其实在黄帝时代中药是很少用来治病的,因为整部《黄帝内经》洋洋洒洒十四万言确切记载中药治病的方剂却只有区区十三首,尤其在灵枢经中通篇都是经络﹑穴位﹑针灸和按摩的记载,只不过那个时候不叫按摩而是称之为“导引”或“按跷”。其中有这样的讲述:“形数惊恐,经络不通,并生于不仁,治之以导引,针灸”。意思是说,当经络不通的时候,身体的某些部位一定会有反映,通过按摩、针灸就可以疏通经络气血,自然,经络气血运行通畅了,疾病也就好了,这应该是最早记载的经络养生了。

在针灸临床上,很多疼痛病人都是因为经络阻塞不通造成的。北京中医院当代针灸国医泰斗贺普仁先生就把疼痛的病机概括为“不通”,其治法是“三通法”即微通、温通和强通法。经络阻塞不通,气血流动就出现障碍,同时会在机体的某些部位发生积滞,相应地就会出现各种疼痛和其他不适,这道理并不难理解,好比城市的交通干道塞车了,被堵的人就会急躁、下意识地谩骂﹑鸣笛等一些粗暴行为,这些行为发生在人体上就是疾病的症状。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比如常见的一些老年人总是头痛﹑腰腿痛﹑肩背痛﹑脘腹痛或身体的某些部位总是发酸发麻,简单的方法就是疏通被堵塞的经络。病情轻的可自己或家人帮助在病变部位按摩﹑拔火罐﹑贴膏药等外治疗,如果能了解病变部位与经络的走行,辨别清楚是哪条经络发生堵塞,再从经络的远端穴位进行适当的按摩或针灸,效果就会更好。对于病情较重已经影响到正常工作和生活的病人就要寻求专业医生的治疗了,切不可失治误治而延误病情。这些病情相对重的病人让针灸医生或按摩医生来治疗,只要辨证准确,取穴合宜通过针具或手法对经络穴位的适当刺激,病情就会有即刻改变。当然只有经络完全畅通,人体气血正常流通起来,机体的症状才会完全消失,才能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虽然现代医学很发达,各级医院的120也很方便快捷,但对于不是医生的大部分普通的人来说,有谁愿进医院呢?尤其在深更半夜突发某些不适时,人们就更不愿轻易进医院的急诊了。明摆着的事,现今还有很多弱势群体,他们去医院心里发憷,还没治病呢,就是上千元的检查费,医生随手开点药又是几百元,很多人还是看不起病的,是否有效还不敢保证。这就要求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经络穴位来自我保健和预防疾病的方法,这样也就等于随身带了位“保健医生”,既方便又省钱。

除了治一些经络不通的疾病,刺激经络和穴位还能治“未病”,也就是养生保健,在你身体将要发病或在刚刚发病,还没有引起你注意时,往往可以从穴位和经脉上反映出来一些先期症状,这时刺激经络,身体的各种自我调节系统就能够被激发,激活后就能自我恢复平衡了。

养生与通经络行气血

这个话题在以往的文章中多次谈到,但侧重点是养生与通经络的关系和养生与行气血的关系。现在把它们三者的关系进行综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