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
3813300000022

第22章 谁在股市赚到了钱?(8)

在中国外汇交易市场上,目前还只有外汇即期交易。由于中国外汇市场条件的不成熟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不完善,还不能开办外汇远期交易、掉期交易、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但是随着中国外汇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金融改革的逐步完善,上述四种交易将会成为中国外汇市场的主角。

2010年,一位《华尔街日报》的记者为了写一篇炒汇的文章,决定去汇市亲身体验一番。由于散户外汇交易需求正在快速增长,很多这方面的网站都提供了免费实习账户,让新手在把真钱放到网上之前能够获得一些经验。于是那位记者开了两个实习账户,一个在福汇(FXCM),另一个在嘉盛集团(FOREXCOM)。他随后在《炒汇如何让10万美元化为乌有》的文章中向读者吐露炒汇大败而归的感受。

“我知道,时机把握和风险管理是保值(更不用说增值)的根本,另一个关键之处在于要能够一直投入。外汇市场每天24小时交易,炒汇与‘买入然后持有’的股市投资似乎是背道而驰的。我也知道要在所有仓位中都设置止损,以便在下注不利的时候不至于一直亏钱。这很重要。我无法经常性地查看账户,大约也就是每个星期看一次。而当我查看账户时,多数时候这些止损位都已经被引发,让我蒙受了很大损失。如果可以拿出更多的时间紧盯屏幕,或许你还能多挣些钱,但我做不到。”

近几年,外汇市场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是因为炒汇的感觉跟网络泡沫时期的短线炒作相似,只是外汇市场规模要大得多。这位记者刚刚开始交易就亏了钱,亏钱的原因:一部分在于时机掌握得不对。大家可能会认为,经过一段时间后某个货币将会贬值,但如果设置仓位的那一天它涨了,那你就亏了。这是一种暂时的错误。一个月下来,他损失了大约45万美元。此外,他还尝试了一个个人投资者可以模仿成功专业交易员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一开始投入了10万美元,然后把这笔钱分配在几个看上去还不错的系统中,结果又损失了72万美元。

这位美国记者炒汇以惨败收场,但还好他用的是实习账户。可我的一位朋友用的是真真实实的人民币,结局更为惨烈。

我这位朋友来自浙江,前些年一直做外贸生意。随着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利润越来越薄,似乎稍有不慎还会亏钱。于是,2010年年初,他一咬牙将公司关闭,手中的货全部变现,净得1000多万元。按说这笔钱在国内存个定期或买个国债可以旱涝保收,每年几十万元的利息,大可过上优哉游哉(四处游玩)的生活。

然而,生意人总想着“以钱生钱”,每年3%~5%的固定回报显然不够过瘾。于是他向周围亲友打听有什么其他发财捷径。有一个中国香港老同学劝他做金融,而且最好做外汇,因为全球最大的投资与交易是外汇,它透明度高、波动频繁且成本低,是最理想的投资工具。外汇交易曾成就了世界顶尖级的金融人物,索罗斯就是外汇投资的领头人。禁不住诱惑,他委托那位老同学在中国香港开了个账户,拿出100万元炒外汇。

毕竟在生意场上打拼多年,他还是有点风险防范意识的,在出手之前曾询问我的意见。但可惜的是,他那时主意已定,问旁人也只不过是走个形式而已,不管如何,他都会去试一试。

结果,小试牛刀的他一周赚了50万元,大喜!中国香港老同学叫他乘胜追击再加码,他一下子追加了500万元。然而,一个月后他告诉我,他投入的600万元加上原先赢的50万元已经全部输得干干净净不说,后来又赔进去100万元,真是后悔莫及!

由于外汇市场的特殊性,散户倾囊几百万几千万也只能算“小钱”,经不住外汇市场的一个小小的浪花,瞬间便会不见了踪影。除非你压根儿不在乎这些“小钱”,否则小心被你的侥幸心理逼得跳楼! 风控模型:真的能够控制风险吗?我们在前几章中介绍了几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金融衍生品。大家可能要问了,既然像期权期货这些衍生交易风险这么大,那么是否有利器来试图控制风险呢?答案是肯定的。华尔街一直在试图将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以最大限度地获得高利润,结果如何呢?

试图控制风险的“蒙特卡罗模拟模型”

先来看一下华尔街控制风险有哪几种最典型的金融模型。

非常凑巧,刚进华尔街我还分不出东南西北呢,便有幸来到银行家信托风险管理部(Risk Management)。做第一个大项目时,就接触到了控制风险模型。而那时衍生产品在华尔街正大行其道,霸菱银行的李森赔掉了10亿美元,大和银行的井口俊英也赔掉10亿美元,住友银行的滨中康雄就赔得更多了,高达20亿美元。所有这些损失都是衍生产品造成的。期权期货就好似疯狂的烈马一般,要怎样才能驾驭它们呢?于是,华尔街各大投行纷纷开始了风险模型的研制开发。

我们这个风险管理大项目中最关键的部分“Octopus(章鱼)”就是在那样的背景之下开始启动的。章鱼是有着八条爪子的一种动物,之所以为这部分取其名,就是希望它能像章鱼那样四平八稳,给公司的一揽子投资带来稳定的收益。而“章鱼”里的心脏部分就是蒙特卡罗模拟模型(Monte Carlo Simulation)。

有人会问,“蒙特卡罗模拟模型”的原理到底是什么呢?其实说白了,这个模型的原理就是统计学上所指的正负相关度。我们知道,世界万物都互相关联,有些是相辅相成,有些是此消彼长。在金融上也一样。

比如房地产和银行贷款利率,银行贷款利率一升,房价就会下跌,属负相关;有些是正相关,如纽约和伦敦的股市,伦敦股市比纽约早5小时开盘收盘,一般伦敦一涨,纽约也涨。而投资收益高低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只要选样有效,我们便可根据过往的金融数据,推断出各个事物间相互影响的程度是1比1,还是1比2,等等。蒙特卡罗模型就是以“实验模拟”的方法,用随机数(Random number)结合统计方法,模拟未来。

对于没有学过统计学的读者来说,上面这段话听上去很像天方夜谭。我们可以不用去管它。不过,模型设计的选样大家应该是熟悉的,比如利率、汇率、债券、股市、油价和黄金等,这些都是投资收益互相影响的各种因素。一旦确定了选用的20个因素,就可以用电脑程序产生20组随机数,然后组成20乘20的矩阵,再按蒙特卡罗模型方式演算出来。

在电脑还没有普及的时代,一个5乘5的矩阵,用笔要计算半天才有结果。假如矩阵超过6的话,几乎就没辙了。现在用电脑计算6乘6的矩阵,只需两个“For Loop(计算机语言)”、六七行编码,运行不到1分钟,甚至几秒便全部搞定。没有电脑真是不可想象。那时,我们系统给交易员所用的界面GUI是微软的Excel试算表,等演算结果出来后,在Excel上便显示出各种各样的曲线图,真有如梦幻般的感觉。我们的系统,在华尔街属于所谓的Middle Office,是整个交易系统里承上启下的关键部位。

必须注意,选样的因素越多,模拟的程度也就越接近现实。到了第二个版本时,选样因素便增加到100个,电脑的编码几乎不变,只需在Excel的一个版面上加列新的各种因素即可。最后,我们把选样一直做到200乘200,全世界但凡能考虑的因素几乎全考虑到了。这时,令人震惊的已不是金融,而是电脑的力量,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电脑,需要用多少人力才能算出如此复杂的矩阵;而等到算出来之后,大家可能都变成陈景润了。

由此可见,华尔街上玩的游戏越复杂,对电脑技术的要求也就越高,而电脑的发展反过来又驱动了华尔街的运行。可以这样说,没有电脑的发展,就没有今天的华尔街。

为金融衍生工具定价的“布莱克-舒尔斯模型”

从1994年到1997年的那几年,各种金融衍生产品层出不穷,而且包装得也越来越花哨,杠杆也越来越长。押宝押对了,交易员一笔交易就可以给公司赚几百万美元。那时的华尔街,大家一坐定就谈衍生证券,到处可见红眼睛、黑眼圈的人们走来走去,都快做疯了!

其实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过,衍生证券市场和普通股票不同,是零和游戏,有赢就有输。你要是听见说有人一下子赚了几百万美元,就知道这会儿在哪个角落里,一定有人亏了几百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