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武乱大周
3779800000281

第281章 罢兵

这一次谈判显然是杨信赢了,愿者自走,身为大周的子民有几个愿意留在异族的统治下生活,即便有数量也极少,而这两个月也不过是元皓想要借此来开展措施让百姓愿意留下,毕竟他们的家乡就在这里。

从战俘的谈判开始杨信就觉得泷族十分在乎士兵的性命,这自然不会是因为什么人道主义,对方的让步越大杨信就越发觉得这背后有什么重大原因,虽然他派出的细作还没有回来但这并不影响他的计划,他要看看对方的底线究竟在哪,结果出乎意料,他没想到元皓居然会答应归还百姓,虽然是让他们自己选择,但这也意味着他们将会失去大部分的百姓。

两个月后陇州百姓开始陆陆续续的往摇寒关赶了,杨信站在关上看着这延绵不绝的队伍身上的压力总算轻了些下去,向东迁徙的队伍持续了半个多月,统计到最后足足有四五十万百姓离开陇州,按照之前的估算,还在陇州的百姓应该还有四五十万左右。

“秦用,摇寒关就交给你了,这半个河西也交给你了。”杨信走了,带走了六卫大军和新招的一万陇州兵,在杨信退兵不久元皓也撤走了二十万大军回国,只留下十万分驻各地。

“原来如此,我说元皓怎么如此怜惜大军。”杨信回京不久派往泷国的细作也回来了。

至此泷族的大部分情报都被杨信获知,原来泷族西边的几条主要商道因为战乱被阻断,所以他们才会东进掠夺陇州的资源,但是在占领陇州不久之后其中一条商道恢复了,但是想要维持必须要有足够的兵力维持,同时泷国国王病危,几个王子为夺取王位也必须要有强大的兵力才行。

恢复的商道已经被交给大王子打理,同时也给予了他极大的兵权,而支持二王子的元皓手握东征军自然压力倍增,所以他们不能浪费任何一点兵力,甚至将陇州百姓交还也要避免进一步扩大伤亡。

“早知如此就再敲他一笔了。”杨信笑道,要是真的元皓当日如此在乎陇州战事他就狮子大开口再要些东西回来。

“上皇,此次能够免去大战要回大半百姓已经是大幸了。”张宜说道,对于这样的结局大家都觉得已经很好。

“孤明白,对了,难民的安置情况如何了。”

“据统计,此次陇州难民总数大致在一百五十万,其中朝廷接收了大部分一百二十万,剩下的基本上都在颍州,也有少量难民去了江州中原一带,朝廷接收的难民分散在河北,云州,高京,京畿,河西五地,河北接收最多足足四十万,河西接收了十五万,云州接收了二十三万,剩下的京畿和高京平分,大部分都安置在新河道附近。”张宜说道,如此庞大的难民数量自然耗尽了周庭的府库,只不过如今才刚刚入冬,距离下一次收货还有很长的时间。

“嗯,难民的过冬情况怎么样,都安置好了么。”

“难民太多,朝廷无法一次性造出充足的房屋,所以臣安排各地官府联系百姓,将部分难民安置在民宅内,另外从军营中调拨了部分帐篷,预计没有多大的问题。”

“嗯,府库情况怎么样了,能不能支撑到来年丰收。”

“今年大收,府库情况还好,节省一些可以撑到明年,不过有另一个问题,朝廷这两年接连大战,耕牛所剩无几,如今百姓耕种全靠一双手,效率太低,如果有耕牛的话就能开发更多荒地。”张宜说的不错,从前大周鼎盛的时候别说耕牛,平常军队里都有牛肉供应,而长途奔袭的部队主食之一就是牛肉,可随着战乱频频朝廷的财力已经不足以支撑这样略带奢侈的行为了。

“耕牛,这倒是个问题,北勒的牛羊倒是挺多的,孤当年登基时大败北勒缴获的牛羊简直是堆积成山。”杨信不由的想到了当年,当年大周辉煌无比,“不想了,从府库中调拨一些粮食和布帛调往云州,让鱼渊分散给商贾命他们换取牛羊。”

周庭有了这一百多玩难民的加入人口数量又往上升了一挡,稳稳地达到了千万,而各地反王之中有这个人口数量的并不多,绝大部分反王统治下不过一两百人而已,也只有六府,南宁,颍州这样的地方人口才会远超其他区域,在乱世人口就是根本,有了人就能招募更多的士兵,也能开垦更多的土地,人多意味着实力更强。

而大周各地,在蛮族战事停止之后就已经不约而同的停止了征战,周庭在陇州之后也停止了战事,大周进入了战乱以来最安稳的两年。

这两年各地反王都在努力内政建设,频繁的征战让他们的府库已经空虚了很多,如果继续这么征战下去用不了几年他们内部就会发生叛乱,毕竟他们之前消耗的大部分都是从前朝廷留下的库存,当年大周鼎盛时的辉煌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当初朝廷在各地的府库全部堆满,人们甚至毫不怀疑,就算朝廷免税五年府库都不会空虚,但是经过这些年反王们的消耗从前的库存已经见底。

这也释放了一个信号,依靠前朝府库的时代已经过去,从今以后反王想要继续就只能靠自己,如果他们无法走出自己的生存之道那么灭亡是迟早的事。

已经有些反王显露出衰落迹象,尤其在颍州地区,这样的情况更加严重,当年号称有百万大军的颍州虽然兵力缩小了许多,但是反王数量却没减少,但就是这两年,反王的数量足足减少了一半,同时颍州也向西吞并了部分州群,可即便这样反王的数量依然在减少,到最后只剩下二十四个。

但颍州的事并没有让人惊讶,因为这样的反王太多减少是迟早的事,倒是安临苏家,只剩半个安临的苏家在蛮族南宁和关家三重压力下居然顽强的生存着,甚至还向北夺回了北蛮族占领的一座城池,如果当年蛮族没有南下恐怕今天的关家就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