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仙侠试剑江湖
377900000047

出家

少林寺内有一个灰衣老和尚,他每天天蒙蒙亮的时候,就开始扫地,从寺内扫到寺外,再扫到大街上,再扫到……几十年里,天天如此,年复一年。

许多人从小时候就看见这个老和尚在扫地,到了做爷爷的时候,他还在扫地,没有人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出家做和尚的,也没有人知道他有多大年纪。

连少林寺内的主持临济大师都不知道。临济大师只知道自已第一天来少林寺出家做小沙弥时,这个和尚就已经苍老,已每天在扫地,现在自已已经老了,做了少林主持,这个老和尚仍在扫地。

临济大师甚至连他的名字、法号都不知道。

他老得慈眉善目,白须飘逸象一尊罗汉。他老到一定程度就稳定下来,不再发生变化,就好象一株古老的松柏,不再见他抽枝发条,却也不见他衰老。

胡小二来到少林寺的时侯,临济大师出门相迎,江湖上象胡小二这样的大侠来少林寺当然算是贵客。

胡小二要出家少林,临济大师当然高兴。

少林寺双喜临门!

一喜是临慧大师飞鸽传书,说白云飞已捉拿归案,十日内便可回少林寺,临济大师决定公审白云飞,通告他已经写好,就等临慧等人一回少林寺,就传谕天下武林,以震少林寺之威名。

二喜便是胡小二出家少林寺,以胡小二的名声将更显少林寺的威名。

胡小二见到了这个老和尚,他眼睛为之一亮,对临济大师说他要拜这位老和尚为师。许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连临济大师都觉得有点意外。因为少林寺的方丈是临济大师,而决不是这位扫地的老和尚。当然临济大师并不是谁都可以拜他为师的,能拜临济大师为师是需要惠根的,而以胡小二的武功,以胡小二在江湖上的名望,拜临济大师为师恰是绰绰有余的。

其实世上的人大都如此,有的人因是一位名人的弟子而成为名人,有的人因为有一个弟子是名人结果自已也成了名人。

这种陪衬恰如画钟旭可以逼鬼,给当官的当秘书可以当官。

无山不起云,起云山显得更高。

以胡小二在江湖上的名,佩以临济大师在江湖上的望,岂非相得益彰,可是胡小二偏不,胡小二只愿意拜一个整天扫地的老人为师。

世上怪事不少,怪人也很多,在许多少林僧众的眼里,胡小二无疑是一个很怪很怪的人,而且做了一件很怪很怪的事。

看来老和尚将因为胡小二拜他为师要成为名人了,许多僧众暗自羡慕。

老和尚似乎连耳朵都聋了,胡小二说些什么,他没有听清,直到临济大师大声告诉他的时候,他才听清,他翻了翻那双近乎浑浊却又散射出一丝丝寒光的眼,看了看胡小二说道:“你虽有慧根,却凡尘未尽,你我前世有缘,我就收你做一名记名俗家弟子。”说罢,老人将手中的扫帚交给了胡小二说道:“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人人都把心地扫,世上无处不净地。你凡心未了,尘缘未尽,你还是先给我扫地吧。”说完老人双手往后一毕,慢慢地走了,慢慢地从胡小二的眼中消失了。

这个老人无疑是世上一个很古怪很古怪很古怪的人,他是谁呢?

从此,人们每天天蒙蒙亮便看见一个黑衣青年开始扫地,从寺内扫到寺外,再扫到大街上,再扫到……

一阵风刮起了街上的尘土,别人对这飞扬的尘土可能毫无感触,可是胡小二却感触很深:尘土蒙着一切,每一个物体都有自已的面具,究竟哪一个才是真的?

他感到自已和他自已的心也覆盖在尘土之下。

他听到了各式各样的飞动,各式各样的鸣叫,从他的心里旋起,又波向落日的远山。

他听到啷哝的啐语,犹如千军万马,衔枚疾行。

他听到了从遥远的地方,破开永生的沉寂。

他听到松柏换上新叶开出新花,然后结了果实,打在地上,好象坠进了海洋,绵软无力,送出一声发闷的叹息。

他感受到了生命的升腾,一切都是种籽。身体和心灵都是如此,每一种健全的思想都是一颗植物种籽的包壳,传播着,输送着生命的花粉。

他的面前甚至展现出非常宏伟的图景。

他感到心中的尘埃开始下沉,一颗涌动的心开始升腾。

他将手中的扫把举起,轻轻地在空中一划,路边的树叶竟纷纷落下。

心中有剑!

他心中的剑意已随他随意挥扫,他在剑道上又走过新的一段。

“心地清净方为适,退步原来是向前。”胡小二的身后突然传来老和尚的声音,但是当胡小二转过身来时,已不见老和尚的身影。

胡小二暗暗赞叹道:“好功夫!”