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3814300000024

第24章 肾风(IgA肾病)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肾风(IgA肾病)诊疗方案制定。(因肾风暂无TCD编码,目前中医诊断可为尿血病或尿浊病。)

尿中泡沫增多,或尿血(包括镜下红细胞尿),或眼睑、足跗浮肿,或腰酸、腰痛,或眩晕耳鸣;舌淡红,或舌体胖、边有齿痕,或舌暗,有瘀斑瘀点,或舌下脉络瘀滞;苔博白或薄白腻;脉细,或弦细,或兼微数。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或修订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诊断及其分类标准》制定。

(1)起病缓慢,病程迁延,患病时间超过3个月;

(2)部分患者急性起病,病程较短;

(3)血尿以畸形红细胞为主,常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

(4)可伴有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

(5)肾活检病理诊断为IgA肾病;

(6)排除继发性因素。

(二)证侯诊断

1.活动型IgA肾病属肺气不固、外感湿热证

时常外感,持续性镜下血尿和/或伴有蛋白肾尿,神疲乏力,自汗出,舌淡苔白,脉细弱。

2.进展型IgA肾病属气虚血瘀、湿热蕴浊证

IgA肾病近期表现蛋白尿增多,肾功能进行性下降,出现神疲乏力,气短、少气懒言,口干口苦,纳差,腰腿痠软,或骨节疼痛,大便秘结,少尿或夜尿清长,舌体胖大,质暗或暗淡,苔厚腻,脉细弦或沉细弦。

3.慢性迁延期属脾肾气虚,血瘀阻滞证

眩晕,腰痛,痛有定处,神疲乏力,口干口苦,或有纳差便溏,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质暗,脉细弦或细滑。

4.慢性迁延期属肝肾不足,阴虚火旺证

血尿/蛋白尿时轻时重,腰痠腰痛,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或暗红,苔少,脉细数或细弦数。

5.慢性迁延期属脾气虚弱,气不摄血证

神疲乏力,面色无华,镜下血尿不断,或有蛋白尿,或有纳差,大便溏薄,劳累后加重,心悸失眠,舌质淡,体胖,边有齿痕,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活动型IgA肾病属肺气不固、外感湿热证

治法:益气固表,清热解毒祛湿。

推荐方药:IgA肾病1号方。主要成分:黄芪、白术、防风、银花、连翘、地丁、蛇莓、白花蛇舌草、穿山龙、白茅根、生地榆、益母草。

加减:尿血明显,加琥珀粉,分2次冲服;咳嗽、痰黄,加黄芩、桑白皮;咽喉肿痛明显,加僵蚕、薄荷、大青叶。

中成药:金水宝胶囊或百令胶囊,3—5粒,每日3次;肾炎康复片5—8片,每日3次。

2.进展型IgA肾病属气虚血瘀、湿热蕴浊证

治法:益气解毒活血,利湿泻浊。

推荐方药:IgA肾病2号方。主要成分:太子参或党参、黄芪、当归、川芎、赤芍、银花、穿山龙、蛇莓、白花蛇舌草、伏苓、泽泻、生大黄、车前草。

加减:水肿、眩晕(血压高),加黄芩、汉防己;恶心、纳差,加黄芩、半夏。

中成药:金水宝胶囊或百令胶囊,3—5粒,每日3次;肾炎康复片5—8片,每日3次。

3.慢性迁延期属脾肾气虚,血瘀阻滞证

治法:益气活血,化瘀祛湿。

推荐方药:当归芍药散合防己黄芪汤。主要成分:黄芪、汉防己、当归、川芎、白芍、白术、茯苓、泽泻、车前草。

加减:如水肿明显、血浆白蛋白明显低下,加重黄芪、当归;眩晕明显、血压较高者,加黄芩、川牛膝;水肿严重、尿少者,加制商陆;增殖明显,加水蛭、丹参;小管间质病变明显、夜尿多者,去泽泻、加冬虫夏草、仙灵脾;蛋白持续不退、伴有咽痛、尿频、数、热痛或关节疼痛者,加白花蛇舌草、蛇莓、穿山龙。

中成药:金水宝胶囊或百令胶囊,3—5粒,每日3次;肾炎康复片5—8片,每日3次。

4.慢性迁延期属肝肾不足,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

推荐方药: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主要成分:知母、黄柏、生地、山药、茯苓、泽泻、丹皮、女贞子、旱莲草、侧柏叶、阿胶。

加减:对易外感、疲乏无力、口干咽痛、或有低热、腰膝痠软、舌质红、舌体胖有齿痕、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或略弦,证属气阴两虚型,治宜益气养阴,多以参芪地黄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中成药:金水宝胶囊或百令胶囊,3—5粒,每日3次;肾炎康复片5—8片,每日3次。

5.慢性迁延期属脾气虚弱,气不摄血证:神疲乏力,面色无华,镜下血尿不断,或有蛋白尿,或有纳差,大便溏薄,劳累后加重,心悸失眠,舌质淡,体胖,边有齿痕,脉细弱。

治则:补气摄血。

推荐方药:归脾汤加减。

主要成分:黄芪、人参或党参、白术、当归、茯苓、远志、木香、酸枣仁、大枣、龙眼肉、山药、芡实。

加减:以镜下血尿为主,可酌情加活血止血药,地榆片、蒲黄炭等;如有脾虚湿盛、大便溏薄、食少纳呆,可加薏苡仁、藿梗、砂仁、黄连;若大便溏薄、次数多,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中成药:金水宝胶囊或百令胶囊,3—5粒,每日3次;肾炎康复片5—8片,每日3次。

(二)辨证选用中药注射液

根据病情,选用黄芪注射液、银杏注射液、丹参酮注射液等。

(三)其他中医治疗方法

1.穴位电疗

(1)适应症

原发、继发各种慢性肾炎。

(2)禁忌症

晕针、对针灸恐惧者。

(3)操作步骤

甲组:风池,间使、华佗夹脊之胸3、胸7、胸11,足三里。

乙组:大椎,合谷,华佗夹脊之胸5、胸9、腰1,复溜。

每周针刺3次:上述两组穴位交替使用,10次为1个疗程,一般连续3个疗程。

(4)注意事项

过度疲劳者不宜。饥饿后暂不要针刺为好。

(5)不良反应及处理

患者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晕针、滞针、折针。

出现晕针后,应立即将针部取出,让患者平卧,头部稍低。

轻者可饮用热茶水或糖水;重者用指掐或针人中、内关、足三里等穴,或灸百会、关元等穴,必要时应采用其他急救措施。

2.穴位贴敷

(1)适应症

穴位贴药通过刺激穴位和药物的吸收,有助于药物有效成分通过经络、穴位的作用直达病所,以调节免疫功能、调节蛋白质代谢、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尤其适用于急、慢性原发及继发性肾炎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

(2)禁忌症:发烧患者、孕妇、严重皮肤病、腰部外伤者。

(3)操作步骤

治疗在伏天进行,每伏的第1天敷贴1次(每10日敷贴1次),每次4—6小时。连续敷贴3年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可继续进行敷贴,以巩固疗效。

(1)敷药局部作清洁处理。

(2)中药丁香、肉桂等粉碎后,经姜、蜜等调制成糊状,放入特制穴位贴袋中。

(3)取命门穴、肾俞穴、复溜穴,将药物敷于双肾俞、命门、双复溜穴位,将穴位贴直接贴敷于上5穴。

(4)注意事项

(1)因每个人的耐受程度差别较大,若皮肤出现瘙痒、灼热等感觉时,随时将药物自行除去,以患者耐受度为限,不要强行延长敷贴时间。

(2)敷贴当天忌洗冷水澡,忌过量运动。敷药2日内,禁食辛辣、鱼腥及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并忌烟酒。

(5)不良反应和处理

(1)贴药后,皮肤发红甚至起泡属正常现象,主要与患者的体质差异与敷贴时间长短有关。伴有瘙痒者,建议服用扑尔敏等抗过敏药物。

(2)若出现小水疱者,保持局部干燥,一般3—5天可自愈。大水疱者,建议回我科处理。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证候评价: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制定。

临床缓解: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侯积分减少≥95%。

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侯积分减少≥75%。

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有好转,证侯积分减少≥30%。

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侯积分减少不足30%。

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西医疗效及关键性指标评价:参照国家卫生部2002年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缓解:肉眼血尿、水肿等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尿蛋白转阴,尿红细胞消失,24h尿蛋白定量<0.20g,肾功能恢复或保持正常,持续3个月以上。

显效:肉眼血尿、水肿等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尿蛋白减少≥50%,尿红细胞减少≥50%,肾功能恢复或保持正常,持续3个月以上。

有效:肉眼血尿、水肿等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尿蛋白减少≥25%,肾功能改善或维持原水平,持续3个月以上。

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二)评价方法

1.中医疗效评价方法:参照《中医主要症状积分表》进行打分。

2.西医疗效评价方法: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常规、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或肾小球滤过率等。

(整理:潘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